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恶心中国汽车,拜登又玩起了“华为式制裁”

几个月前,拜登政府才在《通货膨胀削减法案》里针对了一波咱们的动力电池产业,说但凡用了咱们企业生产的电池零件或者电芯的材料,车企就么得补贴拿。

结果这个法案前脚还没走呢,后脚拜登的逆天言论就又来了。

还表示咱们的智能网联汽车会在运行的时候收集美国的基建信息,然后传回中国。

这一传,咱们就能隔着大平洋让美国本土的中国汽车集体停止工作了,灰常的不安全!

虽说没写具体会用啥手段来限制中国车企,但在路透社的采访里白宫的官员表示,后续的措施可能会是“影响巨大”的。

不是,登子你是不是老糊涂了,美国市场可是一个中国车企都没有啊,搁这虚空索敌呢是吧!

但大伙可能不知道的是,咱们的汽车企业其实早在2016年就已经去到美国,而且小有成就了。

只不过它们做的大都不是整车生意,而是在钻研自动驾驶技术。

加利福尼亚这个州,不仅在硅谷有着大量科技公司,还是美国公路安全管理局NTHSA的所在地,不管是政策还是市场,其实都很愿意接受无人驾驶的技术。

所以在拿到无人驾驶的测试许可以后,加州直接就成了无人驾驶公司的风水宝地。

咱们的企业就是这个时候去的美国,从2016年开始,百度、蔚来汽车、小马智行、图森未来、景驰科技、上汽等公司,就先后获得了加州政府的路试许可,也就是能用自己的测试车队在开放道路上跑数据。

结果好嘛,几年以后这几个中国企业直接就冲上第一梯队去了。

2021年的时候,负责给企业发测试牌照的加州交通管理局DMV公布了一份路测报告,盘了盘当时在加州做自动驾驶的企业的水平。

大概跟大伙说说里面这几个数据的含义吧:

总里程、车队数量肯定越多越牛,代表测试做得多。接管次数越少越好,代表自动驾驶比较靠谱,不需要人工干预。平均接管里程就是每次人工干预以后能开多远,也是越远越厉害。

从表里可以看见,不管是总共的测试里程还是单次接管能行驶的距离,除了美国本土的两个巨头Waymo和Cruise以外,中国的企业都是遥遥领先的。

对当时还在头铁整自动驾驶的苹果,更是一个直接的吊打

搞着搞着,美国的某些部门就看不下去了。

他们觉着,这么多中国公司有这么多顶着激光雷达的测试车,在米国的公共道路上又是扫地图,又是学路线的,都要给米国的隐私整没了!

所以在2023年的时候,美国交通部长皮特·布蒂吉格就说了,已经有一些美国议员呼吁限制中国自动驾驶汽车公司在美国市场的运营,因为:

他自己也有点担心,这些公司会影响到美国经典的“国家安全”。

对于事情本身,我觉得咱们得从两个角度来看。

有人肯定说了,诶且慢,咱们之前确实有禁止特斯拉出入许多场所的规定,为啥米国这个就不灵呢?双标么这不是!

但要我说,这俩压根就不是一回事。

咱们针对特斯拉的政策,是在2021年左右的时候推出的,当时,国产版本的特斯拉Model3因为较高的性价比和无需摇号的政策buff,卖得那叫一个好。

像上海这种又限购又限行的城市,基本走两步就能看见一台特斯拉。

而Model3车上有那么一个功能,叫哨兵模式。就是会在停车的时候一直开着各种摄像头,要是遇上开门杀或是别人刮着蹭着了,时候还能留点证据保护权益。

单说功能本身是好的,但一直开着的摄像头要是放在很多涉密的敏感设施里,确实是有点太敏感了。

所以只要翻一翻网上禁止特斯拉进入的区域,基本都是一些政府机关所在地、部队所在地或是重点的科研单位。

就别说禁止特斯拉了,这些设施可能原本就不让随便拍照。

再加上当时的特斯拉在国内还没有数据中心,很多数据即使经过了脱敏处理最后也只能回传给特斯拉的海外服务器,安全这块确实不好把握。

所以这个政策说白了就是,不该拍照的地方不能拍照,非常合理嘛。

就拿小马智行来说,他们的测试车就只能在阿拉米达、圣克拉拉和奥兰治县这3座城市的指定街道上测试。

测试时,天气必须是晴朗或者有少量的降水,车速还不能超过每小时45英里。

就有点像上海嘉定这种无人驾驶测试园区,给企业定个范围,只能在里头按规矩测。

不是,登子你看,这测试区域、流程要求都是你们自己定的,发牌照审批的时候,咋没见你说有安全问题呢!

