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汽车工业运行报告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在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和宏观政策效应不断释放的共同作用下,国民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受此影响,汽车行业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产品结构调整和更新步伐持续加快,产销增速呈逐月增高态势,尤其是6月后同比更是呈现快速增长。2016年,汽车产销2811.9万辆和2802.8万辆,保持全球第一,行业经济效益指标也呈明显增长。

一、汽车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一)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呈较快增长

2016年,国民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2016年汽车行业坚持国家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业效益明显改善。据2016年全国汽车行业15445家规模以上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快报显示,行业整体经济运行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呈较快增长,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明显高于上年。

主营业务收入较快增长。2016年,全国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345.3亿元,同比增长13.8%,增幅同比上升9.1个百分点。

利润总额稳步增长。2016年,全国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稳步增长,累计实现利润总额6886.2亿元,同比增长10.7%。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缓。2016年,全国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338.9亿元,同比增长4.1%,增幅同比下降10.2个百分点。

亏损企业家数有所减少。2016年,全国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亏损企业为1709家,同比下降10.9%,减少亏损企业210家。

应收账款、产成品库存资金较快增长。2016年末,全国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应收账款为11526.1亿元,同比增长19.8%。2016年末,产成品库存资金为3030.1亿元,同比增长19.5%。

(二)产销呈现快速增长势头,下半年增速更为明显

2016年,汽车产销2811.9万辆和2802.8万辆,产销同比增速重回两位数较快增长,分别达到14.5%和13.7%,增幅比上年提升11.2个百分点和9.0个百分点。其中乘用车产销2442.1万辆和2437.7万辆,同比增长15.5%和14.9%,增幅比上年提升9.7个百分点和7.6个百分点;商用车产销369.8万辆和365.1万辆,同比增长8.0%和5.8%,结束了2014年以来连续两年下降趋势。

从2016年全年汽车产销变化情况来看,除2月同比略有下降外,其他各月同比均呈不同程度增长,7月-11月各月同比增速均

表12016年各季度汽车产销及同比增长情况单位:万辆、%

产量

销量

数量

同比增长

一季度总计

659.1

6.3

652.7

6.1

其中:乘用车

570.2

7.4

566.9

6.9

商用车

88.8

-0.4

85.8

1.2

二季度总计

630.2

630.3

10.6

539.7

7.6

537.3

12.2

90.5

3.3

93.0

2.5

三季度总计

653.0

30.7

653.1

25.4

571.8

33.7

571.0

28.2

81.2

13.0

82.1

8.9

四季度总计

869.7

17.3

866.8

14.9

760.3

17.5

762.5

15.6

109.4

16.5

104.3

超过15%,明显好于上半年。2016年月均产销234.3万辆和233.6万辆,创历史新高,分别高于上年29.6万辆和28.1万辆。具体数据见图1,表1。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汽车产销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受此影响,乘用车产销增长贡献度达到92.3%和94.1%,其中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对于汽车产销增长贡献度分别达到88.7%和92.0%。但从汽车工业长期发展趋势来看,在产销规模超过2000万辆之后,总体呈现小幅且平稳增长,符合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具体情况见图2。

图22006-2016年汽车销量及同比增长变化情况

(三)乘用车市场需求比上年明显增长,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

1、乘用车产销再创新高,中国品牌保持较快增长

2016年,乘用车产销双双超过2400万辆,再创历史新高,占汽车产销比重分别达到86.9%和87.0%,分别高出上年0.9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随着消费升级和产品更新步伐的加快,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依然受到市场追捧,多功能乘用车(MPV)也赢得更多家庭的青睐,相比较而言,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占比仍呈逐年减缓态势,而交叉型乘用车(传统微型客车)表现依然低迷,2016年,交叉型乘用车产销66.6万辆和68.4万辆,同比下降38.3%和37.8%,降幅分别比上年扩大21.4个百分点和20.3个百分点,自2011年以来,连续6年呈现下降趋势。具体数据见表2、图3-图4。

表22016年乘用车细分品种产销增长贡献度单位:万辆、%

本期

同期

增量

贡献度

总计

2442.1

2114.3

327.7

100

2437.7

2121.0

316.7

轿车

1211.1

1165.6

45.5

13.9

1215.0

1174.5

40.5

12.8

SUV

915.3

628.1

287.2

87.6

904.7

625.7

279.0

88.1

MPV

249.1

212.7

36.4

11.1

249.7

210.9

38.8

交叉型

66.6

108.0

-41.4

-12.6

68.4

109.9

-41.6

-13.1

图32016年乘用车月度销量及同比增长变化情况

此外,在购置税优惠政策的刺激下,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品种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16年,该系列品种共销售1760.70

图42006-2016年乘用车销量及同比增长变化情况

2016年,借助SUV和MPV快速增长,中国品牌乘用车也继续保持了增长势头,共销售1052.9万辆,首次超过千万辆,同比增长20.5%,增幅高于上年5.2个百分点,高于同期行业增幅5.6个百分点;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2%,占有率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尽管中国品牌乘用车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中高端产品方面与合资品牌仍有较大差距,同时多数中国品牌乘用车企业成本居高不下,利润率不高,且融资渠道单一,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品牌向上突围发展。具体数据见图5。

