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生命的珍贵与爱心的无价,感受海峡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跨跃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预备:
1、师生搜集有关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有关内容作好预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起桥大家都很熟悉,它是连接两个地方的纽带,这座桥又是连接那两个地方,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都有这样的疑问吗?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揭开这些疑问。
同学们课前都进行了预习,这些生字你都读正确了吗?自己试着读一读,谁来读一读,本课还出现了一个多音字,它有两个意思,在这里是,请同学们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书106页,快速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板书:大陆------------------中国台湾)
1999年9月22日,清晨阳光洒满了漂亮的杭州市,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丝丝的香气,小钱静静的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那苍白得连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听到这你有什么感受。让我们走进去医院看望小钱,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你体会深刻的句子,你读懂了什么。
三、品读感悟
1、学习课文第二段,请同学谈体会。
哪位同学可以谈一谈。
(1)出示(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换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为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谈谈你的体会,只有骨髓移植这种方法,带着这种感受读。谁还读懂了这一句,你见过含苞的花朵吗?什么是含苞的花,看,这就是一朵含苞的话,小钱这样一个18岁的年轻人,生命就像含苞的花朵一样,但是还没开放就要凋零了,谁能读出这样的感受?18岁的小钱假如不得白血病,他不会躺在病床上,不会面对死亡的威胁,他可能在做些什么?(读书、学习、愉快的玩和跑)可是现在的小钱却只能在病床上躺着,我们从内心里为小钱感到难过,带着我们的心情再读(全班齐读)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词。
2、读懂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教具、课件、中国地图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借助工具书,学会生字,弄懂不理解的词。)
(三)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从这篇课文里,你认识了那些生词(播放课件)
杭州、患病、凋零、含苞、骨髓、绽放、辗转、步履匆匆、袭击、空旷、暂时、身躯
2、用手指书写容易写错的字
桂(注意右边)湾暂(注意下边)
3、理解词语
白血病、骨髓移植、突如其来、期待、海峡(出示中国地图,学生从地图上寻找中国台湾、海峡、大陆)
(四)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标自然段,思考课文讲的什么内容。
(7个自然段。课文讲的是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感人故事。)
2、课文讲了几个不同场景,分别是什么?
(两个场景:1是在杭州的某医院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2是在中国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
(五)课堂练习(播放课件)
1、字注音并组词
间还脉
2、在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脸、()的花朵、()地流淌、()的香气、()的阳光、()地流出
3、给句子选择合适的词语
(1)他知道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盼望渴望希望),(期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2)李博士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走奔波),感到了杭州。
第二课时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从朗读入手,理解感悟
1、自读其中一个场景,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或段落。
2、小组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句子以及感动的原因。
(二)全班交流补充,深入理解课文
1、生朗读: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生:“凋零”和“绽放”,凋零就是凋谢,绽放就是开放。
师:设想小钱得知自己得了绝症后会想到什么?有什么样的神态?
当他知道找到合适的骨髓时又有什么想法?什么心情?
2、生朗读: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在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说说你的感动。
生:青年人不顾家人的安危捐献骨髓,我很感动。
3、生朗读: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震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突如其来”说明什么?你想到什么?
生:说明地震不知何时就会突然到来,是大是小都不知道。这更说明危险随时都可能到来,危机他们的生命,在这种情况下这位青年和李博士还在一次次努力,是拯救别人生命的想法支撑着他们,他们无私的行为令我们感动。
4、生朗读:小钱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生:小钱得救,这真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正是因为中国台湾青年、李博士、和众多的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才使小钱的生命得以延续,我很受感动。
5、品读你最受感动的语句,读出自己心中的感动。
(三)深入阅读课文,拓展思路,加深体会
1、师: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
生:感谢中国台湾青年,余震中,青年把自己安危置之度外,坚持捐献了骨髓。
生:感谢李博士,在余震中,冒着生命危险抽取骨髓并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
州,连夜为他做手术。
生:感谢医护人员,、亲人、朋友,同学------给予了鼓励,给予了帮助。
生:感谢所有关心他,帮助他的人们。
2、师: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朗读)“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再深情地读一读最后一句话。
生:(朗读)“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师点拨:中国台湾与大陆虽被海峡割断,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隔断的,两岸骨肉同胞心与心相连,共同用爱心架起了一座生命桥,它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是生命的火种,比将愈染愈烈,经久不息,世代相传。)
(四)拓展训练,小练笔
(五)板书设计
杭州、中国台湾
骨髓
小钱----------年轻人
给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生命的珍贵与爱心的无价,感受海峡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师生搜集有关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有关内容作好准备。
一、导入: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了温暖,这节棵我们继续学习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再一次去感受人与人间最纯真的感情。板书课题
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小钱------------------中国台湾青年、李博士)
1、让我们用心去读课文,画出使你感到心酸难过或感动的语句。
2、学习课文第二段
你读了哪些语句,让你感到辛酸难过
(1)出示(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a、请你谈谈你的感受。让学生抓住“静静地、苍白、红润、凋零、绽放、唯有”词语和比喻句理解
b、看到此情此景,你的心情怎样?
