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脖子哥在网上冲浪的时候,刷到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燃油车到底适不适合智能化?
这不,微博上已经吵得不可开交了。
有人说,燃油车智能化会比电车要难得多,在技术上就不适合,根本没必要去做。
也有人反驳,说技术上完全没问题,主要还是太费钱,厂家都忙着卷电车,压根没把油车智能化放心上。
甚至还有人说,不利于电动化的事不要干。。。
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脖子哥觉得吧,燃油车不是不能智能化,但相对电车,可就差太远了。
来看看现在的电车,智驾几乎就像是安全气囊一样,成了最基础的配置。
20w出头的电车,基本都标配了L2智驾辅助,不带个ACC都不好意思叫自己智能车,所以像盲区监测、紧急制动、车道偏离辅助这些,根本就没啥好吹的,说出来都丢人。
而对于油车来说,除了动作向来比较快的几个国产车企,也就卡罗拉非常自信地把L2做成标配,到现在连大几十万的BBA还搁这玩选装呢,真就差这么几千块钱?
更别说在高阶智驾这块,各大电车车企都已经卷出花了,到处都是NOA、NOP、NGP、NCA什么的。
要知道,虽然都是L2,但从L2.0到L2.999。。。差别可不止亿点点大。
高阶智驾不仅包含普通L2的基础配置,还能做到“高速智驾领航”和“城区智驾领航”,已经可以实现部分路况的自动驾驶了,自动变道、超车、绕行、避障这些都不在话下。
与此同时,油车的高阶智驾还没准备开始呢。
为啥两者之间的差距有这么大?
主要原因是油车的动力反馈实在太慢了!
一般来说,实现智能驾驶就像把大象关进冰箱,一共三个步骤:感知、决策和控制。
感知是车的眼睛,用来“看清”车周围的障碍物。
大多数车企用的都是以视觉为主的综合解决方案,也就是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这些,靠这套组合拳基本够撑到L4时代了。
而决策是车的脑子,靠的是车载芯片和智驾软件,它们会根据周围障碍物进行判断,从而改变车辆行驶的轨迹。
这两方面,不管电车还是油车都是完全一样的,只需要疯狂堆料就行了。
比如5个毫米波雷达不够,就再加2个激光雷达,1个GPU芯片不够,就用2个,反正料越多性能就越好。
但是在控制方面,油车就比较麻烦了,因为,油车的动力系统是一套非常复杂的机械结构。
比如踩下油门以后,需要先控制发动机气门的喷油量来改变发动机转速,然后再通过变速箱换挡对车轮速度进行调整,一套流程下来,提速感会有些迟钝。
而油车呢,要先听到发动机声音车速才会起来。
所以,许多车企压根就没有对油车的智驾抱太多希望。
就算勉强把油车智驾做出来,也还有另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
那就是耗电。
不管油车还是电车,车内都有一块铅酸蓄电池,这块电池也被称为小电瓶,车内所有小功率配置用的都是小电瓶的电,比如说点火、照明、座舱、音响、智驾等。
电车可以通过DCDC装置进行高低压转换,让动力电池不断给小电瓶输血,无非是左手倒右手,所以小电瓶是不太可能亏电的,怎么用都可以。
但是,油车只能在发动机运作的时候顺带给小电瓶发电,一旦处于驻车状态,小电瓶连30分钟都撑不了(一共才1度电不到)。
要是在OTA过程中亏电了,岂不是还得怠速半小时充电不成?
因此,哨兵模式以及一些座舱功能也是没法在油车上实现的,更别说冰箱、彩电、移动大平层。
而在智驾上,传感器和控制系统也都是耗电大户,虽然在目前的L2级别下还基本能用,但一个完全自动驾驶系统的耗电量大概是50-100台笔记本,油车开着开着可能就要熄火了。。。
所以,在解决燃油车供电问题前,让燃油车拥有完善的高阶智驾系统恐怕是比较难实现的。
而且更关键的是,用户也未必会为油车智驾买单。
根据乘联会的一份数据,在今年上半年,买新能源车带L2的已经占到了40%,而燃油车还只有18%,两边差了将近一倍。
乍一看,带L2的油车确实不多,但和电车比也没有多夸张嘛。
但是要注意的是,这份数据可是算得上微型车的,不是脖子哥看不起微型车啊,只是这些车能把气囊装全就已经很不错了,哪还奢求什么智驾呀。
所以。。。如果把这些“无关车型”都去掉,“油”和“电”之间的差距还会更大。
看下面这张图,对于新能源车来说,在16-24w级搭载L2的就有一半左右,在24w以上甚至超过了80%。
而到了油车这边,带L2的比例始终保持在20%,甚至价位越高,带L2的还越少了。
也就是说,买新能源车的都愿意带上智驾配置,而油车则完全相反。
难道正统燃油车做智驾,真的没有前景?别说,还真有不信邪的。
一些车企还是在尝试往燃油车上整高阶智驾,比如荣威RX5的NPG,还有博越L的NOA等等。
虽然脖子哥没体验到这些车型的智驾水平究竟如何,但还是从开过这车的好哥们这里了解到了一些情况。
比如说,吉利博越L的NOA就是一套比较适合油车的低成本智驾解决方案。
不光舍弃了激光雷达,还仅用6个摄像头和5个毫米波雷达作为传感器,可以实现基础的自动上下匝道、自动变道超车以及自动避让这些操作,在高速路况应该是够用了。
虽然和其他新势力电动车相比,这个油车NOA的功能还比较单一,但关键是,这车才卖15w,电车带NOA的不得上25w去了?
而且,这玩意儿估计厂家也没想卖出去多少,因为只能在博越L的顶配+选装里才能买到,多少有点吃力不讨好。
对厂家来说,又要节约电力,又要提升性能,还不如直接用在电车上更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