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质点运动学1.教学内容描述质点运动状态的物理量、运动的相对性。2.教学要点使学生掌握位置矢量、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掌握直线运动、圆周运动的规律,理解相对运动。
第二章质点动力学1.教学内容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2.教学要点使学生掌握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掌握动量、冲量概念,掌握动量定义、动量守恒定律。
第三章机械能守恒1.教学内容功、动能、势能等概念、动能定理、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2.教学要点使学生掌握质点在运动过程中所遵循的动能定理、功能原理,掌握机械能守恒及其应用。
第四章刚体的定轴转动1.教学内容刚体运动分类、角动量、转动惯量的概念、转动定律、角动量守恒定律。2.教学要点使学生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角动量概念,掌握转动定律、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定恒定律,掌握力矩的功。
第五章流体力学1.教学内容理想流体的定常流动、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2.教学要点使学生理解理想流体的定常流动,掌握伯努利方程。
第六章振动1.教学内容简谐振动的描述、动力学方程、能量,同方向简谐振动的合成,相互垂直的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成,阻尼振动、受迫振动。2.教学要点使学生掌握简谐振动的余弦表达式,旋转矢量、相位等概念。掌握无阻尼自由振动的周期、频率、能量等概念,掌握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理解李萨如图形,了解阻尼振动、受迫振动。
第七章波动1.教学内容平面简谐波的余弦表达式、波的能量、能量密度、波的干涉、多普勒效应。2.教学要点使学生理解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平面简谐波的余弦表达式及其意义,理解波的能量、能量密度,掌握波的干涉,理解多普勒效应。
第八章狭义相对论基础1.教学内容经典力学的相对性原理和时空观,狭义相对论基本假设,洛仑兹变换,狭义相对论时空观,相对论动力学。2.教学要点使学生理解狭义相对论基本假设,掌握洛仑兹变换,理解狭义相对论时空观及相对论动力学规律。
第九章静电场1.教学内容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势、高斯定理、静电场环路定理。2.教学要点使学生掌握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势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理解静电场高斯定律、环路定理,掌握电场力做功。
第十章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1.教学内容导体的静电感应、电介质的极化、电容、电容器、电场能量。2.教学要点使学生掌握导体静电平衡条件,理解电解质的极化,掌握电容器及其组合的计算方法,掌握电场能量的计算。
第十一章直流电路1.教学内容欧姆定律、焦耳一楞次定律、电动势、基尔霍夫定律。2.教学要点使学生掌握欧姆定律、楞次定律的积分形式,理解微分形式,掌握电动势概念,应用基尔霍尔夫定律计算复杂电路。第十二章稳恒磁场1.教学内容磁感应强度、安培力、电流的磁场、磁场的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理。2.教学要点使学生掌握磁感应强度的概念,掌握毕奥一沙伐尔定律,掌握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理解磁场的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理。
第十三章电磁感应1.教学内容电磁感应现象,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涡电流、涡旋电场、互感、自感、磁场能量。2.教学要点使学生掌握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掌握动生电动势及感生电动势的计算,理解涡电流及涡旋电场,掌握互感、自感及磁场能量的计算。
第十四章物质的磁性1.教学内容磁介质的磁化、磁化强度、铁磁性。2.教学要点了解磁介质分类及其相应的磁化规律,理解有磁介质时的安培环路定律。
第十六章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电磁波1.教学内容位移电流、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波。2.教学要点使学生理解位移电流概念,了解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了解电磁波的特性。
第十七章几何光学1.教学内容光的概述、光程、透镜。2.教学要点了解光波的特性,掌握光程概念,理解通过透镜不改变光程差。第十八章光的干涉1.教学内容分波前干涉、薄膜干涉、迈克尔逊干涉仪。2.教学要点使学生掌握相干光干涉特点,掌握杨氏双缝干涉,劈尖干涉、牛顿环、增透膜等,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及应用。
第十九章光的衍射1.教学内容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夫琅和费衍射、衍射光栅、最小分辨角、X射线衍射。2.教学要点使学生理解惠更斯-菲涅耳原理,掌握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及光栅方程,理解多缝、圆孔夫琅和费衍射及最小分辨角,理解布喇格方程。
第二十章光的偏振1.教学内容光的起偏和检偏、偏振光的分类、双折射、偏振光的干涉。2.教学要点使学生掌握自然光和线偏振光的特点,掌握马吕斯定律、布儒斯特定律,理解光的双折射、波片及椭圆偏振光,理解偏振光的干涉。
第二十一章气体分子动理论1.教学内容平衡态,状态参量,热力学第零定律,理想气体的宏观描述,气体分子动理论的压强公式温度的微观解释,能量均分原理,麦克斯韦速率分布,速度分布律、玻耳兹曼分布律,分子平均自由程,范德瓦尔斯方程,气体输运现象及其宏观规律。2.教学要点使学生理解通过统计平均找出描述气体的微观量与宏观量的联系,理解能量均分原理,掌握气体的热容,了解麦克斯速率分布,理解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理解范德瓦尔斯方程。
第二十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教学内容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理想气体的热容,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2.教学要点使学生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掌握理想气体的热容量及经典的局限,掌握绝热过程与多方过程。
第二十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熵1.教学内容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逆过程、循环、卡诺定理、热机效率、热力学温标、熵、熵增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2.教学要点使学生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各种叙述,理解不可逆过程,掌握卡诺循环、卡诺定理、会计算热机效率,理解热力学温标,理解熵、熵增原理及其统计意义。
第二十四章量子论的起源1.教学内容黑体辐射、普朗克的量子假设、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玻尔氢原子理论。2.教学要点使学生理解黑体辐射及其规律,了解普朗克的量子假设,理解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及玻尔模型。
第二十五章量子力学基础1.教学内容物质波、波粒二象性、不确定关系、波函数、薛定谔方程及其简单应用。2.教学要点使学生理解德布罗意假设及波粒二象性,理解不确定关系,理解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了解薛定谔方程及其简单应用。
第二十六章原子、分子与固体1.教学内容氢原子的量子理论,自旋,原子的壳层结构,激光,固体的能带理论,超导。2.教学要点掌握氢原子的量子理论,自旋及原子壳层结构,了解激光产生的原理,较好地掌握能带理论,对超导的微观机理的理解和高温超导体。各章课时分配1.质点运动学4学时
2.质点动力学3学时3.机械能守恒3学时4.刚体的定轴转动6学时5.流体力学4学时6.振动5学时7.波动5学时8.静电场7学时9.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7学时10.直流电路4学时11.稳恒磁场6学时12.电磁感应8学时13.物质的磁性4学时14.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电磁波4学时15.几何光学2学时16.光的干涉6学时17.光的衍射6学时18.光的偏振6学时19.气体分子运动论8学时20.热力学第一定律6学时21.热力学第二定律熵7学时22.狭义相对论6学时23.量子论的起源6学时24.量子力学基础6学时25.原子、分子与固体4学时26.期中考试、期末复习6学时
大纲实施说明1.本课程授课二学期共144学时,每周4学时,第一学期讲授力学、电磁学部分,第二学期讲授波动光学、热学、近代物理学部分。2.课时分配是一个典型方案,教学过程中,在保证教学要求重点前提下,结合各专业实际情况,可对内容和课时作适当调整。
参考书目1.Halliday,Resnick,Walker,FundamenttalsofPhysics(sixthedition,JohnWiley&SonsIns.2001年.2.赵凯华,罗蔚茵.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3.赵凯华,罗蔚茵.新概念物理教程(热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4.赵凯华.定性与半定量物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5.卢德馨.大学物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6.陆果.基础物理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7.张三慧.大学物理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8.程守洙,江之永.普通物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马文蔚.物理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秦允豪.热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姚启均.光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力学教学大纲
