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绘画活动是最基础的活动,在绘画活动中,孩子们会把他们所关心的事情和幻想的美丽世界被画在白纸上。让绘画活动成为幼儿探索世界、观察世界的媒介,因此在开展绘画活动时,老师应该提高幼儿兴趣发展、开发幼儿潜力,幼儿健康个性为首要前提,灵活组织各种教育活动、采用不同教育途径,使绘画活动在幼儿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幼儿园;绘画活动;设计与组织
正文:
绘画是儿童运用色彩、线条和构图,在平面上创造出具有一定形状、体积和空间感的直接、可感的形象的艺术形象。
绘画作为研究一种通过视觉文化艺术,具有非常强烈的直观性,对儿童有很大的感染力。儿童在绘画活动中所创造的艺术文化形象既是对他们自己周围社会生活学习环境的反映,又是他们对事物主观的审美感受和评价。
一、绘画活动内容的设计学前儿童绘画活动的类型有物体画、情节画和图案装饰画。儿童在不同类型的绘画活动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各类型进行活动的内容、课题研究设计方面也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
(1)物体画
实物绘画是儿童在观察的基础上表现物体的形状、颜色、结构和特征的绘画形式。物体画以培养儿童的造型能力为主要目的。物体画教学对培养学生儿童的观察力提高辨别力有重要的意义。儿童在物体画中表现的内容极其广泛,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尤其是绘画发展过程以及教学的要求,经过分析选择加以确定。
①小班
小班儿童的认知能力较差,生活经验较少,接触事物的范围较小。因此,小班儿童主要是通过画出自己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进行接触的、熟悉的和最感兴趣的、轮廓可以简单的物体,如皮球、饼干、手帕、太阳、花、树、小鸡、小鸭、简单的房屋、汽车等。
小班的孩子已经开始有能力画几种图形,每增加一个新的图形,就会增加很多新的组合,也可以改变很多孩子熟悉的对象。因此,当儿童学会画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等基本信息图形时,也就可以初步能用这些图形与线条进行组合的方法发展创造一种图画。这时,儿童的绘画技能较差,教师应十分注意发展儿童的创造能力,而不是一昧地强求统一,或鼓励儿童模仿教师作画。教师要注意选择那些形象鲜明生动、创造余地大的图形,来激发幼儿的创造性。
②中班
中班儿童进行绘画的内容我们应在小班基础上,更精确地描绘出各种不同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基本结构特征,应有顺序地从较为系统简单的物体,通过学生观察转到更为复杂的物体上去。如画人物时,要求画正面人物,狗、猫、鸡鸭、鸟、鱼等家禽家畜,汽车、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简单的山水、建筑。
面向中班儿童的物体画设计应从由两个基本形状组成的简单对象向由两个以上基本形状组成的较为复杂的对象依次转移。在开始发展阶段,应强调将基本组成部分进行归纳为图形。它能帮助儿童掌握整体形象和结构。同一个目标物体表面可有针对不同的组合结构形式。例如画公鸡,可以进行归纳为一个小半圆和一个大半圆的组合,也可以通过归纳为一个小梯形与一个大梯形的组合。还有其他组合,如三角形和半圆形,两个椭圆形等。只要儿童归纳的方法合理,都应予以肯定,不必强求一致。
在儿童表现主义基本组成部分的基础上,进步引导儿童表现出物体的主要通过特征。有许多物体的基本形状非常相似,甚至完全相同,但画出它们的特征后就截然不同了。兔子、猫和狗的基本模式是相似的,但它们的耳朵和尾巴却不同。
在儿童学习掌握从整体(基本组成部分)到局部(主要发展特征)的作画方法后,可启发儿童可以通过不断变动进行组合,画出正面直立和侧面直立的人物、动物,要求中国儿童能用自己不同的几何图形表现出人物的形体结构特征。
③大班
大班的孩子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绘画技巧,内容也日益丰富。因此,大班幼儿学会画形体上更为系统复杂的物体,能描绘出物体的细节进行部分及各种信息动态,如人物、动物的不同工作姿势;学画多种智能交通管理工具,如酒水车、大吊车、飞机、轮船等;学会画结构设计更为重要复杂、场面出现较大的建筑物;学画各种影响植物,如热带植物等。
为儿童进行设计研究课题时,要注意使他们不仅能画出一个物体的主要发展特征和基本组成部分,而且能画出细节来丰富画面,逐步实现完成从表现物体的个别特征过渡到表现物体的综合能力特征。
教师为儿童选择他们感兴趣和有一定动作要求的内容来让儿童学画人物、动物的简单动态。如动物运动会、玩翻斗乐、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快乐的舞蹈等。孩子们画这些动作主要是出于一种直觉的印象,这种印象一开始可能没有意义,但是兴趣会促使他们努力观察。当他们能独立地画出一两个发展动态后,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增,从而使动态更为丰富生动和富于变化。
(2)情节画
①中班
②大班
大班小朋友的剧情主要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身边的实际事物为表现题材,如《我的好妈妈》、《快乐星期天》、《我们的幼儿园》等。他们也可以简单地根据故事和诗歌来画剧情,比如《小熊过桥》、《龟兔赛跑》、《孙悟空学本领》等。随着社会知识经验的不断发展丰富,绘画技能的逐步提高,大班儿童已经产生了描绘一个重要事件、表达自己一定情感的愿望。因而,大班儿童的绘画活动可侧重于情节画教学。当为大班幼儿设计活动时,你可以从设计一些描述孩子熟悉的生活的开始。如“我的一家"“我的幼儿园”“动物园”“春天的公园”等,要求进行儿童把这此熟悉的生活以及画面主要表现自己出来,并能充分表现出各物体通过形象间的主次之间关系、相对重要位置等。
(3)图案装饰画
图案装饰画是利用企业各种花纹、色彩,在各种纸形(如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和各种问题不同社会生活学习用品的纸形上有规律地进行设计装饰的绘画艺术表现主要方式。花样装饰活动不仅能提高孩子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培养孩子耐心、细致、有序的操作习惯,还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中班幼儿儿童发展主要通过学习进行一些问题比较可以简单的图案花纹,如小花朵、小叶片、小圆圈等,能用对比色涂出鲜艳、美观的画面。
大班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外,大班的孩子还应该学习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简单图案,并且可以用相同的颜色或相似的颜色来装饰屏幕,从而使层次清晰,色彩和谐。
二、绘画活动材料的设计
绘画离不开纸和笔,为孩子选择合适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是绘画活动的第一步。绘画教学工具有很多,如蜡笔、油画棒、记号笔、马克笔、彩色或者铅笔进行彩色水笔、毛笔等。在选择绘画工具和材料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应根据儿童的身体特征和实际能力作出选择。
在使用的难易程度上,小年龄阶段儿童以油画棒、粗的记号笔等工具为宜;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小肌肉进行动作的发育问题日趋发展成熟,可选择一些彩色水笔、毛笔、马克笔等工具。以后,可逐步发展提供给儿童进行不同产品材质、颜色和形状的纸张。
(二)工具和材料的使用要灵活,能体现所要表现的内容和题材。
艺术是儿童表达知识和情感的另一种“语言”。幼儿从出生开始比较喜欢色泽鲜艳、五颜六色的玩具。色彩对于幼儿来说有一种深刻的情感。在幼儿园的绘画活动中,老师为幼儿提供充足的可操作材料,可以添加美工材料、采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大胆尝试运用色彩。我们应重视儿童的心理,通过积极、自由的活动来建立他们对美术活动的自信,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能力。这样,孩子们将来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美。
参考文献:
[1]魏巍.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的策略研究[J];报刊荟萃;2018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