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欧盟终于也有了自己的电动汽车电池——法国造电动汽车电池上市了!
法国的ACC(AutomotiveCellsCompany)公司成立四年后,开始下线电动汽车电池。这是首个在法国制造的电动汽车电池,欧洲媒体将其称为“欧洲电动车领域的捍卫者”,所以你懂的。
ACC的股东包括Stellantis(克莱斯勒母公司)、TotalEnergieSaft(欧洲的南孚电池)和Mercedes(梅赛德斯)等多家大公司,于2023年5月在位于朗斯附近的比利贝尔克劳盛大开业,这是法国四家电池工厂中的第一家,全部位于法国。预计截止2024年底,将有2,000个电池组出厂。目标是到2025年达到15万辆汽车电池当量,到2026年达到25万辆汽车当量,到2030年达到2百万至250万辆,即欧盟20%的市场份额。
相比之下,另一个“欧洲捍卫者”瑞典北伏更低调一些,北伏原计划到2024年为大约30万辆电动汽车提供电池,被传的神乎其神的ACC计划2025年也不过为15万辆车供电;北伏原计划到2030年占据欧盟市场30%份额,AAC只想占据20%份额。
但总体感觉,还是ACC比北伏路线更靠谱一些。
原因有三:
1.ACC所在的上法兰西地区是法国的工业区,有制造业传统,已经将电池业视为该地区继纺织和采矿业之后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并能提供数千个劳动力——相比瑞典北伏在北极圈里的工厂,当地都提供不了那么多劳动力;
2.有本土厂商支持,虽然瑞典也有自己的汽车业,但法国的汽车市场更大,并拥有标致和欧宝等自有品牌;
3.这一点也是最重要的:法国的电更清洁。
电池碳足迹包括电池生产的全生命周期,从上游正负极企业、铝制品企业到电池生产加工全产业链、运输过程。期间的排放中,电力排放占到六七成,所以,电池碳足迹计算的核心就是所用电力的碳足迹。
电力碳足迹,欧盟的《电池法》仅认可电力直连和国家平均电力消费组合两种方式。
电力直连很好理解,就是跳过电网,发电端与用户直接交易。
“国家平均电力消费组合”则是指企业所在国、电网整体的、碳排放因子占比。在计算上,是一定范围内发电设施的总碳排放量,除以总的上网电量,代表相应范围电网每一度电平均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欧盟内部的分歧是法德分歧:以法国为代表的瑞典、挪威、西班牙等几个国家以核电或水电为主,国家平均电力消费组合集中在0.1-0.3tCO2/MWh之间(吨二氧化碳/度电),也就是每度电只排放0.1-0.3个吨二氧化碳。而以德国为代表的波兰、意大利等国仍拥有20%以上的煤电,平均电力消费组合集中在0.3-0.6tCO2/MWh之间,也就是每度电要排放0.3-0.6个吨二氧化碳。
很明显,如果以国家平均电力消费组合为计算基础,德波的排放是法瑞排放的两倍——输在排放的起跑线上了。
虽然法德为此打的很厉害,冯德莱恩还搞下去了欧盟委员会内负责绿色经济的布雷东委员……但估计还是打不过法国的绿色优势。
所以法国计划建设四个超级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工厂,一点都不夸张。
作为“中粉”,祝ACC大卖。
原因无他,欧盟早一日有自己的电池业,中国电池业在欧盟就能早一天得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