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搜索引擎卫星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谋篇之年。2020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产业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活力和韧性,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和困难,在数字基建、数字经济、数字惠民和数字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成为我国应对新挑战、建设新经济的重要力量。作为网络强国建设历程的忠实记录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持续跟进我国互联网发展进程,不断扩大研究范围,深化研究领域。《报告》围绕互联网基础建设、网民规模及结构、互联网应用发展、互联网政务发展和互联网安全等五个方面,力求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数据展现,综合反映2020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发展状况。

在此,衷心感谢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对《报告》的指导和支持。同时,向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等在本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工作中给予支持的机构以及广大网民致以诚挚的谢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20年9月

目录

摘要1

第一章互联网基础建设状况7

一、互联网基础资源7

(一)互联网基础资源概述7

(二)IP地址7

(三)国家和地区顶级域名8

二、互联网资源应用9

(一)网站9

(二)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10

(三)App数量及分类10

三、互联网接入环境11

(一)上网设备11

(三)100Mbps及以上宽带用户占比14

(四)光纤宽带用户规模及占比15

(五)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数15

第二章网民规模及结构状况17

一、网民规模17

(一)总体网民规模17

(二)城乡网民规模18

(三)网络扶贫成效19

(四)非网民规模22

二、网民属性结构23

(一)性别结构23

(二)年龄结构24

(三)学历结构25

(四)职业结构25

(五)收入结构26

第三章互联网应用发展状况29

一、互联网应用发展概述29

二、基础应用类应用31

(一)即时通信31

(二)搜索引擎33

(三)网络新闻35

(四)社交应用37

(五)远程办公38

三、商务交易类应用40

(一)网络购物40

(二)网上外卖42

(三)网络支付44

四、网络娱乐类应用46

(一)网络游戏46

(二)网络视频48

(三)网络直播51

五、公共服务类应用52

(一)网约车52

(二)在线教育54

(三)在线医疗56

第四章互联网政务发展状况59

一、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状况59

二、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状况60

三、政府网站发展状况63

(一)政府网站总体及分省状况63

(二)各行政级别政府网站数量65

(三)各行政级别政府网站栏目数量65

四、政务新媒体发展状况67

(一)政务服务搜索发展状况67

(二)政务机构微博发展状况68

(三)政务头条号、抖音号发展状况70

第五章互联网安全状况75

一、网民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状况75

(一)网民遭遇各类网络安全问题的比例75

(二)网民遭遇各类网络诈骗问题的比例75

二、网站安全事件和信息系统漏洞76

(一)我国境内被篡改网站数量76

(二)我国境内被植入后门网站数量77

(三)信息系统安全漏洞数量79

(一)CNCERT接收到网络安全事件报告数量80

(二)全国各级网络举报部门受理举报数量81

第六章总结83

一、“新基建”进程加速,基础设施能力持续升级83

二、“新经济”表现亮眼,数字经济成为重要支撑86

三、“新民生”兜住底线,互联网助力稳定民心87

四、“新治理”初见成效,数字政府再上新台阶89

附录一调查方法93

附录二互联网基础资源附表97

附录三调查支持单位101

摘要

一、基础数据

◇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较2020年3月增长362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7.0%,较2020年3月提升2.5个百分点。

◇截至2020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9.32亿,较2020年3月增长3546万,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2%,较2020年3月基本持平。

◇截至2020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85亿,占网民整体的30.4%,较2020年3月增长3063万;城镇网民规模为6.54亿,占网民整体的69.6%,较2020年3月增长562万。

◇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2%;使用电视上网的比例为28.6%;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笔记本电脑上网、平板电脑上网的比例分别为37.3%、31.8%和27.5%。

◇截至2020年6月,我国IPv6地址数量为50903块/32。

◇截至2020年6月,我国国家和地区顶级域名(ccTLD)“.CN”数量为2304万个,较2019年底增长2.8%。

◇截至2020年6月,我国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9.31亿,较2020年3月增长3466万,占网民整体的99.0%;手机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9.30亿,较2020年3月增长4024万,占手机网民的99.8%。

◇截至2020年6月,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7.66亿,较2020年3月增长1539万,占网民整体的81.5%;手机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7.61亿,较2020年3月增长1542万,占手机网民的81.6%。

◇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49亿,较2020年3月增长3912万,占网民整体的79.7%;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47亿,较2020年3月增长3947万,占手机网民的80.1%。

◇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8.05亿,较2020年3月增长3702万,占网民整体的85.7%;手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8.02亿,较2020年3月增长3664万,占手机网民的86.0%。

◇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88亿,较2020年3月增长3777万,占网民整体的94.5%。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18亿,较2020年3月增长4461万,占网民整体的87.0%。

