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过漠河极寒试驾的锤炼后,我自以为已经对北京的寒冷完全免疫了。与此同时,我也庆幸自己的车要比东北地区的“同类们”要幸福得多,至少在冬天不会经历那么“变态”的低温。
然而刚回北京没几天,一场降温就让我意识到显然是我太过轻敌。六级大风夹杂零下气温,透骨奇寒远超漠河的冷。在超低温环境下,我们的汽车难免会显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除了天冷不爱着车外,还会有一些其它的“隐疾”。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汽车在低温时会出现哪些“不适”,爱车又如何预防这些“头疼脑热”。
一、油耗增加:
油耗增加是每辆车在冬天都会遇到的问题,增加2~3L/100km属于正常现象。冬季油耗升高的首要原因是发动机在达到正常工作温度的过程中,需不断产生热量,为此需要消耗更多的燃油。
如果冬季油耗要比夏季高出4~5L/100km,这种异常的高油耗就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了。冷却系、供油系、润滑系及传感器故障都有可能造成油耗的异常增加。
1、传感器造成的油耗增加
油耗除了和驾驶习惯有关外,和车辆自身也有很大关系。特别是“智商”颇高的电喷发动机,它可以通过传感器感知环境温度。
氧传感只是作为基础喷油修正的传感器,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辅助修正的传感器,比如进气温度、水温、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等等。它们可以在低温、大负荷工况下进一步增加燃油的喷射量。当然,这要建立在它们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下,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引起不必要的燃油消耗。
2、冷却系过度散热造成油耗激增
在上一节我们提到多数电喷发动机会采用提高怠速的方法迅速暖机,还有很多高端车采用了电子水泵,在冷机状态下减弱冷却液循环来提升暖机效率。可见冷却液循环是决定散热和升温的关键。
注意事项:为了减少暖机过程中的热量流失,我们在起动之初将空调进风调为内循环模式,这样车辆在行驶时,暖风水箱的热量不会被来自车外的低温消耗。
3、积碳增多、燃油雾化不良造成高油耗
解决方案:可加注燃油添加剂清除积碳,不要轻易采用拆洗的方式。
4、发动机克服内阻,需耗用燃油
解决方法:关于机油的改进方法我们在下文中将会谈及。在这里给手动挡车主一个建议,在冷起动时踩下离合器,断开发动机与变速箱的啮合。这样发动机无需再带动变速箱传动轴,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发动机的阻力,同时对电瓶和起动机产生一定的保护。
5、胎压不足,增加发动机做功
随着气温的降低,轮胎内的气压也会随之降低。胎压不足时,轮胎和地面的接触面积就会增加,摩擦力也随之变大,油耗增加。
还可以加装胎压监测系统,目前后装胎压监测设备已比较成熟,种类和样式也比较丰富。定期检查轮胎状况不仅仅是冬季用车的重要话题,同样适用于全季。
二、起动困难:
解决方法:单纯更换磁力开关可能导致起动机齿轮和发动机飞轮啮合不良,最佳方法是更换起动机总成。
蓄电池是起动必需的部件。起动机、点火线圈、油泵等都会耗用电瓶电量,冷起动会极度折损电瓶寿命。
然而酸性越小,水也会越多。极寒温度会使电解液的流动性降低甚至结冰,电瓶内的化学反应也随之变慢,对充电造成阻碍。正极二氧化铅因此逐渐减少,形成不可逆的损伤,这就是冬季电瓶能力变差的原因。
解决方案:当桩柱周围出现氧化物粉末时,需用开水或苏打水冲洗。
如果不拆下线缆,就要定期着车,一方面让发电机为电瓶充电,另一方面可以将机油中的水分催干,同时润滑零部件,防止活塞缸筒、气门和气门导管锈死。
3、充电系统可让蓄电池满血复活
还有一种比较直观的方法适用于可维护电瓶,在着车时打开电瓶加液盖,观察电解液是否有气泡冒出,并且气泡会随着转速升高而增加。
为了方便接电,停车时最好将安装电瓶的那一端朝向道路,以便救援车接线。
4、点火系统能力变差使发动机内力不足
发动机工作需要具备良好的点燃能力,由于汽油的燃点要高于柴油,所以不能像柴油那样被压燃,但良好的挥发性让汽油更易于被点燃,所以点火系统对于汽油机来说非常重要。
而造成爆震的原因有很多,除了燃油标号不正确外,高温、正时错位等机械原因也有可能造成爆震。因此电脑要权衡水温、进气温度、曲轴位置传感器等诸多信息进行修正。
因此传感器的可靠性就尤为重要了。很多传感器内部由电阻构成,低温会对这些传感器造成物理性损坏,使电脑接收错误的信号。
点火线圈故障是另个一常见现象。
当点火线圈出现故障后,会出现燃烧不足的情况,火花塞电极会被积碳包裹,电极呈黑色。如果线圈无法跳火,甚至会造成火花塞淹死的状况。一般来说,汽油淹死火花塞会造成无法着车的后果。
解决方法:如果是传感器故障,一般会有连带反应,除了点火紊乱带来的发动机抖动外,其它系统也会一并显现故障。我们把车开到修理厂用电脑检测后,便可确定传感器故障。
三、磨损加剧