图52006-2016年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销量及同比增长变化情况

2016年,外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384.8万辆,同比增长11.6%,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6.8%,占有率比上年减少1.9个百分点。其中: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乘用车分别销售451.0万辆、379.2万辆、296.5万辆、179.2万辆和64.4万辆,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8.5%、15.6%、12.2%、7.4%和2.6%。与上年同期相比,上述外国品牌市场占有率均呈一定下降。具体数据见表3。

2016年,销量排名前十家的乘用车生产企业分别是: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一汽大众、长安汽车、北京现代、东风日产、长城汽车、长安福特和吉利控股,分别销售200.0万

表32010-2016年乘用车品牌分国别销量及占有率单位:万辆、%

品牌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中国品牌

627.3

611.2

648.5

727.5

758.0

873.8

1052.9

占有率

45.6

42.2

41.9

40.6

38.5

41.2

43.2

德系品牌

197.4

238.5

285.7

337.1

394.1

399.8

451.0

14.4

18.4

18.8

20.0

18.9

18.5

日系品牌

268.8

280.7

254.2

287.8

309.5

336.4

379.3

19.5

19.4

16.4

16.1

15.7

15.9

美系品牌

141.2

157.7

181.2

222.2

252.6

259.6

296.5

10.3

10.9

11.7

12.4

韩系品牌

103.6

117.2

134.0

157.8

176.6

167.9

179.2

7.5

8.1

8.7

8.8

9.0

7.9

法系品牌

37.3

40.4

44.00

55.26

72.7

72.9

64.4

2.7

2.8

3.1

3.7

3.4

2.6

辆、188万辆、187.8万辆、187.2万辆、122.0万辆、114.2万辆、

111.8万辆、96.9万辆、94.4万辆和79.9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上述十家企业销量均呈增长,其中吉利控股和长城汽车增速更快。2016年,十家企业共销售1382.2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

图62016年前十家乘用车生产企业销量占有率

量的56.7%。具体情况见图6。

2、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量小幅回升,外国品牌依然占据主导

2016年,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产销1211.1万辆和1215.0万辆,同比增长3.9%和3.4%;占乘用车比重首次跌破50%,分别为49.6%和49.5%,比上年分别下降5.6个百分点和5.9个百分点。

从轿车分排量细分品种销售情况来看,1.6升及以下品种依旧占最大比重,共销售977.1万辆,同比增长10.5%,占轿车销售总量的80.4%。1.6升-2.5升以上各系列品种比上年均呈较快下降。其中1.6升<排量≤2.0升系列共销售215.9万辆,同比下降16.7%;2.0升<排量≤2.5升系列共销售18.3万辆,同比下降33.8%。2.5升以上各系列品种市场表现略好于上年,共销售3.7万辆,同比增长9.6%。

随着轿车市场消费升级的加大,自动档轿车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2016年,自动档轿车共销售661.8万辆,同比增长15.8%;手动档轿车则有所下降,共销售474.5万辆,同比下降8.9%。此外,三厢轿车所占比重依然最大,共销售1069.8万辆,同比增长4.6%,占轿车销售总量的88.1%。两厢轿车共销售144.7万辆,同比下降4.6%。

2016年,新能源轿车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尤其是纯电动轿车,随着国产纯电动轿车质量不断提升,充电桩设施不断完善,市场需求呈现旺盛增长势头。2016年,新能源轿车(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口径)共销售29.0万辆,同比增长61.0%。其中:纯电动轿车共销售24.1万辆,同比增长75.2%;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共销售4.9万辆,同比增长15.1%。具体情况见图7-图8。

图72016年基本型乘用车(轿车)月度销量及同比增长变化情况

图82016年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主要品种销量占比情况

2016年,中国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依然明显低于外国品牌,共销售234万辆,同比下降3.7%,占轿车销售总量的19.3%,占有率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外国品牌轿车继续保持明显优势,其中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轿车分别销售375.7万辆、234.8万辆、202.1万辆、118.8万辆和44.5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0.9%、19.3%、16.6%、9.8%和3.7%。与上年同期相比,法系轿车销量明显下降,韩系降幅略低,其他外国品牌轿车均呈增长,德系增速更快。具体数据见表4。

表42010-2016年轿车品牌分国别销量及占有率单位:万辆、%

293.3

294.6

305.0

335.9

277.7

243.0

234.0

30.9

29.1

28.4

28.0

22.4

20.7

19.3

183.9

215.5

250.4

291.8

334.4

335.3

375.7

21.3

23.3

24.3

27.0

28.6

215.9

218.7

196.4

212.5

216.9

222.3

234.8

22.7

21.6

18.3

17.7

135.4

150.6

171.7

189.5

204.6

192.7

202.1

14.3

16.0

15.8

16.6

83.6

90.9

105.1

116.0

136.2

122.5

118.8

99.0

9.8

9.7

11.0

10.4

44.0

50.0

60.9

52.8

44.5

3.9

4.0

4.1

4.2

4.9

4.5

2016年,月均销量超过1万辆的轿车品牌共有33个,共销售703.5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57.9%。其中中国品牌共有5个,但只有帝豪进入销量前十,其他均为外国品牌。德系品牌最多,共有12个,美系、日系均为6个,韩系品牌有4个。2016年,轿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品牌依次为:朗逸、英朗、轩逸、捷达、速腾、桑塔纳、卡罗拉、福睿斯、朗动和帝豪,分别销售47.9万辆、37.0万辆、36.8万辆、34.8万辆、34.1万辆、31.8万辆、30.65万辆、29.7万辆、25.4万辆和24.1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朗动销量略有下降,其他九个品牌均呈较快增长。2016年,上述十个品牌共销售332.4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7.4%。

