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30日,13个检查组共检查240家单位,其中工业企业157家,工地66家,码头17家。检查发现163家单位存在环境问题,占检查总数的68%,其他77家单位未发现环境问题。检查所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擅自扩大规模、未配套建设废气处理设施、防扬散措施不到位、有机废气产生工段生产时未完全密闭、裸土未覆盖等问题。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各检查组已正式移交属地环保部门开展调查处理和督促整改。
秋冬季期间环境执法检查发现问题清单(11月份)
1、喷漆房未在密闭空间内从事喷漆作业;
2、焊接废气无组织排放;
1、道路地面有积尘,未能及时洒水;
2、少量裸土未覆盖;
1、危废仓库未设置导流沟槽,且危废分类分区存放不到位
1、该企业无环保手续;
2、该企业没有配套污染防治设施
1.喷漆房内已喷漆车辆正在晾干,喷漆房门未关闭,喷漆房内有油漆异味。
2.活性炭过滤板内活性炭量较少,有镂空网。
3.无废气处理设施运维台账。
1.该工地裸露泥土和部分黄沙石子等物料未进行覆盖。
2.该工地北门无车辆冲洗设施。
3.该工地无喷雾等抑尘措施。
4.该工地未执行管控要求。
1.南面前处理工位粉尘处理设施过滤棉破损。
2.喷漆房光氧化处理设施镇流器表面积尘较多。
3.无废气处理设施运维台账记录。
1.部分物料堆场未完全覆盖。
2.物料输送带未完全密闭。
3.码头运输船正在下料作业,未执行管控措施。
1.该工地大部分裸露泥土未进行覆盖。
2.该工地正在施工,未落实管控措施。
1、3台流延机未批先建;
2、流延机、生物质锅炉废气治理设施不到位。
1、1条无纺布生产线未批先建;
2、熔融废气收集后未有效处置直排;
3、生产项目久试未验。
1、生产项目未批先建;
2、粘合剂生产废气未收集处置直排;
3、生产废水直排(现场东海县监测站取水样)。
1、企业粗苯车间正在生产,企业加氢工段环评要求废气经一级酸洗两级碱洗处理后接入燃气锅炉焚烧,检查时企业酸洗、碱洗装置未运行;
2、企业环评批复中要求污水处理站废气经活性炭吸附加两级碱吸进行处理,现场检查时企业污水处理站正在运行,企业活性炭无更换记录;
3、企业环评要求锅炉排气筒高度为45米,企业实际排气筒高度约30米。
4、企业煤炭运输码头无喷淋装置,料斗未密闭;
5、企业1、2号锅炉脱硫、脱硝、除尘技改项目通过环保“三同时”验收,3、4、5号锅炉尚未完成环保设施技术改造(现场检查时未运行);
1、胶合工段未安装VOCs收集处理设施(环评未作要求);
2、项目2018年3月投产,至今未验收。
1、部分道路未硬化;
2、保洁不及时;
3、冲洗平台不规范。
2、围挡不符合规范;
3、保洁不彻底,积尘严重。
1、物料提升泵周围、原料库外面均有物料泄漏,厂区地面较脏;
2、脱硫石膏露天堆放,未覆盖。
1、道路泥泞,工地无任何降尘、控尘措施;
2、无湿法作业。
1、码头积尘较重;
2、厂区无组织废气收集不完全(异味较重)。
1、道路未硬化,未保洁;
2、裸土未覆盖。
1、裸土大量未覆盖;
2、易扬尘物料未覆盖;
3、门口无冲洗平台。
1、大量裸土未覆盖;
2、内场道路保洁不及时。
1、厂区环境较差,路面泥泞;
2、车间粉尘收集不到位。
2、喷粉车间配套建设的粉尘处理设施,与环评批复要求不符合。
3、烘干工段未有效密闭,未能有效收集烘干废气。导致烘箱门打开时,废气部分外排。
3、水膜除尘未按环评要求加碱。
4、一般固废暂存场所不规范,未做到三防处理。
1、焊接产生烟气未按环评要求加装废气处理设施。
2、喷漆工段未按环评要求建设废气收集处理设施。
1、晾干房无废气收集处理装置。
2、喷漆房未密封。
3、该厂家具加工项目无环保手续。
1、该公司四号车间配套废气收集处理设施正在安装,未建成。
2、未按环评要求建设危险废物贮存场所。
1、废气处理设施活性炭填充量不足,更换不及时,已超过环评认定的期限,无更换记录。
2、危废暂存库标识错误。
1、该厂未通过环保“三同时”竣工验收。
2、现场中频炉未按环评要求配套安装布袋除尘器
1、热压、翻板工序产生粉尘收集不完全,存在跑冒滴漏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