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是产业集聚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高级形态,具有规模领先、创新引领、生态完善、开放融合、成长自发等特点。长城战略咨询组织开展世界先进制造业集群系列研究,研究其建设发展经验,为宁波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经验借鉴。
发展历程
德国斯图加特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大致分为培育期、发展期、成熟期3个阶段:
发展期(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该阶段随着德国汽车在国内的快速普及和汽车出口竞争力的不断提高,西德汽车产量大幅度上升,成为欧洲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标志着斯图加特汽车产业集群进入飞速发展阶段。
成熟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该阶段斯图加特汽车产业集群进入与高技术的融合发展阶段,汽车工业继续以较快速度增长,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传统汽车融入了更多高科技元素,为斯图加特乃至全世界的汽车产业革新奠定了基础。
发展经验
斯图加特汽车产业集群历经百年发展,并呈现出“以整车龙头为引领,以配套网络为支撑,以研发创新为驱力,以双元教育为基石”的产业发展生态。
01
整车龙头企业孕育带动集群整体发展
斯图加特汽车产业集群是汽车企业孕育的摇篮,诞生了戴姆勒集团、保时捷等汽车企业,且时至今日仍是戴姆勒、保时捷等世界龙头汽车企业的全球总部所在地。基于龙头企业雄厚的资源实力,持续带动该区域汽车产业发展。例如,戴姆勒股份公司成立于1886年,是全球第一大豪华车、商用车的生产商,旗下包括梅赛德斯-奔驰汽车、迈巴赫、smart、AMG等高端汽车品牌。戴姆勒在斯图加特地区建立的奔驰生产制造基地——辛德芬根,拥有员工超过3万人,每天生产各类轿车超过2000辆,以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协同效应极大地带动周边众多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的发展。
02
中小企业构建强大产业链配套体系
强大的产业链配套能力是斯图加特汽车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斯图加特地区不仅拥有戴姆勒等汽车巨头,还集聚了采埃孚、博世等国际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以及占据该地区96%数量之多的中小型配套企业。且无论是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还是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大多都在某行业或某领域具有全球领先的技术,从而推动斯图加特地区在汽车产业链每个环节都能做到精益求精。例如,采埃孚集团在机械式变速器、液力自动变速箱和各式齿轮传动箱等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贝尔集团是世界领先的汽车空调和发动机冷却系统专业厂商等。此外,当地还集聚着ABB、Siemens、IBM等1000余家电子信息产业公司,在汽车电子与汽车控制系统方面有力推动汽车产业不断向智能化、电子化升级。
03
创新研发网络支撑产业持续创新
在斯图加特及其所属的巴登·符腾堡州,聚集了12所高等院校、16所以技术为导向的公共学院、12所自然科学马普学会等研究机构、9个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援助的研究所、3个国家级研究中心以及250个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的技术支持中心,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创新研发网络体系。其中,斯图加特大学创建于1829年,是德国九所卓越理工大学联盟TU9成员之一。作为该集群内的头牌大学,斯图加特大学积极参与本地汽车产业发展,拥有汽车工程研究所和内燃机研究所两所研究院,牵头建立了斯图加特汽车模拟中心和汽车电子创新联盟,同时每年为企业源源不断输送发动机、材料科学、电气工程等专业领域工程师。
04
经验借鉴
基于德国斯图加特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经验,结合当前宁波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建议从以下方面推进汽车产业集群建设。
一是培育整车龙头,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汽车产业是整零协同非常显著的产业。斯图加特汽车产业集群不仅集聚了世界级的整车龙头企业,且在推动地区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宁波已经有上海大众、吉利等具有影响力的整车企业,下一步需要进一步引进集聚世界级领军企业或推动本地企业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并发挥领军企业在技术、市场、资本、人才等方面的领先优势和带动作用,吸引集聚一批高水平的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构建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格局。
二是建设创新平台,突破前沿创新技术。斯图加特汽车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创新研发网络体系,尤其是斯图加特大学在推动本地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创新源头作用。宁波在汽车产业领域的创新研发表现为以企业为主体,尤其是吉利在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等方面形成领先探索。下一步在继续鼓励企业开展前沿研发同时,要积极引进在汽车产业集群领域位居全球顶尖的高校、研究机构,谋划建设高水平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培育一批市场化运行的新型研发机构,为产业集群培育提供前沿技术支撑、开展创新服务、加速成果转化等,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
三是探索产业学院,深化创新人才支撑。斯图加特汽车产业集群依托企业与职业学校密切合作的双元教育体制为当地产业集群输送高技能人才。宁波职业教育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下一步要更加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加快打造从高技能人才到研发创新人才的多层次人才培育体系。这其中,积极鼓励高校积极建设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特色产业学院,构建一批特色化专业,加强与龙头企业共建人才实训基地;鼓励汽车领域龙头骨干企业业联合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共同组建产教融合集团,培育一批产业创新人才。
四是加强布局引导,推动全市协同发展。汽车制造产业作为宁波优势产业,形成了各区县(市)明显的块状经济发展特征。下一步要加强对全市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布局引导规划,着力聚焦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等汽车产业发展新方向、新领域,重点推动汽车产业集群向杭州湾新区、北仑区集聚发展,力争发展成为世界级的汽车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