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既是帮助学生识字和学好普通话的有效工具,也是学生认知衔接的桥梁和纽带。那么小学语文如何做好拼音教学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小学语文如何做好拼音教学
一、养成汉语拼音学习习惯
1、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听清学习的要求,听懂所学的内容和课堂习惯用语,这就是良好的听课习惯,主要表现在:要能听清老师或录音的发音。让学生动耳、动脑、动手、动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要求学生大胆而大声。这种积极发言的习惯,对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提高听说技能,及时反馈内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很有好处。并且可以使学生自我创设语境,在语境中练习和运用汉语拼音能力。同时锻炼学生在众人面前大胆而又大方讲话的能力。
2、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每次朗读前,多听听标准的录音,看看口型,注意语音、语调,再大声朗读,重复练习多次,直到满意为止。拼读时,语速快慢适中,停顿轻重合理,读想结合,力求读好就明白大意。写的习惯,主要是认真作业的习惯,可以在当学生学习完了常用音节后,可以要求学生用拼音写句子,每天一句,把身边发生的事记下来,每周要求学生读两篇课外注音读物,利用汉语拼音提前阅读,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学好汉语拼音,另一方面也及早地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和记写习惯,尤其是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二、教从表象入手,学在直观感知
1、情境图示法:实验教材拼音部分充分体现了这一特色,画面出现了优美的乡村河畔晨景图,我们要选择接近生活、寓于情趣的插图,利用插图表音、表形的特点,启发学生掌握字母。比如:小女孩河边练嗓,开口唱aaa,公鸡啼叫ooo,鹅在水中倒影eee、
2、实物演示法:用直观的办法来帮助学生准确发音,记住字形。教学声母f和t时,我拿一把带钩的雨伞做教具进行直观演示。下雨打开伞,伞柄朝下,雨水“tt”滴到地,雨停“f”把伞收起,伞柄朝上。然后在问答中揭示f和t的读音及写法,再通过实物演示来检验发音的方法是否正确。在区分b和p,d和t,gk和h发音是否送气,我拿一张薄纸放在嘴边,有意识地发出不同的音,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送气的情况。
三、激情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是学好某种知识,掌握某种技能的动力,一个人如果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那么他的学习就会在一种愉快的状态下进行,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学起来也就会全神贯注,特别投入,就会达到好的效果。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学习汉语拼音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入学前,许多家长都会教孩子一些常用汉字和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但很少有家长领孩子进入拼音这块园地。
四、注重音节拼写教学
拼音教学要求学生不但会读,而且会写。音节是最自然的语言单位,一般情况下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在指导音节的拼读时,应按以下两个步骤进行:一是指导学生按拼音基本笔画、声母、韵母、声调的顺序训练指导和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书写格式,养成良好习惯。二是掌握一定的拼写规则。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比较复杂,则入学的儿童年龄小,不易理解掌握。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可采用自编儿歌、口诀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记住拼写规则并运用自如。
如教学如何对六个单韵母进行标调时,可以用儿歌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标调歌:a、o、e、i、u、n,从大到小六兄弟,标调时要注意,大哥在家找大哥,大哥不在找二哥,二哥不在找三哥,三哥不在找四、五,四、五并列标在后,都不在家找小弟,先后次序要牢记。教学在i上标调,头上圆点要去掉时,可以记住以下口诀:i小妹,爱跳舞,平时都戴小圆帽,跳一声换戴平平帽,跳二声换戴翘翘帽,跳三声换戴蝴蝶帽,跳四声换戴下垂帽。
五、儿歌串连,发展音乐智慧
