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微视频;自主预习;合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一、课前运用微视频,激活自主预习兴趣
二、课中运用微视频,促进学生交流合作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Unit3《Howmany?》课堂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课文阅读过程缺少交流沟通,既没有交流彼此发现的英语问题、阅读技巧、学习经验,也没有走进课文情境以“多少”为话题进行英语交际,此时教师采取微视频教学法,利用与Storytime课文内容相符的动画视频,让学生直观看到两个小朋友交流小汽车和贴纸的对话情境,在视听感受下进人动画语境内,自主说出“Ihavethesamecar”“Howmanycarsdoyouhave”“Ihavetwocars”“Canyoushowonetome”“Sure,tomorrow”等对话。随着交流逐渐深人,话题延伸到“你有多少兄弟姐妹?你有多少铅笔?”等领域,不仅促进了学生对彼此的了解,培养了学生之间的浓厚情谊,也提高了学生英语听力和表达能力,体现了微视频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意义,达到了事半功倍的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三、作业运用微视频,减负与创新并进
小学生对于英语作业通常存在抵触和害怕心理,认为英语作业是英语学习的负担,无法在英语作业中体会到英语学习乐趣,所以不能很好地及时完成英语作业,难以通过英语作业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延伸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查缺补漏、增强英语学习能力,且传统单一的英语作业形式与新课改理念提倡为学生减负相违背,阻碍了英语作业模式创新改革。对此小学英语教师在英语作业设计过程中,运用微视频实现英语作业减负与创新的同步发展,一方面通过微视频形式作业,降低学生的作业难度,簡化学生的作业过程,增加学生英语作业的趣味性、实践性,使学生可以扭转作业心态,喜欢上英语作业,另一方面通过微视频对学生英语作业过程的指导和启发作用,创新作业设计模式,便于学生借助微视频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充分体现英语作业自身的积极作用。
一、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对策
2.结合语篇,开展手抄报比赛。在教学过程的合理时机,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材料,办一份手抄报,即可以独立完成,又可以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然后拿出来展示,让大家一起来评判。如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本校开展的双语节内容之一,我们将学生学习的Myholiday进行结合,让学生作了一期关于圣诞节的小报。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找材料,做设计,阅读的积极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了。结果,学生所选的内容相当精当,有些甚至是教师都不熟悉的,版面设计得也很精彩,不免让人惊叹于学生的能力。把每一个优秀的小报作品汇集起来,在全校办一次校际性的作品展览,更是一次很好的英语氛围的营造。
二、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原则
二、鼓励学生在课堂中使用有趣的英语报刊杂志
课堂里学习的教材虽然经过了教育部的认可,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不大,显得比较枯燥。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极大程度地扩展知识层面,提高分析与活动能力,增加学习的兴趣。可以帮助学生选择一些有趣的课外读物,在课堂中讲解,但选择何种英语课堂有效性材料才是适合小学生的呢?我认为,英语周报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上个学期开始,我鼓励学生们订阅英语周报这种读物,学生们反馈的信息普遍都很喜欢。这种报刊色彩丰富,版面设计漂亮,内容也非常详实,里面有一些非常有趣的板块:如,学生们喜爱追看的每刊故事连载,还有一些单元重点练习句型与单词讲解,很适合小学生。记得五年级上册中Unit6中有个句型Isthere…和Arethere…的区别,这部分分析非常好,学生看完后很快掌握了技巧。报刊中还有一些单元测试版块,别看是测试板块,学生因为没有成绩压力,非常喜欢以这种形式加入测试,以了解自己的情况,查看自己知识掌握的程度。学生学习后,我会针对他们喜欢的内容,在课堂中讲解一遍,加深记忆。这种方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利用班级英语图书角随机学英语
四、开展手抄报比赛活动
五、课内、课外都需要有机结合的原则
一、以课本奠基,展开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1.注重教材的可操作性,让学生乐中学
2.以课本为依托,组织开展各类活动
课本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在英语学习中,读和背是必须的,但机械循环必将导致学生失去兴趣。在读书背书中,教师也在找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如,模仿“开心辞典”这类闯关节目,开展“读书背书群英会”活动,学生热情高涨。仅仅一个星期,他们就能把书背个底朝天。以前教师一直烦恼的背诵,在没有埋怨、没有责骂的和谐氛围中大功告成了。
二、推行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1.以兴趣铺路,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
2.用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课外阅读
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课外阅读的发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教给小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这样才能为课外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①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在生活节奏急剧加快、知识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略读的能力,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读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读书目,确定精读与略读书目。
②读与写结合。边读书边动笔墨,给人最直接的受益是加深记忆,增强理解。它可以把所读的零散、片断的内容系统化、条理化,编成知识网,从而加深印象,提高记忆效果。动笔墨的过程,就是理解、消化所学知识的过程,对所读内容理解越透彻,体会越深刻,记忆则越牢。
三、发挥学生“多元智能”,让学生“创造式”学习
