新能源汽车凭什么取代燃油车?

国家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已经好几年了,虽然目前保有量还远不如燃油车,但却获得了与销量不成比例的热度,不管汽车博主还是其它领域的博主,都愿意聊一聊新能源车。但我发现网友们在讨论新能源车时,却好像身处不同的世界,甚至还有人走到了两种极端,“燃油保皇党”们对新能源车冷嘲热讽,而“极端电吹风”们对燃油车极尽鄙视。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世界四大经济体美、中、日、欧的共识,他们也都是汽车大国,各种政策扶植和补贴支持,辅以环保法规压制传统燃油车,力度空前之大。

如果说中国作为后起之秀,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为了弯道超车的话,那么德国、美国和日本作为历史悠久的汽车强国和领导者,图什么呢?革自己的命吗?

答案就是大家最不愿意接受的——减排二氧化碳。而并非石油不够用了,石油确实是不可再生资源,但随着页岩油的开发,石油在我们有生之年依然看不到枯竭的那天,而在石油枯竭之前,我们率先遇到的情况可能就是烧不起石油了,因为二氧化碳的治理成本会非常高,不能走先排放再治理的老路。就像是蒸汽机车被淘汰不是没有煤了,而内燃机车被淘汰时,也不是没油了。

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是科学界早已达成的共识,正在造成第六次物种大灭绝,长此以往,灭绝一些物种好像影响不大,地球也不会有任何危险,但这将会逐渐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最明显的就是低海拔地区淹没、食物减产、极端气候,所以环保不是保护地球或者保护其它物种,而是保护人类自己。

减少碳排放许多国家已初步达成共识,但如何减排的分歧却很大,这其中既包括经济因素(成本增加),也包括政治因素(发达国家通过碳排放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大国之间虽然有分歧,但各自也定下了减排目标,负责任的大企业身先士卒努力减排。而汽车作为碳排放占比较高的行业,首当其冲受到越来越严厉的制约。

这里我只列举事实,不想过多的跟大家聊环保与减排的事,也不想讨论新能源汽车是不是真的更环保,一是争议很大我不愿意趟这滩浑水,二是我也不是极端环保主义者,我认可节能减排环保的初衷与做法,我也愿意尽我所能的去减排,但前提是不能让我牺牲太多利益,如果为了减排我要付出较多代价,那我也是不乐意的,如果减排是举手之劳,那我乐于效劳,如果在减排的同时我还能收获其它好处,那我将乐此不疲。我认为减排只有国家牵头去搞才有效果,从大企业开始,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然后逐步进化成良性循环下探至个人,而不是直接强制违背个人意愿,这样反而会引发逆反效应。

显而易见,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的能源还不够新,主要还是以采用了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的为主,指的也就是电动汽车,使用电动机驱动或者电动机部分参与驱动的汽车,与只使用内燃机驱动的传统燃油车(InternalCombustionEngine,ICE)作为区分。不过大家通常所说的电动汽车,是纯电动汽车(BatteryElectricVehicle,BEV),直译是电池电动汽车。实际上电动汽车(ElectricVehicle,EV)是一个非常大的分类。

虽然带有“混”字,实际上它的48V电机功率很小(但比传统12V电机大了不少),不能直接驱动车轮,只是取代了原来的发动机12V启停电机,从而使得自动启停功能更加好用,也可以实现在匀速行驶或减速时让发动机短暂停机,再次需要动力时48V电机可以迅速将发动机拉高转速,缩短内燃机效率比较低的阶段,从而达到减排目的。这是德系车面对欧盟越来越严厉的排放法规作出的改进,对于改善发动机噪音与震动也有些帮助,但在实际驾驶中省油效果比较有限。

通常称之为“油电混动车/油混”(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插混”区分),以日系车为代表,丰田THS和本田IMMD的名气之大,相信爱车人士无人不知,其实日产e-Power也毫不逊色。

都是混动,但两田的结构差异非常大,丰田THS是行星齿轮混联式结构,电动机和发动机共同输出动力,不同工况下进行动力分流切换主力输出。本田IMMD是主串联式结构,发动机带着电机发电,再由电动机驱动,只在高速工况发动机才通过离合器切换为直接驱动,而日产e-Power是纯串联式结构。但日系三杰殊途同归,最终目的是让电动机弥补发动机的不足,在内燃机的低效工况实现电驱(甚至完全电驱),大幅降低了油耗,尤其是在走走停停的市区工况。

