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在“华彩”篇中都已经对宝马M的诞生及发展历程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知。不过,M最为绚烂多彩的还是其在这50年历程中所研发出的无数经典车型,这些车型如今也都会令那些经典车收藏家们趋之若鹜。在车迷们的心中,这些车型被称作是M历史长河中的“瑰宝”也实至名归。所以,在“瑰宝”篇中,我们就选出10款历史上最经典,或是对M有重大意义的车型进行呈现。如果在与其他车迷朋友们的聊天中,您能随口说出这些车型的一些信息,相信一定会令别人敬仰不已。
年代:1972
在M部门成立的同年年底,它们推出了自己以E9底盘(如今6系的始祖,当时将这款车型称之为蝙蝠车)作为基础打造而来的开山之作——3.0CSL。3.0CSL也是M部门基于3.0CS打造的一款车型,不过L的意思可不是如今我理解的加长轴距,而是代表轻量化的“Light”。
“CSL”也就是CoupeSportLight的缩写,翻译为轻量化运动轿跑,这预示着3.0CSL拥有强大的运动性能。而事实上,它就是一台具有赛车资格的公路版赛车。
在刚刚推出之际,它选用了和3.0CS相同的排量为2986毫升的发动机,但宝马为了让3.0CSL可以参加门槛为发动机排量3升以上的比赛,硬是把发动机排量增加至3003毫升。同年8月,国际汽联对排量的要求放宽,所以后期的3.0CSL发动机排量又被扩展到了3.2升。从不断追赶竞赛标准升级的动力系统就不难看出,这台车完全就是为了赛道而生。自此之后,宝马M传奇的赛事之旅便拉开序幕。
3.0CSL一经推出,就拿下了1973年的欧洲房车锦标赛冠军,在随后的1975年至1979年中,更是在该赛事中蝉联了冠军头衔。另外,1973年的纽博格林勒芒大赛和1974年的欧洲杯挑战赛冠军也被3.0CSL收入囊中。最后,宝马已经不满足于在欧洲赛场的称霸,还把目光投向了市场更广阔的美国。1975年,3.0CSL在美国IMSAGT大奖赛中夺得了冠军。屡屡夺冠的3.0CSL不仅让宝马的M部门名声大噪,也确立了今后M高性能车型的赛车造车哲学。用赛车的眼光来看,动力永远不是其唯一的指标,各部分性能之间的平衡也至关重要。今天反观各代M经典车型的造车理念,确是如此。
对宝马来说,3.0CSL就是它们重整旗鼓的标志性车型;而对M部门来说,它也是MPower的真正的始祖车型。这个经典的系列总共生产了1265台。如果你现在想拥有一台3.0CSL的话,需要多少钱呢?2020年,海外BringaTrailer拍卖网站上曾经出现过一台1972年产的169台中的1台3.0CSL进行拍卖,在经过47次出价竞标后,最终以17.5万美元的价格成交,足见其一流的保值率和收藏价值。
年代:1978-1981
2021年初,已故明星保罗·沃克收藏的一台1980年款宝马M1开启拍卖。这件事又让这款以“M”为车名开头的首款车型重新回到车迷大众们的视野当中。
不要误会,我们这里的M1与2010年左右出现的1M可不是一款车,事实上,1M之所以不叫M1,正是为此。作为真正意义上M系列的第一款车型,M1诞生于1978年。彼时,前面提到的3.0CSLE9已经步入“晚年”,逐渐无力应对刚刚进入Group5赛事的保时捷935,所以,宝马内部不得不开始讨论新方案,希望推出一款全新的车型来应对935的挑战,这也是M1问世的原因。
那时,M的创始人兼总裁JochenNeerpasch是希望制造一款搭载3.0升中置V10发动机的超级跑车,但问题就在于宝马对于中置发动机的车型就像是门外汉,经验不足、人员缺乏、还没有相应的生产线。最终,它们找到了意大利人,毕竟做中置发动机超级跑车这件事儿,兰博基尼当时是最在行的,因为当时它们已经推出了中置发动机的超级跑车Countach。于是,M1的研发和制造就有了下面这样的分工:宝马M负责提供发动机和变速箱,意大利著名造型设计工作室Italdesign负责外观设计,兰博基尼则负责车身结构及底盘。所以你明白为什么这款经典车型有着浓浓的亚平宁风情了吧。
ItalDesign工作室可能大家都有点陌生,不过要是提到其创始人之一我想大家就会豁然开朗——乔治·亚罗。M1虽然被宝马车迷们称为E26,但它却是由乔治·亚罗这位汽车设计大师基于1972年展出的宝马Turbo概念车亲笔设计的:楔形的车身加上宝马经典的双肾进气格栅,德式的严谨与意式的浪漫相互交织,使得M1有着独一无二的优雅气质。
但是,就在大家对M1未来的前景充满期许的情况下,兰博基尼公司因财务问题宣告破产,M1的生产计划也不得不被搁置,订单也只能大面积取消,宝马只能带着已经完成的7台原型车与兰博基尼停止了合作。随后几经辗转,通过各地加工最后转运到慕尼黑组装的方式,M1终于问世,这是宝马品牌的首台超级跑车,也是M部门的第一款公路产品。最终,多方联手打造的M1在1978年的巴黎车展上首度亮相,惊艳世人。
如今,现存的宝马M1已经极为稀少且非常昂贵,它也成为了收藏家们梦寐以求的一款外形独特、在宝马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且至今为止唯一一款尾部带有两个宝马车标的量产异国情调汽车。
11月30日,在迈阿密海滩巴塞尔艺术展中,全新XM概念车完成了全球首秀,它尾窗两侧各印有一个激光蚀刻的宝马LOGO,用来致敬已成为经典传奇的M1。它采用V8发动机与高性能电机的组合,有着750马力和1000牛·米的恐怖性能参数,驾驶者可在几乎静音的状态下纵享M高性能车型的激情驾趣。XM与M1,这两款相差50年的车型,除了尾部双车标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点——大部分人现在很难拥有。M1不必再提,XM则将于2022年正式量产,让我们期待!