c、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来读这段话。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在小钱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命运出现了一丝曙光,谁来读读看到希望的句子。
(2)出示“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a、指读这段话,谈谈你的感受。引导学生抓住“谈何容易、十万、辗转”来理解。
b、他的亲人和医务人员可能找过哪些地方?还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c、小钱的家人和医务人员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合适的骨髓,小钱的生命出现了转机。让我们齐读这段话。
3、学习3----6自然段
小钱既是不幸的,病魔纠缠着他,折磨着他;小钱又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中国台湾了有合适骨髓的人,意想不到的是,捐骨髓手术的日子翩然而至,中国台湾却发生了一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地震。(播放地震录象)
(1)看完录象,你有什么感受?
是啊,9、21大地震多么令人心惊胆寒呀!它不但给中国台湾带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还夺去了两千人的宝贵生命,过后仍不断有强烈的余震发生,千百万中国台湾民众处在大地震的恐慌之中,正在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等待着骨髓移植的时候,中国台湾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想象一下人们会在余震中做些什么,想些什么?
(2)当时余震不断,人们的生命仍然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在做什么?请同学们再细细品味课文中的3---6节,想想课文中哪些描写人物的词句使你感动。
学生自渎3---6小节
(3)汇报:谁最让你感动?
感谢中国台湾青年:让你感动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抓住课文第四节和“静静地、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针头从肌肤里脱落”等语句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
写话练习:此时的中国台湾青年没有顾及自己的安危,没有逃到空旷的安全地带,也来不及顾及家人的安全,冒着生命的危险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这位青年的心,听听他会想些什么
指导朗读
感谢李博士:训练学生总结语言的能力,抓住“沉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奔波,连夜”理解
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中国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中国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往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尽管中国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让我们带着感动和深情读3—6节。指名分自然段读。
3、品读第7小节
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有话想说,出示幻灯片“这真是一座用架设的生命桥啊!”
学生填空板书(爱心血脉亲情)
小钱得救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使小钱得救了!让我们和作者一道用课文的最后一段来倾吐我们的心声!(齐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练习
1、小钱得救了!一年后的一天,他终于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国台湾青年见面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2、播放《爱的奉献》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同学们让我们用感恩的心去赞颂这座(齐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用崇敬之情去赞颂这座(齐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用无私的爱去赞颂这座(齐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板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爱心
小钱——————————中国台湾青年、李博士
血脉亲情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骨髓移植、谈何容易、突如其来、血脉亲情”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的含义。
3、情感与态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难点:
了解大陆青年小钱的白血病的严重程度,骨髓移植迫在眉睫。进一步体会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教学策略: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适时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采取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板书课题,追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生命桥是什么意思?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又是什么意思呢?
课文讲了两个场面,你知道是哪两个场面吗?适时板书。
二自主学习,体会人物情感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因为真实,我在读这个故事时,格外感动,我想大家也和我一样。
下面,让我们再用心地读读课文,看看哪些语句让你深受感动,或让你感受最深。把它划下来。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默读。
三小组交流,
和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感受。
四全班汇报
(一)第一个场面
预设句子1:“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学生可以体会到:小钱得了严重的白血病,很可能呼吸都困难,再也没力气下地走路,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才18岁啊,生命才刚刚开始,就像含苞的花朵,可是却有了这么严重的病,所以说马上就要凋零了。此时,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挽救小钱的生命。
师小结:是啊,小钱的生命已危在旦夕,一天都不能耽搁,甚至一个小时都不能耽搁。马上进行骨髓移植,是他活着的唯一的希望。
预设句子2:“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他生的希望来自海峡的彼岸----中国台湾的花莲慈济医院。
把你体会到的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二)第二个场面
预设句子1:“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重点体会“沉着”和“静静”,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还这样沉着?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他的内心一定很不平静,他的心里能想什么呢?
预设句子2:“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大地震动可能发生什么情况?体会艰难。
有感情地朗读。
(三)体会李博士忙碌的一天
(四)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回归整体,感情升华
再看课题,你还认为这是一座普通的桥了吗?
那还是一座什么桥?
六课外延伸
小钱的病好了,他一定心存感激,他都会感激谁呢?会说什么呢?