混动车能省多少油,就减了多少排放,这是毋庸置疑的。只是在欧美中三地混动车并没有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几乎没有享受到新能源车的优待,中国只有个别城市把混动车划分为专门的一类——节能车,有额外的牌照与少量的补贴。

插混和油混的区别就是字面意思,在油混的基础上多了插电功能,简单理解就是把电池做大一点,可以外接充电,比如两田的HEV这么一搞就变成PHEV了,可以挂绿牌享受政策优待。

但其它家的PHEV可不一定是这么来的,多数PHEV都是用燃油车改来的,最简单的一种就是给前驱燃油车后轴挂一个电机,后座和后备箱里塞满电池,前机舱用一个小电机挂在发动机上发电,一辆崭新的PHEV就诞生了,还是四驱的。当然PHEV的结构还有很多种,什么P01234,分别代表了电机所处位置,在发动机前面还是后面,在变速箱前面还是后面,最终的驾驶感受和油耗表现也相差甚远。

PHEV可以充电,纯电续航从51公里到100多公里不等(50几公里的占绝大多数),一般市区通勤仅靠充电勉强够用,开着像是纯电动车,而出远门时就可以用油,用电时成本很低,用油时也能省油。近年来一些全新研发的PHEV车型节能效果越来越好了,但有些纯为政策而魔改的PHEV,在亏电时的驾驶感受和油耗表现不会比同壳燃油车更好,甚至会更差,结构还更复杂故障率更高。

增程式在中国被分类到了插混这一类里面,毕竟也是既能加油又能充电的混动车,算成插混的一个细分子类也没毛病,但增程式与插混还是有本质区别的。驱动形式方面,插混的发动机参与驱动,而增程式的发动机只负责发电,完全由电动机来驱动。结构方面,很多插混都是在燃油车基础上改来的,而增程式首先是一辆纯电动车,然后在纯电动车的基础上布置增程器、油箱、电控、热管理等模块,所以说增程式要么全新研发,要么与纯电动车共平台研发。

增程式也是串联式混合动力的一种,与本田IMMD和日产e-Power一样。增程式完全由电动机驱动的特性,使得它在任何时候的驾驶体验都与纯电动车是相同的,增程器(发动机)启动后只是增加了一些噪音和震动。增程式电动车的电池普遍更大,纯电续航里程远高于插混,在市区完全可以当作纯电动车来开,而亏电或电量保持模式时的油耗也低于同级燃油车。

纯电动车大家最熟悉了,也没什么可介绍的,因为结构最简单,电池供电,电机驱动,一看就懂。

纯电动车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续航越来越长,已经逼近于燃油车了,目前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充电慢和冬季衰减较大,日常驾驶如果家里车位能安装充电桩的话,交流慢充一晚上都能充满。但如果没家桩的话,或者要出远门的话,那么充电就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规划充电路线、充电慢、充电桩少、坏桩、燃油车占位……网上吐槽纯电动车最多的,也就是充电问题。

所以纯电动车的发展趋势,一是逐渐增大电池提升续航里程,二是提高充电功率加快充电速度,如果充电速度能够控制在10分钟内,那么和加油的体验就没有太大差别了。

一般指的是氢燃料电池车,氢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在燃料电池堆中发生化学反应(并非燃烧),释放出电能。不过燃料电池堆普遍输出功率较低,所以在汽车上使用时,还需要搭配一块锂电池,锂电池与燃料电池堆协同充放电。这种结构听起来是不是与增程式/串联式混合动力极其相似?没错,燃料电池堆就相当于增程器,储氢罐相当于油箱,最终都是用电动机来驱动。