我还特意去翻了翻加州交通管理局DMV的官网,里头清清楚楚的写着想要获得自动驾驶的测试许可,需要满足这些个条件:

提供相当于500万美元的保险或保证金的证明。

验证车辆能够在没有驾驶员的情况下运行、符合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或获得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豁免,并且是SAE4级或5级车辆。

确认车辆已在模拟计划作业区域的受控条件下进行了测试。

通知当地政府计划在该地区进行测试。

制定执法互动计划,向执法部门和其他急救人员提供有关如何与测试车辆互动的信息。

持续监控测试车辆的状态。

对远程操作员进行正在测试的技术培训。

第二条里就写了,需要符合联邦对机动车的安全标准。

我又去翻了翻美国交通部和高速公路管理局的官网,发现早在2021年的时候,美国交通部就发布过一个叫做“自动驾驶4.0”的战略。

里头明明白白的写着,强化数据安全和赛博安全的标准。

测试牌照的发放,肯定也得按这个标准来嘛。咋到了现在才突然跳出来说咱们有数据安全的风险呢?

所以啊,这事儿我觉得大概率还是登子眼看自己的任期快到了,得赶紧找一些莫须有的理由来针对一下中国,制造一下矛盾,来给自己拉拉选票。

就算目标不是自动驾驶公司,也有可能是科技、互联网等任何和中国沾边的公司。

人总能想到针对你的理由,那咱们又何必放在心上呢是吧。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数据安全的合规对于想要出海的车企们来说,确实也是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因为关于自动驾驶数据处理,我们曾经采访过一个在某欧洲车企智驾团队工作的朋友,他说:

自动驾驶数据的跨国传输其实是个比较“擦边”的问题,虽然最原始的数据都得经过脱敏处理——比如码掉人脸、车牌这些隐私信息以后才能传输、分析。

但对于怎样的信息才算敏感这个问题,地区和企业的定义差异很大,且非常模糊。

打个比方,同一个人,在A国只要马赛克到看不清五官就行,但在B国就得马赛克到只能看清四肢。而且,还没有具体的规则来描述能不能看清。

中汽协的人脸脱敏标准

人家说你的数据敏感那就是敏感,连个辩驳的余地都没有。

想解决,就只有在当地部署数据中心,让信息的收集和分析都在当地完成,就算人家说咱数据违规了,也能规避类似“传回本国做其他用途”这样的无端指控。

像当年的特斯拉,哨兵模式一有安全隐患,后续马上就搞了中国的数据中心,主打一个听话。

但搞一个数据中心又谈何容易呢。

英特尔早在2016年的时候就统计过,一台自动驾驶测试车每天都会产生大约4000GB的数据,按照亚马逊的储存收费标准,一年就得接近250万人民币的储存成本。

多年以后,这个数字肯定只增不减。

这还只是一台车光光储存数据的成本,分析和训练数据还得用上大量的图形学习显卡,价格也同样高到离谱。

而且就算辛辛苦苦,花了大价钱搞了数据中心,啥都按别人的规矩来,但就像最近TikTok在美国的遭遇一样,人就是能咬着中国公司这一点不放,搞一些恶心人的操作。

赖是真的赖,没招也确实是没招。

种种困难,对于在国内市场都有巨大成本和盈利压力的车企们来说,可不是一步就能迈到的目标。

当然,虽然难度摆在这里,这一步也是中国汽车出海路上总要迈出去的。

而且现在大家都在卷智能驾驶,什么无图领航、城区智驾也是人手一套。

想要搞出和别家不一样的东西,除了在现有环境下打磨数据和算法以外,很重要的就是去其他的市场取经。

大家常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不同的政策环境还是交通环境,里头可能就藏着光在国内呆着想不到、想不出的思路和方法。