七全课总结:(教师配乐朗诵)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
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
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
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
因为有爱,世界才更和谐,更温暖;
因为有爱,人们才更快乐,更幸福;
因为有爱,生命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让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附:板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爱心桥
杭州中国台湾
血脉相连的亲情桥
小钱青年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中国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1、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很感人的课文,请大家一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得出后板书三个问题:什么是生命桥?为什么要搭建起生命桥?生命桥是怎么搭建起来的?
随机理解是谁搭建了生命桥?(中国台湾青年、李博士、海峡两岸的医护人员等)
生命桥是从哪儿跨越到哪儿?(出示地图理解)
二、自由朗读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06页,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一遍课文。
三、为什么要搭建
1、读了课文,你知道为什么要搭建起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了吗?课文中的哪儿句话就告诉了我们原因?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2、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同学们,没有骨髓,小钱就会死亡,课文里用的词语是(凋零)有了骨髓,他就能尽情地(绽放)。小钱年仅18岁,如花一般的年龄,如果能医治好白血病这朵“含苞的花朵”马上就会绽放花瓣,展示他的美丽,释放他的青春;可如果医治不好,最辉煌灿烂的人生还没有开始,这朵生命之花就会无情地凋零了,多可怕呀,这骨髓对于小钱来说就是生存的希望呀!能不能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好这句话呢?
四、怎么搭建
1、那么,海峡两岸的同胞是如何搭建起这座生命之桥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3-6段,找到其中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把它划下来,多读几遍。
2、你找到了哪儿些令你感动的句子?
3、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中国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中国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1)、你为什么感动呢?
(2)、同学们,你知道7.3级的地震有多厉害吗?7级以上的地震能使建筑物被震离地基,房屋倒塌,地面会出现裂缝,地下的管道都会破裂。看,这是中国台湾发生地震后拍下的照片,根据道,地震发生时全中国台湾地区都明显摇晃,出现天动地摇的撼人场面,房屋倒塌,地面下陷,许多高处的建筑物纷纷砸到地面,八十四人死亡,四百零八人受伤、受困人数达七百四十八人。这是中国台湾近五十年来发生的最大规模的地震。然而更可怕的是地震并没有这样结束了。在这次主震后又发生了十几次余震,虽然威力没有主震那么强,可是也达到了4.5级以上,这也是十分危险的呀!随时可能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
(3)、现在,当你再来读这段话,你又有什么感受了?
(4)、那个中国台湾青年刚刚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此时大地还在余震中摇晃,随时都会面临生命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却要给一个远隔万水千山而且素不相识的人捐献骨髓,多令人感动啊。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好这段话。
4、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2)、是的,家人是否平安他不知道,但是不知道并不代表他不担心,不牵挂。虽然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是他的内心一定是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呢?请你拿起笔,写在书本的空白处。是啊,正像大家所写的那样,他多么想知道家人在哪儿?他们是不是安全了?他多想和亲人在一起啊!但是,那位素不相识的杭州青年小钱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他不能让小钱失望,不能让他这朵含苞的花朵在白血病面前凋零,他要搭建起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同学们,就让我们走近他的内心,读好这段话,自己先来试试。我们一起来。
5、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时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2)、是的,正像你所说的那样,面对那突如其来的余震,李博士和青年的表现让我们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这句句子里,最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你从这两个词语中读出了什么?请你读好这句话。同学们,一次余震突如其来,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窗户上的玻璃啪地掉下来了,身体下的病床吱吱作响,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
(3)、这段话中还有什么地方也让你感动了?是的,余震一次又一次地突然袭来,李博士和青年却依然一次又一次地保持着沉着,静静地守着病床。这种精神多么令人感动,令人敬佩呀!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读好这短话。
6、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1)、你为什么感动?
(2)、同学们,六月十三日早晨七时,中国台湾的骨髓供者将进无菌室作准备;半个小时后,供者全身麻醉;八时,抽取骨髓;九时三十分,骨髓将被装进盛满液氮的骨髓箱。然后,李博士等人从中国台湾花莲坐飞机到台北桃园机场,再转国际航班到香港,再转机于晚上七时左右抵达杭州。沿途要不断摇晃骨髓箱,因为骨髓不摇很有可能凝结。这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路途。到了杭州,李博士又马上与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手术一直到持续到晚上11点多,手术终于成功了。同学们,对于李博士来说,这是怎么样的十几个小时呀?是的,这是多么辛苦劳累的几十个小时呀,但是,为了小钱能有生的希望,为了能让他这朵含苞的生命之花尽情地绽放,李博士在冒着生命危险做完手术后,一路辛苦奔波,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是他,搭建起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谁能有感情地读好这一段呢?一起读。
四、结尾:
(1)、经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小钱……
(2)、现在你是不是已经理解了生命桥的含义,为什么称这是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呢?
