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导读:1.大盘来看,整个行业新车总体质量表现有所下降。2.启辰、日产、雷克萨斯分别获得各细分维度第一,新能源品牌AITO问界排名第一。3.在九大车辆问题中,“行驶过程”、“电子设备”及“车身外观”三项中遇到的质量问题最多。4.对比2022年,非新能源车的“行驶过程”和“电子设备”的质量表现出现下降。5.对比2022年,新能源车的质量表现整体变化不大,但是“行驶过程”的质量表现出现下降。6.新能源车与非新能源相比,“电子设备”差异最明显,新能源车要远远好于非新能源车。7.PPH值越小,证明质量表现越好,因此未上榜品牌需要努力。
■汽车之家质量评价体系介绍:
汽车之家乘用车新车质量报告诞生于2014年,并于2015年首次发布结果。汽车之家质量评价是基于真实车主对于拥车期2-12个月内车辆质量情况的调研,通过汽车行业内通用的计算方法和标准分析评定汽车质量情况的产品。以下为2023年报告样本及数据说明:
新车百车故障数(PPH)是指拥车期在2-12个月的新车平均每百辆车故障数,包含故障、异响、使用不便等问题。百车故障数值越小,代表质量越好。
在今年的报告中,我们共收集到了21877个合格样本。车辆问题依旧分为九大分类,包含有车身外观、电子设备、内饰、行驶过程、功能操作等,共有超过200个二级指标展示给消费者进行确认。
汽车之家质量评价旨在为选车用户提供购车参考,同时帮助汽车厂商了解用户反馈、不断优化产品,提升使用体验。在收集调研样本、建立健全样本审核机制、核心数据计算等各个方面,汽车之家质量评价始终坚持真实、客观、科学的态度保证评定数据的公平公正。接下来,我们就看看2023年的新车质量表现吧。
■行业总体新车质量表现
2023年,行业新车总体质量PPH平均数值为181,对比2022年的139出现了上升(即质量表现下降)。而且我们可以看到,以生产方式划分的3个维度均出现了PPH值上涨现象,其中海外品牌进口新车上涨幅度较小,一方面确实展现了产品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是新产品不多;而中国品牌和海外品牌国产车型均在2023年推出了大量新产品,那么到底哪些原因导致PPH上涨?详细分析请见下文。
■中国品牌新车质量表现
注:下面涉及的分品牌的具体表现排名,我们仅展示行业、细分市场或级别平均线之上的品牌。
2023年,中国品牌新车质量的平均PPH值是194,对比上一年的156有所上升,且高于181的行业平均线水平。具体来看,此次共有18个品牌上榜(PPH值低于中国品牌平均线194),较上一年(15个品牌)阵容有所扩大。在整体平均值上升的情况下,还未能达到行业标准线的中国品牌们,需要警惕和努力了。
■海外品牌国产新车质量表现
海外品牌国产新车质量的平均PPH值是172,对比2022年的128有大幅上涨,稍稍优于181的行业平均线水平。具体来看,有13个品牌上榜,其中多个品牌已经至少连续3年上榜,前两名依旧由日产和标致占领,林肯和马自达上升至第三和第四名。特斯拉则是在海外品牌国产新车榜单中第二年上榜,且名次有所提升。
■海外品牌进口新车质量表现
海外品牌进口新车的PPH平均值为132,对比2022年的126只是小幅上升,不过今年也只有3个品牌上榜。雷克萨斯依旧位列榜首,它在今年的PPH值73也比去年的75有所下降。第二名的宝马也至少连续3年上榜,不过PPH从去年的85上涨到了99。沃尔沃的PPH值则是129,将将优于市场平均值132。
■新能源品牌新车质量表现
■九大维度PPH表现一览
在质量评价的九大维度中,2023年消费者遇到产品质量问题最多的三个维度是“行驶过程”、“电子设备”和“车身外观”,三项占比相加达到了57%。而“变速系统”(传动系统)和“座椅”遇到的问题相对较少,各自占比仅3%。
下面看一下九大评价维度中前五的维度,以及具体的问题。“行驶过程”项的三大问题依旧围绕着噪音,随着新能源车的发展,发动机噪音问题明显减弱,但这也使风噪和胎噪的感知更加明显。“电子设备”项对智能语音的投诉率依旧较高,不过近两年的智能语音功能其实有着挺大进步的,或许是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要求更加严格,这也是逐渐追求完美的过程。此外,无线充电板过热问题进入前三,不过现在很多车企逐渐在无线充电面板处增加散热口,可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
■各级别新车质量表现
各级别市场来看,2023年整体上各细分市场的PPH值有上升趋势,MPV和紧凑型车市场尤其明显。此外,大型车的表现较好,不仅PPH值有所下降,整体105的PPH值也在市场中名列前茅,展现了旗舰车型应有的水准。
■各国别新车质量表现
从国别来看,日本和瑞典品牌的PPH值较低,这也符合传统印象。法国品牌遭遇了滑铁卢,PPH值大幅提升,在投诉榜单中也排到了第二的位置。另外中国、美国、德国和韩国品牌的PPH值也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希望在2024年能够有所改善。
■分能源类型新车质量表现
我们以能源类型划分来看,新能源和非新能源PPH值完全一致,相较2022年来看,新能源的增长幅度要略少一些。不过2023年的整体PPH值较2022年有着较大提升,无论是新能源还是非新能源,都需要引起重视。接下来我们看看具体细节。
通过九大维度对比来看,新能源车在“行驶过程”、“电子设备”以及“变速系统”的表现均要好于非新能源车,这三个方面也是新能源车对比非新能源车的优势所在。不过在车身外观、功能操作、内饰、空调、动力以及座椅方面,新能源车投诉率要高于非新能源车,在一些细节方面还要引起重视。
具体到年度对比来看,2023年新能源车质量表现除了“变速系统”的PPH值有所下降之外,其它维度均有提升。其中尤其是行驶过程(包含胎噪、风噪和发动机噪音)提升幅度最大,一方面新能源市场中插电混动和增程车型依旧占据相当的份额,因此发动机噪音依旧存在;另一方面,新能源市场15万级以下车型最为火热,虽受困成本控制,但胎噪和风噪抑制还有待加强。
对于非新能源车,“电子设备”成为PPH值增长幅度最大的维度,随着智能化发展速度加快,非新能源车如何能够跟上新能源车的脚步也将成为车企思考的重点。另外在其它维度非新能源车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整体的产品品控需要加强。
■全部品牌整体排名(注:仅展示行业平均线之上的品牌,这些品牌的质量表现较好)
■总结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3年1-12月全年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累计销量2170.3万辆,同比增长5.6%,汽车消费市场依旧表现出蒸蒸日上的趋势。然而我们最不希望见到的,就是销量的增长影响到车型质量。2023年虽然有更多的车企达到平均线以上的标准,但是并不能掩盖整体PPH平均值升高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