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知识科普

在高速偏置碰撞中,防撞梁可以有效的将撞击力从车身左侧(或右侧)传递到右侧(或左侧),尽可能让整个车体去吸收碰撞能量。在发生低速碰撞时(一般为15km/h以下),防撞梁可以避免撞击力对车身前后纵梁的损害,降低维修成本。

防撞梁的样式、薄厚是否对车辆安全有影响?

防撞梁的安装高度应是多少?

标准的防撞梁结构应该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很多车型来到国内后,厂商对防撞梁进行减配或干脆取消掉?

要想解答这个问题首先就要从国家碰撞标准和我国保险行业对车辆投保的定价方式来进行说明。

其实在汽车安全方面,除了大家熟知的C-NCAP外,我国是有国家强制标准的,也就是说所有上市的车辆都必须通过国家碰撞标准的测试。该标准主要是对车身的正面、侧面和尾部三个位置进行碰撞测试,下面我就来具体介绍一下。

GB11551—正面100%碰撞:车辆以50km/h的速度正面撞击由混凝土制成的刚性壁障。碰撞试验后,不使用工具,应能:

①对应于每排座位,若有门,至少有一个门能打开。

②将假人从约束系统中解脱时,如果发生了锁止,通过在松脱位置上施加不超过60N的压力,该约束系统应能被打开。

③从车辆中完好的取出假人。

④在碰撞过程中,燃油供给系统不允许发生泄漏。

⑤碰撞试验后,若燃油供给系统存在液体连续泄漏,则在碰撞后前5分钟,平均泄漏速率不得超过30g/min。

GB20071—侧面碰撞:可变形的壁障以50km/h的速度撞击静止车辆的驾驶员一侧

碰撞试验后除了能满足国标正面100%碰撞的要求外,还要求车内部件在脱落时不得产生锋利的凸出物或锯齿边。

GB20072—尾部100%碰撞:刚性碰撞臂(宽度不小于2500mm,高度不小于800mm)以50km/h的速度和100%重叠的方式撞击车辆尾部。

①在碰撞过程中,燃油供给系统不允许发生泄漏。

②碰撞试验后,若燃油供给系统存在液体连续泄漏,则在碰撞后前5min平均泄漏速率不得超过30g/min。

③不应引起燃料的燃烧

④在碰撞过程中和碰撞试验后,蓄电池应由保护装置保持自己的位置。

总体来看,国家碰撞标准对车内成员安全的考察不够全面和细致,虽然表面看上去碰撞速度不低,但考察标准并不高。而且国标只有通过和没通过两个结果,60分与100分在结果上并没有任何区别,当然也不能体现车辆在安全方面的差异,同时测试过程和结果并不对外公开。

相对国家强制标准,C-NCAP的测试采取的则是抽取方式。而且车身被动安全性能的优劣以星级直接体现,同时测试结果向社会公示,这样消费者在购车时对各种车的安全性能差异一目了然。国家碰撞标准是法律层面上的一个最低要求,也可以说是汽车行业的一个准入门槛。而C-NCAP则是汽车生产企业的一个行业标准,它规定的实车碰撞速度往往比国家制定的要高,从而在更严重的碰撞下评价车内乘员的伤害程度。

其实现实中绝大多数的事故是在低速时发生的,低速碰撞的测试同样非常重要。RCAR就制定了一个正面和尾部的低速碰撞试验,来对车辆低速碰撞性能进行评级。保险公司会依据RCAR对车辆的碰撞评级确定基本保费。级别高的其保险费较高,级别低的保险费就低。安全性不好或修理费较高的车辆,即使销售价格很低,但其所交的保险费依然很高。这与国内根据车价定保险费用的方式完全不同,所以说国外的厂商在车体结构上会针对低速碰撞进行一些特殊的设计。

RCAR的测试标准分为正面碰撞和尾部碰撞:

根据这种低速碰撞标准,要想减少碰撞中的损坏程度,那么在车身设计上有以下原则:

①安全气囊在低速碰撞测试中不能起爆

②防撞梁与车架为螺栓连接,并有能充分吸收碰撞能量的吸能盒结构在低速碰撞时,后防撞梁的作用立刻凸显,如果没有防撞梁,撞击力会直接对承载式车身造成损伤,维修费用必然会增加。而根据RCAR的标准,在发生15km/h的碰撞后,只允许防撞梁和吸能盒发生变形,车身的纵梁结构不得发生塑性变形。由于我国目前收取保险费用并没有参考这方面的内容,所以就出现了一些车型在国外有后防撞梁,而到国内则采取减配或取消的方法。

总结:

防撞梁的作用主要用于中低速碰撞时减少维修成本,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成员的伤害。在现有的汽车结构之下,防撞梁就像汽车的轮胎一样必须有,任何的取消、缩水或者简配只能说明厂家对消费者是不负责任的

二、金属漆

金属漆,又叫金属闪光漆;是目前流行的一种汽车面漆。在它的漆基中加有微细的铝粒,光线射到铝粒上后,又被铝粒透过气膜反射出来。因此,看上去好像金属在闪闪发光一样。

金属漆除了硬度高,还能表现车体层次美。造成“金属漆”愈来愈普遍的另外一个理由,是它掺配了金属粉末,有了金属成分、因此漆的硬度增高,漆面变硬,就比较不容易被刮伤。有一些“素色漆”还不是金属漆,最典型的几个颜色就是白色、黑色、大红色、和黄色;并不是说这些颜色的漆料不能添加银粉,而是加了银粉之后,所显现出来的颜色就不是原本的正色,白色会变成珍珠白、黑色会变成带亮光的“炭黑”、红色会变成所谓的“酒红”,而黄色则会变成“金黄”。

