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新能源汽车,不仅免征汽车购置税、不限行,而且出行成本低,还环保。但近日笔者调查发现,对于很多新能源车车主而言,充电难让他们出远门犯了难。
买车容易充电难。根据《2017中国汽车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充电不便是人们放弃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充电难,难在哪儿?近日笔者进行了探访。
现状:在小区个人充电桩难以安装,而公共充电站燃油汽车又占位
近日,购买了新能源汽车的省会市民张先生,遇到了新难题——充电不方便。
虽然购车时随车赠送了充电桩,张先生在居住的小区也有固定车位,但在申请安装充电桩时却被物业人员拦住了,理由是“小区电压不够,且接电线安装充电桩易引发安全隐患”。
在家充电难,张先生没想到的是,公共充电站也存在充电难问题。
8月25日,笔者跟随张先生来到石家庄富力洲际酒店西侧停车场。偌大的停车场停满了车,17个由“特来电”建设的充电桩车位上,仅有一辆新能源汽车在充电,其余车位均停放着燃油汽车,张先生很难开到专用停车位为爱车充电。
历经半年的考察后,邯郸市民李昕最近作出决定:放弃购买新能源汽车,选择了一辆排放量较小的燃油汽车。
“购买新能源汽车有优惠补贴,出行成本低,低碳环保。”李昕说,但经过考察,他发现充电难的问题处处存在,最终决定还是购买了一辆燃油汽车。
目前,国家电网、特来电、云杉、星星充电等都在河北建设公用充电桩。来自省能源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新能源汽车达58719辆,已建成投运充电站1955座,充电桩45267个(含自备桩16026个),但依然无法化解充电难。充电难问题困扰着新能源汽车用户。
原因:小区电容量不足及充电安全隐患,公共泊车位资源紧张,阻碍着个人充电桩安装和充电桩车位专车专用
2016年,河北省出台《关于加快全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对有固定停车位的用户,优先在停车位配建充电设施;对没有固定停车位的用户,鼓励在居民区配建一定比例的公用充电车位。
意见落实情况如何呢?近日省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各大住宅区的物业公司基本都不允许业主在其车位上安装充电桩。
据了解,小区业主想要安装充电桩,需要携带身份证和电费卡到供电公司申请,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到小区考察变压器、线路等的承受能力后,才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能够安装充电桩。
省新能源汽车行业协会秘书长董慧敏认为,小区建成后,电容量已经固定,如若安装充电桩而电容量不足,则必须通过小区整体电路增容甚至花费几十万元购买新的变压器,这就涉及全体业主的利益,很难实现。此外,安装充电桩还有设备安全、消防安全等责任认定的问题。
公共充电站车位被燃油汽车占据的问题也是屡见不鲜。石家庄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金立告诉笔者,该公司充电桩的平均使用率不足7%,最主要原因是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少和燃油汽车占位。
而燃油汽车占位的最大原因是停车难。来自石家庄市交管局的数据,截至今年3月底,石家庄市主城区拥有汽车123万辆,公共停车位却仅有50余万个,难以满足停车需求。
另外,相比住宅小区充电桩,公共充电桩充电费用较高。住宅用电每千瓦时0.5元多,而公共充电桩往往是商业用电,每千瓦时在一元以上,再加上运营商的服务费,充一次电的费用比在小区自有充电桩充电高很多。
笔者还发现,新能源车车主的手机上几乎都有至少四五个充电桩运营商的APP,寻找最近的充电站需要来回切换APP查看。因各家运营商之间的电桩信息和支付方式大都无法兼容,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很难实现。
对策:急需明确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细则,配合换电池、移动充电等多种方式解决充电难
新能源汽车需要更换电池时,将车开进换电站,工作人员操控着机器人,三五分钟就可以将满电的电池换上。
今年5月,蔚来汽车在深圳建立的首座换电站联调完毕,这也是全国首个针对个人用户的换电站。
目前,蔚来汽车、北汽新能源、时空电动三家公司正大力推广换电模式。若推广成功,将比充电更省时省力。
对于目前小区用户充电难问题,河北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春城建议,新建住宅配建的停车位应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对老旧小区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细则,防止电力部门与物业公司互相扯皮,帮助用户顺利安装充电桩。
“可以借鉴北京用新技术解决老旧小区充电难题的经验。”董慧敏表示,在北京一些不便安装固定充电桩的老旧小区,会放置很多移动充电桩,这就极大地方便了车主充电。
专家认为,应将公共充电桩运营商综合成“一盘棋”,建立省级充电设施信息服务平台,帮助用户就近快速找到充电桩,缓解充电难。目前北京、上海、贵州已建成省(市)级充电设施信息服务平台,国家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平台也将开始数据接入,平台将汇集全国公共充电桩动态信息并监督其运行质量。
王春城认为,政府应根据用户需求,从制定充电桩规划建设入手,明确哪些地方应该建、如何建、建多少以及如何验收、维护、运营等标准,从根本上解决我省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题。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冀网文【2021】18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