儿歌是一种将所学内容本身转化为音乐智慧的最便捷、最直观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对于爱说爱唱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尤为喜欢。在拼音教学中,无论是教字母的发音,还是规范字母的形式,我都运用了大量的儿歌,有的是传统的儿歌。例如,在教“d、t、n、l”四个声母时,由于教师的不断创造影响了学生,课后,学生聚在一起,认真动脑筋,给“小兔追马图”配上了一首有联系的儿歌:“小马驮大米,米粒洒一地,小兔追上来,劝它快停蹄。”由此可见,通过儿歌,学生不仅可以记住拼音字母的音、形,而且还创设了一种充满韵律的课堂节奏,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说唱,在流动的节奏感中发展了音乐智慧。
小学语文拼音教学如何做好
一、巧用儿歌,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这一知识点,教师编写一小段儿歌:“嘴巴张大就是a,嘴巴拢圆就是o,嘴巴扁小就是e。”在教学字母“i、u、ü”时,为学生编一段儿歌:“对齐牙齿就是i,突出嘴巴就是u,小鱼跳水就是ü。”而在讲解声母时,也可以采用儿歌的形式来教学,在学习“b、p、m、f”时。
教师结合一些生活情景图编一段儿歌:“妈妈带我爬山坡(po),爬上山坡看大佛(fo),小喇叭里正广播(bo),只看大佛不能摸(mo)。”学生练写声母时,经常将一些形状相似的声母相混淆,如b―d,p―q,m―n等。此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创编儿歌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区分:“右下半圆就是b,右上半圆就是p,左上半圆就是q,单门是n,拐棍是f……”又如儿歌:“b与d对面坐,讲完故事来唱歌,b脸朝着右边坐,d脸朝着左边坐。”
当学生熟悉了声母与单韵母后,教师还可以按照教学要求,编写一段儿歌帮助学生记忆:“先学a、o、e,再认i、u、ü,大家来比赛,看谁先认清。”讲解完声母后,继续将儿歌编写下去:“b、p、m、f读得准,d、t、n、l记得清,g、k、h、j、q、x记得越多越兴奋,zh、ch、sh、r,z、c、s翘舌平舌要分明,还有y和w,每个声母牢记心。”对于鼻韵母的教学,教师采用儿歌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鼻韵母,不难记,前后鼻音要分明。前鼻音有五个,an、en、in、un、ün。后鼻音有四个,ang、eng、ing与ong。”同时,教师还可以针对后鼻音来编写儿歌:“一只小羊ang、ang、ang,一盏台灯eng、eng、eng,一只老鹰ing、ing、ing,一个闹钟ong、ong、ong。”通过读儿歌学拼音,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还能够间接使用量词,对后鼻音产生了新的认识,对拼音知识形成深刻的记忆。
二、寓学于玩,使学生学会快乐学习
教学实践表明,儿童主要以随意识记的方式为主,且有效的操作活动更有助于学生识记拼音。针对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的特点,教师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汉语拼音。
1、猜一猜。在巩固拼音知识时,教师可以开展“猜一猜”的游戏,即教师摆口型,学生来猜,还可以对调角色,让学生摆口型,教师猜,或者让学习小组一起来猜[3]。此种方法对于翘舌音“zhi、chi、shi、r”的区分,以及前后鼻音的区分等都非常有效。在课堂上,学生注意力集中,纷纷参与猜拼音的游戏,学习效率自然得到有效提高。
2、听一听。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设置“顺风耳”游戏,帮助学生复习读音相近的字母。教师为每位学生都准备一套拼音卡,由教师或者组长来报音,学生迅速找出相应的声母、韵母以及音节等,学生一边举起正确的卡片,一边读,比一比谁读得更快、更准确[4]。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报出韵母或音节的声调,让学生书空画出声调,并判断是第几声。这样教学,帮助学生分辨方言中一些平、翘舌音以及前后鼻音等,有效提高学生识别拼音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3、说一说。课本或课外读物中有很多汉字与音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多看拼音、多识字,同时说出声母、韵母和声调。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开火车”赛读游戏,当学生流畅地读出拼音时,教师对学生进行表扬,假如学生无法流畅地读,教师引导全体学生一起帮助他,并带领全体学生一起学习。另外,还可以开展“你追我赶”的游戏,由两个小组进行PK读,胜利的一组获得相应的奖励,失败的一组则每人需说出一个音节的声、韵母与声调。这样的游戏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了拼音知识。
4、画一画。小学生天生喜欢画画,有的学生对画画的兴趣远远超过了语文的学习。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就可以将绘画融入拼音教学中,例如巩固训练中出现“sankexingxing”“yilunmanyue”“lianggepingguo”“yigewujiaoxing”“wugejuzi”等,就可以让学生先自己拼读,随后按照要求画出图画。布置任务后,学生将画画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学生想要画出正确的图案就需要把音节读准,分清楚音节词表达的含义。