2016年,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中国品牌轿车依次为:帝豪、逸动、远景、F3、艾瑞泽5、悦翔、奔腾、荣威360、金刚和博瑞。分别销售24.1万辆、15.6万辆、13.8万辆、13.0万辆、12.9万辆、10.8万辆、8.3万辆、8.3万辆、6.3万辆和5.2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逸动、F3、悦翔和奔腾销量有所下降,其他品牌各有增长,其中荣威360和博瑞增速更为明显。2016年,上述十个品牌共销售118.4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9.8%,占中国品牌轿车销售总量的50.6%。

2016年,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轿车生产企业依次为: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上汽通用、北京现代、东风日产、长安福特、吉利控股、一汽丰田、神龙汽车和东风悦达起亚,分别销售168.5万辆、165.4万辆、135.9万辆、75.8万辆、70.3万辆、66.3万辆、56.5万辆、48.8万辆、44.2万辆和43.1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神龙汽车销量下降较明显,东风悦达起亚和北京现代降幅略低,其他企业均呈增长,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和吉利控股增速居前。2016年,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874.6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72.0%。具体情况见图9。

图92016年前十家轿车生产企业销量占有率

2016年,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延续了上年快速增长势头,累计销量超过900万辆,达到904.7万辆,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4.6%,增速比上年有所减缓,高于乘用车行业总体增幅29.7个百分点;占乘用车销量比重达到37.1%,比上年提升7.7个百分点。

2016年,中国品牌SUV市场占有率比上年继续提升,共销售526.8万辆,同比增长57.6%;占SUV销售总量的58.2%,占有率比上年提升4.8个百分点。日系、美系、德系、韩系和法系SUV分别销售132.2万辆、86.4万辆、69.6万辆、60.4万辆和19.9万辆,占SUV销售总量的14.6%、9.6%、7.7%、6.7%和2.2%,与上年同期相比,法系SUV销量略有下降,其他外国品牌呈较快增长,但增幅均低于同期中国品牌。

2016年,销量排名前十位的SUV品牌依次为:哈弗H6、传祺GS4、宝骏560、昂科威、途观、CS75、瑞风S3、哈弗H2、本田CRV和奇骏,分别销售58.1万辆、32.7万辆、32.2万辆、27.5万辆、24.1万辆、20.9万辆、19.8万辆、19.7万辆、18.0万辆和18.0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途观销量略有下降,其他品牌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传祺GS4和宝骏560增速尤为显著。2016年上述十个品牌共销售271.0万辆,占SUV销售总量的30.0%。

2016年,在SUV细分品种中,1.6升及以下小型SUV品种表现依然最为突出,共销售496.4万辆,同比增长77.1%,占SUV销售总量的54.9%,比上年高出9.8个百分点。1.6升<排量≤2.0升和2.5升<排量≤3.0升也呈较快增长,分别销售351.5万辆和7.7万辆,同比增长33.1%和62.7%。2.0升<排量≤2.5升和3.0升以上品种销量均呈明显下降,分别销售47.1万辆和2.1万辆,同比下降35.6%和38.6%。

2016年,销量排名前十位的SUV生产企业依次为:长城汽车、长安汽车、上汽通用、东风日产、北京现代、广汽乘用车、东风本田、上汽通用五菱、长安福特和江淮股份,分别销售93.8万辆、54.1万辆、44.2万辆、41.5万辆、38.5万辆、34.4万辆、34.2万辆、32.2万辆、28.1万辆和27.6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长安福特和江淮股份销量增速略低,其他八家企业均呈快速增长,其中上汽通用五菱和广汽乘用车增速最为明显。2016年,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428.5万辆,占SUV销售总量的47.4%。具体情况见图10-图11。

图102016年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月度销量及同比增长变化情况

4、多功能乘用车(MPV)保持较快增长,中国品牌稳居市场主导

2016年,多功能乘用车(MPV)共销售249.7万辆,同比增长18.4%,增幅比上年提升8.3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品牌MPV共销售223.8万辆,同比增长19.9%;占MPV销售总量的89.6%,占有

图112016年前十家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生产企业销量占有率

率比上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日系、美系和德系分别销售12.2万辆、8.0万辆和5.7万辆,分别占MPV销售总量4.9%、3.2%和2.3%,与上年同期相比,日系MPV销量略降,美系微增,德系呈较快增长。

在销量排名前十位的MPV品牌中,有9个为中国品牌,依然稳居市场主导。2016年,销量排名前十位的MPV品牌依次为:五菱宏光、宝骏730、欧诺、威旺、欧尚、幻速H3、风光330、菱智、别克GL8和S500,分别销售65万辆、37.0万辆、15.3万辆、12.1万辆、11.8万辆、10.7万辆、9.8万辆、9.1万辆、8.0万辆和7.2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菱智和威旺销量降幅居前,风光330和五菱宏光小幅下降,其他品牌均呈一定增长,其中欧尚、S500和幻速H3增速最快。2016年,上述十个品牌共销售185.9万辆,占MPV销售总量的74.4%。

