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深圳经济特区)行业要闻

(2022年6月23日深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

??第三章准入和登记

??第四章使用管理

??第五章车路协同基础设施

??第六章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

??第七章交通违法和事故处理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九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智能网联汽车应用,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深圳经济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智能网联汽车,是指可以由自动驾驶系统替代人的操作在道路上安全行驶的汽车,包括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三种类型。

??有条件自动驾驶,是指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在设计运行条件下完成动态驾驶任务,在自动驾驶系统提出动态驾驶任务接管请求时,驾驶人应当响应该请求并立即接管车辆。

??高度自动驾驶,是指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在设计运行条件下完成所有动态驾驶任务,在特定环境下自动驾驶系统提出动态驾驶任务接管请求时,驾驶人应当响应该请求并立即接管车辆。

??完全自动驾驶,是指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完成驾驶人能够完成的所有道路环境下的动态驾驶任务,不需要人工操作。

??第六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优化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环境,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

??第七条市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政府监管平台,实现车路云一体化监管,保障交通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

??第八条市交通运输部门会同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智能网联汽车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制定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地方标准,负责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管理工作。

??市市场监管部门负责批准和发布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地方标准,负责智能网联汽车认证、检测和缺陷产品召回等监督管理工作。

??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智能网联汽车登记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内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条鼓励保险企业开发覆盖设计、制造、使用、经营、数据与算法服务以及其他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全链条风险的保险产品。

??开展道路测试、示范应用或者上道路行驶的智能网联汽车,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投保商业保险。

第二章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

??第十一条本条例所称道路测试,是指智能网联汽车在指定道路路段进行的自动驾驶功能测试活动。

??本条例所称道路测试主体,是指提出道路测试申请、组织道路测试并承担相应责任的单位。

??第十二条本条例所称示范应用,是指在指定道路路段进行具有试点、试行效果的智能网联汽车载人、载物运行活动。

??本条例所称示范应用主体,是指提出示范应用申请、组织示范应用并承担相应责任的一个单位或者多个单位联合体。

??第十三条市交通运输部门应当会同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建立联合工作机制,根据本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深圳市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的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

??开展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不得干扰正常道路交通活动,不得非法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不得搭载危险货物。

??第十七条市人民政府可以选择车路协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行政区全域开放道路测试、示范应用,探索开展商业化运营试点。

??在全域开放的行政区开展道路测试、示范应用的具体办法由所在区人民政府另行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第十九条智能网联汽车在道路测试、示范应用期间发生交通违法或者交通事故,以及本章未明确规定的其他事项和情形,按照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关于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的规定处理。

?第三章准入和登记

??第二十条实行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管理制度。

??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应当根据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生产者的申请,将符合深圳市地方标准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列入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目录,并向社会公布。

??未列入国家汽车产品目录或者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目录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不得在深圳市销售、登记。

??第二十一条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应当根据技术成熟程度和产业发展需要,组织制定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地方标准,由市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批准、发布。

??第二十二条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地方标准应当符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不得排斥不同发展路径的技术,并应当根据技术发展情况适时更新。

??第二十五条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可以对准入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设置使用范围、应用场景等限制性措施。

??第二十七条实行智能网联汽车登记制度。列入国家汽车产品目录或者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目录的智能网联汽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

??第二十八条申请办理智能网联汽车登记,除提交申请机动车登记所需的资料、凭证外,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二)已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

??(三)具有载人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还应当投保机动车车上人员责任保险。

??智能网联汽车登记的具体办法,由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十条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对其生产、销售的产品质量安全负责,建立完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

??第三十一条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生产者应当在车辆使用说明书中详细介绍一般故障的处置方法。

??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建立健全产品售后服务机制,在车辆发生或者可能发生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重大故障或者紧急状况时,按照车辆所有人、管理人、驾驶人或者乘客的要求,提供及时、全面的技术支持或者救援服务,保障其人身、财产安全。

??第三十二条列入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目录的产品更新升级自动驾驶系统和其他涉及汽车安全的设施设备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生产者应当向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备案。

??第三十三条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生产者获知其生产的产品可能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缺陷的,应当立即组织调查分析,并如实向市市场监管部门报告调查分析结果;确认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缺陷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销售、进口缺陷产品,并实施召回。

??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经营者获知其经营的产品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缺陷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租赁、使用缺陷产品,并协助生产者实施召回。

第四章使用管理

??第三十四条有条件自动驾驶和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应当具有人工驾驶模式和相应装置,并配备驾驶人。

