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刷新一切,软件开发智能化究竟怎么落地?大模型智能应用开发有哪些可行性的方向?在软件开发全生命周期里所有困惑苦恼的问题,都可以在SDCon2024全球软件研发技术大会找到答案。
作者|《新程序员》编辑部
出品|CSDN(ID:CSDNnews)
7月4-5日,指引软件行业创新趋势的标志性盛会SDCon2024全球软件研发技术大会在北京威斯汀酒店隆重开幕。
这场大会不仅是一次技术的盛宴,更是一次智慧的碰撞。每一位嘉宾都带来了满满的干货,他们的精彩演讲和深入剖析,让我们对软件开发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现场座无虚席,数千名各行各业的资深开发者齐聚一堂,围绕12大主题共同探讨软件领域的前沿发展、最佳实践和创新应用。
共话智能新范式
激情演讲燃爆全场
软件设计的要素——概念驱动的软件设计
软件开发智能化范式思考与探索
实现快速流动的架构:通过架构支持DevOps和团队拓扑
仓颉:一款全场景智慧化应用编程语言
大模型及多元AI芯片时代的软件开发
圆桌论坛:软件开发智能化新范式
随后在AthenalabsCTO王兴明的主持下,林咏华、冯新宇、李建忠三位重磅嘉宾围绕“软件开发智能化新范式”展开高峰对话。对话的核心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大模型在软件开发中的能力,以及如何结合人类的智慧和经验来提升软件研发的效率和质量,为广大开发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详细报道:
12大技术专题,覆盖软件开发全生命周期
软件开发智能化和研发效能
在当前软件开发领域,智能化和研发效能的提升成为关键议题。7月4日的首个分会场上“BAT”齐聚,邀请了来自阿里、百度、腾讯以及蚂蚁集团的资深专家。他们分别从各自专注的领域出发,深入探讨了代码大模型在推动软件开发智能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研发效能。
代码大模型技术演进与未来趋势
大模型驱动的智能代码助手落地实践
代码大模型与软件工程的产品标品之路
基于CodeFuse进行智能研发的思考与探索
圆桌论坛:AI编程时代,软件研发落地实践的挑战
AIIDE如何确保生成代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用户代码隐私和数据安全如何保障?云端IDE是软件工程的未来吗?在CSDN&《新程序员》执行总编唐小引的主持下,阿里通义灵码产品技术负责人陈鑫、腾讯云开发者AI产品负责人汪晟杰、字节跳动豆包MarsCode团队技术专家天猪、蚂蚁集团高级技术专家王兴龙围绕软件研发智能化的落地实践的棘手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次日继续聚焦于软件开发智能化问题,字节跳动豆包MarsCode团队技术专家天猪,非十科技CTO、FittenCode负责人刘政宁,阿里云通义灵码技术专家张昕东,蚂蚁集团高级技术专家王兴龙,京东研发效能平台工程域负责人刘兴东,360前端工程化方向技术负责人杨龙辉,去哪儿旅行高级Java开发工程师崔宸,火山引擎A/B测试资深研发工程师单玉泽等业界专家结合自身经验,深入探讨了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以及这些应用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会议的互动环节也格外活跃,与会者与嘉宾之间的交流频频。
从研发视角聊聊字节跳动的AIIDE
基于计图框架的AI辅助开发
人机协同趋势和效果优化实践
大模型时代如何打造企业专属AIIDE
京东的AIGC革新之旅:通过JoyCoder实现研发提效
从设计到研发全链路AI工程化体系
AIChecklist:Qunar结合AIGC在测试域的提效实践
A/B测试:AI大模型时代的关键引擎
大模型智能应用开发实践
在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大模型智能应用已成为推动行业创新的重要力量。本次专题聚焦于“大模型智能应用开发实践”,邀请了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助理教授、AutoGen联合创始人吴清云,腾讯大数据AI算法负责人黎洋,京东物流神机妙算算法平台架构师檀江华,eBay支付风控部门高级经理李杰,衍数科技CTO吴岸城,去哪儿旅行技术总监李佳奇等来自学术界和业界的前沿专家,共同探讨大模型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实际应用案例。
代理人工智能编程框架AutoGen的应用与实践
大模型时代的算法服务体系演进
eBay风控实时特征平台
垂直行业大模型工程实践
去哪儿旅行机票主流程AIGC探索实践
圆桌论坛:大模型应用落地实践
在Boolan首席咨询师李沫南的主持下,衍数科技CTO吴岸城、去哪儿旅行技术总监李佳奇、eBay支付风控部门高级经理李杰在圆桌论坛上深入探讨了大模型技术在各自行业的应用及其对业务流程的变革。圆桌论坛着重讨论了AI时代下,大模型如何推动业务创新、提升效率,并解决实际问题。此次深度对话为参会者提供了宝贵的行业见解和实践知识,展现了AI大模型技术在当今商业环境中的关键角色。
