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轿车的标志为四个圆环,代表着合并前的四家公司。这些公司曾经是自行车、摩托车及小客车的生产厂家。由于该公司原是由4家公司合并而成,因此每一环都是其中一个公司的象征。所以下面就让我们从这四个公司开始来了解一下奥迪的品牌历史。
汽车联盟之--霍希公司
在科隆成立的霍希公司(Horch&Cie)
第一辆霍希汽车
奥迪公司的创始人奥古斯特霍希(augusthorch)
奥古斯特霍希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与董事会和监事会之间存在分歧,奥古斯特霍希于1909年离开了由他创立的霍希公司,随即在茨维考成立了另一家汽车公司。由于“霍希”的名字已被原来的公司使用,且已被注册为商标,因此霍希将他的名字翻译成拉丁文“Audi”(“Audi”和“Horch”的词义同为“听”),于是新公司有了Audi(奥迪)这个名字。也就诞生了奥迪这个品牌。
Horch8
Horch670
汽车联盟之---奥迪公司
1910AudiTypeB
奥迪Imperator
奥迪TypeP型车
汽车联盟之---DKW公司
在当时DKW以生产摩托车而闻名
DKWFrontF1
DKWF9
汽车联盟之---漫游者(Wanderer)公司
漫游者1904年生产的汽车
WandererPuppchen
WandererW10
联合起来的汽车联盟
汽车联盟的迅速成长
从某种角度来说,最初汽车联盟只是一些历史悠久产品的新名词,其管理还沿用原有的结构。最初,汽车联盟组建于DKW的本部。1936年,汽车联盟新的办公大楼在开姆尼斯建成,这标志着在各地独立开发汽车的时代结束。在开姆尼斯成立了中心设计室和中心试验部,新的车型都在此进行开发和试验,然后将汽车的原型和图纸交给各生产工厂。
奥迪920
DKWRT100
当时,DKW仍主要生产摩托车。1933年其生产的摩托车车型有8种,发动机容量从175cc到600cc不等。一年以后,RT100出现在市场上。其简单的机体以及经济性与动力性的完美结合,使其在随后几十年里成为摩托车生产的标准。RT摩托车性能卓越,售价为345德国马克,成为生产最多的摩托车车型之一。
WandererW21
WandererW40
WandererW24
WandererW51
从1933年到1939年间奥迪汽车联盟迅速发展:其销售额从6千5百万德国马克稳步上升至2亿7千6百万德国马克;员工从8000人增长至23000多人;摩托车的年产量从12000辆增长至59000辆;汽车年产量从17000辆增长至67000辆。
汽车联盟的终结者---战争
二战爆发宣告了汽车联盟的终结
正当汽车联盟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的时候,二战的爆发终止了汽车联盟自身的发展,最后一辆民用汽车是在1940年制造的。从那以后,汽车联盟被迫按官方指示进行生产,其生产的车辆只用于军事。
汽车联盟维持了16年,其最后的三年几乎只是等待被清算,在那之前的六年中,战争几乎使其汽车经营处于瘫痪状态。汽车联盟的所有创新和迅速发展都是在头七年完成的。
战争结束以后,汽车联盟的生产设施被前苏联占领军没收并拆除。1948年,该公司从开姆尼斯市的登记名册上被删除。其间,汽车联盟的许多高层人员来到西德的巴伐利亚,奥迪汽车联盟在这里的英戈尔斯塔特重新建立起来。
1949年9月3日在英戈尔斯塔特成立了一家新的汽车联盟股份有限公司(AutoUnionGmbh,以下简称:新汽车联盟),它是今天的奥迪汽车集团的前身,旨在复兴老汽车联盟(AutoUnionAg)在萨克森建立的传统基业和品牌。
1954年是公司盈利的第一年(大约40万德国马克)。同年,FriedrichFlick-钢铁巨人的主要股东――收购了汽车联盟股份公司的部分股权。1957年,Flick建议戴姆勒-奔驰公司并购汽车联盟股份公司。那时,他拥有新汽车联盟40%的股份,拥有戴姆勒-奔驰公司25%的股份。戴姆勒-奔驰公司接受了此提议。1958年4月24日,戴姆勒-奔驰公司仅以4100万马克的价格收购了汽车联盟88%的股份。一年以后,1959年,新汽车联盟剩下的股份也出售给了戴姆勒-奔驰公司。1958年4月9日,德国《商报》(handelsblatt)写到:“从销售和税收方面讲,这次收购拥有年营业额约4亿德国马克及10000名员工的汽车联盟,使戴姆勒-奔驰公司再次成为联邦德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DKWJunior
在被戴姆勒-奔驰公司并购之时,新汽车联盟在英戈尔斯塔特生产的车辆只是摩托车和DKW速递货车,汽车总装集中在杜塞尔多夫的工厂,该工厂于1950年投产。为了获得资金,公司推迟生产低价格的小型汽车。这种小型汽车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在开发,并准备在某个适当的时候以“DKWJunior”的名字投放市场。尽管戴姆勒-奔驰公司的收购保证了其迟迟未建项目所需的资金,但公司仍然缺少必要的生产能力。因此,必须毫不迟疑地建立一个新工厂,地址被选择在了英戈尔斯塔特。