年代:1984-1989
1983年,宝马在法兰克福车展正式发布了豪华高性能GT——M635CSi,它搭载M1的M88系列发动机,最大功率210千瓦/286马力,最大扭矩333牛·米,与之匹配的是一台5挡手动变速箱。虽然,在这之前M535i已经发布,但它只是搭载了E23735i上的M30发动机。这台发动机虽然经过了M部门的调校,但其血统并不纯正。所以,从真正意义上来说,M635CSi才是第一款真正大规模量产的纯正MPower车型,也算是意义重大。
年代:1985-1988
20世纪80年代,宝马M开始真正发力打造“披着羊皮的狼”,即有着高性能但看上去就是一台普通轿车。它们在E125系轿车535i前加上了“M”,它也被视为第一代M5(E28)的前身。直到1984年2月的阿姆斯特丹车展中,宝马才终于在E285系轿车中增加了独立的高端性能车型(用工程师的想法来描述,就是“把M1的3.5升直列6缸发动机塞进E285系轿车中一定会很爽!”),这款车型被正式定名为M5。它是第一代M5,也是宝马M系列量产四门车型的鼻祖。
E28M5问世之后就被誉为运动型四门轿车之王。工程师的这一举动在当时看来确实有些疯狂,但又令人无比激动。后来随之诞生了一个著名的段子:当一位保时捷的车主在高速公路上看到这台E28M5时,他不屑一顾地认为这只不过是一台宝马四门轿车而已。而当他反应过来后,却早已无法追上前方的那台“披着羊皮的狼”了。正如他所见,M5能够兼顾宽大舒适的内部空间和极为出众的性能,是那个时代名副其实的高性能豪华车。动力方面,第一代M5几乎照搬前面提到的第一代M6(E24)的发动机,正是M1上那台强大的M88,这使其性能达到同期518i的3倍,百公里加速成绩6.2秒。初看M5,你几乎很难发现它与标准版5系轿车的区别。然而,接近245公里/小时的最高车速却会令很多超级跑车的驾驶者都赞叹不已。
不过对于北美客户来说,他们希望这样一款四门轿车能够做得再舒适一些。于是,北美版本的M5就和M6一样换装了性能略弱的S38系列发动机,但它的舒适性配置却增加不少。比如真皮包裹的中控台、空调系统、电动升降玻璃、前排座椅加热、行车电脑、定速巡航、中控锁等等,这些我们现在“不屑一顾”的装备在20世界80年代可是“豪配”。不过,由于宣传不到位和生产周期短,第一代M5“不幸”成为了和M1一样产量稀少的纯正M车型,并未实现大规模量产。从1985年量产到1988年停产,它只销售了2191台。现如今这M5的鼻祖存世量极少,我们想要一睹实车真容都是非常困难的。即便如此,E28M5的诞生意义也非常重大,它算是开创了世界高性能四门轿车领域的先河。
年代:1986-1991
1986年,由于民用市场中的宝马M车型大获成功,所以精力十足的M部门决心向赛事领域进发,并将目光放在了GroupA级别。其实GroupA只是个统称,它涵盖了当时几大著名的量产车赛事(如WRC、世界房车锦标赛等)。如果想要参赛,就必须满足赛车与量产车共享核心部件,且年产量要超过4000台这一标准。种种机缘巧合下,最具灵魂的M3(E30)诞生了。这第一代M3也是量产车与赛车同步开发理念下第一款车型。至此,M家族已经拥有了一个完整的产品序列,包含了早先的M1、M6与M5。不过在后人看来,M3才是宝马M的代表作,它体现了“M-car该有的样子”。不过,随后的几代M3越做越大,但在性能和操控方面却更加出色。如果要在目前的M车型中选择一款最接近初代M3设计理念的,毫无疑问是M2。
有了如此强大的性能做铺垫,第一代宝马M3在赛场上自然是如鱼得水。1987年,意大利车手罗伯特·韦华基亚(RobertoRavaglia)驾驶M3参加世界房车锦标赛,在1628天内就拿下了1436次胜利。随后的5年里,M3在国际房车赛事中所向披靡,赢得两次欧洲房车锦标赛、两次德国房车锦标赛(DTM)等一系列国际赛事的冠军,可谓是“冠军收割机”。在消费市场端,初出茅庐的这一代宝马M3(E30)表现同样喜人。在量产的6年中,共售出了17970辆。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顺应市场潮流,第一代M3还推出了敞篷版本,其中包括600台搭载扩缸后2.5升发动机,有着接近240马力的M3最强版本SportEvolution车型以及765台手工制作M3敞篷车型。
年代:1990
