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的基础是概念,人们常用隐喻来将许多抽象的概念用具体或者熟悉的形象组织起来。隐喻是在反复出现的体验形式基础上产生的,所以是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一个纽带。隐喻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而产生,可能随着其发展逐渐消亡。胡壮麟(1993)认为“认知”应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思维过程,即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二是世界通过大脑对人们思维的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认知主要通过语言的方式,非语言的手段在认知过程中稍逊于语言手段。
隐喻是借助语言表达出来,但隐喻的源头却落在思维概念上。如果讨论隐喻不深入到思维概念的源头,就不能真正地认识隐喻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冷落了不少原本应该在译文中反映出来的隐喻。隐喻化成分在语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莱考夫的MetaphorsWeLiveBy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莱考夫的经典之作MetaphorsWeLiveBy《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比喻和翻译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提出了隐喻的认知功能。他认为隐喻的本质是通过A事物来进行理解和体验B事物。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更重要的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手段。同一社会的文化、隐喻思维和语言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许多深层文化内容(如人生观、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通过隐喻来表达和传承。此外,不同语言文化之间在隐喻使用上有较大差异。隐喻是语言交际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因此掌握隐喻的功能特点在现代外语教学中越来越重要。
隐喻比如有一个常用的比喻:Argumentiswar.辩论本身并不是战争,但这两个现象有不少相似的地方。首先在战争中,一般有甲乙双方,辩论中也是这样。另外,战争可以有输有赢,辩论也可以有输有赢,战争有攻有守,辩论时也可能有攻有守。但战争毕竟是一个有具体形式,可以有不少物理特征的过程,而辩论就不见得那么具体了。这个例子就是用较具体的战争来构造辩论的概念就更便于说话者表达,也更便于读者理解。这种从思维概念衍生出来的比喻表达法如下:
1)YoudisagreeOkay,shoot!
2)Heattackedeveryweakpointinmyargument.
3)Hiscriticismswererightonthetarget.
4)Yourclaimsareindefensible.
5)Idemolishedhisargument.
6)I’veneverwonanargumentwithhim.
7)Ifyouusethatstrategy,he’llwipeyouout.
8)Heshotdownallofmyarguments.
摇摇摇摇摇摇(MetaphorsWeLiveBy,p.4)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表达战争时使用的一些概念都被用来表达争论了。这种借助一种较为具体的概念来看另一个不那么具体的概念的方法,使人能以一种更熟悉的经历为基础来理解另一个不那么熟悉的事物,这恰恰是比喻的本质。正如莱考夫所说:“Theessenceofmetaphorisunderstandingandexperiencingonekindofthingintermsofanother.”
很多抽象概念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概念的边缘比较模糊,不容易把握。如果可以找到一个比较具体的、可以触摸的,可以感知的东西作为理解抽象概念的中介,那么进行思维就比较方便,表达起来也就更容易。莱考夫用inflation这个词为例,可以看出实体比喻的概念在我们生活中俯拾皆是:
Inflationisanentity.
1)Inflationisloweringourstandardofliving.
2)Weneedtocombatinflation.
3)Inflationisbackingusintothecorner.
上面的例子中,inflation这个完全是抽象的经济概念被当成实体。把上面句子中的比喻去掉,作一下对比:
1)Becauseofinflation,ourlifeisnotasgoodasbefore.
2)Weneedtodosomethingagainstinflation.
3)Weareinaverydifficultsituationbecauseoftheinflation.