◇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5.62亿,较2020年3月增长248万,占网民整体的59.8%。其中,电商直播用户规模为3.09亿,较2020年3月增长4430万,占网民整体的32.9%。

◇截至2020年6月,我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7.73亿,较2020年3月增长7889万,占网民整体的82.2%。

◇截至2020年6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81亿,占网民整体的40.5%。

◇截至2020年6月,我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2.76亿,占网民整体的29.4%。

◇截至2020年6月,我国远程办公用户规模达1.99亿,占网民整体的21.2%。

二、趋势特点

互联网激发磅礴力量,助力抗疫斗争取得重大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引领下,我国的互联网基础建设、互联网应用和互联网政务发展等均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我国精准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保障人民生产生活起到了关键作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家互联网基础资源管理机构快速反应、积极应对,全力保障互联网基础资源系统平稳运行。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防疫健康信息码”,汇聚并支撑各地共享“健康码”数据6.23亿条,累计服务达6亿人次,支撑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健康码”实现“一码通行”,助力疫情精准防控。网络新闻与社交平台、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应用形成有效联动,团结鼓舞全国人民共同打好抗疫人民战争,帮助人民群众及时获取抗疫动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网络游戏等互联网应用有效满足网民工作、学习、娱乐等切实需要,为全社会“重启”和经济复苏提供强大助力。在网信战线的有力配合下,我国迅速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体现了网络强国建设的巨大发展成就。

5G等重点项目积极推进,“新基建”为数字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2020年上半年,中央密集部署加快“新基建”进度,“新基建”获得前所未有的重视,多个重要领域取得积极进展。在5G领域,截至2020年6月底,5G终端连接数已超过6600万,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已开通5G基站超40万个,建设速度和规模超出预期。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已培育形成超过500个特色鲜明、能力多样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其中具备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平台数量超过70个,部分重点平台服务工业企业近8万家。在卫星互联网领域,我国正逐步尝试突破卫星互联网关键技术,相继启动多个低轨卫星星座计划。2020年1月,我国民营航天企业发射低轨宽带试验卫星。2020年6月,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至此我国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

IPv6规模部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基础资源状况持续优化

自《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发布以来,IPv6部署再提速。2020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开展2020年IPv6端到端贯通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的通知》,进一步强化IPv6规模部署工作。截至2020年6月,我国IPv6地址数量达50903块/32,居世界第二位。截至2020年7月,我国已经分配IPv6地址用户数达到14.42亿,IPv6活跃用户数已达3.62亿;IPv6国际出入口带宽从无到有,已开通90Gbps;国内用户量排名前100位的商业网站及应用已全部支持IPv6访问。此外,“.CN”域名总数达2304万个,较2019年底增长2.8%,继续保持国家和地区顶级域名数全球第一。

互联网普及率持续提升,网络扶贫成效显著

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较2020年3月增长362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7.0%,较2020年3月提升2.5个百分点。随着网络覆盖工程的深入拓展,农村和城市“同网同速”的时代正在到来,为网络扶贫提供坚实助力。截至2020年6月,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2.3%,较2020年3月提升6.1个百分点,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异缩小6.3个百分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已累计支持超过13万个行政村光纤网络通达和数万个4G基站建设,其中约1/3的任务部署在贫困村。全国贫困村通光纤比例从2017年的不足70%提升至98%,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通宽带比例从25%提升至98%,提前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宽带网络覆盖90%以上贫困村”的目标。截至2020年6月,认可互联网“为贫困群众提供帮助”“通过电商助力农产品销售”以及“为贫困群众提供更多工作和医疗教育机会”的网民比例较2020年3月均有所提升。

连续七年全球第一,网络零售有效激活经济“内循环”

从2013年起,我国已连续七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49亿,较2020年3月增长5.5%,占网民整体的比例提升至79.7%。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网络零售市场为支撑消费增长,打通国内经济内循环提供了有力支撑。2020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51501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已达25.2%。网络购物充分发挥促消费、助转型、保市场等作用,不断增强经济的韧性:各类网购消费节、电子消费券等有力释放了消费潜力,促进了消费回暖;跨境电商、农产品电商、生鲜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带动消费回流及农产品上行提供了坚实助力;网上营销、网上交易等数字化运营方式以及电商平台资源和技术扶持,为企业和市场应对冲击提供了缓冲。

