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以社区为依托,线上建立社群、线下完成支付,再由平台提供供应链、物流仓储及售后支持的模式,凭借邻里信任带来的社交流量红利,得以在全国实现快速复制。
社区团购模式的火爆,也吸引了诸多零售巨头纷纷抢滩布局涌入赛道。
11月,“友家铺子”小程序悄然上线,主体信息为“北京京东叁佰陆拾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也是“京东购物”小程序的开发主体,系京东集团子公司,由刘强东担任法人。
9月6日,每日优鲜宣布完成新一轮4.5亿美元融资。紧接着,每日优鲜上线了一款名为“每日一淘一起拼”的小程序,正式进军社区拼团领域。
9月19日,拼多多投资了在上海浦东地区深耕数年的虫妈邻里团,正式涉足社区拼团。
美菜网近期获得近10亿人民币投资,据知情人士透露,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旗下社区拼团项目美家优享的布局。
押注社群的不只有社区团购,还有社交电商。7月26日,拼多多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拼多多的上市意味着社交电商强势崛起。今年1月以来,有十几起社交电商领域的投资完成交割。
传统的电商平台也在纷纷入局社交电商。
今年1月份,京东和美丽联合集团成立合资公司,推出“微选”,几经迭代,“微选”成为一个商品分销的平台。
7月5日,唯品会内部孵化一个瞄准社交电商的项目“云品仓”。
去年6月,网易推出网易推手,推手通过分销网易严选、网易考拉平台上的商品而获得佣金。
2016年8月,阿里上线“微供”,称微商将成为阿里巴巴网站重点服务的对象之一。
吴晓波曾经提出,在社群的意义上,互联网=连接+价值观+内容。他认为,“构筑自己的核心内容,尽量让连接的成本趋近于零,同时建设属于自己的社群,这便是社群经济的战略诉求。”《新零售百科》认为,社群天生就具备以下优势,从而成为社区团购和社交电商的重要载体。
1.社群是流量的集中地。
2.社群产生的互动和内容,增强了用户粘性。
3.社群能够迅速搜集用户反馈。
重视用户反馈,是所有电商企业树立品牌口碑和信誉的必经之路。有影响力的客户给出好的反馈,能帮助品牌进行口碑传播,负面反馈则是产品日后改进的方向。以往,平台大多选择用户调查作为搜集用户反馈的途径,建立了社群,平台则能迅速获得用户反馈。姜志熹曾向《新零售百科》透露,小红唇有20余人的团队为一万多个社群的群主服务,每天进行沟通搜集用户反馈,“比如一名用户去泰国旅游时买到一个提神的吸棒,反馈给我们,希望我们上架,所以现在很火的这个东西我们三年前就在卖了。”
1、产品推荐
在社区拼团模式下,每个群里都有一到两名“团长”,每日将商品链接推送至群里,附上编辑好的产品信息,引导群内成员购买。产品信息有些来自总公司提供好的模板,有些是群主自己的使用体验,以及从第三方内容平台上截取的截图。
以社交电商“有好东西”的“甄选师”为例,甄选师们每个月从有好东西内部APP里选择买手“寻味师”购买的新品类。
在选择品类时,甄选师有自己的态度和意见,他们也会根据对群成员的了解来下单新品。创始人陈郢表示,“甄选师了解到产品是什么,了解到哪里好、怎么吃、怎么玩以后,如果他们喜欢,就会下单,然后推荐给自己所属社群中的其他成员。”
团长对于产品的推荐也不是越多越好,曾有社区团购品牌一次性地把品类全部推送至群里,最终造成群成员失去了兴趣,拼团量寥寥无几。一方面,小程序更适合单次小量的购买模式;另一方面,过多的SKU反而使团长很难掌握话语权,不宜促成长期稳定的合作模式。
GardenLis的创始人戴莹在谈及社群运营时说,“做社群首先是情感共鸣,因为我们的人群其实有着共同属性,所以我们需要直击她们的情感共鸣和真实需求,这是最重要的;其次,就是设置群的调性和议程,而调性又是由话题塑造的,话题又是由人引导的,所以引导话题的kol,她的基调就会不断放大。”
1、培养团长