(3)、同学们,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中国台湾至今还没有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毅力在两岸同胞的心中,这种血脉亲情是生命的火种,必将愈燃愈烈,经久不熄,世代相传。拿起书,一起读好最后一节。
板书: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什么是生命桥?
为什么要搭建起生命桥?
生命桥是怎么搭建起来的?
课题
6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共三节
第二节
教学目的
1.学习18个汉字,能正确认读其中的“凋、峡、杭、髓、旷、躯、涓”等7个汉字,会写“桂、床、丝、唯、湾、莲、济、抽、氏、袭、暂”等11个汉字。
2.理解词语库中37个词语在本课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中国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要求
1.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用具
投影仪、课件
课型
阅读课
体裁
记叙文
教学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直入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大家齐读课题。这节课的学习目的是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上节课,我们走进《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这是哪儿和哪儿之间发生的故事?
▲板书:杭州中国台湾
2、(出示课件)大家看地图,杭州在(浙江省),中国台湾是一个
(岛),两地之间隔着中国台湾海峡。1999年两地之间还没有直接通船,也不准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跨越海峡的两地之间用什么怎样架起了生命桥呢?我们来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深入课文。深刻地体会
1、指名读课文。(回顾课文写了什么故事?)
▲板书:小钱青年捐骨髓李博士
★过渡语:课文写的就是这样一个拯救生命的感人故事。小钱应该怎样治疗呢?自由读1、2自然段,
2、学习1、2自然段
1)自由读
▲课文中怎么出现的?有一句话,赶紧找。
▲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容易吗?为什么?
2)指名答。
3)指名朗读。
※小结:老师查资料得知,我国像小钱一样的白血病患者有400多万人,也就需要400多万份骨髓,可是大陆骨髓库中仅有4万多份,中国台湾有23万份,这是远远不够的,那么这些骨髓就需要你、我、还有那些有爱心的人来捐献。很多人害怕捐献骨髓会影响自己的健康,其实医学研究证明,捐骨髓是不影响人体健康的。
★过渡语:小钱是幸运的,可是骨髓移植手术并不是那么简单,手术中,碰上了什么困难?
3、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2)指名答
3)课件(地震片段—教师讲解)
4)课件(手术室)会有什么在摇晃?
4、学习4、5、6自然段。
1)指名读4、5、6自然段。
3)指导朗读5自然段。
▲骨髓终于取到了,李博士又是通过怎样的过程移植到小钱身体里的呢?
4)指名答。
5)指导朗读6自然段。
重读词:突如其来沉着静静涓涓奔波连夜
▲板书:移救
★过渡语:小钱得救了,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5、学习第7自然段。
1)自由读。
3)齐读。
▲板画:爱心、桥梁
※小结: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爱心挽救了杭州的小钱,给了他第二次生命,这样的血脉亲情,一定会如同生命的火种一代一代传下去,所以课文的题目叫《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6、整理读全文。
★过渡语:我们再来感受两岸骨肉同胞的亲情、爱心,谁来读课文?
▲指名读。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茫茫海峡隔不断骨肉亲情,也许,有一天小钱会和这位中国台湾青年见面,小钱会怎么感激他?会怎么说呢?请你代他写几句话看看。
△学生发表。
四、总结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想同学们也会在别人需要你的时候,献出你的一份爱心。
五、作业
板书设计:
捐
移
救
杭州李博士
中国台湾
齐读课题
回答
齐解答
指名概括内容
自由读
练读
反复读
观看余震片段
指名读
齐读
思考、写一写。
发表
一、教材解读
课文简说。
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中国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课前师生搜集有关中国台湾、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有关内容做好准备。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时数: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二.引导学生读课文:
你可以读一段,也可以读几句话,只要是令你感动的,让你心中有所触动的。
三.学生自由读课文。
四.学生交流感受。
生:我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这里你为什么而感动?
生:小钱得救了。
师:这是一个美丽的结果,患有严重白血病的小钱最终得救了,很多人在这样的时刻容易留下幸福的眼泪,这是一种感动。
生:我读课文的第五段。朗读:“针头向皮肤刺去……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把最后一句话再读一遍,要读通顺。
生: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要想读好课文,首先要看清楚词语,不能读破了。你仔细看看,轻轻练练,相信你一定能读好,大家都试一试。
生: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很好,坚持这样读课文,就一定能把课文读得很流利。这段中有一个词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
生:突然发生。
生: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突然发生了。
生:我读课文的第二段。朗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师:先说说什么地方感动了你。
生:小钱只有18岁,就患了白血病,很可怜;骨髓很难找,终于找到了,真让人高兴。
师:正是大悲大喜,悲喜交加。小钱患的是白血病,白血病又叫血癌,很难医治,小钱的生命就像——你再读读这句话,刚才没有读通顺,这次看仔细。
生:朗读:“生命就像不曾开放就将面临凋零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重新绽放。”
师:你能在这句话中找到一组反义词吗?
