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这些生活常识物理现象解读,初中物理物态变化题不再丢分

1、水壶中的水烧开后,在壶嘴处看到的“白气”是怎么样形成的?

答: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

2、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为什么在壶嘴一定距离处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

却看不到“白气”?

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高,水蒸气不能液化,所以看

不到,而离壶嘴一定距离处温度低,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小珠即看到的“白气”。

3、用锡焊的铁壶烧水为什么壶烧不坏,而不装水时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变烧坏了?

答:烧水时,水沸腾后保持沸点不变,在1标准大气压下,只能达到100℃,而锡的熔点是

213.9℃,达不到锡的熔点,所以壶烧不坏;不装水时,壶的温度一直升高,很快便达到锡

的熔点,焊锡熔化,壶就烧坏了。

4、手沾点凉水拿刚出笼的熟馒头时,为什么不觉得这么烫手?

答:凉水碰到热馒头时迅速汽化,在手和馒头间形成一层水蒸气,而水蒸气是热的不良导

体。

5、饺子放在水中无论怎么煮也不会变黄变焦,为什么放在油中炸会变黄变焦?

答:油的沸点远远高于水的沸点。

6、水落在热油锅里会爆炸,而油落到热水锅里却不会爆炸,为什么?

答:水落在热油锅里时,锅内温度早已超过了水的沸点,水立刻汽化成水蒸气,体积迅速膨

胀,且水比油重,在锅底的水化成水蒸气要跃出水面,引起剧烈振动,发出响声和爆炸,溅

起油花;当油落到沸水锅内时,锅内沸水的温度低于油的沸点,且油飘在水面,汽化后可以

直接跑到空气中,所以不会出现爆炸。

7、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得厉害,为什么?

答:100℃的水蒸气烫得更厉害,因为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多了一个液化放热的

程。

8、烫伤后,用0℃水还是用0℃的冰冷敷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0℃的冰冷敷效果更好,因为0℃的冰比0℃的水多了一个熔化吸热的过程。

9、炸食物时烧开的油溅到身上往往比烧开的水溅到身上对身体伤害得更严重,为什么?

答:烧开的油烫得更厉害,因为油的沸点比不的沸点高得多。

10、同样大小的一滴水,滴入发热的锅里和滴入热得发红的锅里,结果发现滴入温度较低的

发热的锅里,水反而先干,为什么?

答:锅热得发红温度过高,滴入的水迅速蒸发,水蒸气将水滴托起,使水滴与锅接触的面积

减小,蒸发减慢;而滴入热锅里的水在流动,与锅接触的表面积增大,蒸发加快,所以先

干。

11、“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

的木柴。请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答:“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并没有停止加热,只是暂止住沸

腾;“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停止加热,是彻底止沸。

二、读谚语,解释物态变化

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

下雪天,高山气温低于山下平地气温,下到高山的雪不易熔化,而下到平地的雪易及时熔

化。所以同样的雪,高山上比平地多。霜是地面上的水蒸气遇冷凝华的结果,山下平地表面

上的水蒸气比高山上多,故平地易形成霜,而高山不易形成霜。

2、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

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缸

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着在水缸外面。睛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

水蒸气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如果空气潮

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用挑水浇地了。

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因为烧水时水中的气泡上升会发出响声,气泡上升得越快,发出的响声越大,气泡上升的快

慢与水壶底部的水和表面的水的温差有关,温差越大,气泡上升越快。开始烧水时,接触壶

底的水温度较高,表面的水温度较低,温差较大,气泡上升快,故“响水不开”。当水沸腾

时,壶底的水与表面的水温度基本相等,水中的气泡上升变慢,故“开水不响”。

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结冰是水的凝固现象,水的温度在0℃—4℃之间是反常膨胀,即热缩冷胀。冬天,当气温下

降时,上层河水的温度较低,密度较大,就要下沉,河底水的温度高,密度较小,就要上

升,形成对流,使全部河水不断冷却。当整个河水的温度都降到4℃时,对流就停止了。气

温继续下降时,上层河水的温度继续下降,河底水的温度仍保持4℃。当上层的河水温度降

到0℃并继续放热时,河面开始结冰。从这以后,由于水和冰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光滑明亮

的冰面又能防止辐射,因此,热传递的三种方式都不易进行,冰下的水放热极为缓慢,结成

5、下雪不冷,化雪冷

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或小水珠凝固而形成的,由于凝华和凝固都是放热过程,所以

感觉不冷,而雪熔化是吸热过程,所以感觉冷。

6、霜前冷雪后寒

霜的形成是凝华过程,而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所以霜前的气温要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才

能放热而凝华形成霜;下雪后,在雪的熔化或升华过程中都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下雪后,

室外的气温会很低。

三、诗词中的物态变化

1、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其中包含了

哪些物态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凝固,凝固时向外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熔化,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2、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

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烟”的

形成。

答:“烟”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四、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

雨: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水蒸气先凝华(放热)后熔化(放热)形成。

露: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

雾: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

雹: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小水珠,小水珠遇冷凝固(放热)成小冰球,小冰球受热熔化

成水再与小冰球结合,如此多次循环而形成的。

冰:水凝固放热形成。

雪:水蒸气直接凝华放热形成。

霜:水蒸气直接凝华放热形成。

窗花(发生在窗户的内表面):水蒸气直接凝华放热形成。

雾淞:水蒸气直接凝华(凝固)放热形成。

五、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中的“白气”的形成原因。

天冷时人嘴里呼出的“白气”——人口中呼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珠。

水壶嘴上冒出的“白气”——水壶里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珠。

打开啤酒瓶时,酒瓶口部出现的“白气”——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珠。

打开冰箱门,冰箱门附近出现的“白气”——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珠。

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糕周围的“白气”——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珠。