“有好东西”创始人陈郢曾如此形容“甄选师”,“你可以将他们理解为微商中的佼佼者,也可以说他们就是一群名不见经传的自媒体。无论如何,甄选师在各自的社群里充当着社群领袖,就像「秭归脐橙」一炮打响时功不可没的常青”。
一般来说,社交电商的团长按销售额的比例与平台分佣,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玩法。好物加一创始人COCO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为了鼓励优选师,她将每一单的70%到80%让利给他们,在优选师发起申请的2-3个工作日即可收到返利。
十荟团创始人王鹏曾在采访中表示,“我们的群分四类:预备群--普通群(12%佣金)--进阶群(14%佣金)--核心群(16%佣金)。每个阶段会有相应的任务,达成目标了才可以进到下一阶段的群,团长有相应的提成”。而食享会将提成设置在12%,旗下团长平均收入超过了3000元,工作时长在6-12个月的团长平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优秀团长的月收入能达到2万元。
有些平台会为团长设置试用期和考核指标,达不到指标、被用户投诉的团长会被淘汰。虽然团长手中紧握着社群人脉,但社交电商并不怕团长“自立门户”,其核心壁垒是品牌背书和标准化的供应体系,使团长要做成生意,就离不开平台支持。以食享会为例,团长在加入食享会后,所有售卖的商品都将有明确的“食享会”标识,同时提供一套完整的运营体系和小程序工具系统,以及商品库和供应链支持。
社区团购品牌“你我您”的联合创始人刘振洋曾表示,“我把一切可以标准化的东西都标准化,把他需要操心的事情都解决的。这样团长走了,这个群不受影响,因为它是一个虚拟门店,一个店的客流永远是相对稳定的。”
2、留住优质买家
17beauty创始人韩淑琪认为,群成员相聚在一起是由于共同的兴趣点,“外界压力越大的这一部分人,他们内心的向心力越强”,于是17Beauty在培育种子用户群时就尽可能地挖出这个点,为群成员提供化妆教程、化妆品抽奖、小样派送等福利,“人人都想成为网红,人人都想成为美妆博主,我们要想的是怎么激发他们的点,怎么给他们这个机会,让他们尝试”。
齐燕表示,“达令家的用户在商品上线前,深度参与了品牌的成分、外包装,甚至是定价。我相信达令家很多用户会认为这个品牌是他们一起培育起来的。有了这样的成功案例,我们愿意给用户做更多的品牌培育。”
3、服务升级
与电商平台不同,社群由“人”来连接,团长衔接了平台和受众,可以为不同需求的人群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也可以更高效地达成交易、处理交易中出现的问题,符合当下消费升级的趋势。
变美顾问会为用户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深度变美服务,“变美顾问会通过社群等方式和用户互动,我们来输出供货、培训和激励体系,App和达人一方面承担获客的功能,同时也慢慢成为了变美顾问的工具。”姜志熹把达人比作变美顾问的课件,“比如说有些人皮肤比较黑,提出‘作为一个黑妹子怎么化妆’的问题,变美顾问就会找肤色相对比较黑的达人的妆容建议,把优质的达人内容给到用户。”在小红唇近200人的团队中,有20人会专职于帮助变美顾问策划内容、考核、提升能力。
对于运营得当的社交电商来说,社交化的交易模式也会提升消费者的售后体验。达令家副总裁曾在12月初透露,从今年1月到10月,达令家的用户月均增长达到了230%。他认为是用户的参与倒逼了达令家的成长。
正如达令家创始人齐燕曾提到的,在运营社群的过程中,“谁能高效触达和满足用户,同时高效愉悦用户,谁就能领先市场”。抓住核心用户痛点、培养用户的购买习惯和品牌忠诚度,以及精准服务用户,才是社交电商和社区团购在运营社群的不二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