三、激光焊接车身

普通的焊接原理其实就是将金属液化,然后冷却后溶为一起。汽车的车身是由上下左右四块钢板焊接而成的,普通的焊接都是点焊,通过一个一个得焊点把钢板连接到一起。

激光焊接则是利用激光的高温,将两块钢板内的分子结构打乱,分子重新排列使得两块钢板中的分子溶为一体。所以从物理学上讲,激光焊接是把两块钢板变成了一块钢板,因此相比普通焊接来说,拥有更高的强度。

四、轮距

轮距是车轮在车辆支承平面(一般就是地面)上留下的轨迹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如果车轴的两端是双车轮时,轮距是双车轮两个中心平面之间的距离。

汽车的轮距有前轮距和后轮距之分,前轮距是前面两个轮中心平面之间的距离,后轮距是后面两个轮中心平面之间的距离,两者可以相同,也可以有所差别。

一般来说,轮距越宽,驾驶舒适性越高,但是有些国产轿车没有方向助力的,如果前轮距过宽其方向盘就会很“重”,影响驾驶的舒适性。此外,轮距还对汽车的总宽、总重、横向稳定性和安全性有影响。一般说来,轮距越大,对操纵平稳性越有利,同时对车身造型和车厢的宽敞程度也有利,横向稳定性越好。但轮距宽了,汽车的总宽和总重一般也加大,而且容易产生向车身侧面甩泥的问题。因此,轮距应与车身宽度相适应。

五、轴距

简单的说,就是汽车前轴中心到后轴中心的距离。

在车长被确定后,轴距是影响乘坐空间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占绝大多数的2厢和3厢乘用车的乘员座位都是布置在前后轴之间的。长轴距使乘员的纵向空间增大,将大大增加影响车辆乘坐舒适性的脚部空间。虽然轴距并非决定车内空间的唯一因素,但却是根本因素。

不否认轴距短的车可以通过某些设计对内部空间狭小的问题加以弥补,但总的来说还是有限的。

同时,轴距的长短对轿车的舒适性、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很大。一般而言,轿车级别越高轴距越长。轴距越大,车厢长度越大,乘员乘坐的座位空间也越宽敞,抗俯仰和横摆性能越好,长轴距在提高直路巡航稳定性的同时,转向灵活性下降、转弯半径增大,汽车的机动性也越差。因此在稳定性和灵活性之间必须作出取舍,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当然在高档长轴距的轿车上,这样的缺点已经被其他高科技装置所弥补。

六、A柱

什么是A柱?

在汽车杂志、购车指南上经常会看到“A柱”“B柱”“C柱”这样的说法。其中A柱是指:挡风玻璃和左前车门之间的柱。

其实汽车的A柱,B柱,C柱都有自己不同的功能,但同时又有各自的矛盾,比如A柱的视野与刚度之间的矛盾,B柱的刚度与便利性的矛盾等。

上图为汽车的右侧A柱

为什么A柱会影响视野?

可能司机们都会有一种感受,如果驾驶者视线的角度没有遮挡该多好,宽阔的感受其实说明的是一个舒适性问题,但在汽车设计者看来这是一个矛盾。一般情况下,驾驶者通过A柱处的视线,双目重叠角为5---6度,如果按照驾驶者的舒适角度出发,这个重叠角越小越好,A柱越薄越好,但在设计者眼里就得需要一个平衡问题,很显然他得保证A柱的高刚度,以减小安全的风险,所以从这个角度说,A柱不是越小越好。

延伸---A柱、B柱与C柱

A柱在发动机舱和驾驶舱之间,左右后视镜的上方,会遮挡你一部分的转弯视界,尤其是左转弯,所以讨论得比较多些。B柱在驾驶舱的前座和后座之间,就是两侧两扇门之间的那根纵向杠子,从车顶延伸到车底部,从内侧看,安全带就在B柱上。C柱在后座头枕的两侧。A柱、B柱与C柱都是支撑车辆结构强度的主要部分。

七、

按照车身受力情况可分为非承载式车身和承载式车身两种。

承载式车身的汽车没有刚性车架,只是加强了车头、侧围、车尾、底板等部位,发动机、前后悬架、传动系统的一部分等总成部件装配在车身上设计要求的位置,车身负载通过悬架装置传给车轮。承载式车身除了其固有的乘载功能外,还要直接承受各种负荷力的作用。承载式车身不论在安全性还是在稳定性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它具有质量小、高度低,装配容易等优点。

说白了,承载式车身就是整个车身为一体,悬挂直接联在车身上。这样的车身优势是:公路行驶非常平稳,整个车身为一体,固有频率震动低,噪音小,整体式车身比较安全。缺点就是底盘强度远不如大梁结构的车身,当四个车轮受力不均匀时,车身会发生变形另外,另外制造成本偏高。

大部分轿车采用这种车身结构

非承载式车身的汽车有刚性车架,又称底盘大梁架。车身本体悬置于车架上,用弹元件联接。车架的振动通过弹性元件传到车身上,大部分振动被减弱或消除,发生碰撞时车架能吸收大部分冲击力,在坏路行驶时对车身起到保护作用,因此车厢变形小,平稳性和安全性好,而且厢内噪音低。但这种非承载式车身比较笨重,质量大,汽车质心高,高速行驶稳定性较差。

其优点是有独立的大梁,底盘强度较高,抗颠簸性能好,此外四个车轮受力再不均匀,也是由车架承担,而不会传递到车身上去。所以SUV和越野车用的比较多。缺点就是车身和车架是刚性联接的,在公路上行驶的时候,不是很平稳,会产生震动。另外遇到危险(如翻车)的时候,厚重的底盘,也会对相对薄弱的车身产生致命威胁。

机油一直是很多汽车用户熟知的一个词汇,那到底机油是干什么用的呢?机油那些标号代表什么意思?怎么用机会最划算?什么车用什么机油最合适?