师:人们常说“生命如花”、“岁月如花”,那是比喻生命的美好,让生命更加美好是人类永远的追求,于是你就有了这大悲大喜的感动,你的感觉是和全人类的感觉一致的。
生:我读课文的第四段。朗读:“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你读得很投入,说说你的感动。
生:这位青年不顾家人的安危捐献骨髓,我很感动。
师:他之所以这样做,那是因为他知道——
生:拯救生命更重要。
一.谈话导入。
师: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读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二、学生读课文,思考,讨论
1、小钱感谢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吗?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令人感激的原因?有人说“看文如看山”,从不同的角度读课文能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2、学生读课文
3、师:读出新的发现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读一读
4。学生朗读“在抽取骨髓的过程中,发生了余震……”
5、师:是啊,余震有大有小,房屋随时都可能倒下来,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这样的时刻,人们最应该做的是——
6、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又一次余震发生了,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窗户上的玻璃啪地掉下来了,身体下的病床吱吱作响……但是,这个青年人——
7、师:我不评价,也不想让别人评价,你自己说说你在读的时候,哪些地方在尽力表现自己的感动,也就是说你哪些地方读得特别努力?
8、师:但是,小钱非常感激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捐献骨髓,仅仅是因为他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捐献骨髓吗?还有别的理由吗?在读读课文,仔细地找一找。
9、师:不知道,并不表示他不关心,不牵挂,不担心。他静静地趟在病床上,但是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这位中国台湾青年的心,听一听他会想些什么。听到了就写下来。
10、师:根据国际上骨髓资助的有关规定,骨髓资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内是不能见面也不能知道对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后就可以了。我们来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了,会是怎样的场景?可以想象,也可以和其他同学配合表演。
11|、师:(出示李博士一天的工作安排表)我们来看看李博士这一天的工作,你想到了什么?
12、师: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中国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中国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尽管中国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
生:
师: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3、师:是啊,这些人就在小钱的身边,时时刻刻给予小钱关心、爱护和支持,他们是怎样做怎么说的呢?课文中并没有具体描写。怎么办?
生: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1)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同样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苍白”“红润”这一组反义词足以说明这一点。而中国台湾青年却并非因为缺乏生气而不得已躺在病床上。他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大陆18岁的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这里的“静静地”是他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他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文中前后两个“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将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跃然纸上。
(2)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祖国宝岛台湾与大陆虽然被中国台湾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这种血脉亲情是生命的火种,必将愈燃愈烈,经久不熄,世代相传。
1,知识与能力:学会"凋零,含苞,骨髓,绽放"等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主要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读题质疑
1,读题,情感铺垫.
①识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前先写好),在这个课题中有一个生字,要写好这个"峡"字可不容易,看老师写一遍,注意"山"字要写得小一点,撇捺要伸展.请同学们在课题上面也写一遍.(巡视,评价)
②读题.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假如老师问你那是一座跨越海峡的什么桥,你怎么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假如老师问你那是一座哪里的生命桥,你怎么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究竟是一座怎么样的桥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要求字字读正确,句句读通顺,碰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思考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究竟是一座怎么样的桥
2,检查反馈,交流难读的句子.
疏通长句:(出示)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惟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师:老师这个句子特别的长,而且里面还有许多生字呢,(生字显红)谁能把这些生字读正确指名读.齐读.
师:生字读正确了,相信你一定能把句子读流畅的,谁来读指名读.齐读.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请大家默读一遍,看清楚这句话想想什么意思,再来读这个句子.
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一座怎么样的桥随机板书:杭州中国台湾小钱青年
三,以"静"切入,感悟危情
(一)深入文本,体会主人公的不平静
1,出示图片和文字: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2,学生深入文本,仔细读描绘这两副图的段落,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他们的不平静自由读,划划有关的句子.
(二)深入展开,朗读体验小钱的"静"
1,师:你觉得小钱此刻的心情真的那么平静吗
2,交流.
重点理解:
①交流体会.请同学们反复读读这段话,他的心情不平静,那他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
②指导感情朗读.
预:难受,因为病情严重.——师:把你的体会放进去读这个句子.