由于燃料电池堆的排放物只有水,相比烧油完全无污染,而且加氢的速度极快,体验和加油相近,所以氢燃料电池车被很多人所看好。不过氢燃料电池车也存在很多问题:储氢难度高,导致续航不够长;加氢站建设困难,导致加氢成本居高不下,加氢站远不如充电桩普及;储氢罐+燃料电池这套系统太占空间,导致车内空间利用率不高。这就是氢燃料电池车虽然同样享受着各国政策优待与补贴,却一直叫好不叫座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如果新能源车只是为了低碳,那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就有点虚无缥缈曲高和寡了,实际上新能源车除了更低碳外,还有很多传统燃油车不具备的优点,这也是一部分人非常喜爱新能源车的主要原因:

0、政策优势非产品本身特性,就不展开讲了:送绿牌、不限行、免购置税、有补贴(HEV除外)

日系HEV省油是显而易见的,油耗低了多少,就省了多少。

部分PHEV只用油时也比同级燃油车略省油,如果充电用比较多,那电费只有油费的零头。

EREV的道理与PHEV相同,由于纯电续航里程更长,所以用电的机会更多,用油时的油耗也有优势。

内燃机想要输出动力,不是瞬间完成的,转速需要一个逐渐拉高的过程,无论是从零起步还是匀速再加速超车时,都会有一个短暂的延迟才能输出更高扭矩,爆发出澎湃动力。所以燃油车想要最强的性能,需要原地轰油门先拉高转速才能弹射起步,而这在日常驾驶时很难用得上。

而电动机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可以0转速全扭矩输出,动力随叫随到,动力响应快几个数量级,体感加速也就是推背感更强。这就是电动车与燃油车驾驶体验最大的不同之处,一脚油门就能感受出来区别,驾驶员会非常爽,缺点是乘客由于缺乏心理准备会更容易晕车,所以很多电动车会优化油门调教,或者提供更加舒适的模式,缓慢释放扭矩,让加速过程有个爬坡的过程,这样对乘客会更友好。

内燃机的转速较低(0-6000转),且高效率转速区间较窄,所以需要搭配多档变速箱,低速时提高转速降低档位放大扭矩,高速时降低转速提高档位以达到较高效率。

而电动机的转速很高(0-15000转),且转速范围内的整体效率也超高,日常使用区间的效率能达到90%以上,所以无需变速箱就能满足日常使用,追求极速(200+km/h)性能的话也只需要搭配2档变速箱就够了(保时捷Taycan)。

再好的变速箱也存在换挡时动力间歇性变化导致的顿挫问题,再加上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涡轮介入时的迟滞效应,所以燃油车在加速时的平顺性始终是一大难题。而使用电动机驱动的话,无需变速箱,就完全不用考虑换档平顺性的问题了,只需要把电机的扭矩输出曲线调整的更加线性舒适一些就够了,困扰汽车上百年的老大难问题,就这么一劳永逸的解决了。

完全使用电动机驱动的纯电动车、增程式电动车、燃料电池车,它们的平顺性都是无与伦比的。

本田IMMD和日产e-Power混动车也是主电机驱动,平顺性和驾驶体验都比同型号燃油车强很多,丰田THS则要逊色一些,但也比燃油车强。

不过很多PHEV依然保留了传统变速箱,非纯电模式下主要靠发动机输出,虽然电动机也参与输出了,但动力衔接与调教更加复杂,对于平顺性的改善可谓是一言难尽,有些车型会更好,有些车型则会更糟。

燃油车减速主要通过磨损刹车片来完成,如果遇到红绿灯或堵车情况,踩完刹车再踩油门加速到原来的速度,一脚油就浪费掉了,所以在市区走走停停的路况,燃油车的发动机热效率一直处在较低水平,还不断的刹车浪费能量,油耗会很高。

而电动车的驱动电机不仅可以提供动力,在需要减速时电动机还可以秒变发电机,靠车辆的前进惯性拖着电机转子发电,然后存储到电池中,以备下次加速时使用,这叫做制动能量回收/动能回收技术。动能回收可以大大减少刹车片的使用,能耗可降低约10-20%,也就是说仅靠动能回收技术,就能让电动车的续航增加10%以上,混动车的油耗降低10%以上。

不同的新能源车动能回收的设计和力度不尽相同,既可以把它放在刹车踏板当中,比如踩刹车时前半段靠电机反拖后半段才使用刹车片,也可以把它放在油门踏板当中,松油门就能产生中等力度的制动感觉。这两种方式其实理论上不影响节能效果,因为动能回收始终都能优先参与制动。

