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继4月份轿车销量同比负增长(-6.6%)之后,5月车市继续低迷,甚至一汽-大众
、上海通用等长期充当“领头羊”的车企均降幅明显。由此不难理解4月份以来各主流车企先后推出的官方降价,一些企业还主动调低了全年目标。
然而,大部分车企依然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2020战略。随着国内车市进入深度调整期,达成这些目标难度不小,若是继续“强者恒强”,那么,未来势必会有更弱小的车企被淘汰出局。
对此,搜狐汽车特别策划了“夺票2020
方舟”系列报道,试图从车市数据、车企和经销商
样本,以及关键细分市场等维度,深入剖析中国汽车产业当前正面临的巨大变革。本文为系列报道之六:细分市场之豪华车篇。
(搜狐汽车崔娜北京报道)从2014年到2015年,进口车市场用“一降一升”两条曲线,形象的画出了其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尴尬的位置。更悲伤的故事是,在销量负增长、库存逼近最高点的同时,10.7%的降价幅度对改变现状依然显得苍白而无力。
在此基调下,大部分进口车
品牌已经着手于供需关系的调整。根据国机汽车和中进汽贸联合发布的一季度进口车市场数据,1—2月乘用车主要品牌进口量前十名中,六家出现同比下滑。
2015年1--2月乘用车主要品牌进口量与同比增速
除此之外,今年5月,凯迪拉克
进口车
SRX
宣布将市场指导价格降低3万元左右;斯柯达
中国也在不久前宣布,“由于进口车
过于小众”,斯柯达
专营渠道已经撤销;再往前追溯,由于制定下过高的销售任务,宝马
部分经销商停止进车以示抗议……
发展至此,不禁要问,曾经“如日中天”的进口车到底怎么了?
作为解答,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进口车
市场退潮现象出现的一部分原因来自于豪华车
市场的减退,这在超豪华车市场表现尤其明显;另一面,则是源自于各豪华品牌主力车型纷纷国产的冲击。
这即是说,进口车
的速降背后,与中国豪华车
市场的变化正在折射着中国豪华车市场上发生的故事。
超豪华市场:繁华已散的落寞
如果把豪华车
市场比喻为一张地图,那么大致可以把它划分为四大板块;以玛莎拉蒂
、宾利
、劳斯莱斯
、法拉利
为代表的超豪华品牌,ABB
(奥迪
、宝马
、奔驰
)分庭抗礼的一线豪华品牌,以捷豹
路虎
、凯迪拉克
、沃尔沃
、雷克萨斯
、英菲尼迪
为主要成员的二线豪华品牌,以及诸如雷诺
、斯巴鲁这样的准豪华品牌。
单单看豪华车市场的增长速度,1—4月销量累计增长13%、4月单月销量增长8%的战绩,在降声一片的中国车市中,真的算得上一块发展还不错的大市场。但共处其中的这四股势力,却正经历着不尽相同的命运。
讲到中国的超豪华汽车市场,它正在经历一场狂欢后的“落寞”。
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2015年1—4月,以玛莎拉蒂
、法拉利为代表的超豪华汽车市场销量同比下降28%。在此之前的2013年和2014年,这一市场同期增幅分别为44%和129%。超豪华汽车市场的下滑,不乏整个中国汽车市场乏力和反腐政策的影响。这块本就小众的市场,环境一旦生变便极易受到影响。
1--4月中国超豪华品牌销量同比增速
两年间,超豪华汽车从市场的制高点掉入低谷,让很多企业猝不及防。早在去年就有消息称,法拉利
玛莎拉蒂
汽车国际贸易(上海
)有限公司突然终止了深圳
市佳鸿贸易发展有限公司旗下两家法拉利
店的经销和售后协议。此外,法拉利
一线豪车:根植中国的惨烈厮杀
在中国的豪华车
市场,ABB
是这块“沃土”上当之无愧的领导者。数据显示,ABB
三子占据了中国豪华车市场近七成的份额。
不过,就仿佛一个定律,光鲜者的背后总有鲜为人知的隐忧。
今年一季度中国豪华车品牌销量前十名
再往前几年,人们对中国豪华车
市场的增长毫不意外,更戏称中国多得是人傻钱多的消费者。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市场看起来太好,越来越多的豪华车
企业加入战局,不断向各个细分市场填充新的产品,又为了从选择众多的市场中脱颖而出,竞相压低价格,直至一场华丽丽的豪华车
表示新车
销售难盈利,例如奥迪A6L
、奥迪Q7
、宝马5系
、宝马X1
等豪华车型的降幅都在20%左右甚至更高。
而国产则为豪华车市场进一步价格下探提供了契机。
作为中国豪华车
市场长期的冠军头衔持有者,奥迪
