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选购新车时,各品牌厂家都会给每一款车型制定建议指导价。在4S店等销售终端,会根据市场库存等情况,推出一些优惠政策。然而,二手车市场比较特殊,因为不存在厂家行为的明码标价,所销售的车源都是由二手车商根据以往经验进行主观定价,大多都是“看客下菜”。在二手车市场一直流行着“价格面议”的潜规则。一方面是新车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着二手车市场;一方面是经销商大打价格战,不公平竞争,争抢客源;简单来说这个无序的二手车市场“水很深”。每一个新兴市场在兴起之时,必然伴随着无序、混乱的阵痛。二手车市场的混乱、无序、信用体系崩塌等问题一条一条的呈现在了消费者的面前。
为规范市场,国家工商总局会同商务部等国家七部委曾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二手车市场秩序,促进二手车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意见明确规定,今后二手车经营企业要建立和完善车辆的索证索票制度,明码标价。由此可见,明码标价是重建二手车行业诚信体系的关键之所在。所以,行业最后走向有序,规范,急需出台“一口价”销售模式。
一口价”二手车如何让人信服
“一口价”是如何定出来的,这是消费者比较疑惑的。也是让他们信服与否的关键因素。据我们了解,行业内率先提出“一口价”销售模式的是澳康达。他根据市场行情和科学的计算公式,给每一台车定出科学、合理的价格,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实惠,企业从中获得合理的利润。
这种模式对二手车行业和消费者来说,是皆大欢喜的好事。然而,在实际交易过程中,喜欢议价的思维模式就会习惯性的蹦出来。讨价还价,这是国人的一大天性。但是,当他们去商场,百货里选购商品,他们也就会约定俗成的按价交易。出现这样的差异,主要是因为消费者认可这些超市或商场的品牌。它们的品牌化建设达到了一个能够让消费者信服的程度,从而推进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同样,对于二手车行业,给二手车标定“一口价”,也需要这家二手车企业的品牌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当消费者真正认可了这家企业,那么很自然就会认可这家企业所推行的销售策略。因此,“一口价”销售模式是建立在企业品牌化建设的基础之上的。一个企业如果并没有品牌化建设的基础,那么他们所推行的“一口价”就相对缺少说服力。
此外,二手车“一口价”,还面临一个本质性的问题。就是你来如何保证自己的价格是真正的“一口价”二手车定价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车辆的收购价格、企业的运营成本、车辆的库存保有量等都是左右车辆定价的因素。二手车企业要如何综合这些因素,给出一个合理的“一口价”,也是企业面临的问题之一。想要将这类问题处理的得心应手,需要一个企业,具有高效的成本控制手段和合理的利润预期。如果你做的不规范,就无法做到这么精打细算。如果继续依赖以前随心所欲的“价格面议”,你们无法最终适应“一口价”的市场趋势的。
其实,“一口价”要让人信服,需要全体二手车的同行者共同去努力实行。企业推行“一口价”,还面临着信息透明化的考验。只有一些正规化运营的二手车企业才能经受得起这种考验,因为他们从收购车源到额定价格的流程都是规范的,可以透明的。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不少二手车企业仍旧奉行着“价格面议”的陈规陋习。这些二手车商不愿意将更多的信息透露给消费者知道。因为这些不正规的二手车商无法保障自己收购车源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如果将信息透明,那么他们将面临着车辆收购成本的上升和企业运营压力陡增的考验。这种就是为了获取短暂的利润,而他们所面临的将是被市场淘汰的结果。
目前,有些人停留在空喊口号,而不践行的层面上。他们为了顺应“一口价”的潮流,也推出了“一口价”服务,但他们推出的不是货真价实的“一口价”,当你跟他交易时,你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议价。这样,完全是利用了消费者心理,而推出的一种欺骗性服务。他们为了自己暂时成交,而阻碍行业长久的发展。给“一口价”推行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在看二手车“一口价”时,对他们的企业要有所了解,这样才能买到让我们信服的“一口价”二手车。
澳康达“一口价”让我们信心十足
在二手车行业,澳康达已经是全国的标杆。其在行业的品牌建设和认可度上都是有口皆碑的。它是中国唯一一个,获得由中汽协颁发的“中国二手车企业经营示范基地”殊荣的企业。此外,还有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广东省汽车流通协会的副会长单位、深圳二手车车流通协会会长单位。这些都足以让澳康达在推出“一口价”模式时给予了品牌保证。
从二手车行业“一口价”模式的解读中,我们明白,“一口价”要让消费者信服,需要企业有良好的品牌建设做保障;需要我们行业推出货真价实的“一口价”;需要我们全体行业同仁一起努力践行。有了澳康达的身先士卒,行业的“一口价”逐渐会让消费者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