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对于汽车行业来说,究竟是好的一年?还是坏的一年?亦或两者都是?
最近,小黄车OFO称霸着每个人的朋友圈。笔者身边的人有的会疑惑,今年上半年OFO融资就几十亿人民币,一个估值195亿的企业怎么连199块的押金都退不了?这钱都去哪里了?
当然,在商界中不止一家像OFO这种高估值的企业遭遇“资金劫难”,对于汽车行业内这种情况更不是少数。
2018年,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是不平静的一年。有人说,今年不仅是资本“寒冬”,还是汽车行业的“寒冬”。但这一场寒冬中,如果有人点了一把火,然后不断有人添柴、扇风,火就烧旺了,寒冬也就不那么冷。
而汽车行业一股股年轻的力量崛起无疑就是那一把火,不断改变行业竞争格局,也促使传统企业做出变革创新的尝试,让“寒冬”不断添上柴火。
整体:汽车行业整体逐渐步入“冷静期”
6月可以说是汽车行业融资的分水岭。
根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国内汽车行业对外披露主要融资事件一共有194起,上半年为130起,下半年则为64起。其中,融资事件最多的赛道为汽车后市场,一共78起,占汽车行业大约41%;融资总额最多的是新能源汽车,保守估计超过250亿人民币。
纵观来看,无论是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还是创新出行、汽车后市场,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上半年的融资事件数量都要高于下半年。
投资轮次方面,汽车行业融资主要集中在A轮前后的轮次。随着宏观环境的影响,VC的投资风格今年也变得愈加谨慎。
2018年,汽车行业是“老手”与“新手”开始较量的一年。
有人说,在新旧较量的背后,恰是汽车行业、车企集体面对全球汽车电动化、智联化新技术趋势等新发展环境做出的积极规划。
新能源汽车:企业估值更加合理化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新造车势力无疑是最受瞩目的玩家。
今年,新造车企业融资事件共18起(不完全统计),占比不到10%。但融资额度仍然是汽车行业里最高的领域,超过250亿人民币。其中,游侠汽车融资额度最高,为50亿人民币。尽管他们目前的焦点已经从融资转变到落地交付,但是依然是受到资本家的追捧。
新能源汽车赛道融资事件
随着“新能源热”开始退潮,政府开始“撤退”,市场上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企业估值都稍有回落。但不可否认,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进入快速成长的阶段。其中,车创认为其发展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供给端产量大幅提升、需求端市场走向成熟两方面。
基于动力电池朝着高能量密度的趋势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必然是朝着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因此,对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整车企业,我们更看好的是在硬件供应链方面具备独特的技术壁垒的企业。
智能网联:产业链融合度趋势不断增加,竞争格局逐渐显现
从全球市场来看,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热度高涨,此领域的投融资事件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车创观察到,于国内,智能网联是今年深受投资人青睐的赛道,对外披露总共62起融资事件(不完全统计),占比为约为33%,且多为技术创业型公司。
智能网联赛道融资事件
而面对着充满机遇的市场,无论是传统车企、互联网科技企业,亦或是资本,都想在这桌饕餮大餐中分一杯羹,在2018年里积极布局,深入“战场”。
从目前的市场趋势看,车创认为智能网联产业链融合度趋势不断增加,企业在产业链间加大了合作的空间与方向,且行业竞争格局逐渐清晰。
同时,传统车企也积极组建产业联盟,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和科技公司进行合作。如奔驰与博世和英伟达结盟,宝马与英特尔和德尔福达成合作伙伴关系。
德联资本刘赜认为,芯片和算法在智能网联赛道上是比较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两个细分领域。因为其迭代升级将伴随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全阶段,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等级提升,所需芯片和算法的技术难度将大幅增加,从而带来更高的产品附加值。
基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趋势,今年车创在该赛道上进行了更深入的细分研究。
创新出行:分时租赁进入洗牌期;网约车巨头出现
很难预料到,2018年年末占据汽车圈各大V号的头条主角居然是共享出行。ofo轰轰烈烈的开城大潮现在只留下一地鸡毛;胡玮炜的“创业梦”只留下一句“谢谢,再见”;十月才宣布融资成功的途歌,现在也陷入了“退押金潮”……