四、课时分配序号课程内容教学课时1质点运动学62动量定理及其守恒定律83动能和势能84角动量45万有引力定律46刚体力学87弹性体的应力和应变28振动109波动和声810流体力学611复习4总计472
五.大纲实施说明1.本课程授课一学期,共72课时,每周4课时,在教学中要特别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讲授和分析,注重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2.在保证教学重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掌握情况的不同,可以对教学课时的分配做适当的调整。
热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物理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研究热现象的理论.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掌握由宏观的热力学定律和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出发来研究宏观物体的热的性质的研究方法,了解宏观可测量量与微观量的关系以及如何把宏观规律与微观解释相联系的方法。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物体内部热运动的规律以及热运动对物体性质的影响;2.掌握研究宏观物体热性质的宏观描述方法(热力学)和微观描述方法(统计物理学);3.了解固、液、气相变规律;4.了解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相联系的基本方法。
(八)液体:1.教学内容液体的微观结构,液晶、液体的彻体性质、液体的表面性质。(九)相变:1.教学内容单元系一般相变的普遍特征、气液相变、克拉珀龙方程,范德瓦耳斯等温线对比物态方程、固液相交、固气相变、三相图。2.教学要求了解一级相变的督迪特征,气液相变、固液相变、固气相变、三相图的特性,了解范德瓦耳斯等温线的特点,掌握克拉珀龙方程及等温相变的特点。2.教学要求了解液体的微观结构及液体的热容量、热膨胀、热传导、扩散、粘滞性等彻体性质和表面张力、表面层内分子力的作用,液固接触处的表面现象.毛细现象等表面性质。四、课时分配序号课程内容教学课时讲授复习测验合计l23456789温度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本概念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能量的统计分布律气体内的输运过程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固体液体相变总计66648834853
3
2
276694108341060五、大纲实施说明本课程授课一学期,每周3课时,共60课时.教学过程中在保证教学要求、教学重点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可对内容和课时作适当调整。电磁学教学大纲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和掌握静电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了解和掌握静电场中的导体及电介质的基本规律;2.了解和掌握稳恒电流及简单、复杂电路的基本规律;3.了解和掌握稳恒磁场及磁介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4.了解和掌握电磁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及麦克斯韦电磁波理论;5.具备应用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解决简单电磁学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一)静电场:1.教学内容静电场的基本现象与库仑定律、电场的概念、电场强度、电势及其梯度、高斯定理。2.教学要求了解电场的基本现象,理解电场强度概念与电势概念,熟练掌握井应用库仑定律及电场叠加原理、电势叠加原理与高斯定理解决简单静电场问题。(二)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1.教学内容静电场中的导体及其静电平衡条件与性质,电容与电容器、静电场中的电介质、电场的能量和能量密度。2.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静电场中的导体静电平衡条件与性质,了解电容及电容器概念,掌握并能熟练应用电容器串、并联特性及储能特性;了解电介质在静电场中的极化机制与极化规律,掌握电位移矢量概念,理解电场能量及能量密度概念。(三)稳恒电流:1.教学内容电流及其稳恒条件、导电规律,电源及其电动势,简单电路、复杂电路、温差电现象。2.教学要求了解电流概念,熟练掌握电流的稳恒条件及欧姆定律,理解金属导电的经典微观机理;掌握电源、电动势概念,具有熟练应用基尔霍夫方程组,分析简单电路和复杂电路的能力;了解温差电现象。(四)稳恒磁场:1.教学内容
54222222061812101181096672
光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光的本性、光的传播、现代光学及光的应用等知识和概念。
四、课时分配
原子物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物理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普通物理课程,其任务使学生掌握原子的组成成份,这些组成物的运动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了解原子物理的实验方法及具体应用,提高学生科学研究的素质。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原子物理学的发展简史;2.掌握原子的核式模型,掌握玻尔理论;3.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4.掌握电子自旋,原子磁矩,理解原子能级的精细结构及塞曼效应;5.理解元素周期表,理解X射线的产生及吸收;6.理解原于核的结构及其运动规律。三、课程内容(一)原子的位形:卢瑟福模型1.教学内容原子的大小及组成。2.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原子线度及组成成份,掌握原子的核式模型,理解α粒子散射的实验和理论。(二)原子的量子态:玻尔模型1.教学内容氢原子光谱规律、玻尔氢原子理论、碱金属原子的光谱。2.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微观领域物理量的量子化规律,逐步理解微观领域的研究方法,理解实验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三)量子力学导论:
1.卢瑟福模型2.玻尔模型3.最子力学导论4.电子自旋5.泡理原理6.X射线7.原子核物理概论8.高能物理线说9.机动:期中考试、期末复习4学时10学时6学时10学时8学时8学时18学时4学时4学时四、课时分配
五、大纲实施说明1.本课程授课一学期,共72学时,每周4学时。2.课时分配是一个典型方案,教学过程中,在保证教学要求重点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可对内容和课时作适当调整。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一门数学基础课,采用适合于高等工业院校的教材。其任务是了解线性代数的基本知识。学会行列式计算、矩阵运算、初等变换,并应用于线性方程组的求解,二次型和线性变换。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l.掌握行列式的性质及计算;2.掌握矩阵运算的基本规则;3.掌握初等变换及用初等变换方法求矩阵的秩,求逆矩阵,解矩阵方程;4.掌握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5.掌握线性空间、线性变换、基底的基本概念;6.掌握求矩阵特征值、特征向量的方法及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的方法。
五、大纲实施说明1.本课程授课一学期,共54课时,每周3学时。大纲中预留了2课时作为机动。2.着重让学生学会运算。对于一些较抽象的概念,视学生领会情况灵活掌握。数学物理方法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为高等院校物理专业开设的一门数学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在高等数学和普通物理的基础上,学习数学物理中的常用方法为主,适当了解近年来的新发展,为后继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研究有关的数学物理问题作准备,也为今后工作中遇到的数学物理问题的求解提供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复变函数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特别是掌握解析函数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2.学习数学物理方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特别是学习几种常见类型的数学物理方程的建立和求解的方法;3.了解和掌握数学物理中常用的几种特殊函数。三、课程内容第一篇复变函数论(一)复数与复变函数:1.教学内容复数、复变函数的基本概念、复球面与无穷远点。2.教学要求复数的运算要熟练,正确理解区域、单连域,多连域,简单曲线等概念。正确理解复变函数及与之有关的概念。(二)解析函数:1.教学内容
第三篇特殊函数(十一)勒让德多式、球函数:1.教学内容勒让德微分方程及勒让德多项式,勒让德多项式的母函数及其递推公式,按勒让德多项式展开,拉普拉斯方程在球形区域上的狄利克雷问题。2.教学要求了解勒让德方程如何导出和求解过程,掌握勒让德多项式的定义及各种表达式,知道如何利用母函数导出勒让德多项式的递推公式,掌握按勒让德多项式展开及利用勒让德多项式求解某些数理方程的方法。(十二)贝塞尔函数、柱函数:1.教学内容贝塞尔微分方程及贝塞耳函数,贝塞耳函数的母函数及其递推公式,按贝塞尔函数展开,圆膜振动问题的求解。2.教学要求了解贝塞尔微分方程如何导出和求解过程,掌握贝塞耳函数的定义及各种表达式,知道如何利用贝塞尔函数的母函数导出其递推公式,掌握按贝塞尔函数展开及利用贝塞耳函数求解某些数理方程的方法。