机油的作用: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发动机内有许多相互摩擦运动的金属表面,这些部件运动速度快、环境差,工作温度可达400°C至600°C。在这样恶劣的工况下面,只有合格的润滑油才可降低发动机零件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那么合格的润滑油要满足哪些要求呢?也就是说润滑油的六大作用是什么?

1、润滑减磨:活塞和汽缸之间,主轴和轴瓦之间均存在着快速的相对滑动,要防止零件过快的磨损,则需要在两个滑动表面间建立油膜。有足够厚度的油膜将相对滑动的零件表面隔开,从而达到减少磨损的目的。

2、冷却降温:机油能够将热量带回机油箱再散发至空气中帮助水箱冷却发动机。

3、清洗清洁:好的机油能够将发动机零件上的碳化物、油泥、磨损金属颗粒通循环带回机油箱,通过润滑油的流动,冲洗了零件工作面上产生的脏物。

4、密封防漏:机油可以在活塞环与活塞之间形成一个密封圈,减少气体的泄漏和防止外界的污染物进入。

5、防锈防蚀:润滑油能吸咐在零件表面防止水、空气、酸性物质及有害气体与零件的接触。

6、减震缓冲:当发动机气缸口压力急剧上升,突然加剧活塞、活塞屑、连杆和曲轴轴承上的负荷很大,这个负荷经过轴承的传递润滑,使承受的冲击负荷起到缓冲的作用。

机油的分类:

目前市场上的机油因其基础油之不同可简分为矿物油及合成油两种(植物油因产量稀少故不计)。合成油中又分为:全和成及半合成。全合成机油是最高等级的。

二者最大差别在于:合成油使用的温度更广,使用期限更长,以及成本更高;同样的油膜要求,合成油可用较低的黏度就可达成,而矿物油就需用相对于合成油较浓的黏度才可达到如此要求。在相同的工作环境里,合成油因为使用期限比矿物油长很多,因此成本较高,但是比较换油次数之后,并不比矿物油高多少。

机油的标号:

润滑油的黏度多使用SAE等级别标识,SAE是英文“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的缩写。例如:SAE15W-40、SAE5W-40,“W”表示winter(冬季),其前面的数字越小说明机油的低温流动性越好,代表可供使用的环境温度越低,在冷启动时对发动机的保护能力越好;“W”后面(一横后面)的数字则是机油耐高温性的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机油在高温下的保护性能越好。

(SAE)适用的环境温度(°C)5w耐外部低温-30°C10w耐外部低温-25°C15w耐外部低温-20°C20w耐外部低温-15°C30耐外部高温30°C40耐外部高温40°C50耐外部高温50°C

『左:适合极热地区的60系列机油/右:适合极冷地区的0W系列机油』

这样看来,5W-40机油的适用外部温度范围从-30°C至40°C;而10W-30机油适用外部温度范围是-25°C至30°C。

机油的分级:

"S"开头系列代表汽油发动机用油,规格有:SA,SB,SC,SD,SE,SF,SG,SH,SJ,SL。"C"开头系列代表柴油发动机用油,规格有:CA,CB,CC,CD,CE,CF,CF-2,CF-4,CG-4,CH-4,CI-4。当"S"和"C"两个字母同时存在,则表示此机油为汽/柴通用型。

从“SA”一直到“SL”,每递增一个字母,机油的性能都会优于前一种,机油中会有更多用来保护发动机的添加剂。字母越靠后,质量等级越高,国际品牌中机油级别多是SF级别以上的。

前面看完了机油的基本知识,大家肯定有很多疑问,我们下面开始答疑解惑:

问题1:是不是什么车都适用顶级的全合成机油?

刚才说了那么多,全合成机油的确性能非常好,流动性上佳,不管是冬日冷启动还是夏天的耐闹高温性都非常出色,并且换油周期长,可以对发动机最大程度保护。但是全合成机油并不适合几万元的微型、小型车......

几万的经济型车,因为发动机加工精度相对比较低,汽缸和活塞环之间的间隙密封性并不是最精细的,这种发动机经常出现在车价成本较低的车型上,要比较粘稠的机油来起到汽缸和活塞环之间的密封作用,如果使用了比较稀的全合成机油,这种发动机的密封就会存在些许小问题,开起来总觉得没有力量。并且停车之后,全合成会大部分流回到油底壳,发动机的润滑和密封受到了破坏,所以清晨起床启动后,发动机会受到较大磨损,如果是较为粘稠的中档次机油在这种发动机内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所以,全合成机油是好油,但是并不适合低成本的经济性车发动机。

问题2:增压发动机如何选机油--如果刷电脑了建议使用全合成机油

如果普通涡轮增压车,那使用原厂机油足矣,但是如果你刷电脑了,请把下面这段看完:

涡轮增压器因为工作转速太高,任何滚珠轴承也承受不了每分钟10万转的强度,所以主转轴不是滚珠轴承和涡轮本体连接的,而是采用浮动式设计,主转轴是浮动在机油中的,涡轮本体和主转轴之间的极为狭窄空间内充满流动的机油,既起到润滑的作用、又能在主转轴和涡轮本地之间带走杂质并起到散热作用。

问题就出在这里,仍然以宝来1.8T为例,原厂0.38bar增压值一般转速是10-15万转/分钟之间,原厂机油完全够支撑这个转速和散热。但是刷电脑后,增压值暴涨,涡轮转速也会暴涨至20-30万转,这时候第一个扛不住的就是原厂机油,原厂机油因为并不是顶级全合成机油,机油的粘稠度较高,流动性较差,所以当主转轴超高转速旋转时候,机油就无法提供该有的润滑和散热了,甚至有些朋友在外面保养,机油的级别甚至不如原厂机油,这时候就会出现机油烧糊的问题,就是前面说的涡轮损坏了。

全合成机油相对比较稀,润滑和散热性更佳,涡轮转速提高后,这种更加稀的机油可以100%流动到该润滑的部位,所以不会出现前面说的诸多问题。

问题3:为什么德系车一般都是7500-10000公里换一次机油,而日系车都是5000公里换机油?

