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差幽默有梗,让人忍不住一键三连。对MINI和代理商TBWA\BOLT而言,这是一次勇敢的尝试。
主创团队合影
需要找一个反差又合理的存在。表面上看有反差,精神内核又是符合品牌的。
找于谦出演,MINI图什么?
这支片子,缘起于全新MINICOOPER纯电版上市。
与新电车品牌不同的是,MINI品牌的价值,早已超越了汽车本身。“即便是不开车的人,也知道MINI”,65年的价值沉淀,它代表的是一种个性的生活态度、一个文化icon。
到了电车MINI,这些品牌气质又有了新的延伸。“都市卡丁车、经典新玩具”的定位,性能优化、交互升级、模块设置,都在转换工具心态,让车子成为有趣的化身。
整体来看,它松弛、好玩的一面,为寻求个性的人提供了一种新选择,也让其品牌角色成为目前最重要的竞争力之一。
一番讨论之后,品牌方与创意团队达成一致:现阶段的MINI,“做自己”就好了。
要做到这一点,团队需要弄清楚“saywhat(说什么)”。MINI的关键词有很多,经典、文化、设计等等,但都“离人比较远”,他们更想找到一个能够跟人对话的词。
“playful(好玩的)”无疑是最契合的一个。用陈沫的话说,“这个词可以横跨产品、品牌和人”。
超有个性的车型描述
对年轻人而言,现在开车不一定是刚需,但开心一定是。而这个词,恰恰诠释出MINI鬼马跳脱的玩家形象,成为大家的“同龄人”。在团队看来,MINI的机会点就在这里,让他们认识并喜欢上品牌“这个人”,然后产生交流、介绍给身边的人。
买车是一件决策周期很长的事,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对电车MINI产生好奇,同时刷新大家对品牌的印象。
说到玩儿,于谦在一众候选明星中格外显眼。
尽管于谦外形上看着并不合适,毕竟在大家印象中,俊男靓女才是MINI的良配,但品牌和团队还是一致决定是他。
从这个维度相较,“相声皇后”一名奠定了于谦的行业地位,无论脱口秀、鬼畜区、电影圈还是摇滚圈,都流传着谦儿哥的传说。如陈沫所说,“专业领域出彩,在大家印象中又没那么垂直”。
这不羁的造型,放他身上十分合理
好玩的性格虽然为人所知,但是很少有品牌把这一点放大来说,“MINI眼光很敏锐”。事实证明,这个策略是正确的。
7月8日TVC在MINI官方社交渠道上线后,热度迅速攀升。对于传播的反响,陈沫表示“有预期,于谦的出现会有讨论,但是没想到它非常大地促进了店内线下试驾这件事”。
声量爆了,线下客流量也迎来高峰,“当时店内的试驾车辆都不够用了。”
每个品牌主都希望:这个idea只有我能用。
抽烟、喝酒、烫头,是于谦的经典人设。不过在创意团队看来,这些大家都太熟了,而且和品牌没什么关系。
陈沫特别强调,“要聪明地用好合作明星,不能让人物吃掉了品牌角色”。所以,团队在了解于谦个人特色时,同步思考他的不可替代性,并筛选出与品牌契合的点。
谜底就在谜面上。当看到于谦写的《玩儿》这本书时,陈沫有了新灵感,“这书名大家都觉得好,再稍微一想为什么好——它有一个「儿」,有儿没儿很重要,就这么出来了,没有很复杂。儿化音像一个很有意思的道具,加上它,这个词就活了、有趣味了,甚至颠覆了原来的意思”。
经典识词卡,再学一遍儿化音
就这样,核心idea出炉:“一个爱讲儿化音的人,一个自带儿化音的车”。
大家一拍即合,很快提给客户。
数英:听着很丝滑,这个创意你们也没再犹豫过吗?
这个创意好的地方,就在于它没有试图和大家解释任何东西。当时大家聊得最开心的一部分,全部保留给了消费者。
数英:那如何判断这不是一种自嗨,而是大众都有反应的?
陈沫:自嗨是因为很多创意不是从品牌出发的,而是现在看到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把它加到了campaign里面,以此倒推策略。我会比较慎重,越流行什么,越不要去说,除非跟品牌非常契合。
在我们看来,品牌性格是第一位的,需要当成人一样去理解和摸透它。你看那些被大家记住的创意,虽然看起来不用力,但都有一个特质——很强的排他性。
其实所有客户都希望,这个idea只有他自己可以用。
陈沫:第一,很强的信念感。你十分认可自己的创意,客户就一定能看到你的笃定;
数英:好像常规新车营销不会这么打,客户会觉得不够庄重吗?