谁能更快的获得这个秘籍,或许就能在智驾大战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后吃鸡的那个。

在“全国都能开”以后,我已经开始期待谁会最先喊出”全球都能开“了。

撰文:致命空枪编辑:面线封面:萱萱

EnsuringAmericanLeadershipinAutomatedVehicleTechnologies:AutomatedVehicles4.0

StatementfromPresidentBidenonAddressingNationalSecurityRiskstotheU.S.AutoIndustry

复盘图森未来接受美国政府调查始末

美国领衔中国随后自动驾驶企业"扎堆"加利福尼亚

更多中国“无人车”正开上美国公路

美国大棒,挥向了中国自动驾驶公司

加州自动驾驶路测数据大变,中国公司狂飙突进

百度等十家中国自动驾驶公司遭美议员质询中美科技竞争又开新领域

UStoprobeifChinesecarsposenationaldatasecurityrisks

USlawmakersraiseconcernsoverChineseself-drivingtestingdatacollection

Chineseautonomousvehicletechraisesconcerns,UStransportationchiefsays

ChineseTesladatatobestoredonmainland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THE END
1.太平洋汽车太平洋汽车网-选车更高效,买车更超值。 大平洋汽车由互联网专业媒体打造,为您提供汽车新车报价、新鲜行业资讯,专业汽车测评、真实车主评价。让消费者更快捷地看车,更高效地选车。 真实《半价购活动》,购车成即可参与抽奖最高5万元奖金,中奖号根据每周股市生成真实有效的为忽省钱。 看车-选车-买车-用车,每个环节都https://apps.apple.com/gd/app/%E5%A4%AA%E5%B9%B3%E6%B4%8B%E6%B1%BD%E8%BD%A6-%E7%9C%8B%E8%BD%A6%E9%80%89%E8%BD%A6%E4%B9%B0%E8%BD%A6%E8%B4%AD%E8%BD%A6%E4%BC%98%E6%83%A0app/id416053924
2.网站首页· 2024年10月汽车召回盘点 · 行业动态(2024.10.28-2024.11.3) · 行业动态(2024.10.21-2024.10.27) · 2024年9月力洋数智数据统计报告 · 2024年9月上市新车分析 · 行业动态(2024.10.14-2024.10.20) · 2024年9月车辆销量分析 上海建鑫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https://www.vin114.net/faultcode.jhtml
3.买车网哪个网站好?买车看车app排行榜现在的买车的网站繁多,比如汽车之家、易车网、大平洋汽车网、懂车帝网等。各个网站都有其独特的运营文化及体验特点,好用与否大概率只是用户自身使用体验而已。 至于买车的APP排行榜,其实并不具有权威性,但可以为你推荐几款作为参考。 1、易车网 易车网,让汽车生活更简单,它为汽车企业和用户提供立足区域市场的本地化https://www.yoojia.com/ask/3-12007791476544966986.html
4.专业人士解读:二手车哪个平台靠谱?TOP3:太平洋汽车网 作为比较专业的二手车交易平台,大平洋汽车网也算是二手车靠谱的平台。它包括汽车报价、汽车评测,还有相关的新闻、导购、维修、保养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能让车友在论坛交流,了解自驾游、休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属于信息比较全面的综合性汽车网站。 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169880546426831395
5.历年科技成果汇编散热器的热性能试验不但是关系到质量问题,而且,也是关系到内燃机的冷却效果问题。在汽车行业中,汽车发动机散热用的散热水箱更具有特殊意义,若散热效果不好,将影响到旅客或驾驶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对散热水箱性能必须进行实样试验,方能确保其质量。 我校集多年教学科研之经验,先后为国内多家企业和科研单位设计制造了多http://jszy.usst.edu.cn/_t1949/2014/0114/c4269a75054/page.htm
6.旧电池竟比新电池贵40%?一文揭露电动汽车最不为人知的黑色地带数据显示,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恰恰是从2014年才有所起色,2015年开始快速升温的,到2018-2020年才达“平台期”。 也就是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目前已经迈入“快速增长期”了。市面上的退役动力电池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多,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不过,这越来越多的退役动力电池,尤其是到5年之后,去年大卖特卖的35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4602596129264970&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