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瓶并联法拉电容效果数据实测(一)
买的二手法拉电容,为了解其自放电特性,连续测量了一个月。电容为二手NESSCAP,至少10年以上的高龄。到手后第一次充满电,自放电很快。便试着做一次循环充放,这就是卖家称的“激活”。我没找到这种激活的理论依据,也未找到这种激活比较正规的解释或应用,不过进行3次深循环后,自放电速度确实降低了。充满电,再放光电,叫深循环。下面是从刚到手测试到几次深循环后连续一个月测试的数据曲线。测试环境为室内,测试电压的设备为惠普台式万用表HP3457A。HP3457A的输入电阻较大,接到电容上基本看不到电容电压下降,而手持的优利德UT61E电压档内阻相对小,接到电容上,可看到电压蹭蹭的往下掉。
电容的内阻我没有测试,卖家在发货前于无电状态下,用他简易的测试仪测量值是1.3mΩ,自己没测试设备,也懒得做,更不值得花几百买,暂且认为就是1.3毫欧。
其实我在前一天,还在犹豫,如何把电瓶的线引入驾驶位,因为要是测启动瞬间的电压波动,我这车启动要刹车和启动同时按下才会启动,所以一个人测试的话只能在驾驶位。想了很久扯线的方案,算了线的长度,后来突然想起来,车内是有ODB接口的,直接测ODB接口就行了,何必扯线。
想起来多年前我还设计过ODB的设备,找出来剩余的连线,这样测试就方便多了。
这次要做两组测量,第一组测量为正常启动时,监测电瓶两端电压的变化;第二组测量,是当电瓶两端并联上电容组后,启动过程电瓶两端电压的变化。并电容时,要确保电容已经充电到和电瓶电压相近,不然会有很大的火花。
测量结果见下图:
从结果上看,电瓶电压为12V
不过上述测量存在不足,提前并没有做好完善的测量准备。首先,电容的电缆没有能与电瓶可靠的连接,仅仅是将电缆的铜鼻插到电瓶夹的夹缝中,两个电极都是这样接的,并且铜鼻表面没有处理干净,这样会增加接触电阻。其次,两次启动条件不同。无电容启动时,是在已经停车10余天的情况下首次启动,而并联电容的测量,是在无电容启动测量之后约5分钟之内进行的。第三,这车的电瓶比较新,才使用5000Km,内阻较小,看不出电瓶老化后电容对启动的影响。
计划重新接线,将电容可靠的并联在电瓶上以后,重新测试对比。目前仅仅是第一部实验,最终目标是实现启动过程完全依靠电容供电,启动后由电瓶向电容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