连续三年全球第一,网络支付市场韧性十足

面对外部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国家大力促进国内消费回补与潜力释放,第三方支付工具作为线上线下消费载体,发挥着重要的支付、营销和金融服务功能。2020年上半年,我国移动支付金额达196.98万亿元,同比增长18.61%,稳居全球第一。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8.05亿,较2020年3月增长4.8%,占网民整体的85.7%。受疫情推动,线下商户加速向线上转化,移动支付工具发挥惠民信息载体、电子钱包、信用媒介、收银记账等作用,促进移动支付普及。同时,移动支付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支付机构一是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支付、全国性福利补贴、商户在线培训指南等手段助力“小店经济”蓬勃发展;二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信用县域”和“县域普惠金融”建设,拓展更多的“+支付”应用场景。

电商直播用户规模增长最快,成为提振经济新支点

短视频用户规模增长超四千万,重塑传播和消费新格局

数字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持续提升国家现代化治理能力

截至2020年6月,我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7.73亿,较2020年3月增长7889万,占网民整体的82.2%。在疫情的淬炼下,我国数字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日趋成为政府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和现代化治理能力的驱动力。在制度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出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草案)》公布,有望填补数据安全领域的政策和法律的空白,将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法治建设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规范网络空间不同主体的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在机制层面,疫情冲击下围绕政府、平台、社会的多元协同治理体系正在加速形成,网格化治理等治理模式推陈出新,推动数字治理的精度、准度和效度不断提升,朝着更加开放包容的趋势发展。在服务层面,在线政务服务日趋成熟,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成效凸显,“横到边、纵到底”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第一章互联网基础建设状况

一、互联网基础资源

(一)互联网基础资源概述

截至2020年6月,我国IPv4地址数量为38907万个,IPv6地址数量为50903块/32。

我国国家和地区顶级域名“.CN”数量为2304万个,较2019年底增长2.8%。

表12019.12-2020.6互联网基础资源对比

(二)IP地址

截至2020年6月,我国IPv6地址数量为50903块/32,较2019年底增长0.1%。

图1IPv6地址数量

截至2020年6月,我国IPv4地址数量为38907万个。

图2IPv4地址数量

(三)国家和地区顶级域名

截至2020年6月,我国国家和地区顶级域名“.CN”数量为2304万个,较2019年底增长2.8%;“.中国”域名数量为170万个。

二、互联网资源应用

(一)网站

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站数量为468万个,较2019年底下降5.8%。

图3网站数量

截至2020年6月,“.CN”下网站数量为319万个,较2019年底下降6.3%。

图4“.CN”下网站数量

(二)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

2020年1至6月,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745亿GB,同比增长34.5%。

图5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

(三)App数量及分类

截至2020年6月,我国国内市场上监测到的App(Application,移动互联网应用)数量为359万款,较2019年底减少8万款,下降2.2%。

图6App在架数量

截至2020年6月,移动应用规模排在前四位种类(游戏、日常工具、电子商务、生活服务类)的App数量占比达58.6%。其中,游戏类App数量达92.5万款,占全部App比重为25.8%,较2019年底增加1.6万款;日常工具类、电子商务类和生活服务类App数量分别达50.8万、36.5万和30.5万款,分列移动应用规模第二、三、四位,占全部App比重分别为14.1%、10.2%和8.5%;社交通讯、教育等其他类App占比为41.4%。

图7App分类占比

三、互联网接入环境

(一)上网设备

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2%,与2020年3月基本持平;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和平板电脑上网的比例分别为37.3%、31.8%、28.6%和27.5%。

图8互联网络接入设备使用情况

1.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

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的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8.0个小时,较2020年3月减少2.8个小时。

图9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

2.各类应用使用时长占比

图10各类应用使用时长占比

3.各类应用使用时段分布

2020年6月,手机网民较常使用的六类App中,即时通信、网络购物和网络新闻类应用的用户使用时段分布较为均匀,8点至21点使用时段占比合计均超过75%;网上外卖呈现明显的时段特点,11点至12点、17点至20点出现使用高峰,合计时长占比达53.8%;短视频在11点至13点、17点至22点分别出现使用高峰,合计时长占比达53.7%;网络直播使用时段的集中趋势更加明显,18点至23点使用时长占比合计超过40%。

图11六类应用使用时段分布

(三)100Mbps及以上宽带用户占比

截至2020年6月,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占固定宽带用户总数的86.8%。

图12100Mbps及以上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占比

(四)光纤宽带用户规模及占比

截至2020年6月,光纤接入(FTTH/O)用户规模达4.34亿户,占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的93.2%,占比较2019年底提升0.3个百分点。

图13光纤宽带用户规模及占比

(五)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数

截至2020年6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11.06亿户,较2019年底净增7812万户,其中应用于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公共事业的终端用户占比分别达21.1%、18.2%、21.4%。

图14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数

第二章网民规模及结构状况

一、网民规模

(一)总体网民规模

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40亿,较2020年3月新增网民362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7.0%,较2020年3月提升2.5个百分点。