车价15万左右的德系车,原厂机油基本就都是半合成机油了,所以自然换油周期就会比同档次的日系车要长2500公里。而车价超过20万的很多德系车原厂机油就是全合成的,换油周期理论可以突破10000公里。

问题4:为什么高端车都多少会有点烧机油?

高端车一般都用全合成机油,甚至很多超级跑车使用流动性极佳的0W-50系列的超级赛车机油。机油流动性好了,就意味着粘度更加稀,好处前面说过很多,还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因为比较稀,所以机油从汽缸和活塞环之间流入燃烧室的比例也就更大,所以机油消耗量自然就比那些家用车要高了很多。

高端车多多少少都有点烧机油是不可避免的,除非你不用高档机油。不过,每2000公里如果消耗量超过了半升机油,那也属于有问题的,不是正常消耗量。

问题5:光换机油,不换机滤行不行?

机油不但是润滑,还是很重要的作用是带走发动机内部的脏东西,这些脏东西都是被机滤所过滤掉的,如果换了机油不换机滤,脏东西等于无法彻底清除,所以等于换油也没意义了。换机油必须换机滤,这是死规矩。

问题6:机油换下来都是黑色的?

机油在发动机内部主要润滑各个部件,尤其是对活塞和汽缸壁的润滑最重要,这里面,燃烧的产物就是深色的胶状物,所以机油自从被注入发动机内部第一天使用开始就已经变色了。不过,正常使用的机油应该是深棕色的,如果真是彻底纯纯的墨黑,那也是有问题的,很可能是换油周期太长了。

问题7:不同品牌机油能不能混用?

每个品牌的机油添加剂都是不一样的,混用可能会造成化学成份之间的变质,严重不推荐混用。

问题8:全国各地车主,使用机油有啥讲究?

东北、新疆、西藏地区,建议使用比较稀疏的抗低温5W系列的机油,极冷的地区例如南北极圈等地,发动机机油甚至回事0W系列的。华北、华东、华南地区,建议使用正常的5W-30/40或者10W-30/40机油;海南这种极热的地区,建议使用40或者50的机油,耐高温性是必须的;

如果您需要对发动机提供特别的保护或者对发动机进行改装,那建议您还是立刻换更高级别的机油,心里踏实,原厂机油是给原厂发动机特性匹配的,不适合改装后的发动机。

基础油的合成部分为PAO或者复杂的酯醚类(ester)的机油。

最简单说就是:机油里只含有PAO或酯类合成物(ester),这种润滑油被称为全合成机油(fullysynthetic或100%synthetic),才是真正的化学合成机油。

顶级全合成的酯类油的优势:

在一般情况下,油会在两接触面间形成一层连续的油膜。这层油膜起着液态润滑的作用--防止金属与金属间直接接触,从而减少摩擦。润滑油能否提供液态润滑,取决于能否在两个金属表面上形成不断裂的油膜。当这层油膜在重负的情况下断裂,便会造成阻力和摩擦。

能在其它基础油失效的条件下仍能保持优越的润滑作用,这便是酯类油在临界润滑情况下的优胜之处。酯类分子中所含氧元素使它具有正电极;含氢元素使它具有负电极。由于电极作用,可以使酯类分子吸附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称为黏附分子油膜的油层。正是这层黏附分子油膜使酯类油从其它因黏性而形成油膜的油中脱颖而出。

当引擎启动的时候,润滑油性能的好坏就更容易辨别了。那些半合成油膜的润滑油,在引擎停止工作的时候会从金属表面流走。当引擎再次启动时,两金属表面的油膜已经消失,引致干启动的出现。相反,顶级全合成油可实现液态润滑的黏附分子油膜即使是在引擎停止工作后,它也能够存在于在两金属表面之间。也就是说以酯类作为基础油的润滑油,即使引擎停下来,也可以对引擎有着不间断的保护。

矿物油基是从原油提炼而得,也就是原油提出了油气、汽油、柴油、煤油、重油之后,接着提炼出矿物油基,最后留底的是沥青。矿物油基颜色透明微带浅琥珀色,就像色拉油的颜色一般。

通常矿物机油成本很低,但因矿物油基较容易氧化,虽然现今矿物油都有添加各种进口添加剂,但使用寿命仍为约六个月。

半合成油基是将矿物油基裂解后,再加以合成,可以得到性质较一致的化学成分,颜色与矿物油基相似为澄清微带浅琥珀色,提炼成本高所以价昂,但抗氧化性良好,是相当好的长效型机油,使用寿命约为十二个月。

半合成油是现在百姓中比较经济且性能还可以的百姓化机油类型。

机油标号通常表示机油的粘度和品质。

粘度表示

在机油的外包装上,我们都经常会看到SAE和API。其中SAE是美国汽车工程协会的简称,API是美国石油协会的简称。SAE后边的标号标明机油的粘度值,而API后边的标号则标明机油的质量级别。