四、课时分配五、大纲实施说明1.大纲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着重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计算方法,在讲授过程中紧密联系物理实际,但也注意保证数学概念的严格性和理论的系统性。2.本课程紧接在高等数学课之后,总课时为54课时。大纲中规定的时数分配仅供参考,内容次序也可以适当变动。序号课程内容教学课时讲授习题课合计1复数与复变函数3142解析函数3143哥西定理哥西积分3144解析函数的级数表示6285残数及其应用3146一维波动方程的付氏解3147热传导方程的付氏解3148拉普拉斯方程的圆的狄利克雷问题的付氏解3149波动方程的达朗贝尔解1110付里叶变换21311勒让德多项式、球函数52712贝塞耳函数、柱函数527总计40145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数学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学习应用数量统计原理处理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为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和揭示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的一门数学学科,了解其应用于科学技术领域的广泛性及重要性;2.掌握概率论的基本概念;掌握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基本概念及计算随机变量分布的方法;3.理解随机变量数字特征的意义,以及灵活掌握数字特征的求法和互推关系;4.了解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学会对实际采样数据进行参数估计、假设检验以及了解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
三、课程内容(一)概率论的基本概念:1.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地引出概率论的基本概念,并对古典概型予以介绍。2.教学要求了解随机事件、样本空间的基本概念、概率的定义。掌握古典概型的条件概率公式,乘法原理、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以及独立性概念。(二)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一门数学基础课,采用适合于高等工业院校的教材。其任务是理解和掌握复交函数及积分变换的数学概念和方法,逐步培养利用这些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理解复变函数中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掌握其与实变函数的共同点和不同点;2.掌握复变函数导数和积分概念以及其计算方法,理解解析函数的概念和性质;3.理解留数的概念,掌握和应用留数定理进行积分计算;4.了解解析函数所构成的映射特性,理解共形映射的概念和应用;5.掌握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2.教学要求知道傅里叶变换的定义和意义,掌握傅里叶变换的性质和卷积定理,并能热练应用于将复杂运算转化为简单运算。(八)拉普拉斯变换:1.教学内容拉普拉斯变换的概念、性质和卷积定理。2.教学内容知道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和意义,掌握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和卷积定理,并能熟练应用于解微分方程。
四、课时分配序号课程内容课时12345678复数与复变函数解析函数复变函数的积分级数留数共形映射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总课时4666849952
五、大纲实施说明1.本课程授课一学期,共54课时,每周3学时。大纲中预留了二课时,作为机动。2.着重比较复变函敷与实变函数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抓住本质,领会概念,培养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论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热力学的基本规律、基本概念、基本方法。2.掌握均匀物质在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条件下的宏观热力学性质。3.掌握近独粒子条件下的系统的最概然分布;掌握玻耳统计规律、玻色统计规律和费米统计规律。4.掌握电磁场的基本规律和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加深对电磁场性质和时空概念的理解。5.获得本课程领域内分析和处理一些基本问题的能力,为以后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四、课时分配序号课程内容教学课时讲授复习、考试合计1热力学的基本定律662均匀物质的热力学性质663近独立粒子系统的最概然分布884玻耳兹曼统计665玻色统计和费米统计82106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887静电场和静磁场82108电磁波的传播与辐射10109狭义相对论628合计66672
五、大纲实施说明1.本课程授课一学期,共72学时(不包含期末考试),每周4课时,安排在第5学期,学生应学过普通物理、高等数学、数理方法、理论力学等前期课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运用数学演绎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课时分配表供教师教学时参考和掌握,在保证教学要求和教学重点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可对内容和课时作适当调整。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
序号内容课时数1质点力学162质点组动力学123刚体力学204转动参照系125分析力学12
热力学统计物理教学大纲
(八)玻色统计和费本统计:1.教学内容玻色和费米系统的热力学量的统计表达式,弱简并玻色气体和费米气体,光子气体,玻色爱因斯坦凝聚,金属中的自由电子气体,简并理想费米气体简例,准二维电子气体与量子霍尔效应。2.教学要求掌握玻色和费米系统的热力学公式,巨配分函数,掌握系统简并条件(非简并、弱简并,强简并)光子气体的性质和普朗克辐射定律的导出,掌握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理论,临界温度,了解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实验和应用前景,掌握费米能级金属中的自由电子气体在T=OK,T≠OK时的性质,相应的宏观热力量,较好地掌握几种理想费米气体的实例,了解量子霍尔效应。(九)系统理论:1.教学内容相空间、刘维尔定理,微正则分布及热力学公式,正则分布及热力学公式、实际气体的物态方程,固体热容量的德拜理论,巨正则分布。2.教学要求掌握系综概念,刘维尔定理、常用的统计系综,掌握微正则,正则系统的热力学公式,掌握实际气体的物态方程和固体热容量的德拜理论,了解巨正则分布。
四、课时分配序号课程内容教学课时讲授复习、考试合计1前言112热力学的基本规律663均匀物质的热力学性质884单元系的相变10105多元系的复相平衡和化学平衡83116近独立粒子的最概然分布12127玻耳兹曼统计888玻色统计和费米统计12129系统理论516合计70474五、大纲实施说明1.本课程授课一学期,共72学时(不包含期末考试),每周4课时,安排在第5学期,学生应学过普通物理,数理方法、理论力学等前期课程,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运用数学演绎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注意在讲课中增加物理学前沿知识的讲授,使学生了解该课程与当今物理学前沿发展的联系。3.课时分配表是一个典型方案,教学过程中,在保证教学要求和教学重点的前提下根据每学期的长短可对内容和课时作适当调整。电动力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高等院校物理系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其任务是通过对电磁相互作用经典场论与数学方法的教学,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独立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问题打下必要的基础。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电磁场的基本规律,加深对电磁场性质和时空概念的理解;2.获得本课程领域内分析和处理一些基本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以后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3.通过电磁场运动规律和狭义相对论的学习,更深刻的领会电磁场的物质性,帮助我们加深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三、课程内容(一)教学准备知识:1.教学内容矢量代数、散度、旋度和梯度,关于散度和旋度的一些定理,算符运算公式、曲线正交坐标系,并矢和张量。2.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和运用矢量分析的主要公式、重点掌握标量场的梯度,以及矢量场的旋度和散度,为学习电动力学作好数学准备。(二)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
五、大纲实施说明1.本课程授课二学期,共90课时。第一学期,每周3课时,讲授电动力学基础部分,为必修内容。第二学期,每周2课时,讲授电动力学提高部分,为选修内容。
2.课时分配表供教师教学时参考和掌握,在保证教学要求,教学重点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可对内容和课时作适当调整。
量子力学教学大纲
中学物理教学法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物理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其任务是使学生具有现代教学观念,初步掌握中学物理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形成基本的教学技能,为从事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打好基础。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能够从基础教育的整体来认识物理课程的地位和目的要求;2.初步掌握中学物理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3.通过训练实践,初步形成中学物理教学的一般技能;4.了解中学物理教学研究的意义和一般方法。
三、课程内容(一)教学目的:1.教学内容中学物理教学的指导思想、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内容。2.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中学物理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初步地能够从基础教育的整体来认识理解课程的地位和目的要求。(二)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1.教学内容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中学物理教学原则以及它们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四、课时分配序号课程内容教学课时讲授训练合计1教学目的222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66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664中学生物理学习研究445物理课堂教学的微观设计和微格教学技能训练66126物理教材分析4487物理教师的备课和说课4488物理概念与规律教学4489物理实验教学641010物理习题教学和复习教学44811物理教学测量与评价4412中学物理教学研究44合计542680
