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于乘联会和各大垂直平台的榜单,我们想做的是一个最容易看懂的榜单。
所以,我们从认知习惯上对各个品牌的销量数据进行了整合,以便更“真实”的反映出每个品牌在市场上的表现,如此一来,以下这份9月份的销量榜可能和大家在很多平台看到的都有一些不同,但从参考角度上来说,一定是有价值的。
各有千秋
在四大自主品牌中,从批发销量上来看,奇瑞依然是第一,销量高达180,290辆,环比上个月增长了11.5%,同比去年增长了31%,奇瑞之后,紧接着的是吉利(170,472辆)、长安(144,808辆)、长城(104,389辆)。
四大自主品牌的总计销量,相比去年同期有近三成的增长,也就是说国产车的市场份额依然保持着高增长态势。
以上的批发销量还包括出口销量,如果去掉出口,光从中国市场的表现来看,排名则会有所改变,由高到低分别是吉利(14.3万辆)、长安(12.9万辆)、奇瑞(9.3万辆)、长城(7.4万辆)。
在这其中,奇瑞的出口量依然稳居第一,9月出口高达8.7万辆,相比上个月有小幅增长;而长城的国内销量最少,只有吉利的一半,而且这还是建立在环比增长7.6%,同比增长36.4%的基础上的数据。
从新能源渗透率来看,长安和吉利的新能源渗透率已经突破了30%。在新能源市场中,30%是一个临界值,一旦突破就意味着增长势头即将显现,从这个角度来说,长安(35.6%)和吉利(31.5%)的新能源转型已经取得了第一阶段的成果。
长安方面,深蓝的销量有1.7万辆,启源也有3000多辆,虽然是批发销量,但也能看出市场需求比较强烈;
困局难破
合资品牌方面,当我们将南北大众、南北丰田、广本和东本合并统计后,他们的月销量排名都进入了TOP10行列中,大众第二、丰田第五、本田第七。
其中,大众的表现最值得一说,南北大众合计共销售216805辆,仅次于比亚迪集团,是9月份乘用车市场中的第二名。9月份,大众新能源车的销量为2.1万辆,新能源渗透率也达到了9.7%,在合资品牌中处于前列,从具体车型上来看,售价12万的ID.3月销近万辆,南北大众的ID.4合计也有7000+辆。
大众ID.的降价活动还会一直延续下去,本周上汽大众宣布,明年ID.3将持续将本,推出磷酸铁锂电池版本,直面比亚迪海豚、欧拉好猫的竞争。
南北丰田合计卖出了168094辆,处在第五名的位置,排在吉利和长安之后,但如果只论国内销量,也就是去掉吉利和长安的出口量后,丰田则会上升至第三名的位置。本田同样如此,虽然在排在第7名,但论国内销量则是在5名。
不过,虽然本田和丰田的销量基数相对较大,但相比去年已经有所下滑。
上汽通用位列9月份国内销量第十名的位置,新能源方面,别克E5和微蓝6是主销车型,二者合计销量有7000+台。
接下来是BBA这三个豪华品牌,南北奥迪合计销量为68119辆,宝马则是62607辆,奔驰55301辆。
与主打主流市场的日系品牌不同,BBA这三个德系豪华品牌,同比去年的销量并没有出现明显下降,反而有比较大幅的增长。
具体来看,BBA三大品牌9月份的销量,比去年的月均销量平均增长了20%左右。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价格战背景下,传统豪华品牌的价值进一步凸显,另一方面也与豪华车市场受新能源影响相对较小有关。
值得一提的是,宝马的新能源车卖出了10038辆,i3和iX3是主力车型,新能源渗透率达到了16%,是所有合资品牌中最高的。
仍需努力
9月份销量TOP20中,排名第一的依旧是比亚迪,王朝网和海洋网发挥很稳定,牢牢盘踞着20万元以下的市场,但主打30万以上市场的腾势品牌却没有明显增长,9月销量为13156辆,主力车型依然是腾势D9,而腾势N7在首个完整交付月只卖出了1810辆。
遇到同样困境的还有埃安,虽然主品牌9月的销量再次突破5万辆,但高端品牌昊铂却没有起势,9月销量只有706辆。
特斯拉本月进入了新旧车型交替期,销量出现较大波动,总销量74073辆,相比上个月下跌了12%。中国市场销量43507辆,相比上个月下跌了32.7%。
后续随着Model3焕新版和ModelY年度改款开启交付,第四季度特斯拉的销量应该会稳定下来。
在TOP20榜单中,理想凭借36060辆的销量正好跻身于第20名,是整个榜单中唯一的中国新势力车企。用理想式的表达来说,可以是“理想汽车已经成为中国乘用车市场的第20名,不分品牌形式、不分价格定位”。
其实从我们的整个榜单的排布规律来看,想要成为中国市场的TOP3,那销量就要达到20万辆或更多;如果想要进入前十名,那销量应该在10万辆以上,如果要进入TOP20,3.5万辆是一个门槛,而理想即将成为这个榜单的“守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