2016年,在MPV分排量细分品种中,1.6升及以下小排量品种依然占最大比重,共销售219.6万辆,同比增长24.3%,占MPV销售总量的88.0%,占有率比上年提升3.6个百分点。1.6升<排量≤2.0升系列销售14.1万辆,同比增长17.2%;2.0升<排量≤2.5升系列销售14.3万辆,同比下降27.7%;2.5升以上系列销售1.7万辆,同比下降31.5%。

2016年,销量排名前十位的MPV生产企业依次为: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汽车、长安汽车、北汽银翔、北汽股份、上汽通用、金杯汽车、江淮股份、东风本田和奇瑞汽车,分别销售103.8万辆、35.1万辆、27.8万辆、15.4万辆、10.1万辆、8.0万辆、7.3

图122016年多功能乘用车(MPV)月度销量及同比增长变化情况

图132016年前十家多功能乘用车(MPV)生产企业销量占有率

万辆、6.5万辆、6.3万辆和6.2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上述十家企业销量均呈增长,其中金杯汽车、北汽银翔和长安汽车增速更为明显。2016年,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226.4万辆,占MPV销售总量的90.7%。具体情况见图12-图13。

(四)商用车产销结束下降趋势,货车贡献度最大

1、商用车产销小幅增长,前十企业依旧保持较高市场占有率

2016年,受宏观经济形势趋稳向好影响,商用车产销形势明显好于前两年,月均产销量分别为30.8万辆和30.4万辆,比上年增加2.3万辆和1.7万辆。在商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相比,货车产销结束下降,呈一定增长,其中半挂牵引车销售38.8万辆,同比增长55.1%,表现最为突出;客车则结束上年增长,呈一定下降。

从商用车燃料类型细分品种销售情况来看,柴油汽车仍占最大比重,共销售264.7万辆,同比增长9.1%,占商用车销售总量的72.5%;汽油车比上年小幅下降,共销售84.7万辆,同比下降6.3%;天然气车则呈明显下降,共销售1.9万辆,同比下降42.0%。此外,新能源商用车各品种市场表现不一,其中纯电动商用车共销售12.2万辆,同比增长78.1%,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共销售1.7万辆,同比下降7.1%。

2016年,商用车销量排名前十家企业依次为:北汽福田、东风汽车、江淮股份、上汽通用五菱、一汽集团、江铃控股、中国重型、重庆力帆、长安汽车和金杯汽车,分别销售48.1万辆、44.4万辆、27.1万辆、26.3万辆、24.0万辆、23.5万辆、20.0万辆、17.9万辆、16.0万辆和12.3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金杯汽车销量呈较快下降,其他企业均呈增长,其中一汽集团和中国重型

图142016年商用车月度销量及同比增长变化情况

图152016年前十家商用车生产企业销量占有率

2、货车产销呈恢复性增长,重型货车表现最为突出

2016年,随着公路货运的快速增长以及“治超”和环保政策的加严,促进了中、重型运输车更新需求,尤其是半挂牵引车更成为市场的宠儿,另外,城市物流特别是快递业的迅猛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微型货车的需求。受此影响,2016年,货车(含货车非完整车辆,重型货车中还包括半挂牵引车)产销结束下降趋势,呈一定增长,产销分别达到315.1万辆和310.8万辆,同比增长11.2%和8.8%。从货车月度销量变化情况来看,除1月和6月同比小幅下降外,其他各月同比均呈增长,其中8月后不仅连续五个月保持了环比增长,而且月度同比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

2016年,在四大类货车品种中,重型货车产销增长最为明显,分别达到74.1万辆和73.3万辆,同比增长38.3%和33.1%。中型和微型货车也呈较快增长,其中:中型货车产销23.1万辆和22.9万辆,同比增长13.4%和14.3%;微型货车产销62.8万辆和60.6万辆,同比增长16.5%和11.0%。轻型货车降幅比上年略有收窄,产销分别达到155.0万辆和154.0万辆,同比下降0.2%和1.2%,降幅比上年收窄6.3个百分点和5.1个百分点。

2016年,货车骨干企业市场集中度总体继续保持了较高水平。其中销量排名前十位的重型货车生产企业分别是:一汽集团、东风汽车、中国重型、陕汽集团、北汽福田、江淮股份、成都大运、上汽依维柯红岩、安徽华菱和北奔重型。分别销售14.8万辆、14.3万辆、12.3万辆、10.8万辆、7.9万辆、4.3万辆、2.4万辆、1.6万辆、1.5万辆和1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上述十家企业销量均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一汽集团和上汽依维柯红岩增速更为明显。2016年,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70.7万辆,占重型货车销售总量的96.4%。

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中型货车生产企业分别是:重庆力帆、东风汽车、一汽集团、江淮股份、庆铃汽车、成都大运、中国重型、北汽福田、四川现代和唐骏欧铃。分别销售7.0万辆、5.7万辆、3.7万辆、1.5万辆、1.3万辆、1.1万辆、0.8万辆、0.6万辆、0.5万辆和0.3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四川现代、庆铃汽车、唐骏欧铃、一汽集团和北汽福田五家企业销量有所下降,其他企业各有增长,其中江淮股份增速更快。2016年,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22.3万辆,占中型货车销售总量的97.5%。

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轻型货车生产企业分别是:北汽福田、江淮股份、江铃控股、东风汽车、长城汽车、重庆力帆、中国重型、长安汽车、金杯汽车和庆铃汽车。分别销售27.0万辆、18.5万辆、16.6万辆、12.8万辆、10.6万辆、7.5万辆、7.0万辆、6.5万辆、5.6万辆和5.4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金杯汽车、重庆力帆和庆铃汽车销量明显下降,江铃控股略有下降,其他六家企业呈一定增长,中国重型增速更明显。2016年,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117.4万辆,占轻型货车销售总量的76.2%。