品质的表示

SL/SL:表示汽油引擎车使用

CF/CG:表示柴油引擎车使用

具体如下:API(AmericanPetroleumInstitute)是美国石油学会的英文缩写,API等级代表发动机油质量的等级。它采用简单的代码来描述发动机机油的工作能力。

API发动机油分为两类:"S"开头系列代表汽油发动机用油,规格有:APISA,SB,SC,SD,SE,SF,SG,SH,SJ,SL,SM。"C"开头系列代表柴油发动机用油,规格有:APICA,CB,CC,CD,CE,CF,CF-2,CF-4,CG-4,CH-4,CI-4。当"S"和"C"两个字母同时存在,则表示此机油为汽柴通用型。

在S或C后面的字母表示的意义是;从“SA”一直到“SM”,每递增一个字母,机油的性能都会优于前一种,机油中会有更多用来保护发动机的添加剂。字母越靠后,质量等级越高,国际品牌中机油级别多是SF级别以上的。例如,壳牌非凡喜力(ShellHelixPlus)是APISM级,而壳牌红色喜力机油(ShellHelixRedMotorOil)则是APISG级,这说明非凡喜力的质量等级要高于红喜力。

九、

深入解读冬季热车误区

天寒地冻,正是汽车发挥作用的好时节,外面五级大风零下十度,车内暖风一开照样能热得流汗。不过正如人在冬泳前要充分热身一样,冬季驾车上路前需要对车辆进行预热,已经不是什么罕为人知的常识。

解读冬季热车误区

先来看看常见的两种的热车误区:

1、电喷新车不用热车:现在的车型在车载电脑中都有帮助发动机尽快升温的设置,因此不对用户做强制热车要求,有些新司机根据车辆手册上的说明,认为凉车启动即可行驶,无需热车。

2、必须将车辆完全预热以后才可上路:凉车启动后水温表出于比较低的位置,有些用户习惯提前启动车辆,然后在车上待到水温上升到90度正常值再上路行驶,认为这样可有效降低发动机磨损。

过犹不及,上述两个误区其实都是对车辆有害的做法,下面我们一一道来。

着车就走害处大

试想一下,天还没亮,您早上出门,裹着大衣打着哆嗦上了车,打着车准备上路,突然有人告诉您还得冻一会儿热车,这多令人心烦!

汽车制造商已经想到了这点:为了让发动机在凉车状态下迅速升温,在启动后发动机电脑会让喷油系统多喷一些燃油到发动机舱内,提升发动机的转速。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启动车辆后发现,转速表处在比正常怠速转速高一倍以上的位置。

凉车转速升高到什么程度,取决于每一款车所处的环境温度和电脑的设置。发动机电脑有一个宗旨:在发动机稳定工作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降低转速。也就是说一辆车转速在800转的情况下可以稳定工作,发动机电控系统绝不会将转速升高到1000转。

了解了这些情况,凉车状态下着车就上路行驶的危害就显现出来了:在凉车启动后,发动机转速处在一个很高的状态,提示您发动机此时不能正常工作,处在升温过程中。同时,凉车状态下,机油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循环。此时驾车上路,很容易造成发动机机件的磨损。

有人会说,既然高转速时不能马上行车,我就先把车打着怠速等着,等发动机怠速回落到正常水平,水温表指数也上来了再行车不是更好?这就涉及到了误区的另一面,也是最常见的错误做法。

原地怠速热车不可取

其次怠速热车对三元催化器损害不小。现在电喷车型对尾气要求很严格,为尾气把关的三元催化系统设计得十分精密,在凉车的情况下,发动机排出的尾气没有经过完全的燃烧,三元催化器需要转化的物质增多,但是三元催化器的正常工作温度在350度以上,凉车状态下升温很慢,虽然二次进气、辅助进气等系统会帮助三元催化器加快升温,但是在没有达到正常温度之前,对三元催化器还是有一定损害的。

合理热车省时护车

说过了错误的做法,下面我们来看看正确的。还是那句话,过犹不及,遵照步骤,把握尺度是正确热车的关键。

起步行车的时候手动挡和自动挡车型又有不同:

对于手动挡车型:

对于自动档车型:

冬季自动变速箱内的油液粘稠度比较高,初起步时候,很多车会出现升档滞后的问题,比如平时车辆在2000转自动升档,凉车刚启动时要达到3000转甚至更高的转速下才会向上升档。这种情况下,不建议大家把油门踩得很深,让车辆很快向上升档。

如果经常让凉车在3000-4000转自动升档,这样对自动变速箱内的离合器片和制动片,包括里面的滑阀都有一定的磨损,所以特别提醒大家注意。

冬季车辆启动小贴士

一些上了年头的老车在冬季容易出现不好着车的现象,下面几个小窍门可能会帮到您:

踩离合器启动

手动挡的车辆建议踩下离合器着车,这样可以完全把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动力切开,尽可能减小凉车启动时发动机的负荷。

确保启动油压和节气门开度

有很多人习惯把钥匙插进去之后,直接旋转到点火位置启动,专家建议将打开钥匙门后等所有仪表的自检灯熄灭之后再启动车辆。而如果您的车辆存在凉车不好着车的问题,按照这种方法,反复开关两三次钥匙门,然后再启动车辆,可以确保启动油压处在正常水平,同时排除进气系统的一些小隐患。

在打开钥匙门的时候可以听到,燃油泵会工作几秒钟,让系统管路内建立正常的油压。经常在城里行驶的车辆,积碳比较多,进气系统容易产生胶质,很有可能粘住节气门,经过反复开关钥匙门,阀门来回开合几次,可提高反映的灵敏度。

