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言否定锂电池的所谓安全性,某些车企大话被戳穿!

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知嘹汽车/Jasper

小时候我们都学过“燃烧三要素”,可燃物、氧气和温度。但到了锂电池这里,燃烧甚至连氧气都不需要。

近日上海闵行区消防救援支队的工程师张磊表示:“锂电池的燃烧,没有氧气也能燃烧。”

没有氧气也能燃烧,指的并不是无氧燃烧,而是不需要外部供氧仍能燃烧。这是因为锂电池的化学组成和反应特性导致其能够持续自持燃烧过程,即便是在缺氧环境下也能燃烧。

锂电池中的电解质会在高温下进行分解,持续释放出氧气,此外锂电池的正极材料也会在高温环境下分解,释放出氧气分子,直接参与燃烧过程,与热量和燃料共同维持反应。

所以动力锂电池一旦在发生过热、短路或者其他物理损伤后,就有极大可能进入热失控状态,产生大量的热量,并且引发锂电池自身分解并释放氧气,而电池和电车本身就有很多的可燃物,在燃烧三要素都满足后,新能源车的自燃就发生了。

这就意味着,我们很难用常规的灭火办法对已经起火的新能源车进行灭火。比如常用的切断氧气进行扑灭的过程,对于新能源起火来说就完全无效。

消防人员对目前新能源车起火后的灭火工作表示十分无奈,传统的灭火方式基本无效,目前只能用大量的流动水源对其冲洗进行降温,尝试让温度的下降引发内部反应的程度的降低,如果想彻底熄灭火源,外力因素基本无效,只能等燃料电池自己“缓和下来”。

而对于锂电池来说,其本身内部的材料和化学特性就导致了其容易失火的特点,国家工信部对新能源汽车的热失控也进行了严格的要求,“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成员预留安全逃生的空间”。

连国家标准都是在说“逃生空间”,消防人员都表示起火不可避免、灭火难,但仍有新能源企业在振臂高呼“要将自燃从新能源字典里抹除”,这分明就是在拿着用户的信任,置其安全于不顾,肆意宣传自家产品的行为。

别再被忽悠了,不是不能买新能源车,而是要买有良心、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企业打造的产品。

THE END
1.为什么汽车启动电瓶不用锂电池呢?在汽车工业中,铅酸电池因其稳定性、适应性和经济性而被广泛使用作为启动电源。然而,这种电池也存在一些固有的限制,如能量密度低和循环寿命相对较短。 尽管铅酸电池技术成熟且成本较低,但由于其维护需求和性能上的局限,它并不能完全满足车主的长期需求。特别是当车辆长时间停放时,铅酸电池可能会因自放电而过度放电,导https://www.yoojia.com/ask/17-11728767066362510465.html
2.汽车的电瓶为什么不用锂电池代替1、同样容量下,锂电成本高很多。2、锂电不支持短时大电流放电(启动瞬间)3、单体锂电容量有限。4、安全性较差(挤压碰撞可能爆炸)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500705951379752779.html
3.准备用铁锂做启动汽车电瓶一些问题不明问大家6、锂电池保护板会保护,不会过放,也一般不会有损伤。7、汽车发电机启动的时候需要外来电压来励磁,https://www.mydigi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5071
4.为什么汽车一直使用铅酸电池而不采用锂电池作为启动电瓶?相信车辆熄火后用车频率高,更换电瓶频率也随之升高的司机都想过这个问题;但是也都会产生一个疑惑,那就是为什么“没有”汽车使用锂电池替代铅酸电瓶,其实这样的说法太绝对了,其实很多电动汽车用的12V电瓶就是锂电池,而且个人正在使用中插电混动汽车也用磷酸铁锂12V电池,甚至燃油汽车我们也是后期换装过的,所以并不存在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111262625916305958
5.为什么说汽车启停电池的趋势是磷酸铁锂,磷酸铁锂电池有哪些特点?铅酸电池循环寿命一般在250~300次,本磷酸铁锂电池循环寿命约3000次。车辆长时间停放不启动,汽车电瓶电量会耗光,铅酸电池会因此而报废,磷酸铁锂电池依然可以充电后正常使用,且不影响寿命。 2,保证安全 磷酸铁锂电池主要成分是铁,如同铅酸电池主要成分是铅一样不轻易起火爆炸。 https://www.houny.cn/11yue/lithium-iron-phosphate-batteries-features1.html
6.准备给轿车电瓶阶段性并联磷酸铁锂电池问题本人有个习惯就是停车时间喜欢听收音机和音乐,这时发动机不着火,用电瓶的电,如果车经常跑倒是没有问题,可是本身我的车就总是跑短距离对电瓶充电可能不足,现在手里有4串磷酸铁锂电池加40A保护板,想在车熄火时并联电瓶上听音乐用,我的想法是用点烟器插头插在点烟器孔上听音乐用,如果不听了拨下来,磷酸铁锂充电http://www.crystalradio.cn/thread-181178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