销量排名前十位的微型货车生产企业分别是:上汽通用五菱、长安汽车、北汽福田、东风汽车、重庆力帆、四川现代、奇瑞汽车、金杯汽车、山东凯马和一汽集团。分别销售25.2万辆、8.5万辆、8.2万辆、7.1万辆、2.7万辆、2.5万辆、1.8万辆、1.6万辆、1.6万辆和0.8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东风汽车和奇瑞汽车销量均呈两位数较快增长,表现总体好于其他八家企业。2016年,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59.9万辆,占微型货车销售总量的98.9%。具体情况见表5,图16。

表52016年货车主要品种产销增长贡献度单位:万辆、%

315.11

283.30

31.81

310.79

285.59

25.20

重型

74.14

53.61

20.53

64.53

73.29

55.07

18.22

72.31

中型

23.14

20.40

2.74

8.62

22.91

20.04

2.86

11.37

轻型

155.02

155.37

-0.36

-1.12

153.98

155.85

-1.87

-7.43

微型

62.82

53.92

8.90

27.98

60.61

54.62

5.99

23.75

3、客车产销有所下降,轻型客车降幅最为明显

2016年,客车(含客车非完整车辆)产销依然呈一定下降,分别为54.7万辆和54.3万辆,同比下降7.4%和8.7%,降幅比上年扩大4.8个百分点和6.8个百分点。从客车月度销售情况来看,各月同比均呈下降,其中2月、5月、7月和10月降幅更为明显。

图162016年货车月度销量及同比增长变化情况

从客车产品市场表现来看,2016年,城市客车需求呈明显增长,因此带动了中型客车产销快速增长,2016年,中型客车产销均为9.9万辆,同比增长26.60%和26.1%。大型客车继续呈小幅增长,产销均为9.0万辆,同比增长5.2%和6.9%。轻型客车降幅比上年明显扩大,产销分别为35.8万辆和35.4万辆,同比下降16.2%和18.1%,降幅比上年扩大12.2个百分点和15.6个百分点。

2016年,大型客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生产企业依次为:郑州宇通、比亚迪汽车、苏州金龙、金龙联合、北汽福田、中通客车、厦门金旅、扬州亚星、上海申龙和安徽安凯,分别销售2.5万辆、1.1万辆、0.9万辆、0.8万辆、0.7万辆、0.7万辆、0.6万辆、0.5万辆、0.3万辆和0.2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苏州金龙、安徽安凯和厦门金旅销量呈较快下降,郑州宇通和金龙联合略有下降,其他五家企业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比亚迪汽车和扬州亚星增速最为明显。2016年,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8.3万辆,占大型客车销售总量的91.8%。

中型客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生产企业依次为:郑州宇通、东风汽车、江淮股份、中通客车、苏州金龙、厦门金旅、安徽安凯、金龙联合、一汽丰田和比亚迪汽车,分别销售3.8万辆、1.3万辆、0.7万辆、0.6万辆、0.6万辆、0.5万辆、0.5万辆、0.3万辆、0.3万辆和0.3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苏州金龙、金龙联合和一汽丰田销量有所下降,其他企业均呈增长,中通客车和厦门金旅增速更为显著。2016年,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8.7万辆,占中型客车销售总量的87.8%。

轻型客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生产企业依次为:江铃控股、金杯汽车、南京依维柯、北汽福田、东风汽车、上汽大通、金龙联合、保定长安、厦门金旅和江淮股份,分别销售7.0万辆、5.3万辆、3.7万辆、3.1万辆、2.9万辆、2.7万辆、2.1万辆、1.9万辆、1.2万辆和1.1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汽大通和江铃控股销量呈两位数较快增长,北汽福田增速略低,其他企业有所下降。2016年,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31万辆,占轻型客车销售总量的87.7%。具体情况见图17。

图172016年客车月度销量及同比增长变化情况

2016年,汽车产销形势呈良好发展,国内大型骨干企业贡献度仍然最大,不仅在传统汽车领域,在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无人驾驶等方面也有诸多建树。2016年,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企业累计销量超过2400万辆,其中上汽集团销量首次突破600万辆。从行业前十企业市场表现来看,虽然销量占比与上年相比略有减少,但依然保持在88%以上。

2016年,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生产企业依次为: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北汽、广汽、长城、吉利、华晨和奇瑞,分别销售647.2万辆、427.7万辆、310.6万辆、306.3万辆、284.7万辆、164.9万辆、107.5万辆、79.9万辆、77.4万辆和69.9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华晨销量小幅下降,其他企业呈一定增长,吉利和奇瑞增速更快。2016年,十家企业共销售2476.0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8.3%。具体情况见图18。

图182016年前十家汽车生产企业销量占有率

另据中汽协会统计的17家汽车行业重点企业(集团)经济指标显示,2016年,17家重点企业(集团)主要经济指标也呈较快增长,其中: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6406.3亿元,同比增长15.7%,增幅比上年上升15.2个百分点,占全行业营业收入总额的43.7%。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653.4亿元,同比增长5.7%,占全行业利润总额的53.1%。