着急,得了白血病.——师:同学们,你们对白血病了解多少
(生交流师补充):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血液病.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可以用化疗,放疗等方法遏制病变的白细胞,延长病人的生命.但是这种方法的副作用大,复发率高,不但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对家庭,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遗憾,才18岁.——师:18岁,普普通通的一个词,如今我们感觉却是那样的沉重.再请你读.
——师:十八岁,是一个花季般的年龄,十八岁是生命之花刚刚开放的季节.对小钱来说,每过一分钟,他离死亡就又近了些距离.他就像那失去生命力的花朵,慢慢地枯萎,凋零,他还能再看到美丽的杭州吗他还能感受到温暖的阳光吗就连那晨风中淡淡的,甜丝丝的桂花香味他也无法再闻到了.所有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将离他而去.同学们,当你体会到这些时,请你再来读这个句子,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读得更好.
③他的心情这么不平静,为什么又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等待骨髓)
引导学生体会寻找骨髓的不容易.
④但,小钱是幸运的,终于找到了合适的骨髓,当他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你觉得他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
预:高兴,激动,惊喜……
⑤是啊,静静地等待又是充满希望的等待,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三)体会中国台湾青年的"不平静"
1,小钱有救了,在同一时刻,那位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你觉得那位中国台湾青年能静静地躺在那吗(不会)他在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3——5小节,找找不平静的理由.
(1)分析原因
①学生归纳不能平静的原因.(预:地震家人生死不清楚,余震自己的生命都得不到保证,小钱的等待)
(教师随机补充录象感受地震的场面).这是中国台湾历史上近百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地震,1700多人在这次地震中遇难,3500多人受伤.年轻的妻子永远失去了心爱的丈夫,年迈的母亲在家园的废墟中老泪纵横.这一天,每小时的余震次数达60至70多次,有些余震甚至不亚于主震.在这危险的时刻,在这紧急的时刻,没有一个人能平静地去对待,那位中国台湾青年此刻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②练笔.此时此刻,这位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心想————————
(2)那么不平静的心情,他为什么又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自己的骨髓.
感情引读:
师:当余震袭来,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他本该跑出去,在空旷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但是,他知道——
师:当余震再次袭来,窗户上的玻璃啪啪地掉下来了,他得赶紧逃离,他还想去找找他的家人.但是,他知道——
师:当余震再一次袭来,病床吱吱作响,针头一次次地从肌肤里脱落,但他仍咬紧牙关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因为,他知道——
四,总结升华,延伸下一节课的学习
质疑:在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中,除了小钱的等待,中国台湾青年的奉献,还有什么呢下节课再一起学习.
板书: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
知识、能力方面:认识8个生字,读准并理解“绽放、凋零、含苞、暂停、骨髓、间隔、慈济医院、辗转”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方面:正确流利用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重点难点: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案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师:课件
学生:读熟课文,查找“凋零”“辗转”的意思,“慈济医院”“白血病”的资料,找出感动自己的语句。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出示地图),你们看,就是这幅祖国的版图,这里有一座美丽的城市杭州,这里是祖国的宝岛台湾,在他们之间不仅隔着千山万水,还隔着一座茫茫的海峡。今天我们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中国台湾和杭州之间,齐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读课文,理清脉络,把握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谁来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叙述的过程中,课件出示:“杭州小钱白血病中国台湾同胞余震中捐献骨髓”。我们把这些词语连成一句话,看看能不能把故事内容说得明白又完整?)
三、细读课文谈感受,指导朗读感受深的语句。
1.得白血病的小钱,当时的情况怎么样呢?
2.要找到合适的骨髓移植容易吗?
3..李博士为中国台湾青年抽取骨髓的当日,抽取骨髓是一帆风顺的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3—6自然段,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概括他们当时遇到的困难。
4.当时余震不断,在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青年和李博士在做些什么呢?他们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把最让你感动的语句画下来,反复读一读,你能体会到什么,一会儿我们交流。
5.默读画语句,小组交流。
6.指名交流:
“此时此刻”,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可能在想些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此时此刻”指什么样的时刻呢?
这是怎样的十几个小时?用一个词语形容!