图15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截至2020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9.32亿,较2020年3月新增手机网民3546万,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2%,较2020年3月基本持平。

图16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国信息化工作取得跨越式发展。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城乡宽带接入水平持续提升,互联网应用不断丰富完善,为我国及时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提供了坚实基础。2020年上半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民规模、互联网普及率等仍创新高。截至2020年6月,全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9.31亿个,同比增长3.1%,比2019年末净增1566万个。网民规模达9.40亿,较2020年3月新增网民362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7.0%,较2020年3月提升2.5个百分点;农村网民规模达2.85亿,占网民整体的30.4%,较2020年3月增长3063万,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距缩小6.3个百分点。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国际局势错综复杂的大背景下,我国日趋完备的网络基础设施、庞大的网民规模和丰富全面的互联网应用将提供磅礴动力,推动构建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互促双循环的新格局,助力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二)城乡网民规模

截至2020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85亿,占网民整体的30.4%,较2020年3月增长3063万;城镇网民规模为6.54亿,占网民整体的69.6%,较2020年3月增长562万。

图17网民城乡结构

截至2020年6月,我国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76.4%,较2020年3月基本持平;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2.3%,较2020年3月提升6.1个百分点。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异缩小6.3个百分点。

图18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

(三)网络扶贫成效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民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网络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已越来越多地被网民所了解、参与和认可。

一是网民对各类网络扶贫活动的认知进一步加强。截至2020年6月,网民在互联网上看到“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宣传”的比例达51.5%,较2020年3月提升3.4个百分点。

图19网民对各类网络扶贫活动的认知

图20了解网络扶贫活动的网民中参与各类网络扶贫活动的比例

三是网民更加认可互联网在帮助贫困地区脱贫方面发挥的作用。截至2020年6月,认可互联网能“汇集广大网民的力量为贫困群众提供帮助”的网民比例达81.2%,较2020年3月提升1.7个百分点;认可互联网能“通过电商帮助贫困群众扩大农产品销售”的网民比例达77.2%,较2020年3月提升1.8个百分点;认可互联网能“让贫困群众更方便地获取工作、社保、医疗等信息”的网民比例达75.9%,较2020年3月提升3.7个百分点;认可互联网能“通过远程教育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优质学习资源”的网民比例达74.0%,较2020年3月提升4.4个百分点。

图21互联网在帮助贫困地区脱贫方面发挥的作用

(四)非网民规模

截至2020年6月,我国非网民规模为4.63亿,其中城镇地区非网民占比为43.8%,农村地区非网民占比为56.2%。非网民仍以农村地区人群为主。

图22非网民不上网原因

数据显示,促进非网民上网的首要因素是方便与家人亲属沟通联系,占比为31.8%;其次是提供可以无障碍使用的上网设备,占比为30.1%;提供免费上网培训指导是促进非网民上网的第三大因素,占比为30.0%。

图23非网民上网促进因素

一、网民属性结构

(一)性别结构

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男女比例为51.0:49.0,与整体人口中男女比例(51.1:48.9)基本一致。

图24网民性别结构

(二)年龄结构

截至2020年6月,20-29岁、30-39岁网民占比分别为19.9%、20.4%,高于其他年龄群体;40-49岁网民群体占比为18.7%;5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由2020年3月的16.9%提升至22.8%,互联网进一步向中高龄人群渗透。

图25网民年龄结构

(三)学历结构

截至2020年6月,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群体占比分别为40.5%、21.5%;受过大学专科及以上教育的网民群体占比为18.8%。

图26网民学历结构

职业结构

截至2020年6月,在我国网民群体中,学生最多,占比为23.7%;其次是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占比为17.4%;农林牧渔劳动人员占比为15.3%。

收入结构

截至2020年6月,月收入在2001-5000元的网民群体占比为32.6%;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网民群体占比为24.2%;有收入但月收入在1000元及以下的网民群体占比为21.0%。

图28网民个人月收入结构

第一章互联网应用发展状况

一、互联网应用发展概述

2020年上半年,我国个人互联网应用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其中,电商直播、短视频和网络购物等应用的用户规模增长最为显著,增长率分别为16.7%、5.8%和5.5%。基础类应用如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娱乐类应用如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文学等均保持稳健增长,增长率维持在1%至5%区间。在手机互联网应用发展方面,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增长率超过5%。

2020年6月,15-19岁网民群体人均手机App数量最多,达83个;其次为20-29岁网民群体,人均手机App数量为72个;15岁以上网民群体人均手机App数量随年龄增长逐步减少,其中6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人均手机App数量为44个。

