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摘录自联储证券报告《自主品牌乘用车海外布局梳理:抓住黄金窗口期积极出海,融入全球汽车生态已成大势所趋》。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可以简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穷二白”:1886年,世界第一辆汽车在德国诞生。时隔70年后,在前苏联的支持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于1956年建成并投产,我国规模化制造的第一辆汽车下线。此后,上汽、北汽、南汽、二汽等陆续建成,我国汽车工业化进程正式开启。这个时期,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内主要依靠前苏联、美国和日本的技术仿制生产商用车,例如“解放”卡车、“东风”卡车、“黄河”卡车、“东方红”拖拉机等,而乘用车除了少量仿制的公务车和阅兵车,其他私家车的发展几乎为空白。
2021年开始,我国自主品牌抓住黄金窗口期实现快速出海,汽车出口量连续超越韩国、德国和日本,2023年上半年晋升全球第一。我们认为中国自主品牌融入全球汽车生态已成趋势,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出海未来空间广阔。主要原因归结于以下三点:1.自主品牌产品力的不断提升;2.国家对汽车行业的不断支持;3.我国对全球贸易的积极开拓。
1.中国出口vs汽车出口
1.1、我国汽车产业链出口金额占出口总额比例加速提升
中国对外贸易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实现快速增长。2000年以来,随着中美正常贸易关系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澳自贸区协定、“一带一路”等标志性事件的确立,使得我国出口持续增长。中间虽有金融危机、中美贸易战等负面影响,二十多年以来我国出口的大趋势实际上未有改变,一直呈周期性增长态势。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以美元计价,2022年我国进出口总值创历史新高,达到63096.00亿美元,同比4.4%。2023年1-8月,我国进出口总值累计达到38932.25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有所下滑,同比-6.5%;其中出口总值累计达到22232.39亿美元,同比-5.6%,进口总值累计达到16699.86亿美元,同比-7.6%,进出口差额为5532.53亿美元。
1.2、上半年我国整车出口晋升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提供重要驱动力
1.2.1、千禧年后我国汽车销量全球占比呈上升态势,2022年达到历史新高
2000年左右,日、美、法等合资企业陆续落地,可选车型、市场销量、全球市场份额均实现快速增长。2009年,我国超越美国成为第一大汽车销售国,同时超越日本成为第一大汽车生产国。根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官微数据,2008-2010年,我国汽车销量在全球份额有明显提升,从14.37%提升至25.34%;2016年提升至30%以上,至2019年小幅下滑至28.67%。
近两年“缺芯”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我国影响较小,叠加新能源汽车出口强劲,使得国内车市在全球占比逐年提升。2020-2021年,我国汽车销量全球份额回升到32%以上,2022年上升至历史新高33.49%。2023年1-7月,全球汽车行业改善,销量达到4960万台,同比10%,我国份额达到31.51%;下半年为我国车市旺季,预计至年底我国份额将持续回升。
1.2.2、出口量连续超越韩国、德国和日本,2023全年有望坐稳全球第一
在政策支持和各整车厂的努力推进下,我国汽车出口实现了跨越式增长。2017年至2020年,我国汽车出口基本维持在100万辆的水平。从2021年开始,我国汽车出口实现三级跳:
2021年,我国汽车出口实现爆发式增长,同比涨幅超过一倍,首次突破200万辆大关,达到201.5万辆,超越韩国,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出口国。