五、大纲实施说明1.本课程授课一学期,共80课时,每周4课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2.课时分配表是一个典型方案,教学过程中,在保证教学要求、教学重点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可对内容和课时作适当调整。
中学物理实验研究教学大纲
四、课时分配序号课程内容教学课时1实验原理研究82实验方法及方案研究63实验装置及器材研究84实验操作及实验条件研究65数学方法在实验研究中的应用66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策略6总计40五、大纲实施说明1.本课程授课半学期,共40课时,每周4课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研究能力。2.课时分配是一个典型方案,教学过程中在保证教学要求,教学重点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可对内容和课时作适当调整。
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物理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概念,学会运用Powerpoint及Flash的基本使用方法,掌握运用Powerpoint及Flash编制辅助教学课(软)件的基本技能。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原理及方法;2.掌握辅助教学课(软)件制作的一般方法;3.学会Powerpoint的使用方法;4.学会Flash的基本操作。三、课程内容Powerpoint部分(一)Powerpoint界面:1.教学内容Powerpoint软件的安装、启动、退出,界面各元素功能介绍。2.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认识Powerpoint软件,了解界面各元素及菜单项的功能,掌握常用的创建及修改元件的方法。3.上机操作
五、大纲实施说明1.本课程授课一学期,共72课时,每周4课时,上机操作与授课安排比例为1:1。2.课时分配表是一个典型方案,实际教学中,可按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对内容及课时作适当调整。
中学物理教材教学研究选论教学大纲
教学课时的基本分配情况
序号课程内容教学课时1我国中学物理教学大纲的演变和物理课程、教材的革新62中学物理教材教学问题专题选论153物理学科教学论的研究与中学物理教学改革探索114中学物理教材教学研究论文的选题与撰写4
固体物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物理学师范专业的必修课程和电子材料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系统介绍理想晶体的基本结构特性,晶体的结合性质、晶体运动的基本特征、晶体中电子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它们给晶体性质带来的影响。并让学生了解处理固体中大量粒子系统的基本方法。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熟悉晶体的基本几何结构及其描述方法;2.了解晶体结合的基本方式;3.了解晶格振动的基本特点,掌握声学波、光学波、声子的概念;4.了解晶体中电子能级是如何形成能带的,掌握能带论的基本思想;5.了解布洛赫电子在电场和磁场中作准经典运动的基本特点。三、课程内容教材:“固体物理”黄昆原著、韩汝琦改编(一)晶体结构:1.教学内容简单晶格、复式晶格、原胞、基矢、倒格子、密勒指数、对称操作。2.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基元、点阵、基矢、格矢、原胞、w-s原胞、晶面、晶列等描述晶体几何性质的基本物理量;(2)了解简单晶格、复式品格(sc,bcc,比c,hcp,金刚石,CsCl,NaCl,立方ZnS,
序号教学内容教学课时1绪论12一些晶格的实例13晶格的周期性274晶向、晶面和它们的标志25例倒格子16晶体的宏观对称性37点群18晶格的对称性1小计129离子性结合210共价键结合211金属性结合和范德瓦尔斯结合212元素和化合物晶体结合的规律性1小计713简谐近似和简正坐标114一维单原子链215一维双原子链,声学波和光学波216三维晶格的振动117晶格振动的量子理论318晶格振动的模式密度220期中测验3小计1421布洛赫定理222一维周期场中电子运动的近自由电子近似3
23三维周期场中电子运动的近自由电子近似224紧束缚近似——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法3
25晶体能带的对称性126能态密度和费米面327准经典运动228恒定电场作用下电子的运动429导体、绝缘体、半导体的能带论解释230恒定磁场作用下电子的运动231期终考试3小计13总计60
五、大纲实施说明1.本课程授课一学期,共60课时,每周3课时。2.课时分配表是一个典型方案,教学过程中,在保证教学要求和重点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可对内容和课时作适当的调整。
磁性物理教学大纲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初步了解磁性的起源及其变化规律;2.掌握铁磁学的基本物理图象和磁效应;3.学会分析磁性器件的基本方法。
四、课时分配(总学时40)1绪论、磁学基础知识2学时2磁性起源6学时3自发磁化8学时4磁各向异性与磁致伸缩6学时(含复习测验2学时)5磁畴结构8学时6技术磁化6学时7动态磁化过程4学时总学时40学时
半导体物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采用施敏著《半导体器件与工艺》英文教材及赵鹤鸣等编译的对应中文教材的作为教课书,其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半导体物理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半导体中的电子状态、杂质和缺陷能级、半导体中载流子的各种输运现象,P-N结等现代半导体物理的一些内容。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初步了解晶态半导体中的电子能量状态,理解半导体的能带和能隙等概念;2.了解半导体中电子和空穴的平衡态统计分布规律和半导体的输运现象,以及在外界作用下所引起的载流子行为;3.掌握半导体表面与界面特征、P-N结等。
序号课程内容教学课时讲授复习测试合计1Overview22Introductiontosemiconductordevicesandtechnology23Semiconductormaterialsandcrystal24Electronsincrystalsandenergybands25SemiconductorMaterialsinequilibrium26ProblemsandSolutions27Mid-termexam28Freecarriersinsemiconductors(I)29Freecarriersinsemiconductors(II)210Freecarriersinsemiconductors(III)211ProblemsandSolutions212Thep-njunction(I)213Thep-njunction(II)214Thep-njunction(III)215ProblemsandSolutions216Review217FinalExam
半导体工艺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半导体工艺》这门课讲述的主要是由施敏教授编著的《半导体器件:物理与工艺》第三部分内容,其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半导体制作工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半导体晶体的生长与外延、薄膜淀积、图形曝光与刻蚀、杂质掺杂以及集成器件等一些内容。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初步了解常规半导体的生长技术,理解材料生长中的构造与缺陷;2.了解器件制作的四个主要方面,薄膜淀积(氧化膜生长、介质淀积、金属化等)、图形曝光、刻蚀、掺杂等现代化的半导体制作工艺;3.掌握无源器件(电阻、电容和电感)、双极型晶体管、MOSFET和MESFET等结构单元的制作流程与要点等。
五、大纲实施说明1.本课程授课一学期,共54课时,每周3课时。2.课时分配表是一个典型方案,教学过程中,在保证教学要求和教学重点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可对内容和课时作适当的调整。
半导体器件教学大纲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初步了解各种常见半导体器件结构组成;2.认识常见半导体器件的物理基础,如MIS结构、M-S接触等。并理解各种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3.了解常见半导体器件的应用。
序号课程内容教学课时讲授复习测试合计1Bipolarjunctiontransistors(I)32Bipolarjunctiontransistors(II)33ProblemsandSolutions34MOSFETandrelateddevices(I)35MOSFETandrelateddevices(II)36ProblemsandSolutions37MetalSemiconductorContacts38MESFETandFrequencyinSemiconductor39FrequencyinSemiconductorandMODFET310ProblemsandSolutions311Mid-termexam312MicrowaveDevicesI313MicrowaveDevicesII314ProblemsandSolutions315PhotonicdevivesI316PhotonicdevivesII317ProblemsandSolutions318Review319Finalexam3
电子材料教学大纲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熟悉电子材料的分类及各类电子材料的发展现状;2.熟悉各类电子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方向;3.了解各类电子材料的制备工艺;4.了解新型电子材料的研究方法。
三、课程内容教材:《电子材料》贾德昌等编著(一)绪论:1.教学内容电子材料的分类、发展、特点及展望。2.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电子材料的分类方法;(2)使学生了解电子材料的基本特点;(3)使学生了解电子材料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二)电阻材料:1.教学内容概述,线绕电阻材料,非线绕电阻材料,发展动向。2.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电阻材料的分类情况;(2)使学生了解各类电阻材料的组成、结构、制备工艺和性能特点。(三)触点材料:1.教学内容电接触的基本概念,触点材料,制备方法。2.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电接触的基本概念;(2)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几种触点材料;