??完全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可以不具有人工驾驶模式和相应装置,可以不配备驾驶人。但是,无驾驶人的完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只能在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划定的区域、路段行驶。

??第三十五条智能网联汽车驾驶人应当按照道路通行规定和车辆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掌握并规范使用自动驾驶功能。

??有条件自动驾驶和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在自动驾驶模式下行驶时,驾驶人应当处于车辆驾驶座位上,监控车辆运行状态和周围环境,随时准备接管车辆;智能网联汽车发出接管请求或者处于不适合自动驾驶的状态时,驾驶人应当立即接管车辆。

??无驾驶人的完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应当具备在发生故障、不适合自动驾驶或者有其他影响交通安全的情况时,开启危险警示灯、行驶至不妨碍交通的地方停放或者采取降低速度、远程接管等有效降低运行风险措施的功能。

??第三十六条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生产者应当为车辆配置自动驾驶模式外部指示灯,智能网联汽车在自动驾驶模式下行驶时应当开启外部指示灯,向道路上的其他车辆和行人发出明显的安全提示。

??用于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的智能网联汽车应当以显著的车身标识进行安全提示;用于公交客运的,还应当在车辆内部播放语音提示。

??第三十七条智能网联汽车车载设备应当记录和存储车辆发生事故或者故障前至少九十秒的位置、运行状态、驾驶模式、车内外监控视频等数据,并保持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前款规定的数据存储期不得少于三十日。

??第三十八条智能网联汽车所有人、管理人应当对自动驾驶系统和其他涉及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的设施设备进行定期维护。

??第三十九条使用智能网联汽车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的,经营者应当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车辆应当取得道路运输证。市交通运输部门应当制定智能网联汽车道路运输的准入条件和配套规范,并组织实施。

第五章车路协同基础设施

??第四十条市、区人民政府可以结合智能网联汽车通行需要,统筹规划、配套建设智能网联汽车通用的通信设施、感知设施、计算设施等车路协同基础设施。

??第四十二条鼓励开放共享车路协同基础设施的数据信息、通信网络等资源,但是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个人信息的数据除外。

第六章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

??第四十五条市网信部门应当统筹协调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市交通运输、公安、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承担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对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事件分级、事件处置职责分工、预防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等作出规定,并组织应急演练和处置工作。

??第四十八条禁止利用智能网联汽车从事下列活动:

??(一)非法收集、处理、利用个人信息;

??(二)采集与本车辆行驶和交通安全无关的信息;

??(三)非法采集涉及国家安全的信息。

?第七章交通违法和事故处理

??第五十条依法登记的智能网联汽车发生道路交通安全违法情形或者交通事故的,适用本章规定。

??第五十一条有驾驶人的智能网联汽车发生道路交通安全违法情形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对驾驶人进行处理。

??完全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在无驾驶人期间发生道路交通安全违法情形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对车辆所有人、管理人进行处理。

??依照本条第二款规定处理交通违法,对违法行为人的处罚不适用驾驶人记分的有关规定。

??第五十二条有驾驶人的智能网联汽车发生交通事故的,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警。

??完全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在无驾驶人期间发生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应当立即报警,车辆所有人、管理人应当保存事故过程信息。

??第五十三条有驾驶人的智能网联汽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智能网联汽车一方责任的,由驾驶人承担赔偿责任。

??完全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在无驾驶人期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智能网联汽车一方责任的,由车辆所有人、管理人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四条智能网联汽车发生交通事故,因智能网联汽车存在缺陷造成损害的,车辆驾驶人或者所有人、管理人依照本条例第五十三条的规定赔偿后,可以依法向生产者、销售者请求赔偿。

??第五十五条智能网联汽车车载设备、路侧设备、监管平台等记录的车辆运行状态和周边环境的客观信息,可以作为认定智能网联汽车交通事故责任的重要依据。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擅自开展道路测试或者示范应用的,由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押用于道路测试或者示范应用的智能网联汽车,对道路测试或者示范应用主体处以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三款的规定,销售未列入国家汽车产品目录或者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目录的产品的,由市市场监管部门没收非法销售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并处以非法产品价值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第五十八条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生产者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办理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的,由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给予警告,自处罚决定生效之日起一年内不再受理同一生产者提出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申请。

??第五十九条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生产者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的,由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撤销产品准入,给予警告,并处以五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自处罚决定生效之日起三年内不再受理同一生产者提出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申请。

