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彻底改变了2020年全球能源产业的走势,也深深的影响到未来能源格局的变化。
后疫情时代,行业人士恐怕已经不会再质疑“燃油车是否会被新能源汽车替代”,而是在思考“何时被替代”。
面对即将来到的这一时刻,刚从疫情困境中走出的加油站,真的选择好未来道路了吗
傅成玉预言2030年燃油汽车将消失
随着海南地方政府、车企纷纷表态,其他地区离全面禁售燃油车还远吗
按照中石化前董事长傅成玉的分析,整个行业的大趋势是石油汽车将会在2030年到2040年之间基本消失。这并非耸人听闻,而是即将到来的现实。
面对生死攸关的时刻,来看看国际石油大亨们是如何做的。国际大石油公司这些年转型的主要方向是清洁化、去碳化,主要是从石油转向天然气,像埃克森美孚、BP等公司,都急剧地转向清洁化。
石油公司们从油到气、从气到电、从电到市场服务,这个新产业链条的延伸已经显现。
国内的石化产业前景也不乐观。疫情对国内石油产业链的冲击,首先表现在对上游产油公司的冲击,其次,也会影响到化工和炼油。但是,为了提高未来的竞争力,中国石油企业咬紧牙也必须降低成本。
可以说,未来燃油车的命运已经注定,这给国内加油站提了一个醒,应该尽快为自己寻找未来的出路。
综合能源港或是解决之道
尽管局内人不曾察觉,但是严峻的形势已经压得加油站喘不过来气,如果再不求变,那么未来加油站的命运要用“大势已去”来形容。
令人欣喜的是,疫情之后德国的做法或许为国内加油站的未来指出了一条路,那就是成为油、电一体化发展的综合能源港。
据路透社报道,为了振兴疫情过后的经济,德国政府日前公布了价值1300亿欧元的经济促进计划,其中包括对每辆电动车购车补贴6000欧元,并支持电动车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计划,德国将在电芯生产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资25亿欧元,包括改造燃油车加油站,保证所有加油站都配备电动车充电设备,实现电动车能在整个德国范围内充电。
简单地说,就是德国政府要求境内所有燃油车的加油站必须配备电动车充电设备。一语惊醒梦中人,加油站原来还可以这样发展。
除了德国之外,英国也曾计划立法强制要求加油站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可以想象,如果德国强制加油站设立充电桩的做法,能够有效刺激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需求,收获较好效果,那么欧洲各国很可能会相继铺开这一政策。
既然综合能源港是德国未来加油站的发展道路,那么,对我国的加油站而言,也不妨一试。
我国的加油站布局十分完善,目前除了西部山区、高原等少数地区的加油网络还在建设外,我国的加油网络基本上实现了境内的全覆盖。
根据公开数据,我国加油站总数超过12万辆,除了主要分布于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城区等高车流量路线的加油站,还有33%的加油站分布在省道国道,27%的加油站分布在县乡道,基本上完整覆盖了农村和城市。
如果再让全国所有加油站增设充电桩,建设成为真正的综合能源港。不光能快速增加充电桩的规模,更重要的是能让充电桩覆盖更多区域。包括目前充电桩没有覆盖的偏远地区及乡镇,真正地让电动车可以随处可去,没有续航焦虑。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