停车时车尾迎风

停车的时候尽可能避免大的风口,冬季小区内楼于楼之间风很大,尽可能不要将车辆停放在风口的地区,没有车位的情况,一定要停在风口位置时,建议车尾朝向风吹来的方向。

排出排气管内积水

停放车辆时最好停在车头有一些仰角的平坦路面上。不经常跑高速的车辆,节气门开度长期达不到很大的状态,进气和排气都不是很顺畅,另外是新车和高档车,尾气排放要求非常严格,在这种状况下,排出来的尾气之中水的含量比较多。

在冬季停车时如果位置选择不好,会有凝结水积聚在排气管内,严重的情况下,会在排气管弯曲部位冻结,导致排气管排气不畅,进而造成早起凉车启动困难。

新车型在停车时不用做特别的处理,而对于一些老车型,像老款的帕萨特B5,最好在熄火之前踩几脚油门,让转速提高几秒,尽可能把排气管内的积水排出。

五招教你如何省油

对于日益飞涨的油价,一些经济实力并不雄厚的年轻车主,无奈叹息道“伤不起啊”。实际上,如果在日常的驾驶习惯、维修保养上稍加注意,往往可以节省不少,总结了五招时下比较流行的省油妙招供您参考。

选择合适的润滑油

优质的可以保护很容易理解,但是优质的机油能够降低油耗,恐怕知道的人并不多。在使用润滑油方面要在不同的季节,使用合适的润滑油才能降低油耗。

不要盲目选择粘度高的机油,这样会使发动机摩擦增大,损耗一些发动机,从而增加油耗。

另外,选择润滑油就是要在保护发动机以及节油之间取得平衡。根据厂家给出的标准,根据用车环境选择适当的润滑油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空调温度要适宜

有些车主喜欢早晨打着车后停着热车,这是个好习惯,但热身太久无疑是跟自己的钱袋过不去。其实只要发动机能够达到稳定且正常的怠速就可以行车了。

另外,其实也可以先让车子慢慢行驶一两公里来达到热身的效果。

驾驶方式影响着车的油耗。保持好的驾驶习惯,不仅可以减少磨损,而且可以节省燃油。温和驾驶、缓慢加速、预先考虑,这样可以避免慌乱地停车。

另外,出行的时候应该做到尽量减少短途行驶。少于10分钟的短途行驶不仅浪费燃油,而且对车非常不利,因为没有机会真正变热,这将导致发动机中发生冷凝。当铁、氧气和水混合的时候将产生锈,而锈对车是不利的。

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不少车主驾驶的时候属于“急性子”,经常狂轰油门会使得发动机转速过高从而增加油耗;而狂踩刹车则使得本应用于推动车子前进的动能转化为刹车盘上的热能成为无用功。

同时,经常变线的驾驶风格也会使车辆的行驶变长,也会增加油耗。所以平时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能够减少做无用功使油耗进一步降低。

简介

防冻液的全称应该叫防冻冷却液,意为有防冻功能的冷却液。防冻液可以防止在寒冷冬季停车时冷却液结冰而胀裂散热器和冻坏发动机气缸体或盖。但是要纠正一个误解,防冻液不仅仅是冬天用的,它应该在全年使用。

防冻液的功能

1.防腐蚀

2.沸点高

水的沸点是100℃,优质防冻冷却液的沸点通常在零上110℃,这样在夏季使用,防冻冷却液比水更难开锅。

3.防垢

用水作冷却液最让司机头疼的就是水垢问题,水垢附着在水箱、水套的金属表面,使散热效果越来越差,而且清除起来也很困难。优质的防冻液采用蒸馏水制造,并加有防垢添加剂,不但不生水垢还具有除垢功能。当然,如果你的水箱水垢很厚,最好还是先用水箱清洗剂彻底清洗后再添加防冻液。

下面介绍几个减少、预防、清除积碳的方法。

第一:加注高质量的汽油

汽油中的蜡和胶质等不纯物是形成积碳的主要成分,所以清洁度高的汽油形成积碳的趋势就弱一些。不幸的是,目前我国的汽油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较低,只能因陋就简。大家要注意高标号并不等于高质量,也就是说97号的油并不一定比93号的杂质就少,标号只代表油的辛烷值,并不能代表品质和清洁程度。

一些车主为了保证汽油的清洁度,会采用在汽油里添加汽油清洁剂的做法。这样可有效地防止在金属表面形成积碳结层,并能逐渐活化原有的积碳颗粒慢慢去除,从而保护发动机免受伤害。不过汽油清洁剂的添加一定要慎重,如果加入了伪劣的产品会得到相反的效果。

第三:多跑高速,尽量提高手挡车的换挡转速

多跑高速的目的就是要利用气流对进气道的冲刷作用来预防产生积碳。另外,提高换挡的转速也与多跑高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把原来在转速2000时换挡变成2500转换,不但可以有效预防积碳生成,还可以提高汽车的动力性,也避免了换挡转速过低带来的爆振,保护发动机。

第四:使用燃油清洁清洗添加剂

清洗保护剂来清洗发动机相当简单,具体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可看产品使用说明。

清洗剂在发动机工作时,被燃油泵随同燃油一起吸入供油管路内。随着燃油的流动,它不仅能清洗掉油箱内、汽油泵滤网上的胶质和喷油嘴上的胶质与积碳,还可以在发动机正常工作时,自动清洗掉气门上和发动机汽缸内的积碳,使发动机“返老还童”,重新焕发出澎湃动力。由于从油箱、燃油泵滤网以及燃油管道内清洁下来的胶质会沉积在汽油滤清器内,所以免拆清洗后,必须及时更换燃油滤清器(汽油格)。

第五:拆机清洗

简单省力,只须按正确的方法使用即可。但对于积碳严重的发动机,这种方法就显得力不从心,无法达到完全清洗洁净的目的。“免拆清洗”后,若发动机工作性能仍旧恶劣,而技师告诉您问题就是气门和缸内积碳太多引起时,那就不得不采用拆解发动机的方法来解决了。

气门积碳的清洗较为简单,在拆下进气歧管后,用手工或采用清洁药物浸泡即可清除。至于发动机缸内积碳的清洁,则必须“大动干戈”,拆下汽缸盖、正时皮带等才可以清洗。

由于发动机拆卸重新装配后,其动力、密封性能会逊色于原厂,所以一般情况下,清洁发动汽缸内的积碳不宜经常进行。万不得已时,也必须到正规的维修厂进行,否则发动机性能将大打折扣。

打齿的危害:

为什么会有打齿的现象?