在1),3)句中inflation就好像一个人,在比喻用法中变成了动作的实施者。而combatinflation中的inflation就如同敌人。2)句中的inflation就变成了被把握的对象。可以看出用比喻的句子文字优美生动,更是为了便于把握意义。这些实体比喻都是隐性的。莱考夫在书中用大量的例子来说明这类隐喻的普遍性。比如:
1)Ourinfluenceintheworldhasdeclinedbecauseofourlackofmoralfiber.(entity)
2)HewenttoNewYorktoseekfameandfortune.(substance)
3)Mymindjustisn’toperatingtoday.(mindasanobject)
4)Lifehascheatedme.(lifeasaperson)
这些是隐性的,属于文化的,属于语言体系的,约定俗成的比喻。
2.隐喻认知功能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语言层面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从教材中多讲解隐喻结构的语言点。比如在《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一册中,“AValentineStory”这一单元中“Eachletterwasaseedfallingonafertileheart.”。其中seed很形象地把书信的频繁、密集的联络表现出来。letter和heart的关系,通过隐喻的表现成为seed和soil之间的关系。而seed最终也会萌芽结果,意味着letter也会带给寄信人感情的升华。人类总是喜欢借助较直接的物理性经历来把握非物理性的经历,而这种用一种经历来理解另一种经历的方法恰恰是各种比喻说法的思维基础。比如“Maryisintheclassroom.”是纯粹表达物理方位。把in借用来表达love,实际就是一个比喻。把love变成一个有三维的空间,某人正在这个空间中。在日常生活中,将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引入另一个领域,使其看得见、摸不到。比如,“Ihaveacold.”,这时cold就像是一个可以用手把握的实体。我们说“我头疼得要裂开了”,是将头比作实体,在内部压力下快要破裂了。还有downloadaprogram,是将program这个看不见的计算机软件当成了可以从车上卸下来的实体(如机械)。如果比喻只在语言中存在的话,那么它的功能就是美化语言,使语言锦上添花。
在英语教学中如要求学生用较抽象的思维方式,用事物内在的一些特征来组织经历,有时会抓不住想要表达的概念,一用比喻,把握起来就方便多了。比如“Heisatthepeakofhiscareer.”其中的peak一下子就生动地把他目前事业如日中天的状况表达出来。如果不用比喻,可以这样表述“Hehasneverbeensosuccessfulinhiscareer.”没有比喻的这个说法没有第一个更有表达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运用隐喻进行思想的语言表达习惯。在教学上尽量创造轻松又要求学生进行主动思考的有情趣的环境,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以声、形、图、景等激发他们的想象和兴趣。
(2)文化层面
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不同文学作品反映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不同的文化现象。在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三册“CivilRightsHeroes”这一单元中,指导学生了解在当时背景文化下的知识和信息,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介绍它所反映的更广阔的社会时代背景――文化。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民族的、意识所形成的文化,表现不同的民族在崇尚方面的文化倾向。课文中出现了Quaker(贵格会会员),Methodist等宗教名称,对学生举例一些宗教的词语,如Pandora’sbox(比喻灾难、麻烦和祸害的根源),Prometheus(热爱人类、反抗压迫的象征)等。这些隐喻都源自于古希腊文明或基督教文明。课文中出现的undergroundrailroad,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已不是字面意义上的地下铁路,是一个协助黑奴(用passenger代替slave)脱逃的地下组织,废奴主义者(conductor代替helpers)通过这个组织,以隐蔽的方式,经由秘密的路线和食宿站作为避难所(station代替refuge),指引和协助黑人逃离南方。文中大量地使用隐喻,是与当时的文化背景分不开的。
在教学中,强调要区别一种表达方式是属于集体的,还是属于个体的。上面讨论的那些所谓的“隐性的”比喻大都是一种文化中的人约定俗成的,反映的不是写作者一个人的思维模式,而是一个群体的思维模式。在翻译中保留这些比喻可以揭示原文说话人所处群体的集体思维模式。比喻如果为了交流的目的而写,为了充分达到交流的目的,就要尽量提高可接受性,不必去照顾模拟源语的思维模式,比如在实用性的科技、经济、法律等语篇中就没有必要去反映思维模式,而应着眼于信息的交流。当然纯粹反映思维模式而进行的翻译是不多见的。
3.结语
参考文献:
[1]Byram,M.&Risarger,K.LanguageTeachers.PoliticsandCulture[M].Clevedon:MultilingualMattersLtd.,1999.
[2]Lakoff,G.,Johnson,M.MetaphorsWeLiveBy[M].ChicagoandLondon: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0.
[3]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王守元,刘振前.隐喻与文化教学[J].外语教学,2003,(01).