五、大纲实施说明1.本课程授课一学期,共60课时,每周3课时。2.课时分配表是一个典型方案,教学过程中,在保证教学要求和重点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要对内容和课时作适当的调整。
序号课程内容教学课时讲授复习测试合计1绪论22电阻材料43触点材料34介电材料65半导体材料66超导材料67光电子材料38期中测验39光导纤维材料310信息记录与存储材料611集成电路与混合微电路用附属材料312压电材料613敏感材料614期末考试360五、课时分配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传感器的分类及其发展现状;2.熟悉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五、大纲实施说明1.本课程授课一学期,共60课时,每周3课时。2.课时分配表是一个典型方案,教学过程中,在保证教学要求和重点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要对内容和课时作适当的调整。
电子器件教学大纲
三、课程内容教材:“电子器件导论”包兴,胡明主编。(一)分立电子器件1.教学内容电容器、电阻器、电感器的分类、型号、结构、制造工艺、特性参数及应用。2.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电容器、电阻器、电感器的分类、型号、结构,制造工艺、特性参数及饭用;(2)热悉结构、材料,工艺等因素对器件特性的影响;(3)掌握采用等效电路对实际器件进行分析的方法。(二)薄厚膜混合集成电路(HIC)
四.课时分配序号课程内容教学课时讲授复习测试合计1绪论(分立器件)12电容器63电阻器44电感器15绪论(HIC)16HIC材料基础17膜电阻28膜电容29膜电感210薄膜晶体管311连线,布线技术112H1C平面布局的总体设计313期中测验314HIC热设计515HIC应用116绪论(压电、热释电、铁电)117压电器件818热释电红外探测界319铁电器件320绪论(表面组装技术)121表面组装器件422表面组装工艺123期末考试360
五、大纲实施说明1.本课程授课一学期,其54课时,每周3课时。2.课时分配表是一个典型方案,教学过程中,在保证教学要求和教学重点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可对内容和课时作适当的调整。
薄膜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薄膜技术在工业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电子工业领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要使块状态的物质有着薄膜态应用,就必须掌握制膜技术以及成膜后的物质的各种性能。本书比较完整地介绍了薄膜制备技术、薄膜物性的检测分析、等高于体刘蚀等。掌握了本教材所介绍的内容,基本上就能适应有关的科研与生产工作的需要。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在薄膜制备技术中,很多情况下是在真空与低温等离子体条件下进行的,要求了解掌握真空物理技术与低温等离子体的基本原理;2.了解几种成膜技术及薄膜形成的机理;3.了解有关薄膜物性的几种检测方法。
三、课程内容(一)概述:1.教学内容薄膜的基本概念、薄膜的制备检测及应用。2.教学要求结合当前集成电路及光电子器件的发展,介绍薄膜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读课程的学习兴趣。(二)真空沉积技术的物理基础:1.教学内容真空物理基础,真空的获得与测景,低温等离子体物理基础。2.教学要求要求理解真空条件对薄膜制备过程的重要性,了解真空获得的基本方法以及常规的高真空系统的组成。了解低温等离子体的产生方法及等离子体空间发生的物理化学过程等。掌握旋片式机械泵、油扩散泵的抽气机理,低真空热偶规及高真空电离规测量原理。重点掌握有关低温等高于体的特性,电子温度、密度及等离于体鞘电位的计算方法。(三)蒸发镀膜:1.教学内容蒸发特性,蒸发镀膜时的残余气体压强。沉积特性,蒸发源及蒸发材料,特殊蒸发技术,影响蒸发镀膜性能的因素。薄膜形成的机理。
四、课时分配序号课程内容教学课时讲授实验室讲授复习测验合计1概述332真空沉积技术物理基础993蒸发镀膜42284溅射镀膜6285化学气相沉积623116干法刻蚀337薄膜的物性检测639总计376851
五、大纲实施说明本课程授课一学期,共51课时,每周3课时。利用薄膜材料实验室的现有条件,其中有6学时在实验室进行现场教学。课时分配方案,教学过程中,在保证教学要求,教学重点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可对内容和课时作适当调整。
机械制图教学大纲
一、性质和任务本课程适用于物理学电材、检测、物理师范、非师范、电子技术、信息工程、热能与动力I程、建筑环境、测控、光信息等专业,为一门基础课程.使学生初步掌握能以国家标准来绘制各专业的图样,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课程,并在掌握画法几何中的正投影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进行绘图,从而在理论与实践中提高与培养学生思考问属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图样是表达与交流技术思想的主要工具,是专业部门的一项主要技术文件;2.学习与掌握画法几何中的投影理论和制图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概念,从而去了解掌握更多知识;3.学会制图操作技术,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4.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学风,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与素质。
三、课程内容(一)绪论:1.教学内容课程的性质、任务、学习方法及我国工程制图的发展概况。2.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本课程为一多专业的基础课,掌握了本课程的知识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二)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1.教学内容制图基本规格、工具使用方法,国标及制图的初步简介。2.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国标(GB,国家标准),掌握制图知识并不是随直制作,它有严谨的要求与标准,由于图样不分国界,所以更加要求学生在学这门课的时候做到一丝不苟,严肃认真。(三)点、直线、平面的投影:1.教学内容投影的基本知识,点,直线,平面的投影以及直线与平面、两平面之间的相对位置。
四、课时分配按不同专业设备分配不同课时,可灵活掌握课时多少一实际操作。序号课程内容教学课时讲授实验复习测验合计1制图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4262点、直线,平面的投影82103立体的投影108184组合体视图与尺寸注法6285轴测图644146机件常用衰达方法6287标准件和常用件4268零件图229装配图2210计算机绘图基础6616总计542890
五、大纲实施说明1.本课程授课一学期,计90课时,每周5课时。实验(习题课)与授课课时安排比例2:3,在具体的教学授课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具体的习题、实践去进一步巩固在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概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时分配表可按照实际情况(专业设置、课时的具体安排,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不同等),在保证教学要求、重点的前提下,可自行作适当的调整与安排。
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电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各种半导体器件的结构、性能及其应用,学会对各种模拟电路进行分析和设计的方法。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初步了解各种半导体器件的结构、性能和工作原理;2.学会对各种放大电路的分析;3.掌握电子电路设计方法及应用。
(八)信号的运算与处理电路:1.教学内容集成运放在模拟信号运算和信号处理电路方面的应用。2.教学要求使学生学会利用“虚短’和“虚断”概念,熟练掌握集成运放的基本运算(加法,减法、微分,积分等)电路的分析和计算;了解对数和反对数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集成模拟乘法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了解有源滤波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九)信号产生电路:1.教学内容正弦波和非正弦波产生电路的组成和产生震荡的条件。2.教学要求使学生重点掌握正弦波震荡的相位平衡条件和振幅平衡条件,RC串并联式和LC正弦波震荡电路的工作原理、起振条件、稳幅原理及频率的计算;正确理解石英晶体正弦波震荡电路的工作原理;学会采用瞬时极性法来判断电路是否满足相位平衡条件;了解非弦波震荡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十)直流稳压电源:1..教学内容单相桥式整流、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单相桥式整流、滤波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有关电路参数的计算;了解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的稳压原理及输出电压的计算,三端集成稳压器的使用方法和应用。
四、课时分配序号课程内容教学课时电子专业非电子专业1绪论432半导体二级管及其基本电路863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16144场效应管放大电路865功率放大电路866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1097反馈放大电路868信号的运算与处理电路12109信号产生电路8610直流稳压电源86总计9072
五、大纲实施说明1.本课程授课为一学期,电子专业每周5课时,共授课90课时:非电子专业每周4课时,共授课71课时。2.课时分配表是一个参考方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教学要求和教学重点,可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和课时作适当的调整。