云原生架构与可观测性技术
如今,云原生架构与可观测性技术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随着容器化和微服务技术的广泛采用,企业迫切需要更高效的运维手段来管理日益复杂的云环境。云原生架构提供了一种灵活、可扩展的解决方案,使得应用程序和基础设施能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然而,这种架构的动态特性也给系统监控和问题诊断带来了挑战,尤其是在确保系统可靠性和性能方面。因此,可观测性技术成为了云原生环境中的关键支撑,帮助开发和运维团队更有效地监控、分析和优化其云原生应用。
小红书云原生架构的演进
峰峦热迁移:K8s生产环境的CPU/GPU负载热迁移实践
KubeBlocks:以抽象与扩展API实现多数据库的统一管理
大数据降本利器:AutoMQ基于云原生重新设计的Kafka
云原生实时数据复制技术原理与实践
Kube-OVN混合网络场景最佳实践
小红书云原生可观测演进与AIOps实践
LLM应用可观测解决方案探索与实践
基于BanyanDB的可观测性最佳实践
阿里云Prometheus分布式采集探针在超大规模集群场景实践
APM的下一站:统一可观测性
架构、高可用、AIOps、数据基座
随着业务复杂性的增加,传统的架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变化的需求,因此DDD(领域驱动设计)作为一种确保软件模型与业务需求紧密匹配的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高可用性是现代系统设计的核心要求,它确保服务在各种故障情况下都能持续运行,这对灾备和故障转移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AIOps的兴起使得运维团队能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大数据,自动化处理运维任务,提高效率和响应速度。同时,数据基座作为支撑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的基础平台,其稳定性和扩展性对企业至关重要。
DDD驱动复杂业务架构落地与实践
构造基于Ray的下一代企业级数据流水线
MoonBit编程语言工具链及其架构设计
移动端高可用实时可感知的业务通用监控方案
新能源汽车制造业API管理最佳实践
分布式数据库OceanBase技术架构升级之路
深度学习作业GPU利用率分析与提升
跨平台高性能边端AI推理部署框架的应用与实践
智能运维——数据、模型和应用
单体vs微服务:Koupleless模块化研发框架与运维调度系统
美图在AIGC运维道路上的探索和挑战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数据基座作为支撑现代企业技术架构的基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AI、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数据基座正在不断演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处理需求。阿里云资深技术专家沈春辉,腾讯云专家工程师陈开旺,Datastrato工程副总裁史少锋,360智汇云基础架构部负责人赵新等专家聚焦于新时代下数据基座的技术革新和应用实践,共同探讨了数据基座的未来发展方向。
阿里云Lindorm——面向AI时代的海量多模数据服务
TDSQL—CforMySQLHTAP能力演进
大模型时代数据开发流程的演进
AI时代下PikiwiDB(Pika)云原生实践与探索
特别鸣谢
SDCon2024全球软件研发技术大会的成功举办既离不开所有技术专家们的干货输出和开发者们热情参与,同样也离不开合作伙伴们的大力支持,特别感谢基调听云、TYAN、京东云、TDengine、快递100、Zoho卓豪、人民邮电出版社异步社区、字节跳动豆包MarsCode。
{现场照片集集锦}
至此,SDCon2024全球软件研发技术大会圆满结束,在过去的两天里,我们见证了一场干货满满的知识盛宴和技术交流,本次大会不仅聚焦了当前软件开发领域的最新技术和趋势,更重要的是,它为广大软件开发者、架构师、技术决策者提供了一个共同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促进了思想的碰撞和经验的共享。我们相信,通过这两天的交流与学习,每位参与者都将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自己的工作中,进一步推动各自领域的发展与创新。
让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携手前行,共同探索软件开发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念,为推动全球软件技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和所有开发者朋友们预告,CSDN联合高端IT教育平台Boolan将于2024年下半年举办四大主题会议,欢迎大家扫码热情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