是什么架起了这座能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出示“这真是一座用架设的生命桥啊!”让学生发散填空)
骨髓、爱心、血脉亲情
这座用骨髓、爱心、血脉亲情架设的生命桥,将永远屹立在大陆同胞和台湾同胞的心中!(板书:大陆同胞、台湾同胞)
三.情感升华,小练笔
①1997年4月,该中心首次进行横跨两岸的骨髓移植,将中国台湾一名54岁妇女的骨髓,移植给大陆一名17岁男孩。
②1999年7月29日中国台湾身患残疾的汤女士带着伤病的身躯,为西安29岁的白血病患者王健作捐髓手术。
③2003年11月14日上午,该中心几经辗转,将中国台湾女青年捐献的新鲜骨髓送到汕头,挽救了汕头市工贸中专的学生姚文健的生命。……
2..师:截止目前,慈济医院已经向大陆供髓约180例,成功救治了不少白血病患者,每个事例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些正是在海峡两岸之间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3..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延续,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心和奉贤中重新绽放,让我们用心来读一读最后一段:
4.、补充一首小诗,升华学生的情感。
5..同学们,跨越海峡的骨髓,给了小钱生命的希望,他从中也受到极大的鼓励。出院后小钱满怀感慨提笔写下了感谢信,你能试着写下来吗?
大陆同胞骨髓
台湾同胞血脉亲情
(一)课前交流,引发爱:
同学们,上课之前咱们先交流一下。请看。老师不说你们也知道他是谁吧?那你对姚明都有哪些了解?姚明不仅是国际大球星,而且还在2005年成为骨髓捐献志愿者,他愿意随时把自己的骨髓捐献出来,拯救白血病患者。当时他与记者有过这样一段对话。听了老师的介绍你对姚明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通过课前交流咱们对姚明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姚明不仅球技高超而且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好,课前交流就到这吧,现在咱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
(二)交流预习,感受爱:
2、是啊,读书贵有疑,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
3、这篇课文你们都预习了吗?都做了哪些工作?下面咱们来交流一下预习成果吧。这一课的生字生词很多,老师这有一部分,看看同学们能读好吗?一人很好尤其是几个多音字读的非常准确,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余震是什么?你们知道吗,余震也会给生命带来危险。请同学们注意间这个字,间是个多音字在这里到底读还是读呢对不对呢,咱们来看看字典里的解释。在这里应该读什么呀?是的意思。当我们遇到多音字的时候,不要轻易下结论,可以先查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来选择正确的读音。一起再来读读这个词。在课文里谁和谁是骨肉同胞?大陆和中国台湾虽然被茫茫海峡阻隔,但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中国人,所以我们是骨肉同胞。
4、词语我们先交流到这。看看课文读的怎么样。老师请几位同学接读一下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5、把话说完整。谁能用更简练的语言概括?谁能像他一样再说说?这篇课文讲的是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的事。讲得既明白又简练,了不起,鼓掌。
(三)全班交流,品味爱
a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
6、(音乐)故事发生在。小钱到底怎么了?请你认真地默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你知道了什么?(出示整段)
7、白血病是什么病?谁再来说说?是啊,又叫血癌,很难医治。你从哪里读出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凋零说明生命垂危,急需救治。
8、你还知道了什么?课文里把小钱的生命比喻成?为什么说他的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呢?
9、小钱只有18岁啊!18岁应该是编织梦想放飞希望的年龄。可我们的小钱呢?
10、再读读这句话你还从哪读出小钱患病的严重性?真会读书!唯有是只有的意思是治疗的唯一方法骨髓移植对小钱多么重要啊!生命是这么美好,却是这样脆弱,怎么不让人痛惜伤心呢?谁能带着感情读一读?
11、读了这一段你还读知道了什么?(幸运谈何容易)
小钱的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花朵,可书上为什么还说小钱是幸运的?
12、你还从哪个词读出了骨髓移植谈何容易?(辗转)
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吗?查字典理解词语是个好方法,你很会学习。想象一下,他可能首先在哪找?像这样的寻找过程,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辗转,现在明白辗转的意思了吗?谁能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
13、经受了多少次的失败的打击,对生命的绝望,才迎来这一线生机啊!此时你的心情是:喜忧交加啊!让我们一起带着感情读一读这一段“这个刚满……找到了这样的人”
14、不幸的小钱又是幸运的,这时候,小钱静静的躺的病床上,满怀着生存下去的希望,期待着这次骨髓移植手术的到来,那么小钱能不能顺利接受骨髓移植?他的生命之花能不能绽放?
15、请看大屏幕,就在一天前,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中国台湾地区,据统计,这次地震共造成2700人死亡,一万余人受伤,成千上万的房屋倒塌,20万人无家可归,伤心、恐惧、绝望弥漫了整个城市。看到这些画面,听到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想法?我看到你很担心的样子,你在担心什么?是啊,一天过后,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危险并没有完全排除,但是,在中国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感人的一幕发生了。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取骨髓。请同学们默读45两段,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咱们一会来交流。老师刚才发现有的同学不仅把感动的句子画了下来,还在旁边做了批注,写了感受,真会读书。
b感受台湾同胞的美好品质
16、好,先读到这,请同学们座好。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课文里的哪些人感动了你?