图29各年龄段网民人均手机App数量

二、基础应用类应用

(一)即时通信

截至2020年6月,我国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9.31亿,较2020年3月增长3466万,占网民整体的99.0%;手机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9.30亿,较2020年3月增长4024万,占手机网民的99.8%。

图302017.6-2020.6即时通信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图312017.6-2020.6手机即时通信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即时通信行业在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实现较快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在市场竞争方面,即时通信领域的新入局者持续增加,推动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华为的“WeLink”、字节跳动的“飞书”、拼多多的“Knock”等企业级即时通信产品陆续在2020年上半年对社会开放。这些大型科技公司对企业即时通信业务的渗透,标志着该领域的竞争从两强格局向多极化格局演变。此外,三大运营商联合发布了《5G消息白皮书》,从电信运营商的角度直接为用户提供富媒体即时通信服务。作为短信的升级版应用,5G消息相比现有即时通信产品具有用户基数大、操作成本低等天然优势,但其在用户体验、服务生态等方面则与现有成熟的即时通信产品存在差距。

在社会影响方面,即时通信成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重要的防疫信息平台。一是即时通信应用的公众号、小程序成为疫情信息发布的重要渠道。数据显示,即时通信小程序的新冠肺炎疫情模块仅在1-3月就为全国用户提供了超过60亿次疫情动态查询服务。二是即时通信企业积极参与推动各地复工复产复学。基于大数据、人脸识别和卫星定位等技术,即时通信企业推出健康码、乘车码、复学码等工具,以数字化手段协助社会恢复正常运作。三是即时通信企业在疫情期间进一步助推医院的信息化改造。例如,一些即时通信企业将旗下即时通信、云服务、在线会议等多种产品整合成“医院战疫数字化解决方案”,为抗疫前线医护人员的培训、会诊及患者信息更新提供了便捷、高效的移动办公环境。

(二)搜索引擎

截至2020年6月,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7.66亿,较2020年3月增长1539万,占网民整体的81.5%;手机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7.61亿,较2020年3月增长1542万,占手机网民的81.6%。

图322017.6-2020.6搜索引擎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2020年上半年,为拓宽收入渠道,搜索引擎持续推进内容生态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智能化水平。同时,海量信息搜索的社会治理效能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得到初步体现。

搜索引擎加快构筑内容生态体系。一是流量商业价值最大化是建设内容生态的主要动力。为有效提升盈利能力,搜索引擎企业纷纷通过建立内容生态体系实现用户留存,助推流量变现,降低营收成本。数据显示,百度来自应用内搜索、移动生态系统的流量增长稳健,2020年营收成本连续两季度下降。二是充实原创内容和购买内容是建设内容生态的主要手段。经过两年的大力发展,百度百家号创作者数量第二季度同比增长52%,现已成为平台内容生态体系原创内容的主要提供者,与新闻资讯、百科、视频、直播等共同构建信息搜索和分发体系;头条搜索的独立App上线,在整合字节跳动旗下产品内容的基础上,先后收购互动百科和百科名医网,进一步提升搜索内容的全面性和专业性,以满足用户内容消费的多重需求。

搜索引擎开始发挥社会治理效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用户搜索活跃度明显提升。疫情期间,百度搜索流量增长超过30%、搜狗搜索和信息流等产品总访问量超过5.6亿次。搜索引擎积累了海量用户需求信息,在抗疫和复工复产复学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入口和引导作用,成为追踪舆情、科普辟谣、指导抗疫物资分配的重要参考。未来,对搜索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建模预测,可在突发事件态势研判、服务民生、推动经济恢复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从而助力构建数字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

(三)网络新闻

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7.25亿,较2020年3月减少565万,占网民整体的77.1%;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7.20亿,较2020年3月减少642万,占手机网民的77.2%。

图352017.6-2020.6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四)社交应用

2020年上半年,社交市场格局稳定,部分产品仍在摸索创新点。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交平台在国际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五)远程办公

截至2020年6月,我国远程办公用户规模达1.99亿,占网民整体的21.2%。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远程办公成为持续做好疫情防控、维持社会经济正常运转的重要互联网应用。远程办公通过重塑原有工作方式,将企业线下与线上业务有机融合,在疫情结束后也有望成为常态化运营工具,是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

远程办公用户需求集中爆发,市场规模增长迅猛。一是在用户规模方面,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远程办公得到企业和个人用户的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复工期间,使用人次、时长均出现井喷式增长。数据显示,仅2020年2月4日当日,天翼云会议新增用户6万户、会议时长9万小时;2020年6月至7月,远程会议日均使用时长达110分钟,用户使用日趋常态化。二是在市场规模方面,2020年春节期间,我国有超过1800万家企业采用了线上远程办公模式,全年智能移动办公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75亿元、增长率为30.2%。

