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脖子哥的朋友圈被一条新闻刷爆了。
内容是有外媒报道称,因为大众新的纯电平台一时半会还搞不出来,奥迪一着急,就准备从其他公司那买平台来用了。而这“其他公司”,大概率会是中国品牌。
一开始,我其实是不太信的。毕竟如果真是这样,那奥迪几乎就是把大众的脸扇的啪啪作响了。。
然而就在昨天,奥迪中国对这个新闻做出了回应:对事情本身没有明确否认。并表示:
“中国汽车市场正处于有史以来最大的变革时期,奥迪将携手各方共同制定战略方针,共创成功未来。”
这事一出,大家八卦的心就藏不住了,纷纷开始猜测奥迪的新车会用谁家的架构。
有说吉利的,有说富士康的,甚至还有人说是比亚迪的。而综合所有猜测和报道来看,脖子哥觉得奥迪最后用的,大概率会是上汽智己的纯电平台或技术。
所谓平台,说白了就是一台车的底子。
人们经常拿大众集团开玩笑,说里头每一台车本质上都是高尔夫:奥迪A4是高尔夫长轴版,奥迪A6是高尔夫豪华版,宾利欧陆则是高尔夫行政旗舰版。。。
虽然有些夸张,但其实说的就是它们都是源于大众的MQB和MLB平台。
而奥迪会用上汽平台这件事就意味着,以后如果你买了一台纯电的奥迪轿车,它的底盘、电机和电池,有可能和智己的L7差不多。
智己车主,全体起立!
而某个智己高管辟谣的原话是:“一切以官方披露为准,不信谣不传谣
”
这个
,你细品。。
其实抛开这些都不谈,单从市场和技术角度看,上汽确实也是最有可能的那一个。
因为如果奥迪真要找一家国内企业买技术,一起办合资公司的一汽和上汽肯定是首选。一汽么大家也知道,能拿得出手的纯电车型,也就只有红旗下面的几台油改电了,平台化什么的自然无从谈起。
对比之下,上汽就会好上不少。
论技术,上汽做纯电车不仅做得早,自家的纯电平台也已经迭代到了第三代(E0、E1、E2)。这个E2架构(上汽现在叫它星云架构)具备的特质,恰好也是奥迪需要的。
奥迪之所以要从外界买技术,还是因为自家大众的SSP架构跳票了。而这个架构相比大众目前的MEB和PPE,也就是中低端和高端纯电架构最大的区别,就是在智能化上更加牛逼。
如果用上了SSP架构,奥迪在智能驾驶、车机交互和智能座舱这些国人最喜欢的配置上,就能和国内的新势力们掰掰手腕了。
但是预计2026年会上的SSP架构可能一下就要跳票到2030年,意味着奥迪在国内又得多过4年没啥竞争力的日子了。
回过头再看上汽的E2架构,这玩意好巧不巧,主打的就是一个智能化。
不仅能够支持高阶的辅助驾驶,车上各个功能区,比如车座舱、电驱、电控等还全部支持OTA升级。这样,车机系统也能和新势力们一样一直更新了。
而在这些传统大厂比较看重的方面,比如补能、三电、安全性什么的,E2也算比较能打。
比如支持800V高压快充和换电;电池用的则是上汽自研的,有点像缩小版刀片电池的魔方电池;电机用的也是上汽自家的绿芯动力,高压油冷扁线电机啥的先进技术也是应有尽有。
总之就是各方各面的,不管是跟MEB还是PPE比,都会好上不少。
所以,奥迪牵手智己,这个猜测还是蛮站得住脚。
当然,如果刨去合资伙伴的因素,智己的技术还不是最香的那个。隔壁吉利、比亚迪在内的很多国产车企,纯电平台做的比上汽牛逼多了。
像吉利的SEA浩瀚架构,由领克上的CMA架构优化而来。而CMA再往前,则是沃尔沃的EUCD架构。说白了,浩瀚架构的本质,就是经过吉利优化了好几次的沃尔沃核心科技。
也因此,浩瀚架构的核心卖点之一就是安全。