数字电路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电子信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基础中有关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掌握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及解决实际逻辑问题的一般过程,为后续课程“微机原理”、“单片微机技术”等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逻辑电路和逻辑函数的基本概念,熟悉各种逻辑分析工具的使用;2.基本掌握各种逻辑门电路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3.学会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掌握处理逻辑问属的一般步骤及方法;4.热悉各种常用逻辑功能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掌握相应集成器件的使用方法,并应用于电路的设计中。
三、课程内容(一)数字逻辑基础:1.教学内容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数制及转换、二进制编码、逻辑函数与逻辑问题的描述。2.教学要求热悉数字信号的特点及各种描述方法,掌握各种计数制及相互转换关系,二进制编码方法,掌握基本逻辑运算规则及逻辑问题的描述方法。(二)逻辑门电路:1.教学内容二极管、BJT的开关特性,基本逻辑门电路、TTL逻辑门电路、CMOS逻辑门电路、NMOS逻辑门电路。2.教学要求
四、课时分配序号课程内容教学课时1数字逻辑基础6学时(讲授)2逻辑门电路18学时(讲授)3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10学时(讲授)4常用组合逻辑功能器件10学时(讲授)5触发器6学时(讲授)6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6学时(讲授)7常用时序逻辑功能器件6学时(讲授)8脉冲波形的产生与变换12学时(讲授)9复习与测试等6学时(讲授)合计80学时
五、大纲实施说明1.本课程应在学完电路理论,最好是在学完模拟电路之后开设。2.本课程授课一学期,共80学时,其中不包括实验课,与本课程同步开设或在下一学期开设。3..课时分配表是一个典型方案,教学过程中,在保证教学要求、教学重点的前提一,结合实际情况可对内容和课时作适当增加和减少。
信号与线性系统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电子、信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
五、大纲实施说明1.习题课含于教学课时中。2.在保证教学要求教学重点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可对内容和课时作适当的调整。
四、课时分配课程内容讲课时数0信息时代的信息材料21微电子芯片技术发展对材料的需求42半导体光电材料43有机光电子材料24信息功能陶瓷材料及其应用45信息传感材料46光电显示材料47光纤通讯材料28磁性和磁光存储材料49高密度光信息存储材料410压电、热释电与铁电材料2
11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212固体激光材料的进展2共计40
五、大纲实施说明1.本课程授课一学期,共40学时,每周2学时。2.课时分配是一个典型方案,教学过程中,在保证教学要求重点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可对内容和课时作适当调整。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130004课程名称: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大纲执笔人:光电技术部分:陈新荣、韦小茹、朱亚一光信息处理部分:唐敏学、李朝明、邵洁、浦东林、刘全大纲审批人:吴建宏英文名称:specialtyexperimentalcourseofopticalinformationscience&technology实验学时:54学时实验室名称: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室实验课性质:独立设课适用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光电技术实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光电技术的基本问题和基本原理,对光电器件的性能和原理建立起清晰的概念;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掌握光电器件的典型应用以及光电信号的基本处理方法,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互相融会贯通的教学目标。通过光信息处理实验,要求学生掌握信息光学中典型应用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掌握光信息处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为毕业设计以及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实验基础。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1.GSY—2000光电技术实验系统1套2.CSY—998G光电实验系统1套3.ZY-光电探测原理实验箱2套4.ZY-光电倍增管实验仪1套5.ZY-605电光调制实验仪1套6.微弱信号检测仪1套7.可见紫外光谱单色仪1台8.WDS-4型近红外光栅光谱仪1台9.光纤传感实验仪3套10.光纤通信实验系统3套11.光信息实验防震平台2台12.空间光调制器及其信号转换系统1套13.氦氖激光器及配套电源2套14.CCD探测器1套15.激光功率计2台16.自动曝光定时器2套17.溴钨灯及其电源2套18.汞灯及其电源1套19.双踪示波器2套20.各种光学元器件(包括傅立叶变换透镜、准直透镜、分束镜、扩束镜、平面反射镜、针孔滤波器、可变光栏、632.8nm半波片、偏振片等)若干。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目的要求学时分配实验类型每组人数必开选开1光电基础知识实验使学生对光源、三棱镜色散现象、光波长等基本概念有具体的认识;通过测量光照度和光功率,了解辐射度量和光度量之间的对应关系。3验证性实验2必开
2光电器件伏安特性测试实验理解光电二极管和光电池工作原理的;熟悉光电二极管和光电池的基本应用;理解光电二极管和光电池的伏安特性并掌握其测试方法。3综合性实验2必开
3光电器件光照特性测试实验了解光电二极管和光电池的光照特性;掌握光电二极管和光电池光照特性及其测试方法。3综合性实验2必开
4光电器件光谱响应特性测量实验建立光电三极管以及光敏电阻光谱响应特性的基本概念;了解用三棱镜分光法测量光电器件光谱响应曲线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3综合性实验2必开
5光电倍增管参数特性测量了解光电倍增管的基本特性;学习光电倍增管基本参数的测量方法;学会正确使用光电倍增管。3综合性实验2必开
6光电开关实验开关组成原理及应用;稳压电源的使用;了解红外光电开关的组成及基本原理3综合性实验2必开
7光信号调制方法——电光调制实验了解铌酸锂电光调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此调制器的使用方法。3综合性实验2必开
8光电综合实验(一)——可见紫外光谱测量及PMT的应用学会使用光电倍增管(PhotomultiplierTube,简称PMT)测量微弱的光强,学会使用单色仪以及由单色仪获得单色光的方法,掌握测量滤光片的光谱透过率的方法3综合性实验2必开
9光电综合实验(二)——近红外光谱测量及热释电探测器的应用了解热释电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热释电探测器和单色仪进行红外光谱的测量;测量溴钨灯的红外光谱的相对发光强度。3综合性实验2必开
10光纤纤端光场轴向分布的测试了解“光纤传感实验仪”的基本构造和原理,学习和掌握其正确的使用方法;定性了解光纤纤端光场分布,掌握其测量方法、步骤及计算方法;测量一种光纤的纤端光场轴向分布,绘出纤端光场轴向分布图3综合性实验2必开
11光纤纤端光场径向分布的测试测量一种光纤的纤端光场径向分布,绘出纤端光场径向分布图3综合性实验2必开
12LED光源I—P特性曲线测试了解LED光源的发光机理,了解PIN探测器的基本构造和原理;学习LED光源的光学特性和电学特性,熟悉其I—P特性,掌握I—P特性曲线的测量方法。3综合性实验2必开
实验七光信号调制方法—电光调制实验实验内容:了解铌酸锂电光调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使用该电光调制器验证铌酸锂电光晶体在外加调制电场作用下对光强的调制。实验要求:掌握电光调制的基本原理,了解铌酸锂电光调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明确其作用,掌握调制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实验十四全息干涉计量实验实验内容:利用全息干涉计量中的二次曝光法测量物体位移或旋转角度。实验要求:掌握全息干涉计量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基本方法;掌握利用全息干涉计量中的二次曝光法测量物体的位移或旋转角度的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实验十五数字散斑测量微小位移的实验实验内容:利用激光器、CCD器件、数字散斑技术以及计算机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测量物体的微小位移。实验要求:掌握数字散斑干涉的基本原理,掌握利用激光器、CCD器件、数字散斑技术以及计算机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测量物体的微小位移的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学会分析、思考并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实验十六傅立叶变换全息存储实验内容:学习能再现放大实像、实现高密度信息存储的傅立叶变换全息图记录方法。实验要求:掌握采用傅立叶变换法实现信息存储的基本原理;掌握一种能再现放大实像的傅立叶变换全息图的光路安排和记录方法,分析、讨论实验结果。
五、考核方式1、实验报告:本门课程对实验报告的要求(应包括对报告内容的要求):对各实验均需完成相应的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和要求、基本原理、所需实验器材、实验光路图、实验测量数据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实验操作(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本实验课程为独立设课,实验报告占20%,平时实验操作占50%,实验操作考核占30%。