三、商务交易类应用

(一)网络购物

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49亿,较2020年3月增长3912万,占网民整体的79.7%;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47亿,较2020年3月增长3947万,占手机网民的80.1%。

图372017.6-2020.6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图382017.6-2020.6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从2013年起,我国已连续七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网络零售市场的支撑能力进一步显现。上半年网上零售额达51501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3481亿元,同比增长14.3%,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25.7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已达到25.2%。网络零售通过以消费扩内需、以创新促发展、以赋能保市场等方式为打通经济内循环提供了重要支撑。

扩内需,线上消费增强经济韧性。一是保障疫情期间的民生所需。上半年疫情爆发助推了“宅经济”发展,商品消费向线上转移明显。主要电商平台启动紧急响应,充分发挥自身供应链优势,通过海外直采、协调国内品牌商家等方式保障生活必需品供给。二是有力促进疫情后的消费回暖。电子商务平台与地方政府联合发放各种形式的电子消费券,通过补贴用户激活线上线下消费;商务部等部门组织电商平台开展线上“双品网购节”,带动同期全国网络零售额超过4300亿元;在“618”电商年中大型促销中,天猫和京东交易额分别达到6982亿元和2692亿元,展现了内需引擎的力量和经济转型的动能,有力促进消费释放,增强了经济韧性。

促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助推经济升级。一是跨境电商成为稳外贸、促回流的重要方式。2020年1月至5月,通过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平台零售进出口商品总额达717.3亿元,同比增长22.4%。外贸企业通过网上营销、网上交易实现生存发展。第127届广交会期间,近2.6万家境内外参展企业实现了“云”上全球采购。同时,跨境电商进一步促进消费回流,截至2020年6月,我国跨境电商用户规模已达到1.38亿。二是生鲜电商等新模式推动各类消费增长。上半年受疫情影响,生鲜电商和线上买菜等民生类消费应用迎来爆发式增长,截至2020年6月,用户规模已达到2.57亿,占网民整体的27.4%。此外,农产品电商、二手电商用户规模分别达2.48亿和6143万,在推动农产品上行和促进闲置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网上外卖

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4.09亿,较2020年3月增长1124万,占网民整体的43.5%;手机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4.07亿,较2020年3月增长1067万,占手机网民的43.7%。

图392017.6-2020.6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三)网络支付

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8.05亿,较2020年3月增长3702万,占网民整体的85.7%;手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8.02亿,较2020年3月增长3664万,占手机网民的86.0%。

图412017.6-2020.6网络支付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2020年上半年,我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全球领先,网络支付模式多元发展,支付业务合规化进程加速,整个行业运行态势持续向好。

我国移动支付应用场景持续拓展,交易规模连续三年居全球首位。一是移动支付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支付机构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支付、全国性福利补贴、商户在线培训指南等手段助力“小店经济”蓬勃发展。同时,支付机构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信用县域”和“县域普惠金融”建设,拓展更多的“+支付”应用场景。二是移动支付交易规模持续扩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下商户加速向线上转化,移动支付工具发挥惠民信息载体、电子钱包、信用媒介、收银记账等作用,促进移动支付普及。2020年上半年,我国移动支付金额达196.98万亿元,同比增长18.61%,稳居全球第一。

网络支付多元化彰显支付市场韧性和潜力。一是我国网络支付向农村及中老年群体渗透。网络支付方式多元化、支付口令智能化、应用体验便捷化,助力网络支付鸿沟逐渐缩小,呈现普及化发展态势,从而有助于提升支付市场的抗风险能力。截至2020年6月,我国40岁及以上网络支付用户比例为36.6%,较2020年3月增长4.5个百分点;农村网络支付用户占比增长2.7个百分点。二是聚合支付助力支付产业链互联互通。作为商家、消费者、多家支付机构的连接载体,聚合支付不仅提供了便捷化的收银方式,还提供了精准营销、数字化运营、低门槛贷款等增值服务。在支付产业链互联互通的基础上,促进线下商户的数字化转型,以及“下沉市场”普惠金融的发展。

央行加强监管力度,督促支付机构合规化发展。一是国家加强对支付机构的监管力度。2020年上半年,央行各分支机构合计向支付机构开出了5张罚没金额超过千万元的罚单。央行共注销30余张《支付业务许可证》,仍持有支付牌照的还有约237家公司。央行以问题为导向完善治理机制,支付机构严监管模式将常态化。二是跨境支付合规化管理进一步完善。截至2020年3月,约有15家参与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的支付机构,获得了正式的《跨境支付许可证》,跨境支付业务资质由试点制迈入许可制,整个跨境支付市场发展将更加规范、健康、有序。