在中国发展一个最为成功的战略即是“全价值链本土化”。其内涵包括本地化研发、本地化生产、本地化采购以及本地化营销
。截止2014年,奥迪在华的平均国产化率已超过60%,在未来,这一比例最高将达到85%。
但“王者”也有烦恼。逐渐放缓的增速,正刺痛奥迪
的神经。据统计,奥迪
去年在华共销售新车
57.5万辆,同比增长17.7%,占其全球销量的33%。如此比例意味着奥迪在中国市场膨胀的野心和不容失手的重压。
根据奥迪
此前公布的2015年销量目标,今年奥迪
希望实现20%以上的增幅。不过,面对今年并不乐观的市场环境,奥迪
低调表态在销量与经销商
发展速度上将不做硬性规定,但仍希望增长速度能保持在10%至15%之间。然而放眼当下,4月同比微增0.2%,今年前4月增长5.2%,这样的数据意味着奥迪对于今年的期待落空的可能非常之大。
不幸的是,今年正是奥迪于2012年公布的“领先者战略”的收官之年,其中年产销规模达到70万辆的目标或难以实现。
与奥迪
相似的是,增幅收紧的状况也正发生在宝马身上。
此前,宝马
公司首席执行官诺伯特·雷瑟夫表示:“宝马
决定在北美自由贸易区NAF
TA扩充产能
,减轻对中国的依赖程度。中国车市销量年增长率正在下降,这可能导致宝马
公司的利润缩水。过去几年里,我们真实是被增长率给‘宠坏了’,宝马公司在中国的销售增长率曾达到70%,然后是60%、50%、40%、30%。然而在去年我们的增长率仅维持在16%至17%的增长率,并逐渐放缓。”
其实,自去年开始,宝马
一直承受着来自于市场的巨大压力。去年底,因经营困境,宝马
经销商联合索要60亿元额外返点。
但无论如何,虽然计划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却不意味着宝马
舍得放弃这块依然巨大的“蛋糕”。近期宝马
在华合资公司华晨宝马
同时,在宝马
向经销商
提出的承诺中写明,其将在2015年继续引入超过10款新产品。未来几年再国产3款新车
。可见,新车
同时,有奥迪
的故事在前,宝马
近几年对国产化方面的投入愈加重视。目前,其合资公司华晨宝马
共有大东、铁西两大整车工厂和一座动力总成工厂,预计到2016年全新发动机
工厂还将投产,用于生产宝马
集团最先进的涡轮增压发动机
。届时,宝马
的发动机五大核心部件将全部实现本地生产。
在ABB
中唯一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奔驰
,则将今年定义为“SUV”之年。
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
区事务的唐
仕凯表示:“中国SUV销量在汽车市场中所占的比重已经从前年的22%提升到去年的26%。”
基于此,奔驰
今年的新车
计划包括国产奔驰GL
A、全新GL
E
运动SUV
和国产GLK
的全新换代车型GL
而言,竞争对手更早的产品布局或给其带来一些麻烦。比如奔驰GL
A最直接的竞争对手宝马X1
,早在2012年就已经实现国产,奥迪Q3也比它早两年国产。
二线豪车:国产背后的“参战”哲学
ABB增速放缓,始于市场环境的恶化,同时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是来自于二线豪华品牌的市场蚕食。
2014年豪华品牌中国销量在全球销量中的占比,由此可知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相较于已有一定本土化根基的ABB
,中国的二线豪华品牌可以两大派
别:以捷豹
、讴歌
为代表的国产新贵,和少数依然坚持不国产的车企,比如雷克萨斯。
对一些品牌而言,国产的作用是立竿见影的,好比英菲尼迪
。去年11月,东风英菲尼迪
旗下首款国产车型——英菲尼迪Q50L
下线,今年又推出了第二款国产车型英菲尼迪QX50
。在两款国产车型的持续推动下,今年前4个月,英菲尼迪
在华累计销量达116
51辆,同比增长32%,属于豪华车
市场上为数不多的仍保持高增速的企业之一。与此同时,英菲尼迪
国产车型销量已占据总销量半壁江山。这是英菲尼迪
乐见之事,英菲尼迪
方面表示,未来相比进口车,其主要力量将放在国产车上。
虽然英菲尼迪的高增长,一方面也是源自于它的低保有量,但至少现阶段的走势让其更有信心。不过,国产后的故事却不总是这样的。
同样在去年实现国产的捷豹
,却在那之后陷入了泥沼。数据显示,捷豹
从2014年年底开始放缓增速,今年1至4月,销量同比下跌20.6%。据经销商
透露,捷豹
路虎销量
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发现神行
和国产极光
。原计划取代去年停售的神行2的发现神行
