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上午,有多家媒体报道称,吉利旗下极氪汽车和领克汽车将进行战略整合,目标实现极氪对领克控股,最终以官方通报为准。
这一消息是否属实尚未有定论,但吉利加速旗下品牌整合确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车圈“资本能手”
在吉利发展过程中有两个关键时节点——2010年和2017年。
2010年,吉利以18亿美元的价格从福特手中收购了沃尔沃汽车公司100%的股权。这一举动不仅轰动全球,也让吉利一跃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玩家。
彼时,收购和运营资金合计需要27亿美元,但吉利的自有资金只有大概1/4,其余资金中,1/4由银行贷款和地方政府资金出资,1/2则在境外筹资。这种举债并购的方式已经展现出吉利的“资本家”潜质。
最终,这一并购取得了“1+1>2”的效果,吉利的发展模式也发生了重大转变。
全球“买买买”的扩展方式,使得吉利迅速构建起了一个庞大的全球汽车帝国,但也导致吉利不得不承受巨大的财务压力以及隐性的债务压力正在趋近于一个阈值。
与此同时,这种“广撒网”的策略虽然能够覆盖更多的市场细分,但也带来了资源分散、品牌形象模糊的问题。相比长城、比亚迪等竞争对手,吉利依然缺乏能够引领市场的明星车型。
吉利也在积极采取自救措施:一方面,密集推出具备行业竞争力的车型产品矩阵,以扩大销量、做大现金流,强化自身造血能力。
另一方面,加速旗下公司上市节奏。近年来,已经通过IPO或是SPAC上市的公司包括沃尔沃汽车、极星、亿咖通、路特斯、极氪等。
加速资源整合
今年9月20日,在台州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书福公开课”现场,吉利控股集团正式发布《台州宣言》,宣布企业进入战略转型全新阶段。
集团将通过“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稳健、战略人才”五大举措,聚焦汽车主业,布局科技生态,提升竞争力。
目前,吉利控股掌握着其下属多个品牌的商标权和整车资质,并且直接掌控众多工厂和技术,各品牌与吉利控股之间、各品牌公司之间有大量的技术/零部件共享和关联交易,而且存在各公司主体之间的交叉持股情况。
10月9日,在吉利星愿上市发布会上,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宣布几何正式并入银河品牌,以GEOME作为银河系列中的“智能精品小车系列”推向市场。
由此银河将覆盖A0到C级,涵盖轿车、SUV、MPV等多种新能源车型。叠加银河和几何销量,合并后吉利银河的10月销量达63492辆,同比增长超83%,环比增长超21%。
收购事项交割后,宁波乘用车将成为吉利汽车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且其财务业绩将合并入吉利集团综合财务报表中。
从股权结构来看,由吉利和重庆两江产业集团共同持股的重庆满江红股权投资基金,以29.85%的股份依旧占据第一大股东地位。
11月12日,据晚点Auto报道,吉利控股集团旗下新能源皮卡品牌雷达汽车将正式整合进吉利汽车集团,成为其一级组织。
布局科技生态
最新销售数据显示,10月吉利乘用车销量226686辆,同比增长约28%,环比增长超12%。1-10月,集团累计销量1716376辆,同比增长超31%,完成全年200万辆销量目标的85.8%。
新能源方面,10月吉利新能源销量108722辆,同比增长约83%,环比增长超19%,新能源占比48%,再创历史新高。1-10月新能源总销量达654576辆,同比增长超91%。
不少观点认为,吉利新能源迈入“加速爆发期”,主要得益于吉利的技术积淀。公开数据显示,近10年来,吉利汽车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已超过2000亿元。
在吉利董事长李书福看来,未来的汽车就是一个智能终端。当前,吉利也正在从一家汽车制造商向移动技术集团转型,投资和潜心开发下一代技术。
据行业资深专家观察,吉利在移动出行板块进行了四个层次的商业模式创新:一是从汽车生产向出行即服务的扩展;二是商业生态的拓展;三是智能手机的开发和低轨卫星;四是各种前瞻性的出行解决方案。
回首光荣年代,2015—2018年,吉利汽车的销量从51万辆,提升到了150万辆,一跃成为中国汽车史上第一个拥有高端品牌的车企,风头盖过比亚迪。
然而,随着新能源时代到来,吉利因为战略上的迟缓,跟比亚迪的销量逐渐拉开差距。2022年,比亚迪以近185万辆的销量,超越吉利成了国产车销量冠军。
如今,吉利的新能源汽车已经露出“獠牙”,能否“干翻”比亚迪,重新夺回宝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