六、实验教材、参考书1、教材:《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讲义(自编)2、参考书:(1)光电技术,缪家鼎、徐文娟、牟同升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1995年。(2)微弱信号检测,曾庆勇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年。(3)物理光学,梁铨廷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年。(4)光纤测量与传感技术,孙圣和、王廷云、徐颖编著,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5)光学信息技术原理与应用,陈家壁、苏显渝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光学全息及信息处理,于美文等,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4年。
电机拖动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电子技术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运用电子设备控制电机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去拖动各类机械,比其它拖动方式育无可比拟的优点。本课程的任务是运用’电路原理”等基础课的基本理论来分析研究各类电机内部的电磁物理过程及拖动负载的特性,并为“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变压器、各类电机的构造;2.掌握变压器及电机的工作原理和运行特性;3.掌握电力拖动系统的静态和动态特性。
四、课时分配序号课程内容教学课时讲授实验复习检测合计1绪论4262直流电机6283直流电机的电力拖动84124变压器104145三相感应电动机102126三相感应电动机的电力拖动102127驱动和微电动62128总复习、检测44总计5418476
五、大纲实施说明1..本课程授课一学期、每周四学时。2.课时分配方案是一典型方案,实施时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课时分配方案可作适当调整。
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阶性质及任务本课程是电子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电力电子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学会运用电力电子器件设计应用电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l.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2.掌握电力电子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应用;3.学会分析整流、逆变、斩被、变频等应用电路。
四、课时分配序号课程内容教学课时讲授实验合计1绪论332晶闸管及其可控整流93123交流器运行66
4门板触发电路93125交流调压、直流斩波666逆变与变频997其它电力电子器件及实验66总计4854
五、大纲实施说明1.本课程授课一学期,共54课时,实验课时与授课课时比为1;8,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矗的能力。2.课时分配衰是一个基本方案,教学过程中,在保证教学要求、教学重点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可对内容和课时作适当调整。
光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电子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其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光辐射信息转换为电信息的基本原理;通过光电转换罪件接收光辐射并转换为电信号的方法,学会设计、参数计算和使用光电探侧器提取有关信息的方法。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光辐射的基本概念;2.熟悉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物理基础;3.掌握光电转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基本工作电路;4.掌握光电器件的特性和基本参数;5.了解光信号调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课程内容(一)光辐射的基本概念:1.教学内容光的基本性质、光辐射度量、光谱辐射度量、光度量。2.教学要求了解电磁波诺的按波长的分类、光量子理论和波动理论、辐射度量和单位,辐射光谱度量和单位、基本物体的光辐射量。(二)光辐射的探测:1.教学内容物质中的光吸收、光探测的基本物理效应、光辐射探测过程中的噪声、光辐射的探测方法。2.教学要求熟悉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光操测系统中的噪声概念及特性,光探测的实验原理和方法。(三)光电转换器件:1.教学内容光电导探测罪,光电池,光电二极管,光电倍增管,电荷辊合罪件(CCD)。2.教学要求学习光电转换锚件的工作特性及其参数、光谱特性、基本工作电路,特性参数的计算。了解常见器件的应用范围。(四)光波调制:1.教学内容电光调制,声光调制,磁光调制方法2.教学要求了解晶体中光传播的特性,电光器件的工作方式和原理;了解声光衍射现象,声光调制器的工作原理;了解磁光器件的工作原理。
四、课时分配序号课程内容教学课时讲授实验复习检测合计1光辐射的基本概念62光辐射的探测103光电转换器件104光波调制10总计36236
五、大纲实施说明1.本课程授课为一学期,共36学时,每周2课时,全部为讲授。2.课时分配是基本方案,根据专业的实际需要,可对内容和课时作适当调整。
数字图象处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及任务本课程是电子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数字图象处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学会数字图象处理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数字图象处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2.掌握数字图象处理的基本原理及应用;3.了解典型数字处理系统。
四、课时分配序号课程内容教学课时1绪论22图象信息基本知识63图象变换及二维线性数字滤波124图象数字化65图象增强66数字图象处理系统4总计36
五、大纲实施说明1.本课程授课一学期,36课时,讲授基本知识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课时分配表是一个基本方案,教学过程中,在保证教学要求、教学重点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可对内容和课时作适当调整。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自动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学习,掌握自动控制技术中分析、设计控制系统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初步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掌握分析控制系统的一些常用方法;3.掌握校正设计控制系统的方法;4.利用分析设计方法,学会综合分析和校正自动控制系统,建立符合设计指标的数学模型。
三、课程内容(一)概述:1.教学内容自动控制与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的组成及要求。2.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自动控制原理的发展历史,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井利用控制系统的实例,使学生对控制系统的组成以及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有初步的概念。(二)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教学内容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微分方程,传递函数以及方块图;控制系统的脉冲响应。
四、课时分配序号课程分配教学课时(讲授)1概述32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73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144根轨迹法105频率特性法106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107非线性控制系统88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法89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综合法610复习测验411总计80学时
五、大纲实施说明1.本课程授课一学期,共80学时,每周4课时,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控制理论分析和设计系统的能力。2.课时分配表是一个典型方案,教学过程中,在保证教学要求,教学重点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可对内容和课时作适当调整。
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电子技术专业的二门专业理耸课.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并通过学习,掌握分析、设计数字滤波题的基本方法。
2.教学要求了解有限字长效应的概念;了解IIR数字滤波器和FIR数字滤波器在不同的实现结构,不同的运算形式下的有限字长效应的情况,了解快速博里叶算法的有限字长效应。
四、课时分配序号课程内容教学课时(讲授)1信号数字处理原理82差分方程63离散傅里叶变换64数字滤波器的网络结构105数字滤波器的设计166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87最小干方滤波88维纳滤波与自适应滤波69有限字长效应810复习测验411总计80学时
五、大纲实施说明1.本课程授课一学期,共80学时,每周4课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门课程理论较强,学起来比较费力,应多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所学内容。2.课时分配表是一个典型方案,教学过程中,在保证教学要求,教学重点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可对内容和课时作适当调整。
单片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单片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接口技术,学会运用单片微机技术设计智能化的仪仪器、仪表和一些控制系统的方法,通过上机实践进一步掌握单片微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MCS—51单片微机的组成和硬件结构;2.了解MCS一51单片微机的指令系统和程序设计;3.了解MCS一51单片微机的基本扩展方法;4.了解MCS一51单片微机的常用接口技术。