??第六十条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生产者、销售者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未建立技术支持或者救援服务机制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九条的规定,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和道路运输证,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由市交通运输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六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的规定,未依法保护网络和数据信息安全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THE END
1.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事件分析溯源挑战与思考一、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风险现状分析 智能网联汽车面临来自云、路、网等多种路径的网络攻击,极易造成汽车隐私数据泄露、网络连接中断,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威胁到车辆的感知系统和控制系统安全,导致失去汽车的控制权,从而引发涉及人身安全的重大交通事故。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安全事件频发,但相关事件中网络安全因素的分析溯源https://blog.csdn.net/qq_41432686/article/details/141073105
2.2021全球多行业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大盘点中国地质大学美国首次因网络攻击宣布多州进入紧急状态 5月,受到勒索软件攻击影响,美国最大燃油运输管道商科洛尼尔(Colonial Pipeline)公司被迫暂停输送业务,对美国东海岸燃油供应造成了严重影响。次日,美国交通部联邦汽车运输安全管理局因此宣布多个州进入紧急状态。美国交通部临时授权受影响的17个州和华盛顿特区的燃油临时运输豁免,允许https://wlzx.cug.edu.cn/old/info/1012/1946.htm
3.潮州事故分析:安全架构师站在网络安全角度看智能汽车的安全问题前言:先对广东潮州发生的2死多伤智能汽车失控事故致以默哀10分钟。 为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看了很多网络评论的分析,都仅仅停留在刹车是否踩下等的初浅问题的讨论上。 作为某“大型”南极动物的工厂出来的前“某天网”安全架构师和项目主导人,我觉得有必要通过在网络安全角度,深入分析一下导致事故的各种因素,从而得出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165700664843207208
4.关注2023全国两会上的「网络安全」之声政策安全4192023年全国两会当前正在召开,和往年一样,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携网络安全相关提案、议案上会,我们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整理,发现本年度安全相关提案内容主要聚焦于数字安全建设、人工智能安全、个人隐私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智能网联汽车安全以及网络安全相关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等方面,接下来我们就一同来看看他们http://www.anquan419.com/news/14/1921.html
5.盘点:2020全球重大工控安全事件AET我们将为你分享最前沿的国际工控网络安全技术,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解读及经典成功案例解析。 公元2020,庚子年,新冠肆虐,世界为之动荡。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嫦娥奔月掘土、北斗全球导航,在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中华民族继续勇往直前,在另一个百年目标的路上继续奋进。 http://www.chinaaet.com/article/3000127421
6.青岛三江学校安全工作规章制度4. 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制度 5.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6. 校舍安全规章制度 7. 防汛工作制度 8. 交通安全工作制度 9. 卫生安全工作制度 10.网络安全责任制度 11.药品安全工作制度 12.社会实践、外出活动安全制度 13.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14.用电安全工作制度 http://www.qdsn.gov.cn/ztzl_8/ggqsydwxxgk_81/jyly_213665/ptzxx/qdsjxx/xyaq/aqzd/202310/t20231016_7531464.shtml
7.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事故报告制度.pptx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为了保障生产安全,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和义务,形成一套完整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该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和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责任制的目的和意义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1209/6152054054010020.shtm
8.分布式新能源电源储能电动汽车充电桩等新型并网主体对电网安全其中指出,本次行动选择吉林、江苏、江西、山东、广西、陕西6个省份,重点总结分析110kV及以下电网安全运行和可靠供电的突出问题。主要从配电网网架结构、新型并网主体接入、设备设施安全管理、运行维护、转型升级过程中的网络安全、应急处置等方面开展分析。 文件重点还要对分布式新能源电源、储能电动汽车充电桩等新型并网主体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31242.shtml
9.转发!涉及网络货运平台6月政策盘点另外推进的立法项目包括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办法、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修订)、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修订)等。 ▎交通部:严厉打击非法改装车和百吨王等违法行为 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应急管理部三部门办公厅联合印发《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http://www.360che.com/law/240524/190929.html
10.网约车车祸保险公司要怎么赔偿呢?导读:网约车平台应该负责,在网络约车服务中如果出现安全事故,根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中第四章第十六条有明确规定,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者承担承运人责任,保障乘客合法权益。 网约车车祸保险公司要怎么赔偿呢? 网约车平台应该负责,在网络约车服务中如果出现安全事故,根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https://www.64365.com/zs/127362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