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口述历史元素融入二战主题博物馆
国家二战博物馆的展品以一种亲密而个性化的声音,涵盖了改变世界的战争的史诗和全球规模。展品不仅突出了世界领导人的作用,而且还展示了那些发现力量和勇气去成就非凡的平凡人。
意大利战役展厅讲述了盟军大陆进攻意大利的故事,这场进攻变成了长达数月的艰难而致命的进攻。美国军队及其盟友让意大利领导人投降——他们在政治动荡和混乱中改变立场并向德国宣战。
通过讲述战争中的战斗和日常生活的口述历史,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聆听士兵的经历。这个画廊传达了战争的广泛战略复杂性以及参与其中的军人的个人勇敢和领导力。
这个身临其境的展厅为为期六周的突出部战役奠定了基础,这是美国陆军在二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希特勒通过阿登森林发动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冬季反击,以将盟军击退。与严寒的天气作斗争,超过30个师和600,000名士兵拼命阻止德国人。口述历史站、文物和内容面板引导游客从德国的突然袭击到围攻,再到盟军来之不易的最终胜利。
案例二: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用口述史活化展览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展示面积5640平方米,分为一个主题馆和五个分馆,涵盖新闻出版通史、印刷技术、儿童出版、艺术设计、数字出版、音像出版等内容。六个展馆陈列清末以来各类展品共766件/套,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唱片、名人手稿、文件档案、生产工具等。
主题馆展览第二部分特设口述历史放映厅,博物馆自筹备以来采访新闻出版人500余次,累计视频音频时长约6000分钟。2023年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将在放映厅陆续推出双方口述采访成果。
案例三:重庆红岩重型汽车博物馆讲述一辆车承载的历史
挖掘重型汽车文化,追寻“三线建设”历程。2021年12月22日,重庆红岩重型汽车博物馆在大足双桥正式开馆,这是重庆首个“三线建设”历史博物馆。
该馆建址于双桥经开区市民文化中心,建筑面积12886平方米,规划有游客中心、陈列展览区、互动体验区等区域。其中,陈列展览区分为室内展馆和室外展馆两部分,共收集文物、文史、文献资料、工业遗产8000余件(套),图片12000张,35人口述历史视频共228分钟。
案例四:西南联大博物馆用口述史挖掘联大记忆
西南联大博物馆建成于2018年,为原西南联大图书馆复原建筑,内分上、中、下三层,共计建筑面积4414平方米,展陈面积3400平方米。博物馆共计展出西南联大各类档案和实物800余件,历史图片1000余张。
案例五:北京史家胡同博物馆讲述胡同居民的故事
史家胡同博物馆是北京首家胡同博物馆,是一座承载老北京文化和记忆的社区博物馆。
北京的每条胡同,每个院落都是一本书,都是一个故事。这里记载着历史的顿挫,时代的转折,也记载着每个人普普通通的喜怒哀乐,光阴年华。这些鲜活的生命印迹在时光的打磨下焕发出无可替代的光彩,积淀成为胡同独有的魅力。
案例六:巴西圣保罗图像与声音博物馆建立口述史档案
圣保罗图像和声音博物馆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藏品总数超过20万件,分为3个类别——博物馆藏品包括摄影作品、电影、视频、录音、海报、视觉艺术、声音与图像记录设备;文献藏品涵盖超过5000册书籍期刊、逾2600本目录册、CD和DVD;最后一类为档案藏品。博物馆的信息与记忆中心专门负责所有藏品的编目和管理工作。
案例七: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记录老兵口述史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成立于2006年12月,是江苏省第一座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民间专题博物馆。该博物馆拥有“1937·南京记忆”展厅和“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抗战老兵资料展厅,目前珍藏6000余件抗战文物,并从2012年开始记录老兵口述史,留下了1600多名老兵4000多小时的资料。
案例八:北京奥运博物馆展示奥运口述史
2013年,北京奥运博物馆启动了“奥运口述史”项目,开始做北京奥运会“奥运口述史"的博物馆化的创新尝试。旨在与时俱进,体现特色,找到最权威的独一无二的标志性馆藏品,把奥运博物馆办出特色,办出生机和活力。通过收集、整理、挖掘口述史资料,一方面还原北京奥运会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汇聚成一部有血有肉、独一无二的北京奥运史;另一方面,丰富和扩大北京奥运博物馆的精品馆藏,弥补国际上奥运专题博物馆缺乏口述史的空白。
案例九:上海玻璃博物馆还原工业时代下的个体记忆
以口述史来做展览是有意义且有挑战的。口述史能够弥补传统史学叙事所看不见的“角落”,这些“角落”有时甚至能够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博物馆也常可借此与更多元的人群建立起联结。从博物馆与观众的关系来说,这样自“下”的语调也总能让人感到更为亲切,更易产生共鸣。但是,以口述史来做展览,在真实性上其实并不一定能够得到保证,在宏观与微观之间也并不一定能找到平衡,展品的选择上也常超出了博物馆所更为熟稔的“精品”或者“古物”的范畴。那么,博物馆里的口述史展览怎样才能真正走向成熟呢?