四、网络娱乐类应用

(一)网络游戏

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5.40亿,较2020年3月增长805万,占网民整体的57.4%;手机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5.36亿,较2020年3月增长699万,占手机网民的57.5%。

图432017.6-2020.6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图442017.6-2020.6手机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下活动受到较大限制,网络游戏填补了网民的文化和娱乐需要,带动网络游戏行业营收和企业数量双增长。与此同时,我国日益庞大的移动类游戏市场为更多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土壤。此外,我国网络游戏企业也进一步加大了与国际知名游戏企业在移动类游戏领域的交流合作,助力我国移动类游戏精品化,将为我国网络游戏用户带来更好的游戏体验。

(二)网络视频

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88亿,较2020年3月增长3777万,占网民整体的94.5%。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18亿,较2020年3月增长4461万,占网民整体的87.0%。

图452018.6-2020.6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2020年上半年,网民的娱乐需求持续向线上转移,推动网络视频使用率、用户规模进一步增长。优质内容依然是网络视频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以优质内容为基础的付费模式逐渐获得用户认可。

图462018.6-2020.6短视频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短视频行业与新闻、电商、旅游等产业的融合不断深入,传播场景不断扩展。短视频平台也持续发挥自身优势,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三)网络直播

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5.62亿,较2020年3月增长248万,占网民整体的59.8%。其中,电商直播用户规模为3.09亿,较2020年3月增长4430万,占网民整体的32.9%;游戏直播的用户规模为2.69亿,较2020年3月增长923万,占网民整体的28.6%;真人秀直播的用户规模为1.86亿,较2020年3月减少2115万,占网民整体的19.8%;演唱会直播的用户规模为1.21亿,较2020年3月减少2947万,占网民整体的12.8%;体育直播的用户规模为1.93亿,较2020年3月减少1927万,占网民整体的20.6%。

图472017.6-2020.6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2020年上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于网络直播行业产生了明显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五、公共服务类应用

(一)网约车

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达3.40亿,较2020年3月减少2219万,占网民整体的36.2%。

图482017.6-2020.6网约车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2020年上半年,网约车企业以新模式、新业务探索共赢机制,全行业筑牢安全出行防线,不断提升社会效益。

(二)在线教育

截至2020年6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81亿,较2020年3月减少4236万,占网民整体的40.5%;手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77亿,较2020年3月减少4355万,占手机网民的40.4%。2020年第二季度,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大中小学逐步有序开学复课,在线教育用户规模有所回落。

图492017.6-2020.6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图502017.6-2020.6手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三)在线医疗

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用户对在线医疗的需求量不断增长,进一步推动我国医疗行业的线上化发展,在线医疗对线下医疗体系的补充作用凸显。

第四章互联网政务发展状况

一、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状况

截至2020年6月,我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7.73亿,较2020年3月增长11.4%,占网民整体的82.2%。

“互联网+政务服务”有力助推疫情后复工复产。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零见面、零跑腿、零成本”成为全国疫情防控最基本要求,也成为我国数字化政府建设的强劲动力。随着各地各行业陆续复工复产,“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重要性不断凸显。一方面,各级政府积极打造“数字政府”,保障经济发展与抗疫并行。国家政务服务平台通过建立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服务专栏,使各项政策易于知晓、一站办理,方便企业的复工复产,确保疫情期间工作“不打烊”、服务“不断档”。另一方面,线上化服务提升办事效率,加速复工复产进程。多地推行“线上远程帮办”行政审批服务,并积极开通“战疫”审批绿色通道,努力实现业务办理“零见面、零跑腿、零成本”,让企业复工复产更加高效。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防疫健康信息码”,汇聚并支撑各地共享“健康码”数据6.23亿条,累计服务6亿人次,支撑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健康码”实现“一码通行”,成为此次大数据支撑疫情防控的重要创新。

二、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状况

图512016-2019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年度对比

图52各省级平台具有依申请特征的政务服务事项指南提供数量

三、政府网站发展状况

(一)政府网站总体及分省状况

截至2020年6月,我国共有政府网站[政府网站: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派出机构和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在互联网上开办的,具备信息发布、解读回应、办事服务、互动交流等功能的网站。]14467个...