一、认知法概述
认知法(CognitiveApproach)又叫认知—符号法(Cognitive-CodeApproach),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卡鲁尔(J.B.Carroll)。认知法主张发挥学习者智力的作用,通过有意识地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理解、发现并掌握语言规则,从而能从听、说、读、写方面全面地运用语言。它重新肯定了语法—翻译法(GrammerTranslationMethod),因此被称为“改进了的现代语法—翻译法”。认知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乔姆斯基(A.N.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该理论认为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体系而不是习惯体系,人类学习语言绝不能仅靠模仿记忆,而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的运用过程。心理学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的过程,是大脑抽象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简单的刺激—反应。
认知法的基本教学原则如下:1.外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在理解语言知识和规则的基础上操练外语,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和有意义的操练。3.主张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发展。各种感觉器官综合运用,以求达到最佳效果。4.适当地使用学生的母语。教学时,适当地进行母语与目的语的对比,可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和预见性。5.学生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对于影响交际的错误要加以纠正,对于一般性错误不必有错必纠。6.广泛运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使外语教学情景化、交际化。(张兼中,1983:191~194)
功能法认为成年人学习外语和幼儿学习母语的特点是不一样的。成年人学习外语一般是在人为的语言环境(教室)中进行的,学习者是在掌握了母语的基础上来学习外语的,而且成年人的学习具有自觉、有意识等特点。因此,功能法的优点在于重视成年人学习外语的特点,强调智力的发挥,主张在理解语言规则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二、功能法概述
功能法(FunctionalApproach)又叫交际法(CommunicativeApproach)或意念法(NotionalApproach),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在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A.Wilkins)《语法大纲情境大纲和意念大纲》一文中被首次提出。当时,西欧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这样的环境要求有更多的人能够熟练使用外语进行交际。同时,由于学外语的人的职业特点和工作性质不同,对运用听、说、读、学能力的要求也不相同,这就导致了教学目的的多样性。因此,功能法便应运而生。功能法的语言学基础是社会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语言的形式、意义和功能是相互作用的。功能语言学的代表人物韩礼德(Hallidy)则提出了“语段分析”(Discourseanalysis)理论。功能法的心理学基础是心理语言学,代表人物是费利克和哈思。
功能法的主要教学原则有:1.以功能为纲,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取真实且实用的语言材料。2.教学过程交际化,创造接近真实交际的语言环境,教学方法多样化。3.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性训练相结合。4.强调表达内容,不过分苛求形式。对于学生的错误要有一个容忍度,那些不影响交际的一般性错误可以不必纠正,不必过分苛求。5.圆周式地安排语言材料,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常见的方式是以话题来安排顺序,把功能和结构统一起来,每个话题要有几次循环,每循环一次就增加一次难度。(盛炎,1990:175)
功能法的优点是:教学目的性明确、针对性强,教学内容大都是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而定的,选用的语言教学材料大都是本专业人员所必需的,在教学方法上也根据不同专业人员的需要而对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有不同的要求或侧重。
三、认知—功能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以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全英授课班一年级留学生为教学对象,下面是笔者的汉语综合课第三课教学过程,所使用的教材是杨寄洲《汉语教程》修订本第一册(上)。我们将“认知—功能教学法”应用于对全英班留学生的汉语课程中,具体教学过程分析如下:
(一)教学过程展示
课文:第三课《明天见》
A:你去邮局寄信吗?
B:不去。去银行取钱。
A:明天见!
B:明天见!
第一步,展示。我们在PPT上通过图片展示有关的地点名词和行为动词,例如地点名词:邮局、银行、食堂、教室、学校、宿舍、厕所、超市、医院等;行为动词:吃饭、睡觉、学习、买东西、看病、寄信、取钱等。这些词语跟课文中出现的句型有关,是留学生为在中国学习生活急需习得的。
第二步,语言要点练习。我们从课文中提炼出了本课的重点句型——“Sb+去+P+V”①,然后利用各种方法进行练习,例如举例说明“你去邮局寄信”“我去食堂吃饭”“他去银行取钱”“妈妈去超市买咖啡”,或者通过使用是非问、特殊问等,要求学生用该句型回答。做这些练习,是为了让学生熟悉该句型的语言结构形式。
第三步,语境练习。通过游戏,将前面的语言材料放在有语境的游戏中练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这个句型的结构特点,我们设计一个游戏,命名为“不可思议”。游戏操作具体如下:1.教师课前准备好三个纸盒,并在其中分别投入写有“学生姓名、地点名词及行为动词”的数十张小卡片;2.课堂上,每个学生依次从三个纸盒中抽出一张,并把所得的句子读出来,如“张红去银行睡觉”“李明去厕所吃面条”“王华去教室取钱”等。这样的句子既可以活跃气氛,也便于学生记忆和应用。
第四步,实际运用。要求学生在“打招呼”这个语境中,重新组织所学过的语言材料,自由对话。这一步是模拟性的交际活动,特点是无限制、完全自由,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
(二)教学过程分析
在理解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规则之后,学生还要有能力正确运用这些语言知识。教学过程的第三步就是培养语言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进行“不可思议”这个游戏,一方面检查学生对前面所学语言知识的理解情况,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类似这种理解性练习还有很多,根据这课的重点句型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还可以进行动作反应练习,即老师说句子,学生根据句义表演。例如,老师说“小强在教室洗澡”,然后让一位学生到讲台前将这个句子表演出来。这个阶段主要是运用了认知法的教学原则,但从教学方法上看,我们运用了听说法或视听法的某些练习形式。这种建立在语言理解基础上的语言练习过程,我们称之为培养语言能力。
注释:
①本文的缩略语符号——Sb:某人;P:处所;V: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参考文献:
[1]邵菁,金立鑫.认知功能教学法[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2]盛炎.语言教学原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3]王继根.外语教学中的三大学习理论述评[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2).