如此一来,抽象的拼音变成生动有趣的画面,学生们完成自己的作品后都非常有成就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多留意身边的事物,用画画与音节的方式表达出来,还可以与同桌一起合作,一名学生画画,另一名学生注音,哪一组完成得好,可以获得一个笔记本,同时还可以得到“拼画大师”的称号。这样教学,学生都非常积极,既掌握了拼音知识,还提高了动手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研究
一、故事起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善于发现、激发学生的兴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幼儿园学习时学生很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学儿歌、背儿歌,兴致很高。上拼音准备课时,可给孩子们讲故事,孩子就会听得入迷,接下来告诉学生,学会了汉语拼音,我们就可以阅读有趣的拼音读物。能了解许多没有看到过、没有听到过的事情,甚至可以去编故事、写故事。这样一来,学生劲头就会很大,能有效地激发儿童学习拼音的兴趣。在教学中,将教学内容渗透在故事情节之中,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兴趣。
二、创设倩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表演活动。
在活动中掌握所学内容。学习声母j、q、x与ü相拼时,可采用制作头饰、教儿歌、组织学生表演等形式进行。儿歌:“j、q、x好朋友,一块出去玩,路上碰见小ü。小ü小ü有礼貌,脱下帽子问声好”。在教学中,组织同学进行一次小表演活动,让四位戴有“j、q、x、ü”头饰的学生上台表演,其余学生大声朗读儿歌,在四位同学的即兴表演中记住“j、q、x”与“ü”相拼的规律,然后在各组之间、同学之间亦进行类似的表演。通过这些表演活动,使学生既掌握了“j、q、x”与“ü”相拼的规律,又受到了“尊重他人,做有礼貌的好孩子”的思想教育。
2、编说童话故事,寓教学内容于故事情节中。
声调教学中,应主要讲清声调符号的形状和四声的读法。可将“四声”的学习内容编成故事,以故事的形式来学习。如森林里只有小熊开了家商店,东西非常好卖,这不,小熊今天又该去城里进货了。开车行驶在平坦的大道上,想着商店红火的生意,小熊高兴地唱起了歌:“āāā”。不一坐,前方出现了一个斜坡,为了爬上这道坡,小熊加大了油门,汽车在坡上吃力地行驶着,小熊嘴里哼的歌也变成了“ááá”。好不容易爬完了这道斜坡,低头一看,眼前的路又让小熊吃了一惊:路面凹凸不平,坑坑洼洼。唉,又是一段难走的路!小熊是乐观的,尽管眼前的路不好走,汽车上下颠簸着前进,但它仍然没有忘记唱歌,不过此时的歌已变成了“ǎǎǎ”。走完了这段难走的路后,前方又出现了一大段向下的斜坡,站在坡顶,已能看见城里了。小熊高兴得不得了,大声叫着“ààà,进城啦!”汽车飞快地下了坡,小熊为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又进了很多货物。
三、编创游戏,开展愉快教学
拼音是小学低段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之一,同时又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之中,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不仅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更是教学中需突破的一个难点,在拼音的教学中,你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把握好正确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处于幼童期的孩子,是十分活泼好动的。单靠图片和活动教具学习是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的。所以上课时让他们动动手、动动脑,做做知识性游戏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极为有效的。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加强动手、动脑能力,加深记忆,为此,可采用以下一些做法。
1、拍手记忆法。
将要学习的拼音字母配上儿歌、口诀,伴以简洁、鲜明的节奏,再加上拍手伴奏,使拼音字母易读、易记,便于学生掌握。如教“a”“o”“e”“i”“u”“ü”时,可采用以下儿歌加拍手伴奏的形式进行教学。儿歌:噼噼啪啪,拍起手儿唱起歌。张大嘴巴“aaa”,嘴巴圆圆“ooo”,嘴巴扁扁“eee”,牙齿对齐“iii”,撅起嘴巴“uuu”,口吹哨子“üüü”。
2、摘果子读字词游戏。
准备一些教学卡片,卡片的一面绘有“桃子、李子、葡萄、草薄、橘子”等图形,另一面标有这些水果字词的拼音。游戏中有图案的一面对着学生,要求抽到卡片的学生按照拼音读出卡片背面的字词,若读正确,则可将卡片送给其他同学,若读法错误,则将卡片还给老师。
3、摆字母。
摆学具练习要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先练习找拼音,即:老师读出一个声母或韵母,让学生观察老师的口形,而后快速地从学具中找出对应的声韵母。然后再练习拼复韵母(方法同上)。再练习摆二拼音节,最后练习较难的三拼音节和带调音节。在进行摆放学具练习时,可以同时开展各种各样的比赛,也可以指名到黑板上进行摆放表演或比赛。