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继续增长,突破300万辆,达到311.1万辆,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仅次于日本。
2023年,一季度,我国汽车出口达99.4万辆,同比70.6%,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1-8月,汽车累计出口294.1万辆,同比61.9%,接近2022年全年水平(310.8万辆),2023年全年有望坐稳全球第一。
近三年的跨越式增长,究其具体原因,或由以下几点组成。其一,2020年疫情波及全球汽车供应链体系,各类零部件短缺导致整车厂停工停产,而国内汽车供应链相对完善,具备稳定供给优势。其二,因地缘政治影响,欧美各国对俄罗斯进行制裁,诸多欧美汽车品牌几乎全线撤出俄罗斯市场,而我国自主品牌则借机扩大俄罗斯市场。其三,近年来国内自主品牌转型较快,不断进行电动化、智能化升级,产品竞争力已经达到甚至超过某些欧美品牌车型。
1.2.3、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产品力超越海外品牌,成为出口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1.3、我国汽车出口发力欧洲地区,俄罗斯、西班牙等增速明显
从具体国家来看,中国汽车出口前三的国家为俄罗斯、墨西哥和比利时,而新能源汽车出口前三的国家为比利时、泰国和英国。根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官微数据,2023年1-8月,我国整车出口主要面向欧洲、拉美和澳洲等国家市场。其中由于外资退出俄罗斯,我国对其出口明显增多,使得俄罗斯市场增速高达664%。其次,西班牙市场的出口增速也达到了6倍以上,主要由新能源汽车提供增量,1-8月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达到65687辆,同比大增662%,这离不开西班牙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
1.4、汽车出口量上汽、奇瑞居前,比亚迪、奇瑞、长城增速较快
2.自主品牌乘用车海外布局梳理
2.1、比亚迪:海外首个乘用车工厂落地泰国,欧洲首个乘用车工厂或在年内落地
目前比亚迪海外产能以新能源客车为主,乘用车近三年逐步出海。从2012年起,比亚迪开始在海外,包括保加利亚、美国、巴西、匈牙利和法国等国家设立电动大巴工厂。根据CTI新闻数据,比亚迪电动巴士在美国30多个州均有销售和运行,整个市场份额达到约80%。2020年开始,比亚迪乘用车陆续进入东南亚、欧洲、中东、拉丁美洲、澳洲和日本等市场。目前乘用车业务除了北美市场,在其他各大洲均已实现布局。
东南亚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首个乘用车工厂落地泰国。2023年二季度,东南亚市场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约为6.4%,环比一季度2.6pct,增长较快。比亚迪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快速布局东南亚市场,2023年二季度已经占领26%的市场份额。针对增长快速的东南亚市场,比亚迪计划投资5亿美元,将首个海外乘用车生产基地落户泰国,预计2024年投产,年产15万台,并辐射东盟市场。泰国工厂投产之后,预计将进一步提升比亚迪在东南亚的市场份额。
丰富产品矩阵持续深耕欧洲市场,首个乘用车工厂或在2023年内落地。2021年,比亚迪乘用车开始进入欧洲市场。2023年,比亚迪陆续在英国伯明翰、西班牙马德里和巴塞罗那、意大利等地开设多家先锋店。近一年内,比亚迪已进入15个欧洲国家,并联合欧洲本土合作伙伴,在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开设了总计超140家门店。在2023慕尼黑车展中,比亚迪做了重点布局,展台规模超越东道主奔驰,推出了海豹欧洲版,并宣布宋PLUSEV冠军版、海豹U、腾势D9等车型将逐步在欧洲市场上市。加上此前已经推出的Atto3、汉、唐、海豚等车型,比亚迪的欧洲车型矩阵逐步完善。同时,根据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的介绍,比亚迪计划在欧洲地区建立首个汽车整车工厂,预计在2023年年内完成选址。