(六)汽车企业出口同比降幅明显收窄,商用车表现依然低迷

2016年,汽车出口仍然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但国内主要企业积极应对,特别是加大了乘用车细分品种市场营销和推广力度,因而乘用车出口结束了下降,呈较快增长,也带动了汽车出口整体降幅收窄。2016年,据中汽协会对行业内整车企业报送的出口数据统计,汽车企业共出口70.8万辆,同比下降2.7%,降幅比上年收窄17.3个百分点。从月度出口变化情况来看,1-5月出口表现仍然低迷,但8月后月度同比呈明显增长,此后各月出口同比均呈增长,带动全年出口降幅明显收窄。

2016年,乘用车共出口47.7万辆,同比增长11.5%。在四大类乘用车出口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多功能乘用车(MPV)和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出口呈快速增长,分别出口1.2万辆和19.1万辆,同比增长56.1%和51.1%。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降幅明显收窄,共出口23.5万辆,同比下降1.0%,降幅比上年收窄23.6个百分点。交叉型乘用车降幅比上年有所扩大,共出口3.9万辆,同比下降30.7%,降幅比上年扩大22.4个百分点。商用车出口表现依然低迷,共出口23.1万辆,同比下降23.1%。在商用车主要出口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五大类商用车品种出口量均呈明显下降,其中客车非完整车辆和半挂牵引车降幅更为显著。

2016年,从汽车出口企业表现来看,上汽集团超过奇瑞,出口呈较快增长,此外,在出口量排名前十企业中,中国长安也呈快速增长,表现也明显好于其他企业。2016年,出口量位居前十位的企业依次为:上汽、奇瑞、北汽、华晨、江淮、力帆、东风、长安、重汽和吉利,分别出口12.1万辆、8.8万辆、7万辆、6.8万辆、5.7万辆、4.4万辆、4.2万辆、3.7万辆、2.7万辆和2.3万辆。2016年,上述十家企业共出口57.5万辆,占汽车企业出口总量的81.2%。

另据中汽协会编辑整理的全国海关汽车商品进出口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汽车进口降幅比上年也呈明显收窄,整车进口量保持在百万辆规模,达到107.7万辆,同比下降2.3%,降幅比上年收窄20.5个百分点。其中越野车进口46.6万辆,同比下降1.3%;轿车进口37.7万辆,同比增长7.1%;小型客车进口20.6万辆,同比下降22%。2016年,上述三大类汽车品种共进口104.9万辆,占汽车进口总量的97.4%。具体数据见图19-图20。

图192016年汽车企业月度出口量及同比增长率

2016年,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新能源汽车逐渐从商用车转向乘用车,从公交走向城市物流。与此同时,在充电设施不断完善,产品线不断丰富的促进下,私人购车比例也明显增加。以北京市场为例,在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带动下,总体呈现供需两旺的局面,一些热销产品甚至出现供不应求。在国内其他一些大中城市,新能源汽车也正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虽然受国家治理骗补影响,二季度增速趋缓,全年产销增速总体在高速中减缓,但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

据中汽协会根据企业上报的新能源汽车(含改装车)产销数据统计,2016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双双超过50万辆,分别达到51.7万辆和50.7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51.7%和53.0%。其中

表62013-2016年新能源汽车及主要品种销售量

单位:万辆

新能源汽车总计

1.8

33.1

51.7

其中:纯电动汽车

1.5

24.8

41.7

插电式混合动力

0.3

3.0

8.4

9.9

图212016年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及同比增长率

二、2016年摩托车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2016年,摩托车工业经济运行形势比较严峻。与上年相比,摩托车产销、出口和企业经济效益主要指标均呈一定下降。

(一)摩托车产销继续下降

2016年,摩托车行业产销形势比较严峻,产销量继续延续上年下降的走势。全年产销摩托车1682.1万辆和1680.0万辆,比上年下降10.7%和10.8%,产销量已连续五年下降。

摩托车产销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汽车、电动车对摩托车的替代作用。2、摩托车出口下滑。2016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汽车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汽车不仅在城市拥有较高的保有量,在农村也占有一定比列。2016年,我国汽车产销2811.9万辆和2802.8万辆,比上年增长14.5%和13.7%,汽车产销量已远远超过摩托车,且保持较高的增速。汽车的快速增长在给人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城市交通带来较大压力。为了缓解交通拥堵、降低城市污染,部分城市已采取措施限制汽车流入。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市场逐步成为汽车最大的消费市场,这对以农村为主要市场的摩托车来说,市场空间被挤压。另外,电动自动车作为即便宜又便利的交通工具,深受农村消费者喜欢,电动自行车在农村已非常普遍,取代了部分摩托车消费。从国际方面来看,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全球贸易呈下降态势,我国摩托车出口依然困难重重,出口量已连续三年下降。

此外,受国内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的影响,部分进城打工的农民工陆续返乡务农,收入减少,抑制了部分摩托车需求。

从2016年各月产销情况看,除2月受春节影响产销量较低外,其他各月产销量总体变化不大,下半年略有回升。

(二)踏板车及250ml以上大排量摩托车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2016年,在市场低迷,行业产销规模缩小的情况下,摩托车产品结构不断发生改变,踏板车凭借精美的外观造型及良好的性价比,成为城乡上班族的首选,市场份额继续提高,2016年产销逆势上扬,实现小幅增长,而跨骑车和弯梁车产销均比上年明显下降。2016年,跨骑车产销858.0万辆和857.0万辆,比上年下降13.8%和13.6%;弯梁车产销263.2万辆和266.1万辆,比上年下降19.9%和19.5%;踏板车产销352.2万辆和349.7万辆,比上年增长4.1%和3.4%。从市场占有率情况看,跨骑车和弯梁车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踏板车呈明显上升。