THE END
1.网络安全报告》解读2023年全球汽车网络安全报告近日,研究机构Upstream发布了《2023年全球汽车行业网络安全报告》,报告数据显示:在过去5年中,全球汽车行业因为网络化攻击造成的损失超过5000亿美元,而近70%的汽车安全威胁都是由远距离的网络攻击行为引发。研究人员表示:汽车制造企业需要重新思考未来保障车辆安全的策略,从整体车联网平台安全的角度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传统https://blog.csdn.net/qq_53058639/article/details/141305173
2.2024年汽车网络安全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预测分析报告.docx2024年汽车网络安全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预测分析报告.docx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PAGE 2024年汽车网络安全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预测分析报告 PAGE TOC\o1-3\h\u一、汽车网络安全行业竞争分析 4 (一)、国内外汽车网络安全行业对比分析 5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908/7064003155006150.shtm
3.智能网联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研究报告(2022版)【智能网联】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研究报告(2022版)安全作为汽车开发的红线,始终是汽车最基本的必达属性。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过去10年,汽车网络安全事件接近千起,数据/隐私泄露、汽车被盗/侵入、控制车辆系统以及服务中断等成为最常见的事件,这背后主要是因https://auto.gasgoo.com/institute/2328.html
4.《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发展报告(2022)》发布2022年11月24日,由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汽研)、车联网安全联合实验室牵头,联合行业优势资源编写,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于线上正式发布。 《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发展报告(2022年)》 http://www.xinhuanet.com/auto/20221125/fdeaacfb5aa1470386e2fadbc8138a7e/c.html
5.附下载《中国网络安全产业分析报告(2024年)》全文发布获取更多汽车网络安全资讯 《中国网络安全产业分析报告(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由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CCIA)发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提供研究支持,是CCIA连续第七年发布。2024年9月11日CCIA在国家网络安全周上发布PPT版本,本篇文章为报告全文。 https://www.eet-china.com/mp/a356827.html
6.系列十二:纵深防御技术架构车载内部网络安全防护汽车网关,也称为车辆连接网关(CVG,Connected vehicle gateway)或者汽车连接网关(CCG,Connected car gateway),是允许车辆与外界通信的车辆入口点(entry point)。 这个入口点,我们称之为中央集线器,它不仅与外界通信,而且还提供可靠和安全的无线通信。更重要的是,由于现在车辆的功能和特征不断增长,比如,我们可以使用各种https://www.eefocus.com/article/520748.html
7.2024年全球汽车网络安全报告2024年全球汽车网络安全报告 2024年全球汽车网络安全报告 9 天前作者:GoUpSec 下载17 文件大小40.84 MB 文件计数1 创建日期2024年11月25日 最后更新2024年11月25日 关键词: 前一篇2023中国企业邮箱安全性研究报告 后一篇边缘计算产业发展研究报告https://www.goupsec.com/download/2024%E5%B9%B4%E5%85%A8%E7%90%83%E6%B1%BD%E8%BD%A6%E7%BD%91%E7%BB%9C%E5%AE%89%E5%85%A8%E6%8A%A5%E5%91%8A
8.汽车网关研究:Zonal架构下的网关,集成化成为重要趋势《2023年全球及中国汽车网关产业研究报告》目录 共250页 01 汽车网关产业概述 1.1 汽车网关概念 1.2 网关在汽车网络中的作用 1.3 现阶段的网关部署 1.4 网关的发展历程及分类 1.4.1 汽车网关分类——传统CAN网关 1.4.2 传统CAN网关对应分布式ECU架构 1.4.3 汽车网关分类——集中式网关 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264755170721071656
9.360数字安全全年全球网络安全厂商公开发布的APT报告累计742篇,报告中披露的攻击活动涉及APT组织141个,其中首次披露的APT组织54个,均比2021年明显增加。 PDF 下载 2022年勒索软件流行态势报告 2023-01-13 本次报告以2022年全年360数字安全集团高级威胁研究分析中心反病毒部(CCTGA勒索软件防范应对工作组成员)所监测、分析与处置https://www.360.net/mobile/research/report
10.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汽车测试报告2024年16期智能网联汽车集成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信息化技术,使车辆呈现出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的特性,相关技术的发展对于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变革具有推动作用。但是智能网联汽车的迅速发展也导致整个行业面临一定问题,尤其是安全层面的威胁较为明显。目前,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关键技术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技术应用局限、不同https://read.cnki.net/web/Journal/Article/QCCS202416022.html
11.安全事件周报(07.1807.24)报告作者:360CERT 更新日期:2022-07-25 0x01 事件导览 本周收录安全热点51项,话题集中在安全漏洞、网络攻击方面,涉及的组织有:Conti、APT29、Roaming Mantis、LinkedIn等。对此,360CERT建议使用360安全卫士进行病毒检测、使用360安全分析响应平台进行威胁流量检测,使用360城市级网络安全监测服务QUAKE进行资产测绘,做好资产https://cert.360.cn/warning/detail?id=7f3650949f8888e0745f1b90a1af90f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