1958年底,新汽车联盟在英戈尔斯塔特有3700名员工;一年以后,员工数量增至5700人。新工厂的建立不仅使员工数量急剧增加,也促使新汽车联盟决定将其生产基地于1961年迁至英戈尔斯塔特,并于1962年将总部也迁至该城,从而实现了计划中的合理化配置和降低成本。但从1962年起,当总公司生产和销售正处于高峰时,新汽车联盟的生产和销售却都处于低迷状态。
1964年,新汽车联盟面临严峻的财政危机。戴姆勒-奔驰公司尽管名声很好,但由于子公司无法与母公司愉快合作,子公司的财政问题难以解决。因此,新汽车联盟被转售给了大众汽车公司。从1964年起,新汽车联盟的所有权分几个阶段出售给了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大众汽车股份公司为此交易共花了2.97亿德国马克。截止1966年,大众公司拥有了新汽车联盟的全部股份。
新汽车联盟好的光景并不长久
DKWF102车型
Audi100
由于经济萧条的原因,1969年3月,新汽车联盟与NSU汽车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并协议。新公司奥迪―NSU汽车股份公司成立于1969年1月1日,总部设在内卡苏姆。公司从一开始就采用了一套发展与扩张的方针,奥迪和NSU汽车的产量稳步增长,直到1973年的石油危机初露端倪。1974年,全球经济的衰退对汽车市场也产生了负面冲击,公司不得不将汽车产量从头一年的40万辆削减至33万辆。这么大的举措使公司不可避免地要大量裁员:1974年,总员工数量从3.38万下降至2.86万;1975年,仅在英戈尔斯塔特,就有1700个工人失去了工作。
NSUR80
1975年底,汽车工业开始复苏,这从奥迪汽车销售数量上得到反映。1977年3月,最后一辆NSUR80汽车离开生产线,这标志着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NSU品牌完成了使命。从那以后,所有在内卡苏姆生产的汽车都是“奥迪”品牌。
奥迪quattro赛车
第三代奥迪100
1985年1月1日,奥迪―NSU汽车股份公司重新命名为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同时公司注册地址从内卡苏姆迁至英戈尔斯塔特。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人们对车速限制和减少尾气排放的讨论不断升温,奥迪和其他德国汽车制造商感受到了由此引发的市场冲击。1985年,国内汽车销售下降了7.5%,而出口则增长了9.4%。
电镀车身奥迪80
奥迪V8
奥迪80TDI
走向辉煌--树立豪华运动风格(1)
奥迪RS6
S4Cabriolet
奥迪A8LW12
走向辉煌--树立豪华运动风格(2)
奥迪R10勒芒战车
奥迪Q7V12发动机
总结:
纵观奥迪112年历史,作为一个经历了多次劫难、复兴最终走上辉煌的品牌,奥迪在其百年历史中积淀出了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而如今,做为一个最成功的高档车制造商,奥迪仍在秉承着“突破科技启迪未来”的传统理念,以一种自信、进取的步伐走向未来。
奥迪200V6
1996年,奥迪在北京设立了售后服务部。奥迪的技术人员常驻在一汽的一号服务站,除提供技术支持外还对中国员工进行在职培训。同年,奥迪在北京建立了一支由汽车销售、市场开发、公关和售后服务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以促进奥迪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1999年,奥迪与其合作伙伴一汽集团共同生产的奥迪A6在长春一汽-大众下线。奥迪A6添补了中国高档豪华轿车生产的空白。当年,奥迪在中国销售6911辆轿车。
2000年,第一个奥迪标准经销商展厅在北京落成,奥迪将全球统一的、高标准的销售服务体系引进中国。当年,奥迪在中国的销量比上一年增加了约1.5倍,达17451辆。
在世纪之交,大众推出了直接换挡变速箱(DSG),双离合变速器的类型。这是一个自动半自动变速箱,就像一个传统的自动变速器一样操作简便。该系统包括双Electrohydraulically控制离合器,不是传统的变矩器。
2001款奥迪A8
2003款新奥迪A8
2003年,奥迪A4作为全球豪华品牌B级车的顶端产品在中国投产,它的投产使奥迪扩大了在中国生产的产品线。同年7月,创立全球高档豪华轿车新标准的新奥迪A8也在中国上市。2003年10月,奥迪A6行政型和运动型轿车投放市场,再次证明了奥迪在中国的成功。2003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总体上涨69.6%,达227万辆,而奥迪汽车的总销量则达到63531辆,上涨71.5%。
2004款奥迪A4