这还得先从打齿的原因说起:

手动变速箱的结构内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设备,那就是“同步器”。同步器的作用是很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换挡时候由于动力输出端齿轮转速要快于马上要换入这个挡位的齿轮,如果没有同步器,把一个慢速旋转的齿轮强行塞入一个高速旋转的齿轮中,肯定会发生打齿的现象。

同步器的作用就是在换挡动作发生时,将即将换入挡位的齿轮转速提升至和输出端齿轮速度同步的状态,这样换挡时候就不会存在打齿现象了。

明白了打齿的现象发生,那为什么很多车正向行驶时候就不存在打齿,而一挂入倒挡就打齿呢?那是因为很多车型的倒挡是没有安装倒挡同步器的,因为厂商的理念里,倒挡是需要完全停止再挂入,并且使用的机会相对小了很多,所以出于简化变速箱结构和节省成本的目的,很多中低端手动变速箱的倒挡就没有安装倒挡同步器。

没有安装倒挡同步器的手动变速箱就会存在挂入倒挡打齿的现象。当然了,这里也和用户使用习惯有非常大的关系,因为倒挡本身不含同步器,需要完全把车辆停止,让动力输出端速度降低到和倒挡齿轮(这时候倒挡齿轮是静止的)之间的转速差变小,这样才能保证挂如倒挡比较平顺且没有打齿。很多用户车未停稳就着急立刻挂入倒挡,自然会让没有同步器的倒挡很受伤,打齿就会发生。

如何避免倒挡打齿:

前面说过了,倒车之前把车完全停稳再挂倒挡是一个最好的防止打齿的办法,同时,一定要将离合器彻底踩到底,一定不能因为偷懒而踩一半离合器,这样就会造成严重的倒挡打齿,甚至就算有同步器的前进挡都不要过份的迷信同步器会让换挡极为平顺,如果你离合器踩得不彻底,再好的同步器也承受不住很大的转速差,同步器的磨损就会成几何倍数的加快

有效延长电瓶寿命

汽车安全驾驶的技巧

正确的驾驶姿势

很多驾驶者在开车之前,经常会忽略先行调整驾驶者座椅的位置。其实,正确的驾驶姿势可以有效保护驾驶者的安全,若是座椅位置不合适,就会影响驾驶员视线和操控的灵敏度,甚至导致交通事故,伤害到自己和他人。

因此开车前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调整好驾驶员座椅的高度。正确的座椅高度应调整到驾驶者的视线不会被转向盘挡住,并可以清楚地看见所有的重要仪表及街道标志。在调整好座椅的高度后,还要调整座椅的前后位置。首先应将臀部尽量向后靠,以顶到座垫及椅背之间最好,这样可使自己坐得更稳,不会晃动。坐稳之后应注意一下手、脚的位置,把左右手分别放在转向盘9和3点钟的位置,此时不可以让自己的背部离开椅背,如果离开的话,表示你坐得太靠后,必须把座椅往前挪。另外两手要略微弯曲,这样万一发生事故时,能有效分散撞击力,避免力昌集中在手臂各关节上。

此外,左右脚的位宣要在将踏板踩到底时,还必须能使腿保持弯曲。如果你踩踏板到底时,两腿是伸直的情况,一定要把座椅拉前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让膝盖顶在转向柱上,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会使脚的动作受到影响,使反应不及时。

安全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安全设施,能有效地缓解人向前的冲力。安全带也有它的系法,现在一般车内安全带拉下的位置通常是可以调整的。正确的位宣是将其调整到当安全带不使用时,靠在B柱并与目部相同或差不多高度的位置上。这样当安全带扣上后,才会刚好从胸前、锁骨通过,一旦发生撞击,不至于使冲击力过于集中在某个位置,而伤害到乘客。

转向不足

在车辆转弯时,经常会碰到转向不足和转向过度的情况。所谓转向不足.就是当车辆转弯时,并没有转够转向盘所转的角度,也就是说,假如转向益所转的角度预计可使车辆转向90°,结果车辆只转到60°。就侧滑出去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主要有:车速过快、路面湿滑或不平以及前轮破裂等。前轮驱动的车辆更容易因用力踩油门而导致转向不足,这是因为猛踩油门时,车辆的重心就会往后移,而导致车辆前方部位向上微仰,前轮附着力减弱,造成转向不足。

一般来说,应付转向不足的情况要先将车速稍微降低,略收油门(视车速而定),但切记千万不要猛踩制动踏板或是认为转向盘没转够而继续转,否则你就会在马路上表演360°转圈。这样,当车速降低后,车身的重量就会比较平均地分配到四个轮子上,重新产生足够的侧向摩擦力,以消除侧滑现象。对于后轮驱动的车辆,其处理方法也是类似前驱车,即:降低车速但不要猛踩制动,然后再修正转向盘。

