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管线综合设计文件是关系各专业、各系统设计可实现性的重要程序,是各专业、各系统管线设计和设备布置的综合汇总,是对各专业、各系统之间协调工作的体现。其目的是在保证各专业、各系统设计的工艺流程合理、先进的前提下,使车站空间获得合理、充分、有效的利用,以节省地下空间,同时便于施工安装和运营维护,并为建筑装修设计提供基础资料。
01管线综合设计范围
管综应包含的内容:
(1)通风空调系统
包含送风管、排风管兼排烟管、冷却水供水管、冷却水回水管、冷冻水供水管、冷冻水回水管、冷凝水管、冷媒管等管线;及送风机、排风机、排烟风机、空调机、空调机组、多联机、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消声器等设备。
(2)给排水及消防系统
包含生活给水管、生活污水管、废水管、通气管、压力污水管、压力废水管、消火栓给水管等。
(3)动力照明系统
包含动力照明电缆桥架、线槽、管线、配电柜、控制箱、照明配电箱、动力配电箱等。
(4)供电系统
包含环网电缆、牵引电缆等敷设路径上供电桥/支架。
(5)通信、信号系统
包含通信、信号桥架、线槽。
(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综合监控(ISCS)系统
包含各控制电缆桥架、线槽。
(7)气体灭火系统
包含气体灭火管线。
a)弱电桥架相互间布置要求:
相互间平行,水平距离为300mm,局部困难部位为50mm。
相互间平行,垂直距离一般为200mm,局部困难部位为50mm。
桥架交叉距离为150mm,局部困难部位为50mm。
以上尺寸为最小控制尺寸,为了检修方便,应尽量拉开间距。
b)与强电桥架间布置要求:
相互间平行,水平距离为450mm,局部困难部位不小于300mm。
相互间平行,垂直距离一般为450mm,局部困难部位为300mm。
桥架交叉距离为300mm,局部困难部位为50mm。
c)与水管间布置要求:
相互间平行,当水管管径DN≥150mm时,水平距离为200mm;当水管管径DN<150mm时,水平距离为150mm;有阀门的,需满足阀门的检修要求。
相互间平行,当水管管径DN≥150mm时,垂直距离一般为200mm;当水管管径DN<150mm时,垂直距离一般为150mm;有阀门的,需满足阀门的检修要求。
与水管交叉距离为100mm,局部困难部位为50mm。
d)与环控风管间布置要求:
与环控风管四周应有不小于100mm的距离(指与环控风管保温层外净距离)。
e)其他要求:
弱电电缆桥架上部距顶棚或其他障碍物应不小于150mm。
还需满足《地铁设计规范》中关于通信电缆与其他建筑物和管线的最小净距要求。
a)与强电桥架相互间布置要求:
相互间平行,水平距离为300mm,局部困难部位不小于150mm。
相互间平行,垂直距离一般为300mm,局部困难部位为150mm。
桥架交叉距离一般为150mm,局部困难部位为50mm。
b)与水管间布置要求:
c)与环控风管间布置要求:
d)与弱电桥架间布置要求:
详见弱电桥架与强电桥架间布置要求:
电缆桥架上部距顶棚或其他障碍物应不小于150mm。
a)与风管相互间布置要求:
风管相互间保温层外侧应有不小于150mm的距离。
b)与水管间布置要求(指与环控风管保温层外净距离):
c)与强、弱电桥架间布置要求:
详见强、弱电桥架与风管间布置要求
d)其他要求:
风管距顶板和梁的距离宜控制在100mm以上(距离均指至风管保温层外皮)。
e)与吊顶线间距布置要求:
风口与装修吊顶的板材下皮距离应根据装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不小于300mm。
a)与水管相互间布置要求:
当水管管径DN≥150mm时,水管间距离为200mm;
当水管管径50mm<DN≤150mm时,水管间距离为150mm;
当水管管径DN<50mm时,水管间距离为100mm;
有阀门的,需满足阀门的检修要求。
b)与强、弱电桥架及风管间布置要求:
详见强、弱电桥架及风管与水管间布置要求
c)其他要求:
08管线与土建相对位置布置原则
车站内布置的所有管线均应考虑其维、检修要求,若管线的宽度不大于1.2m时,可考虑从单侧进行维修、检修,若管线的宽度大于1.2m时,应考虑从两侧均可以进行维、检修,预留一定的维、检修空间。维检修的空间一般应满足0.6m,困难情况下不应小于0.4m。各种桥架水管都应该至少在一侧留有0.4m以上的检修空间,困难情况下不应小于0.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