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你开着车在城市里穿梭,忽然,一个小小的动作——比如挖挖鼻孔——就被一个叫做海燕的监控系统捕捉下来。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科幻?但这正是现实。海燕系统,这个名字听着可能有点陌生,实际上它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扎根深入。
这玩意儿厉害了,能在你不知不觉中详细记录下车牌号、车型、颜色,甚至是驾驶员的动作。每秒钟处理15张照片,效率高得吓人。你可能会问,这系统究竟是干嘛的?简单说,它帮助交警抓违章,管理城市车流,确保道路安全。
何为“海燕系统”?
现在我国的交通规则越来越严格,随着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我国出台了很多新的交通规则,有些监控设备也开始更新换代,像素越来越清晰,还加入了识别功能。自从我国的电子设备换成海燕系统,车主违法违规的行为很容易被拍下来。
有这样一组真实数据,“海燕系统”每天能够处理100万张图片,每秒15张,识别400多种车标,5000多款车型,同时对车内的细节进行全部识别…厉不厉害?意不意外?
2017年,海燕系统在江苏进行试点上线,仅7天就有一万多司机被罚,其中违法停车9000余起、机动车路口违法行为180余起(主要是遇前方排队随意穿插)、开车时接打手机300余起、斑马线前不礼让行人400余起、行人、非机动车违法行为近3000起、不按规定使用远光灯将近300起。细思极恐,这样的操作,以中国司机的开车方式,一天12分都不够扣!
正准备全国实施
如今,科技如火如荼的进步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我们的日常出行。科技的介入,既让人们得以体验到日益便捷舒适的交通服务,也给维护正常的交通秩序带来了更多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交警部门正在通过深化科技与交通管理的融合程度,积极改善查验手段,誓言保障公众出行的安全与顺畅。
伴随着科技前进的步伐,海燕系统肩负起维护我们身边道路安宁的重任,不断提高对交通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换句话说,“海燕系统”的出现就是在用数据驱动行动,让违规行为无处可藏。有时候,这样的科技手段恰恰让我们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于广大民众来说,在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更应该自觉遵守交通规章制度,与技术力量形成合力,共同维护道路交通秩序。
智慧城市稳步推进
除了海燕系统,细心的市民在开车上下班的途中会发现,城区多个路口的交通信号灯旁多了一块特殊的电子屏,上面会显示“绿波速度”。“这块电子屏名叫绿波带交通诱导屏,目前已经安装有21套这样的电子屏,主要分布在黄河二路、五路、八路、十二路等绿波带主干线上。只要汽车驾驶员按照这块电子屏上显示的时速行驶在这些主干线上,那么他将会是一路绿灯通行。”交警支队科技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说。
那么,绿波带交通诱导屏上显示的时速又是如何得到的?为什么会有变化?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说,在滨州交警指挥中心有一个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平台,这个平台会根据视频车辆检测器在早晚高峰和平峰时采集的数据计算出绿波带的建议时速。简单来讲,就是后台大数据计算的结果。由于高峰和平峰时通行汽车数量的差异,所以系统给出的建议时速也不同。不仅如此,这个系统会根据路口通行车辆的数据自动调整信号灯的时长,以减少道路拥堵。
原来,工作人员提到的这个系统平台正是城市建设的“智慧交通”项目。绿波带交通诱导屏的安装正是“智慧交通”建设的一个缩影,这块电子屏的设置也意味着又向“智慧城市”迈进了一步。
据悉,“智慧城市”建设是市政府确定的2019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具体包括整合共享各类政务信息资源,完成城市云计算平台一期建设,部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率达到80%,全市业务系统上云率达到90%;市主城区完成120个主要路口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建设。
在部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方面,城市以优化简化办事服务流程为目标,列出政务数据资源共享责任清单,完成了市直35个部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的交接迁移,厘清了数据归属。目前,所汇集的数据由5亿条增长至7.8亿条,数据资源共享率由50%提升至90%,基本建成全市人口、法人数据库,户籍、不动产登记、房产交易、完税信息、社保、婚姻、殡葬、企业注册登记等高频数据均已实现共享。城市已构建起各级互联、协同联动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为下一步开展“数聚赋能”行动和实现政务服务的流程再造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政务系统上云方面,按照“应上尽上”的原则,大力推进各级各部门政务信息系统迁移上云。目前,城市已完成145个政务信息系统迁移上云,系统上云率已达到90%。同时,城市政务云服务体系得到优化,云服务支撑保障和安全防护能力也明显提升。
在“智慧交通”项目建设方面,搭建了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平台,配套建设安装有信号平台服务器3套,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120套,视频车辆检测器396套,绿波带交通诱导屏21套等设备,完成了对市城区120个主要路口交通信号的智能控制改造。通过系统平台功能演示、查验,城市城区多条道路主干线已根据最新的配时方案实现了绿波带线路优化,视频车辆检测器数据可良好接入新建信号系统平台,并能通过车辆数据的实时检测,实现交通信号自适应调整。这一工程的投入使用缓解了城市城区的交通拥堵问题,改善了城市交通秩序。据估算,城区有效通行率将提升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