大量高强度钢、热成型钢啥的都是基本操作,在极氪009上浩瀚还用上了一体式压铸后地板,让它的抗扭刚度直接拉到了36450N·m/deg,奔驰G的数据,甚至只有它的三分之一。
这玩意有多硬呢,前几个月有一台极氪009在隧道里被大客车追尾撞上了前车,也就是俗称的夹面包。
结果,事故现场的画风是这样的。
车尾愣是一点没变形。。。
而除了安全以外,纯电平台该有的东西浩瀚架构也都有了。比如支持1800mm-3300mm的轴距,从A级小车到E级豪车都可以搞定;比如800V的高压平台、拥有两档变速机构/单电机近500kW的高性能电机和拥有麒麟电池的三电系统;
再比如支持融合感知,甚至已经被Waymo魔改成自动驾驶出租车的自动驾驶能力。
而比亚迪的纯电平台e3.0也丝毫不弱,走的则更像是特斯拉的路线,主打的就是一个又便宜又牛逼。
便宜么很好理解,自研的刀片电池和电机就不用说了,比亚迪的垂直整合模式,让这个架构里的所有零件几乎,都是他们自己做的,价格也是直线下降。
而且,e3.0也是国内第一个用上CTB的纯电平台。
所谓CTB,其实就是一种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CTC的变种。一般来说,CTC是把电池全部封进底盘里,好处是能省下电池包和支撑结构的成本,缺点则是要是坏了换都换不了,只能全换。
CTB则是保留了电池包的设计,但是把电池包的顶部当成了乘员舱的地板。这样又省下了地板的钱,要是坏了也好换。
而且e3.0已经是全球第一个用上八合一电驱系统的纯电架构。所谓八合一,就是把电机、减速器、电机控制器、高低压直流转换器(DCDC)、双向车载充电器(OBC)、高压配电箱(PDU)、电池管理器(BMS)和整车控制器(VCU),八个模块全合在一个单元里。
集成度拉满,也省下了很多空间。而在这玩意出现以前,业内的平均水平就是三合一。
所以,也难怪大家会有各种猜测了。我要是奥迪,我估计也得挑一会。。不过基本确定的是,奥迪如果想买纯电平台,大概率只能在中国挑。
而且在我看来,奥迪的动作已经有点晚了。因为隔壁的好兄弟们,早就已经憋不住行动起来了。。
比如,搞了半天固态电池也没有结果的丰田,最后用上了比亚迪的刀片电池。
比如,在新能源上没啥动静的雷诺和吉利成立了合资公司,准备一起钻研混动和小排量发动机。
再比如,为了搞出一套好用且智能的车机系统,极星和魅族也成立了合资公司。
而像沃尔沃这种已经完全被自主品牌收购的企业,干脆直接就搞起了换壳的操作。
比如新的沃尔沃EX30,其实就是极氪X的同平台车型;新的极星4,其实也就是极氪001的换壳版本。最近甚至还有消息证实,沃尔沃马上就要推出纯电的MPV车型,换的是谁的壳,大家应该也能一眼看出来。
还别说,这些新车看着真就有模有样的,至少比沃尔沃自己憋了几年就憋出个轻混系统要强上太多。
而我斗胆一猜,随着国产的技术平台越来越牛逼,未来我们会看见越来越多的海外车企用上自主品牌的底层技术。已经谣传了好几年的dm-i版混动奥迪A4L,倒也不是没有出现的可能。。
当然,某些不太灵光的海外车企除外。
撰文:致命空枪编辑:脖子右拧封面:萱萱
AudiInterestedInBuyingEVPlatformFromAChineseRival:Report
需要更快的速度:奥迪正在中国寻找平台合作伙伴|汽车周刊
沉睡的“巨人”被惊醒,跨国车企加码中国求转身|湮灭与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