,比预计晚一个多月到货,对捷豹
路虎的市场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捷豹路虎今年前四个月销量与去年的对比:下滑成常态
另一面,国产极光
的销量之惨淡更是让经销商
意想不到。国产之前,极光
销量几乎占据捷豹
在华销量的三分之一,国产后销量下降对捷豹
打击颇大。而在国产极光
销量失败背后,不当的定价和质量问题都值得捷豹
路虎反思。
由于利益受损,此前有消息称,捷豹
6大经销商
伙伴抱团,计划以停止进货的方式向捷豹
寻求补贴和改变。不过,近期捷豹
已主动下调经销商
销量考核目标。同时,捷豹
与旗下合资公司奇瑞捷豹路虎
采取缩短销售新车
销售支持等升级版商务政策,意图减轻经销商压力。
捷豹
大中华
区总裁高博在采访中表示,中国宏观经济下滑与捷豹
处在本土化生产过渡期共同导致了捷豹
短期内的业务波动,未来捷豹
要与经销商
共患难,除了上述举措,还要帮助经销商
开拓新车销售以外的其它盈利模式。
随后,捷豹
中国和奇瑞捷豹路虎
共同发布任命,由毕少朴担任奇瑞捷豹路虎
联合市场营销
与售后服务机构(简称IMSS)总裁,胡俊为常务副总裁。在这项人事任命中,代表奇瑞捷豹路虎
合资公司的胡俊职位得以提升,意味着中方相比之前得到了更多的话语权。这显然更有利于捷豹
国产与进口板块合力发展,也将促使捷豹
路虎更了解中国。
在一众投身国产事业的二线豪华车
品牌中,雷克萨斯
显得有些特立独行,因为直到目前,它依然坚称暂不考虑国产。长久以来,这似乎成为了雷克萨斯
身上的一个结,大有论调称其将因此失掉大好机会。但反过来想想,雷克萨斯又为什么非国产不可?
今年一季度销量大致在1.3-1.5万辆之间,同比下跌25%,但依然位列整个豪华车
市场销量排行榜
的第七位,属于进口车
中的佼佼者。在这个过程中,它为丰田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当然,更多人认为国产后,雷克萨斯
可以得到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但这同时也意味着,雷克萨斯
要加大在中国的投入。好比男女相处,暧昧的时候进可攻退可守,一旦更进一步,就要负责。而是否要负责,取决于丰田
对于雷克萨斯品牌的战略规划,取决于其是否想要在中国大干一场。
在市场退潮的当下,相比于其它不断加码的企业,雷克萨斯
“退可守”的优势就可显现出来。至少,没有更为庞大的采购、生产、销售等组织,销量对于雷克萨斯的压力不会太大。
不过,虽然暂不计划国产,但雷克萨斯
依然会将新产品源源不绝的带来中国。根据规划,2015年雷克萨斯
计划在华推出6大车系共8款车型,涵盖SUV
、轿车、跑车等多个细分市场。
准豪车品牌:尴尬的市场地位
与本文给他们的定位类似,雷诺
、斯巴鲁
这样的准豪华车
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其实略显尴尬,有些高不成、低不就之感。2014年,雷诺
在华销量33425辆,同比增长26%。而斯巴鲁2014年全年累计在华销量达54557辆,同比下降2.3%。
对于雷诺
而言,今年最重大的工作无疑是保证与东风
的合资公司——东风
雷诺
,能够在2016年顺利推出其首款国产新车,这也是其在最近两年中持续推进的工作。
据悉,目前东风
正加紧组织开展生产线试生产,预计今年6月初试生产的批量新车
可顺利下线。依据规划,东风
旗下首款国产车将于2016年1月正式投产。首款国产车型将为上海车展
首次亮相的Ka
djar,中文命名为“科雷嘉”,国产后为现款车型的加长版
本。在此之后,雷诺
或还将投产一款中型SUV
以及一款小型SUV。
作为合资市场的后来者,幸运的是东风
选择主攻中国最为火热的SUV市场,不幸的是,这同时也是角逐最为激烈的地方。结果如何,还有待产品和后续一系列架构的继续搭建。
比起押宝国产的雷诺
,斯巴鲁
对于中国市场更显得有些束手无策。在去年同比下降之后,2015年第一季度,斯巴鲁
累计在华销量为11456辆,同比再下降25.2%。而富士重工CEO吉永泰之曾表示,预计2020
年之前不可能在中国建厂投产。同时,他透露未来斯巴鲁
在华将重点放在经销商
网络开拓上,预计到2020
-2021财年,在华年销量可倍增至120000辆。对此,我们也只能感叹:这真是个长远的计划……
在各方角力之下,中国的豪华车
市场到底会变成什么模样?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表示:“豪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