六、你身边的热现象

1、冰冻的衣服放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能变干

升华(吸热)

2、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格外冷

汽化(吸热)

3、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寒冷的室外时,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

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

4、夏天游泳时,在水里并不觉得凉,而上岸后觉得冷

蒸发(吸热)

5、用久了的灯泡内壁变黑

钨丝先升华(吸热)后凝华(放热)

6、用久了的灯泡灯丝变细

钨丝升华(吸热)

7、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先湿后干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成小水珠,后又汽化(吸热)成水蒸气

清晰起来

9、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会越来越小

10、酒精擦在皮肤上感觉到凉快

11、牙科医生用来观察病人牙齿的小镜子,要放在火上烤一下才放进病人的口腔中,医生这

样做是为了什么

为了防止冷的镜面放入人口时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使镜面变得模糊不清。

12、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

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哪些

13、夏天,没有冰箱的农村家庭,为了防止饭菜变味儿,常把饭菜放入脸盆,再把脸盆浮在

水缸中。

水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

七、常考题

此生活案例考查的知识点是“沸腾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而本

案例中的碗里面的水虽然可以达到沸点,但是由于内外水温一致,碗中的水无法继续吸热,

故不能沸腾。

水沸腾前,下层水温高于上层水温,下层的水“汽化”形成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遇到上方低

温水“液化”形成水,从而变小(注意,虽然不同深度的水压强不同,但是此因素对气泡的影

响比水温更小,因此忽略不计)!水沸腾后,上下层水温相同,此时温度对气泡的影响忽略

不计,对气泡大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压强,下层液体压强大,使气泡体积很小,上升后水压

变低,气泡内部气压大于外界水压,从而膨胀变大!

以上所有的烟、气、雾,都是可以看见的,都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

滴”!请永远记住“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就是吸收身体热量的过程,因此人会感觉冷;由于狗的身上没有汗腺,因此只能通过舌头来

蒸发吸热从而降温;人们往脸上抹油脂类护肤品是通过油膜防止脸或手上的水分蒸发,预防

皮肤变干而受冻;夏天泼水降温的目的是通过水分蒸发吸热降温;往手上或者温度计上涂抹

酒精都可以通过蒸发吸热降温!

老旧电冰箱利用氟利昂,新型环保电冰箱利用环戊烷,作为热量的搬运物质。主要是利用了

这两种物质都具有极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性质。当这两种物质流经冷冻室时就会发生汽化

现象,从而吸收食物的热量,然后携带着热量流经冷凝器时发生液化现象,从而把携带的食

物热量放出到冰箱外面!

固态清新剂以及樟脑球、冰冻衣服都会凭空变小,主要是因为其直接从固态变成了气态。

而“钨丝、碘、干冰”成为需要详细解答的常见考题。白炽灯的钨丝会在高温下发生升华,形

成钨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华成钨颗粒导致灯泡变黑。干冰极易升华,从而从周围空

气中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大量白雾,从而打造成很虚幻的舞台云

雾效果。物理课本上有一个关于固态碘的经典实验,此实验中固态碘先遇热升华成碘蒸气,

然后遇冷凝华成固态碘!玻璃镜头的真空镀膜是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者金属化合物加热,使

其升华成气态金属,喷到玻璃镜头上后,就镀上了一层极薄的金属膜!霜、冰花和冰雹都是

由于水蒸气直接遇冷凝华成固体而形成的!

以上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物理规律都是各种试题、以及中考物理中必练常考内容,中学

生朋友们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认清所有物理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并培养兴趣。从而为以

THE END
1.101个科学效应与解释最常用的表面粗糙度参数是“轮廓算术平均偏差”(记作Ra) 9、波的干涉(wave interference) 由2个或2个以上的波源发出的具有相同频率,相同振动方向和恒定的相位差的波在空间叠加时,在叠迭区的不同地方振动加强或减弱的现象,称为“波的干涉”。符号上列条件的波源叫做“相干波源”,它们发出的波叫做“相干波”。https://zhuanlan.zhihu.com/p/222980396
2.有趣的物理现象及原理100字(有趣的物理现象)1、光的折射:每天下雨的时候天空都会出现彩虹。2、磁力现象:两块磁铁相互吸引或排斥。3、能量转换:用细线悬挂的小球在空中摆动(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换)。4、液体凝固:冬天早晨窗户上出现冰花。5、扩散现象https://m.edu.iask.sina.com.cn/jy/lianzvCQzH.html
3.求30个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加原因,相关推荐 1 求30个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加原因, 2求30个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加原因, 反馈 收藏 https://easylearn.baidu.com/edu-page/tiangong/questiondetail?id=1726071381267577558&fr=search
4.初中物理复习:常见物理现象75个,必须掌握!初中常见物理现象汇总 声光电现象 1、宇航员面对面也要通过无线电信号交流 现象解释: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充满水的铁管,一段敲击一下,在足够远的一端可以听到三声 现象解释: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3、古代行军,士兵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Tc5OTg3NA==&mid=2657718946&idx=4&sn=86842da63c06d2f693961da22cc9d48d&chksm=844f540fb338dd1995e6d5d751e2e87d9c03ef7e785b5fdabd4c75df4c3aaada49a74b1794f3&scene=27
5.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常识物理科普小知识三、初中物理课本之外的物理常识:比如: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厨房中的物理知识、与电学有关的现象等等),有关物理的发展史、对物理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等等。" 生活中有关的物理常识: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2、http://wl.ychedu.com/WLJA/GLJJA/606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