“当浪潮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也许这就是目前出行行业的情况。
创新出行赛道融资事件
从市场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到,无论是从摩拜开始产生多米诺效应的共享单车,还是已有多家企业死亡的分时租赁,共享出行领域都已经开始进入深度的整合期,遭遇“洗牌”的企业多数都是因为“资金”。尤其共享汽车属重资产、高成本行业,如果运营的背后没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和其他盈利模式,则很难实现持续性的正向现金流。
而今年随着资本的寒冬到来,共享出行企业的资金问题无疑是进一步扩大。而对于资金尤为依赖的初创公司来说,这无疑是最致命的。
但是,共享单车与分时租赁可能会影响出行领域的市场格局,但是却不能起到决定的作用。普华永道思略特认为,决定下一个五年出行市场增长及格局演变仍然是网约车市场。
至今为止,国内网约车市场的巨头仍然只有滴滴,目前估值已达到3900亿,并且今年又进行了两轮融资。但网约车的战局还未到分胜负之时,因为车企开始入局这一市场。
近年来,各大车企除了忙着布局新能源产业以外,还忙着寻找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在即将过去的2018年里,可以看到的一个趋势是部分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始在出行服务领域出力,而且大有形成行业主流趋势的苗头。
随着政府对规范行业有序健康发展、对司机和车辆的合规要求日渐提高。未来五年,网约车市场会进入稳定规范期。普华永道认为,塑造出行市场的驱动力量是政府对行业有序健康发展的监管力量、储备核心技术与数据的决心。基于驱动力的转变,出行领域未来五年的制胜因素会随之转变为:合规及管控能力、成本控制和运营能力、资源协同的能力。
汽车后市场:巨头登场,同行业竞争加剧
1)二手车:玩家进入门槛高,但商业模式无创新
尽管今年新车销量不尽人意,但是二手车市场仍然保持正常的增长态势。
今年的上半年,二手车电商平台可谓是掀起一轮融资热潮。其中,包括瓜子二手车母公司车好多集团、人人车、车置宝等几家二手车电商合计融资接近15亿美元。下半年,受大环境等因素影响,二手车平台融资较少。
二手车赛道融资事件
车创认为其中原因是,国内二手车的市场交易额仍然处于上升的状态,且与国外相比仍有不小差距,表明其行业发展的空间仍然很大,这使得二手车企业收到资本的“宠爱”。
但是,另一方面资本往往更青睐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二手车电商头部企业在上半年多数已完成了融资,一年内进行多次融资的可能性很低,这使得下半年融资看起来略少。
从总体来看,二手车市场新增的玩家不多,毕竟这一行业进入门槛高。虽然头部企业都得到了可观的融资金额,但是行业中的商业模式并无创新。车置宝黄乐表示,二手车市场下一轮的竞争已经不是融资,而是必须赚钱。车创相信,未来2-3年必定又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如果企业没有找到适合自身的盈利运营模式,那么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
2)汽车后服务:出现领跑者,同时迎来变革时期
汽车后服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市场,现在已开始呈现出强者领跑的格局。
配件连锁方面,覆盖全国的400+直营门店的康众汽配继续覆盖及深耕全国汽配供应链。汽车服务方面,驰加、车享家、大师钣喷和德师傅等或借力行业资源或产业资本,不断发展品牌连锁门店,扩大业务范围。
而随着互联网软件企业进入到汽车后服务市场,该行业必然会迎来变革时期。
汽车后服务赛道融资事件
2018年5月,京东“京车会”项目正式启动;8月,阿里注资16亿促使天猫汽车联手汽车超人、康众成立新公司“天猫车站”;9月,腾讯领投途虎养车E轮融资;京东成立京车汇,12月,滴滴调整架构,将原小桔车服与汽车资产管理中心合并,成立车主服务公司。
可以说,几大互联网巨头入局汽车后市场给主机厂旗下的后市场项目带来颇大的压力。同时,促使了汽车后服务行业的新变革——更加互联化、移动化、智能化,及社交化。
3)汽车新金融与新零售:互金巨头新战场
马云一句“新零售”,点燃了许多行业,其中也包括汽车行业。今年新金融与新零售的融资事件为29起,占比15%。
自去年以来,汽车流通圈刮起了一阵新零售狂风,众多互联网平台都嗅到了变革汽车流通渠道的机会,他们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寻找各种破除体制的路径,他们的不懈努力正在聚集成一股推动流通渠道变革、打破汽车市场垄断的强大力量。
汽车新零售与新金融赛道融资事件
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直租商业模式成为汽车新零售的一个显著特点。互联网直租同时具备“以租代售”和分期消费金融属性,可以实现汽车新零售与新金融相互结合。
回首这一年,如若2018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是凛冬已至,那么2019,将会是春必不远。
作者|梁承贤
作者:AutoSpace车创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