[4]薛燕华,刘桂琴.外语教学法流派的心理学基础[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4,(1).
[5]曾怀琳.谈认知-交际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
关键词:人工智能;电气信息类;教学应用
教师在电气信息类专业教育教学中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教学时,要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含义和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且还要了解电气信息类专业的育人目标和教学要求,将人工智能和电气信息类专业教学进行有机的融合,为学生打造全新的教学课堂,从而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学习能力能够在人工智能的运用下得到有效的提高,为学生后续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一、人工智能时代的概述
二、人工智能对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需求的影响分析
三、人工智能给电气信息类专业提供的机遇
四、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信息类专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辅的教学在电气信息类专业教学课堂中,教师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教学时,要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充分地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从而对实际教学起到一个良好的辅助作用。比如,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实践学习进行相互的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在课程内容中要围绕着各种企业的实际项目来让学生进行知识内容的学习,教师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展现真实的一线工作现场,让学生全面的感受工作的环境,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还可以让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和直观,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五)在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在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中,人工智能技术中的模糊理论、人工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的应用比较广泛。以前我们常常面临的问题是,当电气设备出现问题或故障时,总是表现出比较复杂的症状,采用传统处理手法难以对问题做出准确判断和查找,人工智能技术则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比如发电机的设备故障具有非线性、不确定和复杂性的特征,传统论断方法准确率非常低,而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中模糊理论和专家系统的综合应用,能大大提高故障论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人工智能;全英文教学;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改革
1实施全英文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日益活跃以及国际化办学的趋势发展,借鉴国外著名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利用世界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教学水平,造就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正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向。
智能化是人类社会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之一,人工智能的地位正随着该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其技术的广泛应用迅速提高,而且在非计算机领域,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者也通过这个年轻的领域发现新思想和新方法。由于人工智能课程内容涉及计算机科学以及边缘学科的新理论、新方法与新技术,因此在该课程中开展全英文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发展,还可以促进本科教学与国际接轨,在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2当前国内全英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对当前国内高校人工智能课程全英文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对象为软件工程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调研问卷共58份。调查项目、内容及结果见表1。
从项目1和2的调查结果看,大部分学生认为开展全英文教学有必要,其在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以及了解国际前沿等方面有很大帮助。然而,由于全英语教学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进行全英语教学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其教学试点与实践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对全英文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从项目3~5的调查结果看,教师不能正确处理好全英文教学与专业英语课教学的关系,使全英文教学变为纯英语课教学或专业英语课的翻版。大部分学生还是希望教学授课语言以双语为主或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多媒体课件形式为中英文相结合。
(2)全英文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从项目6和7的调查结果看,虽然一些大学花了很大代价邀请国外一流教授专家讲授课程,但由于人工智能课程理论性强、难度大,学生很难适应全英文课程教学。
(3)缺乏内容全面和难度适中的教材。从项目8和9的调查结果看,一些大学在实施人工智能课程全英语教学时直接引进原版英文教材,但这对本科生来说,原版英文教材内容偏多、难度较大,学生学习时不免有诸多畏难情绪。
(4)师资匮乏。从项目10的调查结果看,学生对承担全英文教学教师的满意程度普遍不高。实际上,全英文教学对承担课程教学的教师要求很高,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掌握英语应用技能,而现阶段国内高校中能承担全英语教学的师资仍然十分匮乏。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们深入研究人工智能课程的特点,对现有教学模式、内容及方法进行全方位探索和改革,制订全英文教学计划,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国际创新型人才起重要作用,其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探索如何将理论知识传授、综合能力培养与英语交流运用三者有机结合,建立全英文教学的新型模式,这将对更新教学理念和探索适合于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产生深远影响。
(2)全英文课程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最先进的人工智能国际前沿技术,开阔国际视野,有利于培养复合型、实用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3)全英文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能够促进国内教育向国际教育迈进。
3全英文教学内容改革
