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除了智能手机的快速迭代,像汽车这样的百年工业也发生了颠覆性改变。在内饰风格日渐翻新、动能与设计不断革命的同时,无人驾驶等操控方式的出现也更加影响驾乘体验。走访多家4S店并上车体验后发现,「智能系统」不再是过去华而不实的宣传噱头,而开始从深度影响汽车的运行与驾乘方式。
根据商务部、国家发改委数据可以发现:
各家车载系统设计有哪些不同?
1.阿里斑马智行
△斑马智行2.0系统设计
斑马智行,采用智能手机界面和应用商城下载APP的使用方式,实现车载和手机的双重控制。独立的大卡片式的内容界面模块方便车主在行车过程中单手操作,其配色鲜艳,风格扁平,符合使用场景和国人的使用习惯。
△视频演示:斑马智行线上互联方式
同时,斑马智行依靠阿里强大的技术和资源支持,打通停车场,加油站,高速公路支付等,使用户驾车时产生的费用均能通过支付宝支付。
2.百度CarLife和Apollo
△CarLife车载端系统界面
△CarLife手机端UI界面
CarLife,将手机连接车载,结合百度地图+第三方生态优势不断扩大用户群体,其交互操作与手机雷同,用户熟悉易上手。车载端主界面分别采用蓝、绿、红、灰四个色块对应四个功能模块,「发现」集成音乐、娱乐、听书、电台等特色音视频服务,采用红色在界面中最为突出,其设计风格整体扁平,面性icon利于识别与点击。
△CarLife功能模块梳理
此外,百度还研发了Apollo,主要用于自动驾驶汽车,采用软硬件和服务系统相结合。2018年Apollo正式量产,在雄安、厦门等地开展实地运营,主要服务场景有主题公园、科技园区、旅游景区、机场、科技小镇、度假村等。
3.腾讯AiinCar
△腾讯在车载场景下的生态布局
AiinCar,顾名思义,基于AI的连接能力和生态,融合腾讯内容生态的优质资源,包括资讯、视频、IP、文学等板块,为车主提供更丰富的内容消费。风行搭载的FutureLink3.0车联网系统,就是和腾讯深度合作而诞生的优质案例。
△FutureLink3.0系统界面
从整体来看FutureLink3.0的设计,它更像是一个把需求页面展现在车主面前的「轻应用」,没有传统概念上的主界面、多层交互菜单以及相应的「系统特质」的设计,它更希望把海量资源建立在云端,终端只给车主呈现其所需要的服务即可。
4.谷歌Androidauto
△Androidauto手持设备与车载设计系统
Androidauto将Android平台扩展到汽车上,它有两种使用方法:在手机上或在兼容的车载屏幕上。它有一个简单的界面,标准化的用户交互模型和强大的声音动作,其目的是帮助司机尽量减少分心。需要注意的是,为汽车设计交互式应用程序与手持式设备的设计有根本上的不同,其应用程序的交互界面应该简化,以确保司机的眼睛和手集中在开车上,减少司机分心。
△Androidauto车载系统UI框架
5.苹果CarPlay
△CarPlay车载系统UI设计
虽然我们在用户界面中可以看到,CarPlay在布局上采用了一定比例的分割,但是其更多的还是一种基于手机的映射方案,本质上还是使用手机APP上的服务。假设,在车里当你有一个手机支架时,你会怎么操作?是不是只需要把手机放置在支架上,打开地图就可以使用了。因此,要提供基于手机APP的服务,就需要在车里使用手机,而使用手机最高效的方法,就是用户直接操作手机。从这个维度来讲,映射方案就有点绕圈子了。
1886年,由卡尔·本茨发明的第一辆汽车至今,引擎驱动汽车走过了130多年的历史。在下一个百年发展进程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有车族,电动、智能、联网将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汽车中控不只是「汽车+iPad」或者「汽车+手机」这么简单,它已成为汽车的第二引擎,推动着汽车功能与服务的转变,在未来发展进程中,人类将真正享受到信息化时代给出行所带来的全新体验和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