长城汽车已建立全球研发和销售服务网络。在研发方面,长城汽车以中国总部为核心,先后在日本、美国、德国、印度、奥地利和韩国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全面覆盖整车、核心零部件、新能源及智能化等领域研发。在销售服务网络方面,长城汽车深耕俄罗斯、澳大利亚、南非、沙特、智利等传统市场,同时逐步拓展欧美市场。2021年11月,长城汽车正式在慕尼黑开设德国子公司并设立欧洲总部,加速推进欧洲战略落地。目前,长城汽车销售网络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销售渠道超过700家,并在澳大利亚、南非、中东等重点市场建立海外配件中心库。
发布“海纳百川”计划,并着重布局五大区域市场。2023年4月,上海车展上,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发布海外战略“海纳百川”计划:到2030年,长安汽车海外市场将实现海外市场投资突破100亿美元,海外市场年销量突破120万辆,海外业务从业人员突破10000人,将长安汽车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汽车品牌。2023年7月,长安汽车在公布的机构调研中表示,将加快布局欧洲、美洲、中东及非洲、亚太、独联体五大区域市场。2024年之前,将完成东南亚和欧洲两大重点区域市场的进入,计划未来覆盖全球90%以上的市场。长安汽车计划投资40亿元在泰国建立全球“右舵生产基地”,预计于2024年投产,首期产能10万辆,二期将增加至20万辆。同时,2024年长安汽车还将正式进军欧洲市场,计划2-3年内完成欧洲主要市场的布局。
2.4、吉利汽车:并购海外品牌布局全球市场,多品牌重点布局细分市场
吉利的出海之路有所不同,主要通过海外收购、整合海外子品牌的资源来实现全球化布局。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100%的股权,沃尔沃成为吉利旗下的全资子品牌,吉利汽车引起全球瞩目。之后,于2013年、2017年,吉利又分别全资收购了英国伦敦出租车公司,收购了马来西亚宝腾汽车49.9%的股份以及跑车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并于2018年收购戴姆勒股份公司9.69%的股份,成为戴姆勒集团第一大股东。未来,通过吉利与沃尔沃、宝腾等品牌在技术、渠道等方面的不断融合,将有力支撑2025年海外销量60万辆的目标。
吉利品牌:重点布局东欧、中东、东南亚、非洲、南美等“一带一路”国家,构建全球600海外销售网点,进军欧洲、亚太新能源市场。
领克品牌:为吉利与沃尔沃共同打造的全球汽车品牌,重点布局欧亚国家,特别是俄罗斯、马来西亚、澳新等国家。2016年,LYNK&CO在德国柏林正式发布。2020年,领克“欧洲计划”发布,首款全球战略产品领克01插电式混动在中国、欧洲同步开启预售。2021年,领克正式发布“亚太计划”,首站登陆科威特,领克01为首款车型。
极氪品牌:为吉利旗下纯电品牌。2023年6月,极氪登陆欧洲市场,率先在荷兰和瑞典开启销售,此后陆续进入挪威、丹麦、法国和德国市场。此外,极氪预计将在2023年四季度进入中东市场,计划第一站在以色列上市。
宝腾汽车:为收购的马来西亚汽车品牌,目标成为马来西亚第一、东盟前三的汽车品牌。除了马来西亚市场,宝腾还可以辐射到例如泰国、菲律宾等周边国家市场。
2.5、蔚来汽车:复制国内直营模式,2023年以来加速推进海外扩张
通过直营模式开拓海外市场。蔚来没有选择与当地经销商合作,而是通过复制国内的直营模式,自主建立销售与服务网络开拓市场。挪威为蔚来海外市场首站,2020年10月首家海外蔚来中心(NIOHouse)与首家服务与交付中心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开业,引入了移动服务车、上门取送车等标志。2021年5月,蔚来发布“挪威战略”,正式进入挪威市场,同年9月ES8在挪威上市交付。2023年以来,蔚来服务中心建设明显加速,NIOHouse和NIOSpace陆续在欧洲投入使用。据蔚来官网显示,蔚来已在欧洲开立5家NIOHouse,主要分布于北欧、德国和荷兰;7家NIOSpace,主要分布于北欧和丹麦。同时,蔚来先后在牛津、慕尼黑、柏林等地设立四个研发中心,从研发环节全面融入欧洲本土市场。
2.6、小鹏汽车:已登陆挪威、丹麦等国,计划在2024年进入德国市场
经过三年的布局,小鹏在海外市场成功定位为新一代智能汽车,并通过品牌展厅建立直销和本地代理网络,已在挪威、丹麦、荷兰和瑞典等国建立了销售和服务网络。截至2023年底,小鹏预计将在欧洲开设17家门店和15个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