建立完善的全英语教学体系,需要有系统而完整的教学内容。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工智能课程课时一般只有36学时,因此我们需要考虑从什么角度组织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比较容易地理解、熟悉和掌握人工智能的原理、方法与技术,从而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与国内教学内容相比,国外教学更注重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十分有益,但是原版内容过多,且大多以国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活为背景,对于我国学生来说,理解某些内容和背景比较困难。因此直接套用原版教学内容往往存在一定问题,我们需要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经典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挑选合适内容。国外经典教材编写思路不尽相同,一些经典人工智能教材及主要内容见表2。
人工智能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是研究人类智能活动规律和用于模拟人类某些智能行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从表2中可以看出它们的共同点,即人工智能应围绕“智能”这个核心,但由于智能本身非常复杂,难以用单一的理论与方法描述,需要从不同的抽象层次刻画智能这个主题。我们认为,人工智能的主要内容可按图1所示划分为不同层次并确定讲授顺序。
在最底层,神经网络与演化计算(适应性原理与仿生机制等)辅助感知以及与物理世界的交互;抽象层反映知识在智能中的角色和创建以及围绕问题求解的知识的抽象、表示和理解;更高层则提出学习、规划、推理的模型和方式;应用层构造智能化智能体以及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统,让计算机实现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完成的工作。除了将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内容划分为这4个层次,为保证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性,还可按照抽象层更高层最底层应用层顺序安排教学内容。
4全英文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关键
针对以上国内全英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提出人工智能课程全英文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关键,包括全英文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定位,“二三二”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集先进性、前沿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教学内容创新以及全专业英语教学团队的打造。
4.1全英文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定位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以培养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实践动手与应用能力以及提高英语交流水平三者相结合为主要目标,分两个阶段进行,国内教师与国外教师共同授课。首先,国内主讲教师讲授人工智能课程的基础原理、模型和方法,可采用集中授课、案例教学和课堂实践等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人工智能的一般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再邀请国际知名外籍教师为学生讲授人工智能国际前沿技术,包括集中授课和专题研讨。经过基础学习,学生一般已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因此对于外籍教师所讲授的学科前沿等内容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与单纯采用全英文教学或单纯邀请外籍教师授课相比,该模式能收到较好的预期效果。“1+1”全英文双课堂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4.2“二三二”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
实行全英语教学后,由于使用英文教材及中外教育背景存在差异等因素,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和改进,包括全英文授课形式、案例教学、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配合“1+1”全英文双课堂教学模式,提出图3所示的“二三二”模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英语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该教学方法模式包括:(1)过渡式全英文与沉浸式全英语两大英语教学方式;(2)激励自主式、启发互动式、体验学习式三大学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牢固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方法;(3)参与学习式和自我展示式两大学习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全英文课堂授课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把握英语与专业的比例。首先,不能一味地追求全英文授课的形式而忽视教学效果;其次,还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4.3集先进性、前沿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教学内容创新
除了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经典教材内容以外,我们还需要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内容,以保证教学内容集先进性、前沿性和实用性为一体。
(2)前沿性。对人工智能发展较快的领域,如智能计算、数据挖掘等,还需更新和补充全英文教学内容,同时可以邀请国际知名大学教授共同研究与探讨教学内容,保证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前沿性,通过实现全英语教学保证课程与国际接轨。
(3)实用性。在讲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实践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符合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实践的要求。教师可结合教学中的基本理论知识,适当补充案例与实例,使得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联系,丰富课程内涵并提高教学效果。
4.4全专业英语教学团队的打造
5全英文教学的具体实施
我们在软件工程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的人工智能课堂上实施全英文教学,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国际软件学院成立教学主管部门领导小组、从事教学研究的骨干教师组成的全英文教学工作小组以及由教学督导组成的监管小组,三者之间相互配合并共同促进,保障全英文教学工作的顺利推进与落实。领导小组对全英文教学的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室建设、教材编写等予以政策支持;教学工作小组制订全英文教学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监管小组定期对工作小组的教学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2)在课程教学中,打破国内常规教学方式,建立开放式全英文教学模式,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教学方式以“1+1”双课堂教学模式为核心,以讲授与专题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基本原理、方法与技术展开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学习的热情。
(4)聘请与国际软件学院有合作协议的国立首尔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BobMcKay教授专职来校为本科生讲授人工智能技术前沿。同时,利用国外学者来武汉大学顺访的机会,请其为学生作学术报告,使学生了解国际最新人工智能技术,如邀请曾经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过7年博士后研究的宋森研究员进行“理解大脑与仿制大脑”的讲座等。
