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钥匙孔有学问:4个挡位不是摆设,不注意很伤车

①钥匙孔主要是4个挡,插进去是第一挡,LOCK挡,叫锁止挡。只有在这一挡上钥匙才可以插进拔出,方向盘也是锁的不会转动,全车的电路设备全部关闭,仅仅有一个功能可以用,就是防盗警报系统。

②第二个挡位是ACC挡,叫附件通电挡,在这个挡可以使用音响,有些车还可以用电窗、电镜等电动部件,但关乎行车系统的,在这个挡不会接通(如汽车空调)。

③第三个挡位是ON挡,叫接通挡,将钥匙拧到此位置时,接通行车有关的电器设备,例如电动的油泵,还有ABS、气囊、温度等各系统通电自检,你会看到仪表上亮起很多灯。

④最后一个挡位是START挡,叫启动挡,将钥匙拧到此位置时,启动机电路接通,会带动发动机运转并启动,松手后钥匙会自动回到ON挡。

为什么设置4个档位呢?

因为这4个挡每个挡位都是递进式的,目的是让电器设备逐个进入工作状态,这样还可以缓解由于瞬间通电造成的汽车电瓶的负担。将钥匙插入钥匙孔后,从LOCK挡拧到ACC挡后应短暂停留1~2秒左右,这时能听见电器设备通电的声音,同时油泵建立油压,会有轻微的呜呜或者兹兹的声音。从ACC挡拧到ON挡时,全车通电,汽车仪表盘亮起,此时车辆进行自检,同时油泵建立油压,大概等5~10秒左右,当仪表盘指针回落到原点后,就可以拧到START挡启动汽车。

注意事项:不要直接从LOCK挡拧到ON挡,这样就会给全车瞬间通电,会对汽车电瓶造成负担。如果连ON挡都省略而直接拧到底来启动汽车,不仅会损害电瓶且缩短其寿命,还会对发动机也是一种损害,造成发动机启动困难,促使积炭。并且长期不让汽车自检就直接点火,不仅会对电瓶和发动机造成损害,也会带来很多安全隐患,自检时仪表上面的自检灯全亮,3秒左右会全部熄灭,如果发现自检灯常亮,大家一定要及时检查。

一键启动车型同样需要逐级启动

①先轻按一下启动键等待1~2秒,等电源接通。

②再轻按第二下开关,此时仪表盘会亮起,车辆进行自检、油泵建立油压。

③上一步操作结束等待5~10秒左右,车辆完成自检、油泵建立油压完全、仪表指针落回原点,此时按住启动开关,发动机正常启动后便可松手。

插入车钥匙拧不动

有的车主在插入车钥匙后却拧不动,其实这个跟方向盘不能转动是一个道理,需要以退为进,拧住钥匙往相反方向转一下即可。所以,如果插入钥匙不能转动时,切勿用力拧,可以边转动方向盘边转动钥匙。

最伤车的启动

钥匙上不要挂过多的重物

车威总结:以上是拧钥匙正确的步骤,看完后可别再一拧到底了。汽车的结构复杂,一个小小的不为都牵动着其他零件,所以我们在使用驾驶汽车时一定不要大意,注意每个细节,这样既保护了爱车又是保护你和家人的安全。

THE END
1.一键起动的车有钥匙孔吗?这种插槽常常隐藏在车内的某个部位内,比如说现代的一些车型里会设计到扶手箱的里面,有的车型会设计到水杯槽的垫子下面,具体情况要根据车型来判断。 2、隐藏的机械钥匙孔: 有一些一键启动的车型,通常隐藏的机械钥匙孔会在一键启动按钮的后面,需要把一键启动的塑料按钮撬出来才能看到。 https://www.yoojia.com/wenda/246990.html
2.一键启动的车钥匙丢了怎么启动易车汽车新闻为您提供关于一键启动的车钥匙丢了怎么启动的最新汽车资讯,一键启动的车钥匙丢了怎么启动相关的最新易车号文章,为你购车提供参考。https://news.yiche.com/tag/31778447.html
3.一键启动的车没有钥匙孔吗?一键启动的车辆有锁匙孔,通常都配备无钥匙孔进入功能。以下是一键启动车型在遥控钥匙没电的情况下发动汽车的三种方法:1、遥控钥匙插槽,常常隐藏在车内的某个部位。当遥控钥匙没电之后,可以把遥控钥匙插到这个插槽中,稍等一会,此时车辆会感应到钥匙的存在,可以发动车辆。2、隐藏的机械钥匙孔,找到机械钥匙孔,可以把遥https://3g.china.com/auto/mip/661080.html
4.一键启动的钥匙孔在哪里一键启动怎么配钥匙→MAIGOO知识摘要:目前的汽车都是会有一键启动功能的,对于一些买新车的车主,会不知道一键启动的钥匙孔在哪里,就会在一直找,还有车主不小心将自己的车钥匙弄丢了,家里又没有智能钥匙,不知道车钥匙丢了去哪配。那么一键启动的钥匙孔在哪里呢?一键启动又要怎么配钥匙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解答这些疑问。 https://www.maigoo.com/goomai/279835.html
5.车钥匙没电打不着火怎么办一步药到病除有些是裸露在外的,有些则是被保护罩隐藏了起来。 被隐藏起来的钥匙孔可以通过机械钥匙拨开保护罩来找出。 如何启动发动机 打开车门后,习惯了一键启动的车主面对着没电的钥匙估计还是一脸懵圈。 钥匙没电,一键启动不了! 一般来说使用一键启动的车型,都会配备一个钥匙感应区。 https://www.12365auto.com/news/20180530/3407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