转向过度

所谓转向过度现象,其实与转向不足类似,只是反过来而已。导致转向过度的原因很多,如速度过快,或是转向益操作失误等。

如果发生在后轮驱动的车辆上,通常是因为转弯时油门踩得太大或突然松开泊门导致的。一旦油门踩下,后轮的侧向力会突然降低,使车辆前方侧向力增大,而导致转向过度。一般的处理方法是:慢慢松开油门或微踩制动,以降低车速,并尽快修正转向盘,向反方向扭转。在进行转向盘修正肘,不要一次修正得太多,可分为几次修正时,当车子开始朝原先行驶方式移动时,立即回轮,但也不要回得过猛,以免车辆摆动过大。

如果转向过度发生在前驱车上,通常是因为在转弯时,突然猛踩制动,导致车身重心前移,使前轮侧向摩擦力增大,后轮上扬而减少了其附着力,造成转向过度。因此前驱车应避免转弯时急踩制动,而后驱车应避免转弯时,忽然松掉油门,或猛然改变行驶方向。

ABS的正确使用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是一种能防止车轮抱死而使车身失去控制的安全装置。目前,许多车辆都装有ABS防抱死制动系统,但是由于一些驾驶者没有掌握使用ABS的正确方法,使车辆反而延长了制动距离。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踩制动踏板时力度太轻。当用力踩下踏板时,因制动系统会有阵阵响声,使有些驾驶者急忙松脚。其实,这声音是ABS间歇收放制动压力的声音。所以,当碰到紧急状况时,使用ABS制动的方法应是急踩制动板,而且是一次直接踩到底,不要放松,同时利用转向盘来控制车辆的方向,闪避障碍物。

闪避障碍物

当车辆在行驶时,忽然遇到危险却来不急制动,或无法刹住车子时,唯一的办法只有闪避了,可是,闪避也是有技巧的。具体的方法就是当发现情况时,转动转向盘要由慢到快,逐步进行。路面越滑,就越要平稳地转动转向盘,且转向盘转动幅度不应大于半圈。完成闪避动作后,应迅速将转向盘回正,这样汽车很快就会从左右摇摆的状态中恢复平稳。驾驶者在整个过程中也不要紧盯着障碍物,而是应将视线对着正确的行驶方向。

汽车的驱动方式和载重情况对闪避操作有很大的影响:后轮驱动的汽车由于后轮去有根强的分解倾向,容易造成转向过度;前轮驱动汽车则对转向盘转动的反应较慢;四轮驱动的汽车因驱动力被平均分配到四个轮子,而表现得比较平稳;载有重物的汽车左右摇摆会比较强烈。

由于突然的闪躲,常会有安全方面隐患,因此开车时应与前车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而且不要把视线过分集中在近处,要注意远处的路面情况。

形成正确的反应

开车是一门学问,需要不断地学习、实践。过度转向、转向不足、紧急制动、闪避障碍物等这些都是驾驶中有可能遇到的情况,在前面我们讲了一些应急方法,但若想在驾车时真正地做到化险为夷,就需要有针对地勤加练习。其实,在意外发生的瞬间,驾驶者完全是凭借一种下意识的反应来处理,而正确反应的形成,是与平时的练习分不开的。因此,我们要摒弃那些侥幸心理,真正重视起驾驶安全训练,这才是确保驾驶安全的关键。

THE END
1.自动挡汽车电瓶没电了怎么启动如果你的汽车电池完全没电,无法启动发动机,你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 找人帮忙:找你的朋友或家人开车过来,用他们的车辆给你的汽车电池充电。这通常需要一根跳线,将两辆车连起来为电池充电。 2. 使用应急电源:购买一个便携式蓄电池充电器(也称为跳线盒或者应急电源)。这种设备可以给你的汽车电池充电,帮助你启动https://m.yiche.com/baike/749752.htm
2.汽车电瓶没电了怎么应急启动懂车帝提供汽车电瓶没电了怎么应急启动的详细内容,懂车帝是一个汽车资讯平台,懂车更懂你。我们提供最新汽车报价,汽车图片,汽车价格大全,行情、评测、导购等内容,看车选车买车就上懂车帝。https://www.dongchedi.com/tag/pgc/9400565
3.汽车电瓶没电怎么办,我教你一招启动@汽车拖车救援汽车电瓶没电怎么办, 我教你一招启动 汽车拖车救援 您好,汽车电瓶没电时,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个常见的启动方法,即使用另一辆车的电瓶进行搭电。以下是具体的步骤: 准备工作:确保您有一辆可以正常工作的车辆和一根合适的搭电线(或称为跨接电缆)。同时,请确保两辆车都没有熄火,并关闭所有电器设备,如https://agents.baidu.com/content/question/7e89fd5f5a22fe9a5be913fd
4.汽车打不着火怎么办?教你三招自救…汽车打不着火怎么办?教你三招自救… 电瓶没电又打不着车? 应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来看下 电瓶快没电时有哪些症状? 1、全车通电没反应、仪表灯光昏暗:一般情况下,发动车前仪表盘自检时,如果电池灯亮起,并且明显感觉到仪表盘亮度不如正常情况下的亮度,可以判断为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NDcyMjQ4NQ==&mid=2652345329&idx=1&sn=31dbd7aef6f659a1ef543d0009ca9b17&chksm=80c4a9abb7b320bd1fa1e8a4ba65f183cd44549787acbb659e748af096526591fb7002a519e7&scene=27
5.汽车进水怎么办教你一招解决?汽车进水的解决办法:1、行驶过程中车辆涉水后,应选择宽阔安全的地点停车,查看发动机点火系统是否沾水,并用干布将其受潮的电https://3g.china.com/auto/mip/199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