-受访对象-
阳昕
“再见,长江西路301号”展览策展人
源流运动:是什么契机促成了此次口述史展览的诞生?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展览的策展背景和主要内容。
图丨受访人口述内容的部分文字展示
源流运动:在展览准备过程中,您和您的团队在口述史的采集和研究工作中有进行哪些工作?展览结束后,博物馆计划如何对待这些材料?是否有更长远的规划?
图丨上文提到的工厂老照片
图丨受访人提供的实物展品
源流运动:展览是否将这种口述史的内容提炼出一个或多个主题要素,例如集体记忆,或者工厂大事件之类的?如何确保访谈对象是群体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如何确保口述内容和回忆的真实准确性?
阳昕:在展览的策划中,我们将之命名为“再见,长江西路301号”,当下博物馆的门牌号是685号,这个门牌号码数字的变迁直观地体现了从工厂到博物馆的变化。在展览标题中,“见”也通“现”,“再见”即为“再现”,意为希望将这段代表上海旧工业的记忆呈现给观众,这是展览的整体基调。我们并未提炼太多的共性或主题要素,尽管受访人的青春回忆或对工厂的感情有诸多共性,但我们意在表达个性,强调每个人面对时代变迁的不同态度和人生经验。以厂长为例,我们在仓库里找到的古早办公桌上放置了他的访谈视频,办公桌隐喻厂长的身份。在其任内,作为一个研究人造宝石的专家,他的经历主要围绕玻璃仪器厂的人造宝石生产线的建成和调出展开,也从侧面体现了工厂由盛转衰的历史。旧照片中有一位发型时髦的阿姨,我们以此为话题谈论当时女性的生活方式以及女性职工的工作情况。
图丨厂长展示部分的图片
在访谈对象的选择中,首先从工厂的结构关系中选择了厂长和普通员工;其次是从不同工种的角度,选择吹制车间、灯工车间、激光室、后端包装等生产链条上的不同流水线环节,希望能够表现工厂生产和生活中的不同层面。准确性和真实性是口述史的核心问题。在访谈中曾发生过一次戏剧化的事件。前文提到的那位阿姨由于偏好较为精致的装扮,被领导批评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但是她一直以来混淆了批评她的领导的姓名,直至此次访谈才解开误会。我们将这一段内容作为彩蛋留作视频结尾。一些通过回忆补充或确认的资料,会专门在展示中注明是根据某某某回忆所作,真实地呈现这种口述史资料的特征。展览中关涉到时代背景或大的史实时,主要引用《上海轻工业志》等官方资料。
图丨上文提及的阿姨的展示内容
源流运动:本次展览的特别之处在于这是一场口述史展览,您认为它与其他展览类型有何不同之处?展览中博物馆有自身观点的偏向,即表现旧工业背景下上海的城市记忆,而受访者也有自己想要表达的个体记忆和感受,两方各自想要表达的内容并不完全重合。在策展的过程中您是如何协调这两方之间的关系呢?
图丨展览现场
阳昕:我认为展览可以吸引两种观众人群,一类是那个年代的亲历者,包括工厂曾经的员工,他们因本次展览的举办而集结,找到重聚的机会和话题。另一类是当下的年轻人,他们对那个年代充满遐想、兴趣浓厚,有一种怀旧情感在其中,包括服饰、饮食、生活方式等。此外,尽管生活于不同的年代,人们均有相似的人生阶段,形成诸如婚恋观、家庭观、工作观等观念和想法,这种跨时代的话题交流或观念冲击也是当下年轻人较为热衷的一点。我们策划不同的工作坊活动以吸引年轻观众的参观和思考,从展览中截取不同的话题引发讨论与交流,如复古时尚、旧物回忆、老龄化设计等工作坊,建立起展览与观众更多的联系。
图丨“重返长江西路301号”重聚活动
图丨老龄化包容性设计工作坊
源流运动:玻璃博物馆萌生自玻璃仪器厂,未来博物馆的发展与旧工厂的遗留以及当下的园区、社区将会有哪些更多的互动?
历史记忆|英国的博物馆如何构建历史记忆
博物馆中的口述历史——香港美荷楼生活馆简介
“南京城墙记忆”数字化项目启动将编撰口述史纪录片纳入城墙博物馆展陈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一期)报名(点击下方海报链接)
为深入推进口述史学科建设,提升口述史工作者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特举办“口述史研修班(第一期)”。本期研修班将邀请国内口述史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授课,内容涵盖口述史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等多个方面。通过前沿理论讲座、经典案例分析、实地参访与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本期研修班将帮助学员深入认识与理解口述史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提升口述史研究和应用能力。
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考核合格者,由中国人民大学颁发《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一期)》结业证书,证书统一编号,可登陆中国人民大学终身学习服务平台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