小学语文拼音教学如何开展
1、做好一年级学生的汉语拼音启蒙教学
一年级汉语拼音的学习和教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开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汉语拼音没有学好,今后的语文学习将是空中楼阁。小学生学前在婴幼儿阶段的岁半至3岁之间,就试着发音,先从简单的单音节字说起,慢慢过渡到日常生活中的双音节字,以及多音节词和句。所以,小学生在上学前班之前,就学会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的词和短句,能够进行简单的、不够规范的语言交流,表达情绪情感。进入课堂以后,教师面临着要纠正不规范发音、说话的问题,还要带领学习对学前孩子来说有生疏的汉语拼音知识。
因此,汉语拼音启蒙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范读、领读的方式带领学生认识、读会每个汉语拼音字母,再用读、写组成读写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对字母的认识与记忆。同时,将简单的拼读结合进去。
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规范发音显得尤为重要,出现了教师水平制约教学效果的问题,学生的地方口语纠正了,学会的可同样是不太正确的汉语发音和拼读。现代教学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状况,如多媒体教学就大大加强了汉语拼音教学的规范化,不但提高教师汉语拼音水平,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今后语文水平的发展。扎扎实实进行好汉语拼音启蒙教学,学生就会获得学习的第一步成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但自信,而且学起来轻松自如。
2、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色彩记忆,发展视觉空间智慧
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生动直观的图画和鲜明的色彩,强烈的视觉刺激除了能够引起视觉神经中枢的兴奋外,还能在他们的"心灵黑板"上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常设计这样的环节,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给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涂色,给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涂色,给字母和音节涂色等等,使抽象的拼音符号变成一个个美丽的彩色记号,让学生在填色过程中不仅受到美的熏陶,记住了这些抽象符号在形状上的细微区别,而且发展了视觉空间智慧。
有个孩子就曾拿着自制的拼音卡片对我说:"我以前者分不清声母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可现在我一看见卡片上的颜色,我就知道它叫什么了,因为我把声母全部涂成了红色,把整体认读音节涂成了蓝色。"受到这个孩子一番话的启发,我黑板上的"拼音角"也利用了不同颜色的粉笔来书写;红色代表声母,黄色代表整体认读音节,白色代表韵母。这种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教学设计我想可能比老师直接把知识灌输给他们要深刻得多。
4、编创游戏,开展愉快教学
4.1拍手记忆法。将要学习的拼音字母配上儿歌、口诀,伴以简洁、鲜明的节奏,再加上拍手伴奏,使拼音字母易读、易记,便于学生掌握。例如:教"a""o""e""i""u""ü"时,可采用以下儿歌加拍手伴奏的形式进行教学。儿歌:霹霹啪啪,拍起手儿唱起歌。张大嘴巴"aaa",嘴巴圆圆"ooo",嘴巴扁扁"eee",牙齿对齐"iii",撅起嘴巴"uuu",口吹哨子"üüü"。
4.2问答法。采用"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的方法。例如,在教学"d""b""q""b""m""m"等形近拼音字母时,可采用以下问答的形式进行。
4.2.1师:左下半圆是什么右下半圆是什么生:左下半圆d、d、d,右下半圆b、b、b。
4.2.2师:左上半圆是什么右下半圆是什么生:左上半圆q、q、q,右上半圆P、P、P、(3)生:一个门洞是什么两个门洞是什么师:一个门洞n、n、n,两个门洞m、m、m、通过以上一问一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使学生掌握了这些易混淆的拼音字母的"音"和"形"。
4.2.3摆字母。摆学具练习要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先练习找拼音,即:老师读出一个声母或韵母,让学生观察老师的口形,而后快速地从学具中找出对应的声韵母。然后再练习拼复韵母。再练习摆二拼音节,最后练习较难的三拼音节和带调音节。在进行摆放学具练习时,可以同时开展各种各样的比赛,也可以指名到黑板上进行摆放表演或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