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欢技术的股友可直接跳到后面的干货)
当下传统液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已接近理论极限,且存在电池热失控等an全隐患。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越来越高,各界对高能量密度和高an全性的固态电池的需求越来越高。
传统液态锂电池主要由负极、正极、隔膜和电解液/质四大核心要素构成。固态电池是用固态的电解质,替换传统液态锂电池中液态的电解液。
固态电池可分为半固态、准固态、全固态三种类型,区别在于所包含的液体电解质的含量。其中,半固态电池的液体电解质质量占比为5%-10%,准固态电池液体电解质质量占比小于5%,而全固态电池不含有任何液体电解质,其电解质材料全部为固态物质。
半固态电池做为全固态电池的过渡性技术方案,其使用的是固液混合电解质,电池中电解液的重量占比在5-10%之间。相比于传统液态锂电池,半固态电池在性能上依然有大幅提升,其优点包括安/全性较好、能量密度较高、循环寿命更长、工作温度范围更宽等。
根据电解质种类的不同,固态电解质主要有三大技术路径:聚合物电解质、氧化物电解质、硫化物电解质。
好了,技术背景不再介绍,下面介绍一下A股上市公司固态概念股,公司按市值大小排名(未上市公司未列入),公司市值为2024年6月1日,滴水之坚祝各位大龄儿童节日快乐。
公司市值8700亿,行业排名第1,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105亿,同比-10%,净利率14%,当前动态PE20.8,年内上涨25%。
根据SNEResearch统计,2023年公司全球动力电池使用量市占率为36.8%,较去年提升0.6个百分点,连续七年排名全球NO1;2023年公司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市占率为40%,连续三年排名全球NO1。国内市场方面,公司动力电池使用量171.9GWh,同比+28.7%,以44.5%的市场份额连续七年位列NO1。
公司2023年4月发布凝聚态电池,能量密度可达500Wh/kg,正在进行民用电动载人飞机项目的合作开发,同时还将推出凝聚态电池的车规级应用版本;着重布局硫化物全固态路线,目前已有高能量密度的固态电池样品,但商业化仍需5年以上。
公司市值6663亿,行业排名第2,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45.7亿,同比10.6%,净利率3.8%,当前动态PE36,年内上涨15.73%。
公司市值801.5亿,行业排名第3,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10.7亿,同比-6.5%,净利率11.3%,当前动态PE18.8,年内下跌6%。
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市值678亿,行业排名第4,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4.4亿,同比-6.5%,年内下跌21%。
公司拥有五大类逾40种锂化合物及金属锂产品的生产能力,完善的产品供应组合能够满足客户独特且多元化的需求。
公司市值592亿,行业排名第5,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39亿,同比-180%,年内下跌35%。
公司市值189亿,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5.2亿,同比-49%,净利率3.9%,当前动态PE23.4,年内下跌12.5%。
2024年5月24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控股子公司巴莫科技与多家下游客户正在合作开发固态与半固体电池正极材料,并已实现十吨级批量出货。
公司市值363亿,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0.7亿,同比-8.6%,净利率0.5%,当前动态PE131,年内下跌5.6%。
公司系国内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之一,主要产品为磷酸铁锂材料及电芯、三元材料、电池管理系统及储能型电池组。
固态电池方面,360Wh/kg高比能三元固态电池通过新国标安/全测试,进入产业化阶段,能量密度可实现实现260Wh/kg,续航里程超过1000km;400Wh/kg三元半固态电池在实验室已有原型样品,未来将落地硅基负极和锂金属负极和预锂技术。
公司市值336亿,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4.6亿,同比164%,净利率5.6%,当前动态PE18.5,年内下跌20%。
公司开发了“表面纳米镀层高传导高镍前驱体制造的核心技术”等多项与固态电池匹配的前驱体与正极制造技术,已经到了吨级认证阶段,目前正在积极与下游客户认证对接。
公司市值145亿,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2.2亿,年内下跌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