(5)国际软件学院在遴选教师到与学院有教学和科研合作的国外大学进修时,优先考虑给本科生授课的全英文教师,并将全英文教学能力作为选拔条件,以教师的学术进修带动全英文教学建设,使学科和专业建设与全英语教学队伍打造相结合,全面推进全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
6结语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目前正面临着知识更新和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笔者以实施全英文教学为契机,针对目前国内全英文教学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人工智能全英文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思路。
(1)以智能为核心,从不同抽象层次刻画智能主题,构造人工智能最底层、抽象层、更高层以及应用层4大模块内容。
(2)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对全英文教学模式进行重定位,提出“1+1”全英文双课堂教学模式。
(3)提出“二三二”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方案,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英语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4)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科研带动教学发展的新思路,进行集先进性、前沿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教学内容创新。
关键词:新文科高职公共英语教育问题
1新文科的概念与方向
2高职公共英语教育面临的问题
2.1公共英语教学目标模糊
新文科的主旨是使传统学科提升实用性。而在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授课只是简单针对教材进行讲解,对于学生实际英语应用的能力方面的教学则没有明确的目标而且不少院校的教学目标只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某个专业性质的考试,而并非是锻炼学生英语综合能力,这种教学目标与新文科的主旨是相背离的[3]。
2.2英语学习不良习惯多,重点掌握不足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学生大多基础知识薄弱,尤其是在英语方面基础更显薄弱,因此学生对于英语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较为懈怠。而且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学生很难接触和应用英语,因此导致了学生对于英语这门学科的轻视。最主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学习仅仅是为了修学分,并没有跟上授课教师的讲课思路,也没有掌握学科的重点内容,因此导致听说读写几个方面的英语基本功都很差,阻碍了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
2.3教学内容死板,教学形式不合理
新文科时代,对于传统学科的教学需求就是积极融合和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授课。而在实际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育授课过程当中,教师授课内容死板枯燥,而且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调整,导致学生很难跟上教学进度,抹杀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由于条件限制,很少使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和智能设备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况且也没有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导致学生对英语最终失去兴趣[4]。
3新文科背景之下高职公共英语教育优化策略
3.1明确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
3.2转变教学方法
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转变传统单一、古板的教学方法,可以结合学生喜欢的方式,利用现代多媒体智能手段进行教学。例如采用平板电脑、多媒体课件甚至是3D技术进行授课。设计英语情境,将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融入到情境当中,强化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同时也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6]。例如,教师可以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设置英语对话情景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当中锻炼表达能力,提升学习积极性,掌握国家战略的文化、历史背景和发展目标等,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也开阔了眼界,促进英语专业素养的提升。
3.3帮学生创造语言氛围,矫正学习习惯
3.4提升高职院校师资力量投入和建设
>>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多元化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中职数学多元化创新教学举隅浅谈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小学体育多元化模式教学人工智能加速商业化国际化视野下的企业多元化高校多元化考核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关于实践教学中多元化创新模式的若干探讨面向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程序语言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索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创设多元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创新多元化高职入学教育模式建设模式多元化人工智能时代下营销活动的智能化高校油画教学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探讨钢琴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天津大学:协同多元化教育资源培养能源动力类国际化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熔炼模式《商务谈判》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浅析中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高中政治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探讨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7]RussellS,NorvigP.Artificialintelligence:AModernApproach[M].3rded.Edinburgh:PearsonEducationLimited,2014.
[8]跽蛑甘: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6[R].嘉兴:乌镇智库和网易科技,2016.
[9]NilssonNJ.Artificialintelligence:Anewsynthesis[M].SanFrancisco:MorganKaufmannPublishers,1998.
[10]NegnevitskyM.Artificialintelligence:Aguidetointelligentsystems[M].2nded.Boston:Addison-Wesley,2004.
[11]LugerGF.Artificialintelligence:Structuresandstrategiesforcomplexproblemsolving[M].6thed.Edinburgh:PearsonEducationLimited,2008.
[12]JonesMT.Artificialintelligence:Asystemsapproach[M].Sudbury:InfinitySciencePress,2009.
[13]FlasiskiM.Introductiontoartificialintelligence[M].Wiesbaden:SpringerInternationalPublishing,2016.
[14]WinstonPH.Artificialintelligence[M].3rded.Edinburgh:PearsonEducationLimited,1992.