当M系列车型在各个价格区间都大获全胜之后,宝马高层终于将目标对准了超级跑车的市场。于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宝马就以对抗法拉利为目标启动了一项旗舰超跑的制造计划。为了满足这个目标,它们将一台代号为S70的5.5升V12发动机塞进了旗舰车型8系的前机舱中,它的最大功率达到了令人恐怖的410千瓦/557马力,极速可达350公里/小时。理所当然的,这台搭载了V12发动机的8系也被称之为“M8”。只可惜在M8还未完全研发完毕时,宝马高层却突然以“未来没有市场”为由叫停了整个研发,随后这一项目也遗憾地被打入冷宫无限期搁置下来。但是,好在有一台M8的原型车已经被制造出来,后人才能有幸目睹这台胎死腹中的超级跑车。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台E31M8超跑,一台从未量产的宝马V12超跑。
不过虽然M8项目被停,但这并不代表宝马研发人员所投入的努力都失去意义。因为不久后,宝马把S70发动机的改进版卖给了迈凯伦,伟大的划时代跑车迈凯伦F1(早期翻译为“麦克拉伦F1”,玩过“极品飞车5”的朋友们可能会很熟悉)用的就是M提供的S70改进版V12发动机。那时谁又能想到,在将近30年之后,M8又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和样貌浴火重生了呢?
年代:1992-1999
在1990年宝马推出第三代3系(E36)的同时,M部门也已开始准备将在两年后投放第二代M3(E36)。虽然代号为E30的第一代M3有着出色的性能,但驾驶它进行日常通勤却是一个煎熬,而这也成为了第二代M3的重要改进之一。只可惜E36M3的颜值不高,没有前辈车型那么惊艳,所以它并没有像其它年代的M3一样被车迷和玩家铭记于心。然而,在整个M车系的历史上,第二代M3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什么呢?
首先,直列6缸发动机。相信大家都了解“直6”曾是宝马的标志性和传奇性元素。而传奇的开始,正是源自于这第二代M3。在初期的版本中,E36M3搭载S50B30系列3.0升直列6缸自然吸气发动机,并配备VANOS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其最大功率179千瓦/243马力。3年后的1995年,M部门对E36M3的动力系统进行了升级,Double-VANOS双凸轮轴可变气门正时系统首次得以应用,发动机更换为代号S50B32的3.2升直列6缸自然吸气,其最大功率239.4千瓦/325马力。E36M3也成为宝马历代自然吸气量产车型中首次升功率突破100马力的车型。
其次,SMG(SequentialMGearbox)序列式变速箱。虽然初期的E36M3依然配备了5速手动变速箱,不过在1996年其生命的中后期,宝马独创推出了SMG序列式变速箱,它也成为了彼时E36M3的标配。SMG算是个半自动变速箱,它以传统手动变速箱为基础,用电子液压方式促动离合片并进行换挡。驾驶员则省掉了踩离合器踏板的步骤,只要向前轻推或向后轻拉一下换挡杆,便可非常便捷地在瞬间完成换挡。这极大地方便了驾驶员的操作,但不足之处是顿挫无法避免。如今一些车型上的AMT变速箱其实与SMG的原理是相同的。
最后,就是其惊人的销量。从1992年到1999年,第二代M3(E36)在全球共卖出71242台,比之前全部的M车型加起来都要多。这可能与它多元化的车体形式有关,E36M3包含了双门硬顶版、双门敞篷版以及四门房车版3种形式,加上“自动”变速箱的配备显著降低了驾驶门槛,取得高销量一点也不奇怪。
年代:1998-2003
在第三代M5(E39)面世前,宝马曾认为自己540i的性能已经到了足以取代M5的水准。但是,随着捷豹XJL及奔驰E55AMG的紧逼,第三代M5还是于1998年按时前来报到了。其实在第二代M5(E34)中,M的工程师们就已经对V8发动机跃跃欲试,只不过直到第三代诞生他们才得偿所愿,这意味着M5的性能得到了飞跃性的提升。
设计方面,第三代M5的造型相比第二代更加圆润流畅,同时,车上还首次出现M标志性的四尾排设计。作为当时的全球最速四门房车,第三代M5在舒适配置和空间方面也毫不吝啬,比如轴距更长,座椅更深、更软且加入了电动调节功能、内饰质感也有所提升。