2016年,250ml及以上大排量二轮摩托车产销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成为行业产销的一个亮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倾向于自由、个性化的生活方式。而作为自由、个性化生活方式代表的摩托车,正与人们这一需求相契合。大排量二轮摩托车作为休闲娱乐工具具有很大的需求潜力,只是目前受城市禁限摩所阻碍。此外,250ml及以上大排量摩托车近年来出口表现一直不错,2016年继续逆势上扬。

2016年,250ml及以上排量二轮摩托车产销分别完成87.0万辆和84.6万辆,比上年增长10.6%和8.5%,增速比上年加快5.5和3.8个百分点,其中销售量占二轮车总销量的比重为5.7%,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三)摩托车出口继续下降

2016年,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全球需求仍然呈现疲态,我国贸易进出口面临较大压力。据海关统计,2016年前11个月,我国贸易进出口总值33192.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9%。其中,出口18971.7亿美元,下降7.5%;进口14220.8亿美元,下降6.2%。摩托车作为我国贸易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2016年出口量及出口金额继续下滑。据中汽协会统计,2016年全行业出口摩托车693.4万辆,比上年下降9.9%,出口金额37.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2.4%,摩托车出口量已连续三年下降。

从2016年各月出口情况看,除2月较低外,其他各月出口量总体平稳,全年月均出口量为58万辆,同比明显下降。

分车型看,与产销类似,依然是跨骑车和弯梁车明显下降,踏板车小幅增长。2016年,跨骑车出口449.1万辆,比上年下降11.5%;弯梁车出口148.1万辆,比上年下降12.1%;踏板车出口68.6万辆,比上年增长6.8%。踏板车出口量占摩托车总出口量的比重为9.9%,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分排量看,250ml及以上排量二轮车出口份额进一步提高。全年出口50.9万辆,比上年增长8.0%,占摩托车总出口量的7.4%,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四)行业经济效益主要指标降幅扩大

2016年,在行业产销及出口规模下降的情况下,行业经济效益状况不尽人意,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且降幅扩大。据对92家摩托车生产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月快报统计,2016年,摩托车生产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054.7亿元,同比下降8.2%,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042.4亿元,同比下降8.7%,实现营业收入1087.4亿元,同比下降5.7%,实现利润总额45.0亿元,同比下降6.8%。与上年同期相比,各主要指标降幅有所扩大,利润总额由上年同期的增长转为下降。

2016年,摩托车生产企业实现投资收益9.7亿元,同比下降22.6%,投资收益下降是本年行业利润减少的主要因素之一。

2016年,摩托车生产企业营业成本934.4亿元,同比下降6.7%,高于营业收入降幅0.9个百分点。降本增效依然是行业企业经营的有效措施之一。

(五)摩托车骨干企业经营状况普遍不如上年。

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市场环境,摩托车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重重,企业转型升级面临资金和市场的双重压力,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在行业销售量排名前10家生产企业中,只有4家企业销售量比上年增长,其中2家微增,其他6家企业均呈不同程度下降。前10家企业销售量累计955.6万辆,比上年下降4.7%,占摩托车总销量的56.9%,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

从企业实现营业收入情况看,2016年,前10家中有4家企业营业收入实现增长,6家企业呈不同程度下降,前10家企业营业收入累计743.4亿元,同比下降3.3%。

总体来看,2016年摩托车工业经济运行形势比较严峻。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摩托车企业生产经营更加困难,市场竞争更加激烈。2017年,企业只有苦练内功,顺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品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更好的发展。

三、当前行业发展政策建议

2、降低企业税负。推行营改增等税收改革政策以来,企业税负有所降低,但仍然较重。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对企业技改投入、环保建设项目等进行专项支持,另一方面,加快财税改革步伐,精简税种,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降低税率,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增加社会就业率。

3、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政府通过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调整,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但企业的因资金成本仍处于较高位置。中国品牌企业融资渠道少、成本高的问题比较普遍,虽然目前国家融资利率在下降,但融资总成本依然较高。建议放宽中国品牌企业境内、外融资条件,拓宽融资渠道,寻求更多融资方式,有效促进企业降低融资成本。考虑每年继续给予土地使用税差额返还,降低企业用地成本。

(二)提振市场的政策建议

1、促进二手车市场发展。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上升,二手车交易量及交易需求将大大提升,但由于大气污染治理的压力不断增大,很多地区对于二手车在本地区的转入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导致二手车流动性明显减弱,进而对新车的交易量产生了一定影响,不利于汽车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应当切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二手车便利交易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取消地方对二手车限迁政策,真正激活二手车市场,从而刺激新车需求的进一步增长。同时,简化二手车交易程序,优化二手车市场环境。

(1)全面放开皮卡进城限制。

(2)制定等同乘用车的安全、排放的标准,对皮卡管理参照M1类产品,如同步实施乘用车国六等。

1、建议2018年后继续延续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政策。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2014年第53号),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为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建议2018年后继续延续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政策。

2、建议对新能源汽车免征消费税。现行消费税政策仅对纯电动汽车免征消费税,建议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也免征消费税。