我刚上研究生的时候,对哲学比较感兴趣,然后就慢慢对修行感兴趣。但这个跟学什么没有关系。哲学宗教比较吸引人,阐述一些比较新颖的东西。比如像圆觉经,我认为是所有佛经中文采最好的三个之一吧。说到圆觉经,可以先讲部电影《黑客帝国》,换句话说,它是圆觉经的视听娱乐版。圆觉经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虚幻,我们都迷失了自己的本性,误把这些表象当作自身。一个真我是具有更大自由的,但它通常在昏昏睡大觉。虽然它有自由,但这自由从来没用过。
新:我们听说你还在写一个武侠小说跟修行也有关系吗
朱:其实不是武侠小说,准确地说是历史小说。讲从亚特兰蒂斯文明以降,释迦牟尼、耶稣、达摩,爱因斯坦等对抗雅利安神族卷土重来的故事。主线故事是探索少林武术的神秘起源和使命,你知道吗,少林武功就是冷兵器时代的核技术,把人的最大能量激发出来,和冶金技术为代表的势力对抗。
你看达摩自己的禅宗弟子都不会武功,他为什么去交给少林呢希特勒在二战最紧张时候派人到藏区也和这有关。同时,这也是关于修行的故事。
新:这真是宏大的一个写作计划,那计算机在你的个人修行里起什么作用吗
朱:我们还是谈计算机这个正题吧,毕竟这个采访不是关于宇宙人生和小说的,这么讲下去我就不像科学家了,呵呵。我在计算机方面这么多年,主要做语音技术。最早在清华,后来去美国的加州大学,再后来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做美国DARPA的项目,互联网就是那个项目下搞出来的。在这个领域的最顶尖的地方都做过,跟一些最顶尖的科学家都合作过,我想这一段发生还是有一定积累。
新:这一段人生里面,比较精彩的是哪一部分
朱:探索和创造,能有机会在各个不同领域探索,是人生的快乐。无论是在历史、宗教,还是科学领域。保持对一训的好奇心和敏锐,是我在过去10年有幸做并感觉快乐的事情。
新:怎么看待现在做这个公司的意义
朱:语言交流是尘世间,除了医学第二有意义的事情。
新:你对语言的这种说法让我想起了巴别塔的寓言。计算机能用来实现巴别塔
朱:巴别塔是一个失败的事情,被神灭了。但我们要做的和巴别塔的理念是一样的,让人能沟通,能够带来人类的创造力,联合起来能做更大的事。实际上我们公司的前一个名字就叫“巴别塔学习”。
新:你怎么理解互联网
朱: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上面的大部分东西,是没有帮助的,95%以上的信息没有用,只会让你的心更乱。
新:怎么会想到要做口语训练平台呢
朱:我做的口语训练平台最早是给我自己用
2004年我要去瑞士开一个学术会议,但不懂法语,便找了个人带我练,他读句我跟一句,然后他反复纠正我。练了几天后我就不好意思再麻烦别人了。但这次我真正清楚要把这个东西做成什么样子了。如果人在7岁以前,发音掌握得不好,对发音的好坏就听不出来,自己不一定马上就知道。所以需要有第三方来给做这个反馈和纠正。我在美国的时候是当助教,需要口语资格考试,就雇了一个人来做发音纠正,每小时50美金,很昂贵!新:计算机可以替代这个每小时50美金的家伙吗
朱:后来我发现,这个东西完全可以用计算机来反馈,但难度比我想象的大。声音里包含了太多无关的信息,需要挑出什么是核心信息。主要运用的是心理声学(psychoacoustics)的知识,和人工智能技术。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MIT的KennenthStevens开始探索感知心理信息(心理声学),他也是我导师的导师。那时候计算机还没有,主要用在语音分析上,研究人的心理。
新:比如我说“兔子”,一个女孩说“兔子”,发音不同,但传达的意思一样。是这样吗
朱:是的,这项基础研究就是回答,为什么你能从声音中感受到信息1999年KennenthStevens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克林顿颁发的。相当于我们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KennenthStevens在技术领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科学家搞基础研究,一开始谁都不知道研究出来有什么用。很多东西都是先研究出来,再去考虑应用。
新:那你现在就是主要在调用这个领域的知识
朱:对,我等于是把这些研究成果综合起来,基于这些知识做了一个模型。比如mp3就是用到这项技术,利用感知心理声学,把人对其不敏感的信息就省略,实现大的压缩比。我就是把感知心理分析,用到语音分析上,进行发音评价。
新:你的这套东西是不是就是对波形难度在哪儿呢
朱:完全不是,我宁可你说我是比对频谱,但频谱也很不对。波形是毫无意义的。有的口语练习软件用对波形的方式,这太忽悠人了。因为很多发音信息混在波形里面,区分不出来,所以波形的有用信息几乎为零。而频谱比波形要有用得多,但它也还不是我们做的东西。重点在于协调两个方面:感知信息的提取、感知差距的计算。
新:做这个应用,跟你认为中国的英语口语教育出了“毛病”有关
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口语教学,从整体上来说是失败的。我之前去合肥,参加中国教育协会英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高中英语课教学观摩比赛。老师虽然在课上鼓励大家多说话,但他说5句话,学生可能才说1句。学生在课上的口语练习量是远远不够。这也是为何中国普遍存在哑巴英语。