如果动能回收力度(功率)较强,且全部放在了油门踏板当中,那么日常驾驶时99%的非紧急减速情况都可以不用踩刹车,仅靠油门踏板的开合角度就能完成加减速,这就是单踏板驾驶模式。现在已经有很多电动车提供了单踏板模式,一部分新能源车主爱不释脚,但更多人无法适应这种模式,还存在很大的争议。

我个人非常喜爱单踏板模式,单踏板模式右脚无需在油门与刹车之间反复挪动,脚会轻松很多,所以我认为单踏板特别适合原本需要频繁踩刹车的路况,比如:

1、市区红绿灯较多的路况;

2、堵车时;

3、盘山路,弯道较多,经常刚加速就需要减速过弯了;

4、长下坡。

但有一种情况单踏板驾驶会比较累,那就是匀速行驶时比如跑高速,需要始终半踩着油门才能精确控制车速,油门抬高一点都会减速。而燃油车的油门不用精确控制,间歇性踩油门,甚至完全松油门滑行一小段也问题不大。好在这种情况是自适应巡航/辅助驾驶的最佳使用场景,把精确控制车速的任务交给电脑,还能歇歇脚,完美解决了单踏板最大的缺点。

先看一张好玩的段子图,这是在特斯拉宣布将Model3Performance降至34万之后,以往对纯电动车不屑一顾的燃油车爱好者们都大呼真香,以前谁把Model3简称为M3会把骂死,如今Model3才是真正的M3:

燃油车为了追求高性能,代价非常大,需要多缸大排量的优秀发动机才能提供足够大的马力,匹配的变速箱也不能马虎,这些都会挤占大量的前机舱空间,车重分配与操控调教也会变得极为复杂。而电动车把一切都简化了,变速箱不再是必需品,电动机的体积功率密度也让内燃机望尘莫及,从此马力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奢侈品,我们可以花较少的钱就能买到高性能的(电动)汽车。

我之所以花60万买了进口Model3性能版当了头茬韭菜,当时就是觉得这个价钱进入3秒俱乐部可以啊,没想到国产版这么快就能杀到34万。电动车低成本高性能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但我们也不能否认,高性能燃油车之所以价格昂贵,一大原因是大排量进口车被课以重税。

Roadster已经把加速干到2秒了,超跑也都在混动化,未来的性能车,会越来越依赖电动机。可能很多人对性能车不感冒,那么再看看主流家用车型,电动化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售价最便宜的理想ONE拥有越级的最强性能,事实上由于电动机的零启特性,理想ONE的体感加速性能远比6.5s与6.9s的账面数据差距更大,让一辆奶爸车在单人驾驶时也有了凶猛的一面。

长久以来,国产汽车品牌始终很难步入豪华车行列,去正面挑战BBA,甚至面对合资品牌时也始终低人一等,这是因为我们造不出来好车吗?是,也不是。

国产车在外观、内饰、配置甚至做工用料等方面,很多时候是有优势的,而口碑之所以难以提升,根本原因就是在驾驶与操控性能等方面存在差距,而这是一辆汽车最基础的部分,如果连最基础的都做不好,其它方面再怎么堆料也很难得到消费者认可。我们继续深究差距到底出现在哪?发动机技术是有一定的差距,但不是很大,近年来也在迎头赶上,而且后天是可以部分弥补的,真正的核心差距就在变速箱上,这是个难以弥补的硬性差距。

强如大众福特这种百年老店,双离合变速箱都遭人诟病很多年。随便翻一翻汽车质量投诉榜,半数以上都是变速箱问题。所以说没有好的变速箱,是国产车最大的软肋。口碑最佳的国产燃油车,几乎都用的是进口变速箱,产能受制于人,成本高昂。

而到了电动车时代,终于可以愉快的和变速箱说拜拜了,困扰汽车行业百年的换挡顿挫难题,制约国产车发展几十年的元凶,迎刃而解。百年一遇的国产车弯道超车的机会,就是现在,全世界所有的汽车厂商重新回到同一条起跑线上来,去调教电动机,去优化电控,用电动机辅助内燃机,我们有机会比百年老店做得更好,我们有机会打造自己的高档汽车。