这一代M5是第一款在宝马常规生产线上制造的M5,它也被车迷和玩家们认为是最平易近人的一代M5。从1998年到2003年,第三代M5一共销售了20482台。
年代:1998-2002
1998年,一款带有“M”字母的小跑车横空出世,它就是宝马基于Z3打造的双门双座小跑车——Z3MCoupe和Z3MRoadster,前者为双门硬顶版,后者则为敞篷版,二者在性感的身形下均配备了一颗疯狂的心——与第二代宝马M3(E36)同款代号为S52系列的3.2升直列6缸自然吸气发动机,其最大功率236千瓦/321马力。Z3M在欧洲各国的能见度都非常高,尤其是Roadster敞篷版。想象一下在那个时代,一款身形紧凑的小跑车将超过300马力的性能输送至后轮,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那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只属于宝马M的驾控乐趣。
年代:2000-2006
2000年,宝马推出了第三代M3(E46)。它出色的性能表现和经典耐看的外观成为了宝马车迷的最爱。回望历代M3,E46这代已经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直到现在仍然被人传颂。诞生于世纪之初的第三代M3是最后一款使用直列6缸发动机的M3。它搭载3.2升S54B32发动机,拥有252千瓦/340马力的最大功率和365牛·米的峰值扭矩,百公里加速仅需5.1秒,且手动版本和SMG序列式半自动版本的加速成绩保持一致(欧版车型)。
2001年,宝马打算推出M3GTR来对抗保时捷996GT3。但是,由于直列6缸自然吸气发动机自身的局限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加大排量或使用涡轮增压。不过直到此时,宝马考虑的依然是驾驶感受的纯粹性,所以,M部门选择了前者。于是,它们将一台4.0升V8发动机塞进了M3GTR的机舱中,它的最大功率达到了368千瓦/500马力。其中,M3GTR的街道版生产了10台,其发动机功率为了适应日常驾驶适当地进行了调低,最大功率为261千瓦/355马力。可以说,这台车为下一代M3搭载V8发动机埋下了伏笔。2002年,M3GTR参加美国勒芒系列赛,夺得了GT级别冠军,为MGmbH的30周年纪念献上了一份大礼。
2004年,宝马还推出了轻量化版本的第三代M3,取名为M3CSL(CoupéSportLightweight),限量1400台。这款车的动力只提升了17马力,但轻量化的理念却处处可见。比如它取消了车内隔音棉,音响和空调则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选配。M3CSL的车体大量使用碳纤维材料,车窗玻璃也改用了轻量化塑料。最终,CSL整车比标准版轻了110千克,其整备质量仅为1385千克,其前后轴配重也达到了完美的50:50,这些改变注定了它拥有出色的运动性能。在纽博格林北环赛道的测试中,它跑出了7分50秒的单圈最快成绩。
车身形式方面,第三代M3只有双门硬顶版和敞篷版两种,它并未提供四门房车版本,这也从侧面说明E46这一代M3对于性能的极致追求,从2000年到2006年,第三代M3(E46)共售出了85744台,比第二代车型(E36)多卖出1万多台,足见这一代车型的经典程度。
我们将第10款车的年代成功限制在了21世纪之初,因为相比于最近的这20余年,M在创立之初前20余年的那些创作无疑距我们更遥远更难以企及,也只有这样才会令人更加向往。那些瑰宝级的M目前有的属于私人收藏家、有的在博物馆内,而其中的大部分款型我们也只有在互联网或陈旧的期刊中才能找到,它们见证了这个高性能品牌是怎样由创立一步步走到如今规模的。在我们逐步长大成人的21世纪,宝马M也在大踏步地向前发展,V8、V10发动机逐渐加身,电子科技不断突破,入门级COUPE、SUV也加入到M的阵营当中使其向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相信在未来第二个50载的岁月过后,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这些M高性能汽车同样会被我们的后辈评为历史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