2005年4月,国产全新奥迪A6L上市。作为目前国内最豪华、最先进、国情适应性最强的高档轿车,全新奥迪A6L秉承了奥迪在全球的最高品质,其尊贵的外观设计、优异的运动特性、宽敞的内部空间和卓越的安全性能将驾乘的便捷、动感、舒适性体验提升到了同级轿车前所未有的境界。10月,全新奥迪A4的上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奥迪在中国的产品系列。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奥迪2005年在中国取得了出色的销售业绩,销量达到58878辆(根据AAK统计方式,即最终销售到用户的数字),增长9.6%,中国成为奥迪在德国本土之外的第三大市场。
从2006年开始,奥迪已经在他们的产品在白天运行灯的白光LED技术。已成为鲜明的DRLs形状各种各样的商标。发光二极管的奥迪S6上首次推出,并因为整个模型范围的传播。
2006年1月,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在长春成立,奥迪销售事业部在奥迪品牌以往的成功基础之上,融合了中德双方在业务方面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全力发挥可利用的资源和能力,将更好满足消费者多层次个性化的需求,推动奥迪品牌及其经销商网络在中国长期、持续、健康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奥迪在中国汽车市场的领先地位。
2008款奥迪A6L
2006年11月5日,一汽-大众奥迪品牌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国产奥迪A6L07年型正式在三亚投放。上市的三款车型均配备了全球顶尖的奥迪FSI汽油直喷式发动机,其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得到了大幅提升,一举超越了同级别的竞争对手,再次刷新了国产高档豪华商务轿车的基准,并大大提升了奥迪A6L的市场竞争力。随着国产A6L07年型的正式投放,奥迪全线产品包括A4、A6L、A8L和奥迪Q7都以全新的年型车进入了市场。
2006年奥迪品牌全线产品在中国市场销售火爆,总销量首度突破8万辆历史大关,达到80808台,同比增长39%,创下了一汽-大众奥迪品牌年度销量历史上的最好成绩;同时,奥迪品牌无论在用户满意度、经销商网络建设、售后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全面增长,续写了奥迪品牌在中国高档豪华车市场的辉煌。
10万辆奥迪A6L下线
2007年3月,奥迪A4销量突破5万辆,2007年4月,第10万辆奥迪A6L在长春一汽-大众一厂下线,从而再次证明了一汽-大众奥迪品牌在同步引入全球最新产品、并根据中国国情进行国产化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绩。
2008年,奥迪品牌进入中国20周年。2008年6月25日,第20万辆奥迪A6L在一汽-大众轿车一厂下线,奥迪A6系列车型销量累计突破40万辆。2008年,奥迪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相当抢眼,达到118118万辆,增幅达到17%。
2009年9月19日,一汽-大众“全数字化”新奥迪总装车间投产。而2009年,奥迪品牌在中国共销售157188辆,同比增长33.1%,捍卫了40%的市场份额,继续以绝对优势领跑中国高档汽车市场。
而在销量上2010年前三季度,一汽-大众奥迪销量累积达到173058辆,超过09年全年销量,同比增幅高达60.8%,再次树立了高档车市场标杆。其中,国产车型累计销售148849辆,同比增长50.8%;而进口车型前三季度销售新车24209辆,同比增长高达172.6%。
1910年,由霍希创办的新公司――奥迪公司生产的第一辆奥迪牌汽车出现在市场上。
在1912年至1914年之间,在世界上公认的最艰难的长距离汽车拉力赛――国际奥地利阿尔卑斯汽车拉力赛中,奥迪汽车连连夺冠,赢得特别赞誉。
1923年,第一辆六缸奥迪汽车问世。该车有一个空气过滤器,这在当时是开先河之举。几年后,空气过滤器成为汽车的必备设施。同时,奥迪在德国汽车制造厂家中率先应用了奥迪独家设计制造的液压四轮制动系统。
1932年6月29日开姆尼斯的汽车联盟(AutoUnionAG,全称:汽车联盟股份公司)
1945~1965年英戈尔斯塔特的新汽车联盟(AutoUnionGmbH,全称:汽车联盟股份有限公司)
1954年是公司盈利的第一年(大约40万德国马克)。
1969年3月10日奥迪-NSU汽车联盟有限公司
1977年3月,最后一辆NSUR80汽车离开生产线,这标志着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NSU品牌完成了使命。从那以后,所有在内卡苏姆生产的汽车都是“奥迪”品牌。
1982年,奥迪赢得极具挑战性的世界汽车制造商锦标赛德国品牌第一名;
1983年,HannuMikkola驾驶一辆奥迪四驱汽车成为世界汽车拉力赛的冠军;
1984年,奥迪囊括了世界汽车制造商和驾驶员锦标赛冠军。
1985年奥迪股份公司(AUDIAG)
1992年,一辆标准的奥迪80TDI轿车环游世界,行驶了40273km,平均百公里油耗只有3.78L,平均时速为85.8k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