这就是造车新势力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原因,大佬们看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义无反顾的投身创业,资本们看到了趋势,蜂拥而入推高估值,新能源车企销量节节攀升股价也飙升,趋势已经很明朗了。

新能源车有很多种类,各有所长,不同的人根据自身使用条件,其实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类型。

虽然我国政策并没有把混动车当作新能源车,绝大多数城市都没有牌照与补贴支持,但很显然它是一种真的可以节能减排的新能源车,虽然比同款燃油车更贵一些,但驾驶体验更好,明显更省油,所以如果您本来就打算买一辆紧凑型或中级燃油车的话,不妨考虑一下升级至两田混动车。

已上市的增程式电动车目前就理想ONE一款,一直不充电也可以当作燃油车来开,驾驶体验更好,也比同级别中大型SUV更省油。如果您打算买一辆中大型车的话,理想ONE是很好的选择,原本考虑BBA的朋友也可以看看,看似消费降级了,产品力却一点也没降。

部分全新研发的PHEV即便从不充电,也能当混动车用,驾驶体验好油耗低,也可以考虑。

如果有充电条件的话,在市区短途出行充电使用,家桩的电费非常低,纯电驾驶的体验也更好。但纯电动车出远门还是有很多的局限性,需要规划充电路线,将会面临薛定谔的充电桩(排队、坏桩、燃油车占桩)。而大多数家庭的唯一一辆车,需要兼顾多人出行、多种场景出行的需求,目前来看PHEV或EREV还是首选。

PHEV与EREV的设计理念是相同的,市区用电、长途用油,EREV纯电续航更长更灵活一些,不过目前可选产品太少,PHEV车型众多,但要根据自己需要仔细甄别产品力。

保留一辆能加油的电动车用于跑长途之后,第二辆车就可以选纯电动车了,家里有桩就是任性,也不必过分追求续航里程的长短,可以重点追求性能、操控、智能、辅助驾驶等方面。

北京新能源指标持有者除外,毕竟不管家里有桩没桩都只能选纯电动车,那就买续航里程尽可能长的吧,充电一次可以跑得更远跑得更久,出远门时的容错性更高,充电间隔更长,日常20-80%充电区间的速度也更快。

时代在发展,我们也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诚然,新能源汽车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汽车的发展趋势已经很明朗了,那就是电动化,更深度的电动化,用电动机辅助内燃机甚至取代内燃机,从而让汽车变得更加节能环保,同时也变得更好开、更便宜。

虽然针对燃油车的有些限制性与强制性政策让人不太爽,但也不能一味的抵触新能源车,不能只看到缺点而忽略它的很多优点,而是要更新自己的知识与观念,去积极的去拥抱变化。

有些保守人士喜欢抠字眼,说电动机或者电池都不是新技术,电动汽车与内燃机车都是一百年前发明的,电动车的问世还要早几十年,这新能源车哪里新了?在他们眼里,只有氢燃料电池车才算新能源,因为氢能源最像新能源,而且绝对环保无污染。而实际情况是什么呢?目前制氢的主要方式是分解甲烷,而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有些极端电动车拥趸也存在鄙视链,觉得纯电动车才是王道,一切烧油的都是伪新能源,然而电能是从哪里来的呢?全国70%以上的电都是火力发电,北方火电占比甚至高达90%以上,也就是烧煤来的。

现在看出来了吗?纯电动车、混动车/增程式电动车、氢燃料电池车,分别主要用煤、石油、天然气来发电,再用电来驱动,人类始终还是没能摆脱化石能源。那它们都是脱裤子放屁吗?这意味着发展新能源的努力付诸东流了吗?绝对不是,与直接燃烧化石能源驱动不同,新能源汽车通过化石能源发电,再用电驱动,确实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了化石能源的使用,这就是在减排。而且随着国家的宏观调控,化石能源占比也在逐步下降,减排大业不是一蹴而就的。