新:那你的技术提供一个怎样的解决方案呢
朱:混合教学法,课上+课下,线上+线下,老师+多媒体,是英语教学的未来。我并不封闭自己的技术,而是和所有的学校合作,让学校和老师组成一个高端口语教学方案。我们在课外加一个人工智能的口语教练,供学生一对一的口语发音纠正。这样,第一,保证口语练习的练习量。第二,人工智能教练指导下的练习更高效。第三,老师可以方便地去检查全班练习情况。有了这样的网络联系环境,哪怕老师自己的口语有问题,也能教出口语很好的学生。
新:口语培训机构很多,这个方案和他们的有何不同
朱:比如华尔街英语、英孚、新动态、新东方精英,都是真正的高端口语培训机构。它们都是采用混合教学法:老师+老外+计算机。华尔街是这个领域的先行者,他们的课程70%是跟着计算机练,他们的口语训练软件,也包括语音识别的智能功能,但技术水平一般。他们的老师、外教可以跳槽,但这个软件不会流传到社会上,这是核心技术。
我们的理想是让所有的学校,能让高端口语教学普及。我们要做的是帮助每个学校具备高端的口语教学能力。
新:这样说来,这项技术对于学习以及教育的理念也有一个相当大的改变
关键词:英语辅助教学专家系统研究与开发英语教学和科研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逐渐应用于现代英语教学中,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idedInstruction)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兴趣,推动着英语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变革,迅速成为英语教育不可或缺的工具。
英语作为重要的国际语言沟通工具,已成为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的关键一环。利用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有效结合,应用于英语教学和科研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专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1专家系统的基本结构
英语辅助教学专家系统是智能的计算机推理系统,主要由人机界面、推理机、解释机、知识获取和管理接口、工作存储区及英语知识数据库组成,具体的结构图见图1,箭头方向为数据流动的方向。
2.2专家系统的工作原理
如图1所示:图中人机界面提供了学生和专家系统之间的接口,并将人机接口界面化,使学生们能方便地通过人机接口访问和使用辅助教学专家系统;通过知识获取和管理接互,英语领域的专家和教师们能对英语辅助教学的推理规则进行修改和对已有的英语知识数据库进行增加、删减、修改,使专家系统的功能和内容不断更新和完善。英语知识数据库用于存储书本知识,英语领域专家及英语教师们的经验和知识等;工作存储区用于存放推理过程中的信息;推理机与英语知识数据库相对独立,应用一定的推理策略控制推理的全过程;解释机能对推理过程进行必要的解释,使用户了解推理过程,提高对专家系统的信任度。
3.专家系统的实现
3.1专家系统的开发环境
英语辅助教学专家系统以Window2000/XP操作系统作为工作平台,采用VisualBasic开发环境结合MicrosoftAccess数据库实现。
3.2英语知识数据库的建立
本专家系统采用基于规则的产生式表示法表达知识,知识经过萃取,经过深加工,能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个性需求。这种表示方法使用广泛、表达清晰、推理准确快速,还可附加可信度属性,其推理策略如下。
规则名=如果(条件1)
(条件2)
……
(条件n)
那么(结论1)(可信度1)
(结论2)(可信度2)
(结论m)(可信度m)
在知识数据库中所有的规则形成一棵棵知识树,将整个知识数据库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3.3英语知识数据库的连接
本专家系统采用ADO(ActiveXDataObjects)技术对英语知识数据库进行访问。ADO技术支持OLEDB数据访问模型,可以访问Access数据库,并建立与数据库连接的数据通道。
如图2所示,学生通过专家系统的人机界面提交数据请求,ADO利用OLEDB建立与液压知识数据库的连接,从中检索和查询所需的信息,并将结果返回给ADO,ADO将查询结果保存在工作存储区中,专家系统将结果显示在用户界面上。
3.4推理机的实现
本专家系统的推理机是由一组程序组成的,它根据学生提交的数据请求对英语知识数据库进行正向推理,查找英语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然后反向推理,测算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4.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英语辅助教学专家系统将不断发展完善。将英语辅助教学专家系统应用于英语教学和科研中,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