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使用的电瓶类型为【Q型·启动专用】,细分后的QA为干荷铅酸类型,QW则为出厂即加注电解液的免维护类型(干荷型需要在装车才会加注电解液)。
启动电瓶的功能是为燃油汽车的起动电机提供电能,同时要在启动瞬间为火花塞供电;这两组系统都是耗电量比较大的硬件,电耗区分不同排量(运行阻力)的内燃机,标准可以在500-1500库伦区间。那么想要不亏电的话,就要在启动之后随即为电瓶充电,如何进行充电呢?
充电原理:电控系统会在启动发动机之后,切断电瓶的供电线路,改为内燃机集成的发电机,实现「即发·即供·即用」的模式;电机的发电量不仅要满足设备的正常消耗,同时还要为电瓶进行充电,此时电瓶更像是电路系统的中的“稳压电容”。
某些所谓“节油器”本质就是这种电容,原因里贮存电量并实现电压的稳定,降低发电机对内燃机功率的消耗;理论上可以实现非常轻微的节油,但前提是汽车启动后把电瓶摘下来,否则有电瓶也就足够了。
关于多久才能将汽车电瓶充满电的问题,相信有很多汽车用户都是比较好奇的;尤其是一些用车频率低,车辆偶尔会亏电的用户,那么就有两个问题了。
解析这两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发电机的功率标准,普通家用代步汽车装备的多为≥1000瓦(1kw)的发电机;以额定功率运转的发电量就是每小时超过一度电,如果这组数据不太好理解的话,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会在12V左右波动,安数区别不同车型多为≤80A,这样的描述是不是好理解了呢?
启动电耗:假设正常启动发动机需要两秒,每秒耗电量为500库伦(安培),共计耗电量就是1000安。
重点:多久可以充满电瓶呢?多久能充满得看电瓶的容量是多少,以及使用过程中消耗了多少;假设某台车彻底亏电到整车断电,此时电瓶就是“空的”。家用汽车电瓶的容量标准大致有三个,中间标准最多。
基本上就是这一标准了,不过这是偏保守的计算;因为现阶段的汽车都已经进入了准智能阶段,车辆的电子设备非常多,那么运行中的车辆的耗电量也就会比较大。尤其是有些车辆带有220V原车逆变供电模块,输出电流的安数会比较大;所以发电机的安数也会更大,≥100A的机器也是有很多的。
如果按照这一标准计算的话,实际有那么二三十分钟就能完全充满了;但是亏电车辆也不见得需要一次性充满,只要容量超过平均25%后,电压则能够达到12V左右。电压的高低决定了瞬间输出电流的强弱标准,一般只要超过11V就能够正常启动发动机。所以很多车辆开上几分钟再熄火就能启动,但稳妥的方式还是建议行驶超过10分钟。
正常启动标准:汽车在启动之前或熄火后不会有过大的电耗,使用的设备大多都是车机和扬声器,功率归拢包堆也就是200多瓦,相当于不足20Ah的放电程度。
(电瓶每一次亏电都会大幅降低容量,因为极板会过度硫化,电解液浓度降低等于降低容量)
在面对新手司机解析充电效率时,为了使其更容易理解,往往会将发动机转速(主动机)和充电销量关联。这种描述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够严谨;因为发电机的转速是与主动机相同的,但是转速的高低理论上并不能完全影响发电量,这里会有一个「阈值」。
因为发电机的电压必须恒定在某一范围内,家用汽车发电机最高只是14V多一些,此时电流就会比较大;而再高则有可能因输出电流过大而损坏设备,如果电流大小完全依靠电机转速调整,那么汽车高转速急加速时就有可能损坏设备了,所以并不能以这种模式进行充电。发电机往往会在3500rpm左右达到峰值,再高就要通过「励磁电子调节器」的调整了!
重点:决定电机发电量大小的核心因素并不是转速,而是用电设备的耗电量!
那么在电瓶亏电用并线方式启动后,此时的“电流需求”(设备电耗)等于加大;所以即使在怠速时都可以高效率的发电,不过标准只会像“冷启动主动转速”的概念相当,是调节器为发电机调整阻抗,与峰值转速的最高发电量会有些悬殊。所以充满电往往需要1小时左右,但也不排除有些车辆的系统设定比较特殊。
总结:关于汽车充电的问题了解这些一般也就足够了,可以说原车发电机肯定是「快充标准」;要知道普通的电动车的动力电瓶也就是不足1kwh的容量,不见得会比一些使用高标准启动电瓶的车辆高,汽车充电速度快不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