3、建议地方政府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由地方补贴转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4、放宽城市新能源物流配送车辆通行限制,促进新能源物流车的发展。为进一步加快城市物流配送领域车辆的新能源化,建议政府考虑对城市物流领域放宽新能源汽车的通行限制,以促进城市物流配送企业将现有城市物流车更新为新能源汽车。

(四)完善走出去政策

完善汽车产业走出去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大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力度,引导和推动国际间产能合作。

1、产业园区建设。以政府引导为基础,在海外重点国家建立中国品牌汽车工业园区,实现中国品牌汽车的多家企业共同入驻,带动中国汽车行业内上下游企业共同走出去。

2、金融支持。包括联合国内主要银行金融机构与汽车企业合作,在主要出口国共同设立机构;设立海外出口及生产的专项基金;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补贴比例。推动国内股权基金和风投资金参与到海外项目投资。采取措施减少人民币汇率突发性波动,帮助企业合理规避汇率波动风险;推动人民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进程,增加跨境结算中心,拓宽人民币跨境清算渠道,规避部分市场因美元短缺采取的外汇管制政策影响。

3、改进投资管理。包括境外投资项目逐步由“备案制”向“登记制”过渡;适度放宽“海外工业园区”的门槛要求。

四、2017年汽车市场形势预测

根据影响2017年销售的各因素分析,预计全年汽车市场销量约为2940万辆,同比增长5%左右。其中:销量2570万辆左右,乘用车增速为5%左右。(其中预计:轿车和交叉型乘用车会负增长,SUV和MPV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商用车销量370万辆左右,增速为2%左右。

全年汽车市场需求约为2965万辆左右(全年汽车市场需求=总销量-出口量+进口量)。

THE END
1.国产摩托车品牌排行榜在国内摩托车市场中,众多优秀的国产摩托车品牌不断崛起,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以下是一份国产摩托车品牌排行榜,供大家参考。 1. 豪爵 豪爵堪称国产摩托车品牌的领军者。它有着长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技术积累,与日本铃木株式会社的合资经历更是让其生产工艺先进且成熟。豪爵的产品线丰富,无论是通路车型还是https://www.yoojia.com/article/9727462912343415415.html
2.国产摩托车发动机最好的5个品牌,你知道都有谁吗?隆鑫通用总部设立于重庆市,在全国各地拥有20余家控股公司和参股公司。隆鑫摩托车其实是一个很老的品牌,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这个品牌的口碑都很不错,并且生产出来的发动机质量都很可靠,在国产品牌当中也是名列前茅的。并且隆鑫还为宝马代工过发动机,其发动机技术还是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并且还畅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136376692205109797
3.国内摩托车十大名牌国产摩托车品牌排行国产摩托车哪个牌子好→国产摩托车排名前十榜单中,maigoo小编主要依据各品牌的知名度、市场保有量、所获荣誉、技术实力等相关因素,并综合参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相关数据(2019年中国摩托车企业销量排行榜),以及互联网相关排行榜进行总结。榜单仅供参考,如有疑问,欢迎在末尾评论/交流。为我喜欢的投票>> 本榜单仅供参考使用,如果对于该榜单您有更https://m.maigoo.com/top/419405.html
4.国产摩托车排名前十品牌易车汽车新闻为您提供关于国产摩托车排名前十品牌的最新汽车资讯,国产摩托车排名前十品牌相关的最新易车号文章,为你购车提供参考。https://news.yiche.com/tag/3892503.html
5.摩托车十大品牌排行榜摩托车十大品牌,摩托车哪个品牌好?摩托车哪个牌子好?如何选择摩托车品牌?摩托车10大品牌排行榜是由中国品牌网(chinapp.com)承办的摩托车行业品牌评选投票得来的摩托车品牌排行榜,由网民投票得出的最有价值的摩托车十大品牌。让你更好地选择摩托车品牌。https://mip.chinapp.com/paihang/motuoche
6.空调质量排行榜前十名十大品牌汇总以上就是有关空调质量排行榜前十名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p> 世界十大空调排名 品牌空调哪个好 根据太平洋电脑网的空调品牌排行榜TOP 1 - TOP 10的品牌如下: 数据来源于太平洋电脑网 空调品牌排行榜TOP 1 - TOP 10介绍 TOP 1:美的 珠海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集研发、https://www.tljdgc.com/news/2591.html
7.摩托车10大品牌排行榜最新名单公布→十大品牌网摩托车10大品牌排行榜由CNPP品牌榜中榜大数据「研究院」和CN10排排榜技术「研究院」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并基于大数据统计及人为根据市场和参数条件变化的分析研究专业测评而得出,是大数据、云计算、数据统计真实客观呈现的结果,排序不分先后,不是认定认证、不是竞价排名、不是表彰评选、不是评奖评比,旨在褒扬优秀品牌,https://www.cnpp.cn/focus/28171.html
8.轮胎品牌排行榜前十名优缺点玛吉斯(MAXXIS),是正新公司高端轮胎品牌,世界知名轮胎制造商之一。产品涉及轿车、轻卡、摩托车、卡丁车、沙滩车、农用机械轮胎。玛吉斯轮胎销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3万名员工。玛吉斯轮胎经济耐磨,深受车主喜爱,是上汽通用、上汽、长安福特、戴姆勒、东风日产、东南汽车等汽车厂商轮胎供应商。 https://www.customsnews.cn/qiche/jfu6o9o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