碳排放压力导致各国将禁售燃油车提上日程,一些激进的小国或地区将会彻底禁止任何烧油的车,而大国则相对理性一些,禁售的只是纯燃油车,鼓励各种类型的新能源车,逐步节能减排。完全零排放是不现实的,我国提出的阶段性目标是碳中和,鼓励的是可以充电的新能源车,泱泱大国,不可能完全不使用化石能源,更节能更克制的使用,用在最该用的地方,才是最合理的。

THE END
1.1015万的车排行榜1015万买什么车好性价比汽车之家精准找车频道,10-15万买什么车好,汽车之家为您推荐0款10-15万的车型信息,更多车型信息,尽在汽车之家https://car.autohome.com.cn/price/list-10_15-0-0-0-0-0-0-0-0-0-0-0-0-0-0-1.html
2.汽车品牌排行榜,汽车品牌哪个好,汽车品牌推荐–车主之家9 吉利汽车 中国 3759432 综述简介报价图片团购4S店 10 别克 美国 3668946 综述简介报价图片团购4S店 11 长安 中国 3191634 综述简介报价图片团购4S店 12 福特 美国 3044058 综述简介报价图片团购4S店 13 哈弗 中国 3017196 综述简介报价图片团购4S店 14 日产 日本 2599614 综述简介报价图片团购4S店 15 现代 韩国 https://top.16888.com/auto_rqpp.html
3.什么品牌汽车好十大品牌什么品牌汽车好导读: 商务汽车,现在人们出门旅行,或者去比较近的地方,为了方便,就会拼车回家,这样节省购票烦恼,那么什么品牌的商务车好,随小编看看。 商务汽车,现在人们出门旅行,或者去比较近的地方,为了方便,就会拼车回家,这样节省购票烦恼,那么什么品牌的商务车好,随小编看看。www.chinapp.com 品牌网 https://www.chinapp.com/shidapinpai/87418/
4.什么汽车检测软件好用?汽车故障检测诊断软件app汽车检测app大全由绿色资源网小编整理,以往我们检查汽车的车况需要跑到4s店或汽车维修站去,现在有了汽车检测app,用户在手机上即可轻松的对汽车进行检测诊断了,那么什么汽车检测软件好用?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些非常好用的汽车故障检测手机软件,包括车况检测大师、iobd2汽车诊断仪、起亚gds诊断软件、酷斯特、forscan、元http://www.downcc.com/k/vehicledetection/
5.什么牌子汽车最好? 什么牌子汽车最好来源:车爱网 2024-10-21 汽车 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因人而异,取决于你的需求、预算和喜好。以下是一些知名的汽车品牌:1. 保时捷(Porsche) 2. 奔驰(Mercedes-Benz) 3. 宝马(BMW) 4. 奥迪(Audi) 5. 雷克萨斯(Lexus) 6. 沃尔沃(Volvo) 7. 路虎(Land Rover) 8. 捷豹(Jaguar) 9. 大众https://m.che2.com/wenda/684075.html
6.请问买什么车比较好汽车吧12月06日漏签0天 汽车吧 关注:4,245,984贴子:61,546,388 看贴 图片 吧主推荐 视频 游戏 1回复贴,共1页 <返回汽车吧请问买什么车比较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烟花易冷呀iii sti 6 送TA礼物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11-22 22:35回复 https://tieba.baidu.com/p/9282663933
7.十万左右的汽车什么牌子比较好十万左右的汽车什么牌子比较好 在10万元左右的预算下,有很多品牌和车型可以选择。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大众:大众这个品牌以其可靠性和耐用性而闻名。在这个价格范围内,可以考虑大众捷达、桑塔纳等车型。 2. 丰田:丰田也是一家以质量和可靠性著称的日系品牌。在这个价格范围内,可以考虑丰田威驰、卡罗拉等车型。 3. https://m.yiche.com/baike/161587.htm
8.汽车修理厂用什么软件好APP推荐汽车修理厂用什么软件好下载豌豆荚汽车修理厂用什么软件好榜单为您提供最新汽车修理厂用什么软件好大全,这里不仅有汽车修理厂用什么软件好安卓版本APP、历史版本应用下载资源,还有类似汽车修理厂用什么软件好的应用推荐,欢迎大家前来豌豆荚下载。https://www.wandoujia.com/bangdan/403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