都说冷起动会给发动机带来严重磨损,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1、低温降低机油流动性,增加阻力
首先,机油的流动性会因温度降低而变差,由于曲轴机构采用飞溅润滑,所以曲轴至少有一半是泡在机油中的。
2、静置后的发动机缺少润滑
起动之初是凸轮轴机构磨损最严重的时候。所以冷起动是考验机油保护性能的试金石,只有机油在金属表面形成油膜后,才能有效减少部件间摩擦带来的磨损。
3、机油在冷却过程中生成水汽,降低润滑性能
发动机在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产生水分,久置不着车会使发动机内部发生锈蚀。结果不言而喻,再次起动时,机油中混入的铁锈会加剧部件磨损,同时降低润滑能力。所以在蓄电池那部分,我们强调车应该定期起动,不光是为了延长电瓶寿命,还能将机油内的水分烘干,顺便润滑零部件。
解决方法:针对发动机机油流动性变差,可以更换低温流动性更好的机油。
四、异响增大
人的骨骼间需要软骨连接,这样活动才能自如。汽车也是一样,坚硬的金属部件间通过橡胶元件实现连接,汽车在行驶起来才不至于让人感到过度颠簸和抖动。
1、缓冲部件遇低温变硬,行驶中异响
然而气温降低时,这些橡胶元件就会变脆甚至变硬,从而失去缓冲作用,当零件再度发生挤压时就会出现异响。
解决方法:保险起见,可以将车开到修理厂进行检查,如果这些部件没有损坏,修理厂一般也不会建议更换。
要想减轻橡胶部件的老化异响,关键还是要养成良好的用车习惯,遇到坑洼时减速行驶。多加注意不一定会让橡胶部件延年益寿,但随心所欲一定会让底盘零件提前退休。
2、内饰异响影响行车质感
除了底盘外,内饰材质也会遇冷收缩,安装间隙增大后发出异响,特别是以硬质材料为主的车内。在过减速带时,整个仪表台会出现“垮台”的声音。
解决方法:尽量减少拆装内饰及门板的几率,每一次拆卸都会造成饰板和车架的间隙。
3、刹车异响可能和橡胶部件硬化有关
提起橡胶硬化,我想起最近遇到的一个维修案例。一辆车在低速行驶时,后轮会出现尖锐且有规律的摩擦声。经检查可以确定是后轮刹车分泵回位不完全所导致的。
异响只是初级表现,进而会造成刹车盘偏磨,增加油耗,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过热,导致刹车能力变差。
解决方法:当刹车出现分离不彻底的情况,需要尽快把车开到修理厂检查。
注意切忌使用齿轮黄油润滑轴销,由于刹车分泵温度极高,黄油会在高温下融化成液态,失去润滑功效,还会降低刹车盘片的摩擦。
五、渗漏
1、温差过大造成密封圈变硬老化
渗漏是低温带来的另一大问题。发动机在工作时温度可轻松达到600~800℃,气缸壁甚至会高达近2000℃,正常状态下的水温至少也有90℃。
解决方法:对于渗漏来说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只能通过更换密封圈解决。并且要遵从“赶早不赶晚”的宗旨,早发现早治疗。
2、注意防冻液冰点,防止水箱冻裂
随着气温降低,我们还应注意检查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一般修理厂在保养时会用冰点检测仪检查冰点,如果冰点低于当地冬季气温,会建议更换防冻液。
特别是水的稳定性不佳,100℃时就会沸腾,造成“开锅”,而0℃又会结冰。我们知道水被冻成冰后,体积至少会增加1倍,发动机水道和水箱很可能因此被胀裂。
注意事项:虽然现在很少有车主会用水替代防冻液,但不少人还是会在防冻液减少后,用水补充液位。这种做法可以在夏季作为应急,但稀释后的防冻液需要尽快更换,否则很可能成为冬季行车的隐患。
选择和原车同品牌、同颜色的防冻液是最保险的办法。防冻液的更换周期为2年40000km,当然,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要根据防冻液的清洁程度和冰点进行判定。
3、防冻型玻璃水可以提升驾驶安全
同样涉及防冻的还有玻璃水,相信有不少车主会用水代替玻璃水。在雨刮器刮水时,玻璃水中的乙二醇能起到润滑作用,有效延长雨刮橡胶寿命并防止摩擦产生的划痕。所以玻璃水并不是简单用水就能替代的。
说回到冬季用车,玻璃水的防冻性能尤其重要。如果玻璃水结冰会对行车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有些车主表示:“我用的是防冻型玻璃水为什么还会结冰?”,特别是很多人看到玻璃水水壶里还是液态时,就严重怀疑喷水系统是不是得了什么疑难杂症。
其实喷水系统存在几个结冰点,找准这几个地方,故障就很容易解决。
解决方法:当玻璃水无法喷出时,先检查水壶里是否还有玻璃水。如果水壶内已结冰,就要用温水灌入水壶使冰融化,然后将玻璃水全部放净,更换冰点更低的玻璃水。注意不要用开水,开水会使冻硬的水壶迅速膨胀,导致胀裂。
编辑总结:汽车的各个系统间看似独立,但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冬季汽车可能发生的“不适”来看,车上没有绝对独立的系统,一个故障点可能会连带出其它的衍生问题,造成多种故障现象。
虽然故障千奇百怪,但带来的不便却是千篇一律。所以日常保养要从每一个细节抓起,拒绝爱车“亚健康”,始于勤检查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