根据加德纳的理论,人类有智能且不孤立存在,教师可利用该理论来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引导学生用更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
1.英语手抄报
让学生自办手抄报,所选材料,应是接近生活、简单易懂的。可以是四人小组,发挥个人特长,集体创作,或写或画,或选材,让学生在空闲中毫无压力地学习英语。
2.英语歌咏比赛
教师教授学生一些英文歌曲,并组织学生参加英语歌咏比赛。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英文歌,更培养了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
3.生活中的英语
关键词:英语教学;两极分化;应对策略
由于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及地域差异、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欠妥、学习意志力薄弱等原因,导致两极分化的现象出现。下面,笔者就两极分化出现的原因及解决措施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英语教学中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
《英语课标标准》实施以来,Goinfor教材的使用对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教师角色的转换、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英语学习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及地域差异。一方面,中小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等不同,导致学生学习上出现明显差异;另一方面,城市子女和农民工子女学习基础不同,前者大多数从小因其父母注意培养英语学习兴趣,英语学习意识较强,而后者的英语学习受地域环境、教学条件、家庭环境等影响,基础相对薄弱。
2.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中下等学生不清楚为什么学习,认识不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兴趣。
3.学习方法欠妥,学习习惯欠佳。中下等学生基本不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缺乏主动预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未能及时复习,缺乏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精神,不能反思自己的不足,自学能力差。
4.学习自信心不足,意志力薄弱。中下等学生或胆小、或自卑、或孤僻等,回答问题害怕出错,学习上知难而退,尤其新教材词汇量的增加,使他们望词兴叹。
二、两极分化的应对策略
1.因人、因材施教,抓中间促两头
新课标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上出现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但要避免差距的扩大。因此,一方面教师可对后进生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分析出现差距的原因,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上降低难度,放低要求,如:单词、句子的朗读及对话的表演,教师可选一些中下等学生易做的,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也能和优等生一样得到“果子”,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逐步提高英语水平。另一方面,教师要抓中间促两头,中间即大多数学生,两头即优等生和后进生,对于优等生,教师在课堂上要进行提问和督促,对于后进生要关爱,对于中等生则要偏爱,他们是学习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成绩上来了,优等生一定会“扬鞭自奋蹄”,因为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惟恐被赶上和超过;后进生觉得中等生的英语水平提高,他们也有可能学好英语,让他们看到希望,使他们充满信心。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教师的指导、培养和保护才能形成和发展的。根据英语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要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首先,要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图片、挂图、简笔画、电化设备等教具和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采用灵活的教授方式,也可以用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教学内容和任务的设置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有真实感,使他们感兴趣。如,七年级(下)Unit7《Whatdoeshelooklike?》通过谈论外貌和性格,让学生掌握动词be和have的用法,在学生熟悉了基本结构之后,让他们谈谈自己、同学、朋友、家人、教师、他们喜爱的明星等,他们“说”的兴致盎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在任务型的活动中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而兴趣来自于亲身实践。例如,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竞猜比赛、增减字母游戏;为了巧记国籍、国名、语言,让学生制作国旗或者绘制地图,标注英文,比赛看谁做得好;举办英语手抄报展和英语演讲赛,学生为办好手抄报找资料、查信息,设计的手抄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英文小诗、小故事、习语、名言、绕口令等;演讲赛的内容有幽默风趣的故事,也有自然、人文的说明。
3.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有利于学生卓有成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中等生成绩下滑、后进生学习困难跟学习态度有关,也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密不可分。因此,教师要把学习习惯的培养、强化渗透到学生每一天的学习中,强化他们有效预习――课前找问题;有效听课――课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复习――课后整合、巩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策略进行指导,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控,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还要注意相互学习和交流,让学生善于观察优等生的学习策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学习策略,使他们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