17、中国台湾青年为什么让你感动?是不是这一段?一起看大屏幕,谁来说说?你知道什么是家人?有血缘关系的人。这个家人可能是谁?他的父母是否安全?目前还不清楚。兄弟姐妹?在危险面前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家人。
18、但是那位青年却在不清楚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的情况下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可能会想些什么呢?是啊,此时此刻,他在为自己家人的安危担心,他更想到了患了严重的白血病,急需骨髓救治的大陆同胞。联系前文是个很好的学习方法。他的心里只想着救小钱,所以不顾个人安危。
21、谁画了描写李博士的句子?李博士的哪些行为令你感动
22、沉着是什么意思?镇静、不慌不忙。李博士是在什么情况下依然沉着?余震不断,随时都有生命危险,那他为什么仍然如此沉着?联系上文因为他知道:在海峡的那边,有位叫小钱的大陆同胞患了严重的白血病,急需骨髓,他的心里只想着救小钱,不顾个人安危。
23、来,让我们一起想想当时的情景。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但是—;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比较安全,但是—;又一次余震袭来,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窗户上的玻璃啪地掉下来了,但是—。
24、“经过一次又一次”这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是生命的火种,是美好的希望,是博大的爱心,更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亲情。
25、我们男女生合作读一读这两段,读出你的感动。
26、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这生命的火种出发了(出示)
(四)欣赏歌曲,深化爱
27、结果怎么样?当你听到小钱得救的消息,你的心情?高兴激动谁愿意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这一句话?
28、尽管中国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纵然有重重困难,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跟读
29、同学们,故事读到这里,相信大家对课题的疑问一定已经解决了,解决了吗?
是什么架起了这座能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爱心是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这是一座跨越海峡的——(爱心、亲情)桥板书
30、最后让我们齐读课题!
一、说教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栏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的内容讲述的是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饱含着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饱含着中国台湾与大陆同胞之间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与学生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或资料补充的方法学习生字词。(知识与技能)
2、学习用朗读品味法、圈划批注法、重点词句品析法等方法读懂课文,理解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理解课题“跨跃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过程与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说设计理念:
四、说教法学法:
1、朗读品味法2、圈划批注法3、想象法4、讨论交流法
五、说教学准备:
1、与中国台湾有关的资料和图片。
2、与白血病有关的知识。
3、有关李政道博士和他的中华骨髓库的知识。
4、有关地震的录像和余震的资料。
六、说教学环节设计:
出示姚明照片,交流对姚明的了解。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姚明引出骨髓捐献,初步感受爱心。
质疑课题,带着疑问去读书。检查词语、接读课文,交流资料,理清主要内容。通过汇报预习成果,对课文有个整体感知,初步感受爱。
这里,我强调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渗透。如“读书贵有疑”,带着思考去读书;预习方法的指导:你都做了哪些预习工作?学习多音字的方法。
师动情的将学生带到故事的情景之中。重点交流以下几个句子。
1、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个刚满十八岁的年青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围绕“白血病”读出3个信息。(1)生存的希望渺茫(2)骨髓移植对这位年青人来说的紧迫性和必要性(3)寻找到骨髓的不易
我以读代讲,反复品读,把自己对句子的理解,自己的情感融到句子中去.交流感受。3个层次的理解也有各自的方法。比如交流白血病的资料来理解第一个信息,抓住关联词理解第2个信息,用想象的方法理解谈何容易。注重朗读指导,通过读表现理解、体会。
2、交流表现中国台湾青年高尚品质的语句。
先用地震的录像创设情境,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身临其境的感受,再让学生想象地震时人们的惊慌和恐惧等种种表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再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对中国台湾青年内心世界的想象中,通过运用恰当的词语练习说话表达出来。抓住“家人”,充分理解家人,与中国台湾青年的一反常态相对比,使学生真正走进中国台湾青年的内心深处,体会他那颗善良的心,那份博大的爱—一心为别人着想,不顾个人安危。
3、交流表现李博士高尚品质的语句。
通过想象、引读,让学生从沉着这个重点词中体会到李博士在危急关头临危不惧、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的伟大精神,在多次引读中,李博士的形象也会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得到了深化。
5、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这一处让学生带着赞美的感情多次诵读。解决对题目的质疑,明确什么是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是什么使生命之桥跨越茫茫海峡。最后教师总结:祖国和祖国宝岛台湾虽被中国台湾海峡所隔,但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这种血脉亲情就是生命的火种,必将经久不熄,代代相传!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在音乐声中朗读最后一段。让我们学会爱、奉献爱吧!生命因爱才会更有意义,人生因爱才会更加幸福!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在拥抱爱中结束感动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