如你所见,儿话音、Cooper,儿=er,创意一气呵成,完全没有理解成本。简单明了的解说,把车的功能亮点完全包裹,给观众投送一个乐呵的相声体验。
如何写一段相声式的文案?
陈沫说,最重要的就是“读起来舒服”。
原始脚本
也在于变换。或把名词换成动词破一下节奏,或是加入捧哏,用一句四川话活跃下气氛,或是留白互动,让说车不那么无聊。
我不信有人不会在心里默默回答这句:到了中国,咱叫它___
教英国人说京味英语
同样的,执行也很流畅。陈沫告诉我们,于谦每天提前一小时到场,台下话不多,指哪打哪,完成度非常高。得益于老艺术家的功力加上导演系毕业的背景,于谦表演起来十分在线,全片趣味性拉满。
也少不了导演和制作方MOD的出色发挥下图为师豪导演和于谦老师
说到执行,陈沫补充了一点,“这是一条文案导向的片子,所有元素都要符合于谦说话时的节奏感,他开口说第一句时,观众就能被带着走”。
正因如此,整支TVC建立在于谦对观众说相声的语境中,相对应的运镜、剪辑、配乐、色调都只是烘托而“不抢戏”,让人一口气看完,还觉得意犹未尽。
数英:整个创意都呈现出一种不费力的轻盈感,所以真的有这么轻松吗?
陈沫:倒也不是,这是我们想传达的一个效果,让大家觉得这个东西不用力。其实每个项目背后肯定都承担了很多,但这不需要让消费者来承担。肯定也会有很头痛的时候,只是这个头痛不需要让大家看到。这个行业,结果是唯一的。
我觉得还是传递快乐更重要。当然不是说每个创意一定要有趣,但是至少它要简单,简单的东西会更有机会被大家记住。
数英:怎么能保证做出来的东西是看起来不用力的?
陈沫:就像我说的,从一个单纯的创意出发,如何通过大家的努力实现,并且到最后还依旧保持原始单纯的样子。
数英:如何尽量在不变形的前提下,促成一个创意的实现?
陈沫:这就很考验执行了,但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不同的项目侧重点不一样,有的创意原点是一个形式,就要把形式感做足;有的文本为主,就要把文字凸显出来,不能有别的东西干扰。重点是让创意和执行对等,把每一份预算花在刀刃上。
不要苦大仇深,平和的心态更能想出创意。
简单、直接、有趣是这次创意破圈的关键词,也是陈沫一以贯之的营销理念。
她将自己的工作理解为,包装——“我们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在包装。像一个中介一样,把品牌想说的非常直给的信息,翻译成消费者喜欢听、喜欢看的内容。同时,我们想要让这个包装是单纯有效的,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愉悦。”
她带领的文化创意厂牌TBWA\BOLT,抱着为品牌培养下一代消费者的初衷,把品牌塑造成一个人,用不同形式的包装让他们和年轻人频繁交流。团队主张以简洁、高效的方式完成商业课题,并推崇OPEN的作业模式。
TBWA\BOLT团队部分作品
数英:开放性更高的brief,在执行上通常会遇到什么挑战?
陈沫:Openbrief通常要求会更高,在我们这,执行也是open的。可以去找到对的合作方,也可以找更多人参与共创,用轻松的方式完成风格化很强的作品,甚至有机会自己做导演去拍片子。挖掘不同技能和不同风格的人,这也是大家的一个兴趣。
数英:现在大家会更想要品效合一,看重效果转化而不再那么看重品牌与创意。这是不是也让创意空间更小了?
只是需要先有一部分人去影响这件事情,把创意潜移默化在工作日常里,慢慢去改变,如果有更多人通过创意手段帮助他们的生意,这个市场就会慢慢好起来。
数英:聊到戛纳,现在中国的积极性越来越低,您觉得我们还需要戛纳吗?
陈沫:创意是一个世界性的东西,像音乐、艺术。戛纳不是标准,但它代表了我们这个行业工业化的水准。我们需要交流。西方的偏见不应该是退出的借口,这个偏见是怎么造成的?也和我们历来投奖创意的单一性有关,越是偏见,越需要通过多元的创意去打破。
这个不是我们需不需要戛纳的问题,而是你怎么看待它的问题,是怀着功利心还是想要拥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