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意是想在年底买一台奔驰C级车的,没想到进店看到了问界M7。”近日,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这样调侃道。
卖一台奔驰C级亏2万
12月初,长沙最大的奔驰4S店局部翻新,改造成一家问界4S店。由于外立面仍保留奔驰门店的设计风格,这家问界4S店被网友戏称为“梅赛德斯问界店”。近日,第一财经记者来到该门店发现,门店挂牌已从原先的“中升之星”转变为“AITO”,店内所有展车均已变为问界车型,部分奔驰销售人员已经过培训转为问界销售顾问。
比起奔驰,问界最大的好处是价格稳定,门店不用背负库存和促销带来的资金压力。赵力表示,门店转营问界品牌第一周就已经收到几十份订单;同属于中升集团的大连首家问界用户中心今年11月18日开业,不到一个月卖出了100多台汽车。
“我们这家问界4S店的月销目标约200台,留任的、调任的销售人员合计约18名,人均销量KPI约11台,每台车提成在1000元左右。”赵力表示。
“问界与中升集团谈的新车固定返佣点是4.5%,同时在新能源汽车的经销渠道模式下,我们只是代理分销车型、进行售后服务等,不拥有车辆所有权,车辆定价、优惠均按照厂家计划实施。经销商不用承担高库存的风险,主要盈利来自返佣点,所以我们需要走量,后续只要提高月销规模,盈利还是可观的。”吴静表示。
自大连首家问界4S店开业后,中升集团旗下位于全国各地多家奔驰、宝马、奥迪品牌设计风格的问界4S店陆续转型开业。记者了解到,中升集团广州宝马领创店、西安中升汇宝宝马4S店、浙江中升锦澳奥迪、中升台州汇迪等门店都已经完成装修,换上AITO问界的标识。
豪华品牌闭店潮
今年以来,汽车行业价格战持续进行,为与新能源汽车争夺市场份额,BBA多款车型终端价格动辄优惠超过10万元,宝马5系优惠可超15万元,落地仅约30万元;奔驰C级终端降价幅度超40%;奥迪A6L终端降幅也超30%。
乘联会数据显示,10月豪华车零售21万辆,同比下降7%,环比下降15%。10月的豪华品牌零售份额9.2%,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传统豪华车市场零售份额回落明显。今年前3季度,宝马在华销量下滑13%至52万台;奔驰在华销量下滑10%至51.22万台;保时捷在华销量下滑29%。
该负责人表示:“我们运营奔驰品牌也超过5年了,尽管燃油车在国内销量在走下坡路,但是奔驰这个品牌始终还是会在国内留下来,奔驰需要国内经销商代理进行分销、售后等。”
但他同时表示,当前BBA正面临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大力冲击,后续会继续与厂家进行沟通协商返利等问题。预计明年价格战还将继续,希望厂家能有更多补贴政策支持经销商经营。
不止BBA,传统豪华品牌在华经销商均面临着一场大考。近期,广汇汽车集团旗下黑龙江尊荣捷路路虎4S店发布暂停营业通知称,由于广汇汽车抽调4S店资金,捷豹路虎厂家不给予批售资源,公司连续多月不发工资,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难以经营,决定于12月5日起暂停营业。有捷豹路虎经销商向记者表示:“在终端优惠力度增加、国内燃油车市场份额下降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店内仅卫士、揽胜两款车型是盈利的,其余车型都是卖一台亏一台,单车亏损金额最高超10万元。”
审慎选择新能源品牌
记者注意到,几年前头部经销商集团在选择新能源品牌时普遍采取“广撒网”模式,无论威马、哪吒、合创,只要单车利润或其他商务政策“给力”,它们普遍都愿意投。但随着近几年造车新势力不断暴雷,经销商集团的投资选择也开始变得更加谨慎。
杨伟基表示,不是所有的新能源汽车品牌都合适合作,“今年上半年,永达汽车关闭了约5家门店,其中也有新能源汽车品牌。所以我们选择合作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会更加慎重,重点是能否提升经营门店的业绩和效率。”
百强经销商集团协会会长助理宋涛透露,在百强经销商网络里,已有28家集团开设了问界品牌店,另有9家集团拥有鸿蒙智行门店,转型早的门店已经开始获利。
4S店模式走到十字路口
“如果年轻10岁,我肯定不甘心,这么好的位置,这么大的门店,竟然只给4.5%的利润。但是现在年纪大了,市场行情也不好,能够安稳地赚钱就已经非常好了。”湖南一家经销商投资人向记者说道。
一方面,“价格战”使得进销倒挂严重,经销商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同时经销商面临融资到期履约困难压力,又面临经营回款断流,增加资金链断裂风险。另一方面,消费不振、厂家批发量的双重压力使得经销商库存居高不下。10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0.5%,接近荣枯线。
从2020年到2023年,全国已有超过8000家汽车4S店退出市场,年均退网数量超过2600家。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表示,预计到今年年底,4S店净退出数量将超过净增长数量,全年退网的4S店数量或达到4000家。
“中国车市经历了20年的高速发展,在那个阶段车企不需要特别仔细地去研究客户的需求,只要能够把车开发和生产出来,就会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如果实在卖不动,就强行压给经销商,让经销商促销来解决库存。”王雪枫表示,在这种价值链条里面,4S店经销商成为车企决策失误的缓冲地带,但相应的代价是传统车企的营销费用率约为20%~25%,而采取直营模式的车企营销费用率不到15%,两者之间的效率与成本差别巨大。
今年下半年,中国最大的汽车经销商集团广汇汽车退市。在此之前,“汽车经销商第一股”庞大集团从拥有上千家4S店到黯然退市,也已过了13年。
庞大集团创始人庞庆华曾向媒体表示:“我们昨天这么干,今天还是这么干,十年前这么干,现在还这么干,突然出问题了,你让我怎么说?”
更重要的,放在整个产业链条来看,直营与新能源汽车采取的类直营经销商模式容错率更低,倒逼车企更仔细地研究用户需求,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制定好投放与产销节奏,整个价值链条的效率大幅提高,浪费减少,成本降低。
“车厂对库存几乎不担,对供需准确没有压力,最后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促销打折给政策,大家在这个解决方案里面过得很舒服,但这不是最优的解决方案。”王雪枫表示,经销商投资人也应该认识到这一点,躺赢的时代已经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