了解MCS一91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1)(2)的工作模式、控制方式以及应用。了解微型计算机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以及MCS一91单片机串行接口的特点、编程方法。(七)MCS一51单片机输入/输出口的扩展:1.教学内容MCS一51单片机输入/输出口的扩展常用接口介绍,TTL、CMOS电路、8255、8155。2.教学要求了解MCS一51单片机输入/输出常用接口TTL、CMOS电路的扩展方法.了解可编程输入/输出芯片8255、8155的性能、特点以及编程方法。(八)键盘、LED、打印机接口:1.教学内容键盘的工作原理及键的识别方法,LED显示的原理及接口方法、打印机接口。2.教学要求了解键盘的工作原理,掌握识别键的各种方法。了解LED显示的原理,掌握LED数码块及LED点阵显示的接口方法。了解微型打印机与MCS一51单片机的接口方法。3.上机操作(1)LED数码块显示;(2)键的识别;(3)电脑时钟。(九)A/D、D/A接口:1.教学内容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及接口,D/A转移器的工作原理及接口。2.教学要求了解MCS一51单片机的常用A/D转换器接口电路。了解MCS一51单片机的常用D/A转换器接口电路。
四、课时分配序号课程内容教学课时讲授实验复习测验合计1檄型计算机基础222MCS一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10103MCS一5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10104汇编语言程序设计48125中断446定时02/计数5S与串行接口667MCS一,1单片机输入/输出口的扩展668键盘LED,打印机接口610169A/D、D/A接口441022总计5218272
五、大纲实施说明1.本课程授课一学期,共72课时,每周4课时。讲课与实验的比例约为3:1,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单片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课时分配表是一个典型方案,教学过程中,在保证教学要求,教学重点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可对内容和课时作适当调整。
智能化设备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智能化仪器、仪表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学会运用微处理器技术、电子技术进行智能化仪器、仪表设计的步霹和方法。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初步了解智能仪器,仪表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2.掌握智能仪糟、仪表设计的基本方法;3.了解智能仪器、仪表设计中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4.通过课程设计,设计一个智能仪器。
三、课程内容(一)绪论:1.教学内容智能仪器的特点、基本结构及发展概况。2.教学要求了解智能仪器的基本特点,基本结构以它的发展概况。
四、课时分配序号课程内容教学课时讲授实验复习测验合计1绪论222智能仪器的输入通道及接口技术663智能仪器外设及控制技术664智能仪2S输出通道及数据通信接口技术665智能仪器的运算程序及数据处理666智能仪撒设计887智能仪器设计举例一尘埃粒子数器888课程设计88总计44428454
五、大纲实施说明1.本课程授课一学期,共54课时,每周3课时,课程设计约为总课时的1/5,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培养学生实际的设计能力。2.课时分配表是一个典型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在保证教学要求、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可对内容和课时作适当调整。
微型计算机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电子信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及特点,熟悉8086微处理器的指令系统,总线结构和时序,初步掌握80X86系列微型计算机的输入/输出控制方式及接口技术。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计算机内部的各种编码方式;2.初步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3.掌握8086微处理器的寻址方式和指令系统:4.熟悉8086微处理器的总线结构和工作时序;5.初步掌握微型计算机输入/输出控制方式的原理以及I/O接口技术的基本知识。
序号课程内容教学课时
1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6学时(授课)2计算机中的数制与码制8学时(授课)3微型机中的僵处理器12学时(授课)48086微型机的指令系统18学时(授课)5输入/输出接口14学时(授课)68259A、8253、8237A14学时(授课)780X86系列高档微处理器简介4学时(授课)8复习与测试4学时合计80学时
五、大纲实施说明1.本课程授课一学期,共36课时,讲授基本知识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课时分配表是一个基本方案,教学过程中,在保证教学要求、教学重点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可对内容和课时作适当调整。
电子测量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电子测量最基本的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具备一定的测量误差分析和测量数据处理能力;对现代新技术在电子测量中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对频率、电压等常用电学量的计量方法具备一定的知识。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基本测量原理和基本测量方法;2.掌握测量误差理论,会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3.掌握示波器,电子计数器,电压衰等常用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井会使用它们来测量频率,周期,电压等参数;4.了解现代电子测量技术,微计算机化仪器和自动化测试系;5.通过实验学会使用电子测量仪器以及利用它们测量频率、周期、电压等参数。
五、大纲实施说明1.本课程授课一学期,共54课时,每周3课时,实验与授课安排的比例约为1:2,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课时分配表是一个典型方案,教学过程中,在保证教学要求、教学重点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可对内容和课时作适当调整。
传感器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综合很强的课程。又是在物理学、电工学、电子学、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先修课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任务在于使学生掌握检测与转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性及其应用。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性;2.掌握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3.掌握各类传感器的应用电路;4.了解传感器的非线性处理方法和正确选用。
四、课时分配序号课程内容教学课时讲授实验复习测试合计1估滤器的基本概念332电阻式传感器4263电容式传感器4264电感式传感器4265压电式传感器3256热电式传感器4267光电式传感器3258气、湿敏传感器229磁敏式传感器22410辐射式传感器2211数字式传感器2212新型传感器2213正确使用传感器的一些技术问题145总计361854
五、大纲实施说明1.本课程授课一学期,共54课时,每周3课时,实验与授课安排的比例约为1:2,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课时分配表是一个典型方案,教学过程中,在保证教学要求、教学重点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可对内容和课时作适当调整。电子线路CAD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电子线路CAA和电子线路CAD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学会运用PSPICE进行简单电路分析的方法和用PROTEL制作印刷线路板的方法,通过上机实践了解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学会用PSPICE进行简单电路分析的方法;2.学会用PROTEL进行印刷线路板设计的方法。
3.上机操作根据实际电路进行编程,学会对简单电路进行分析的方法。第二部分:PROTEL部分(一)概述1.教学内容PROTEL制作印刷线路板的流程。2.教学要求了解PROTEL制作印剧线路板的具体流程。3.上机操作熟悉PROTEL的工作界面及各项设置。(二)原理图元件库定义1.教学内容PROTEL符号库的概念;PROTEL中定义新符号库的方法。2.教学要求理解PROTEL符号库的概念;掌握PROTEL中定义新符号库的方法。3.上机操作熟悉SLM的使用方法,练习利用它定义自己的元件库。(三)原理图绘制及处理1.教学内容原理图绘制的流程及方法;元件库及封装。2.教学要求了解原理图绘制的流程及方法;了解元件库及封装。3.上机操作练习运用SCHEDIT编辑原理图。(四)封装床定义1.教学内容元件封装的概念;元件尺寸的定义;制作元件封装的方法。2.教学要求学握元件封装的概念;掌握制作元件封装的方法3.上机操作练习用TRAXEDIT定义自己的封装库。(五)印制板制作及验证1.教学内容印刷线路板制作的方法和流程。2.教学要求掌握印刷线路板制作的方法和流程。3.上机操作练习用TRAXEDIT完成印刷线路板的制作。
序号课程内容教学课时讲授实验复习测验合计1概述12242输出变量2243电压源和电流漏2244无源元件2245点命令2246半导体二极管3367双极型晶体管(BJTS)3368场效应晶体管3369集成电路33610概述222411原理图元件库定义22412原理图绘制及处理44813封装库定义22414印刷板制作及验证448总计363672
五、大纲实施说明1.本课程授课一学期,共72学时,每周4课时,上机操作与授课安排的比例为1:1,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培养学生运用PSPICE和PROTEL上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课时分配表是一个典型方案,教学过程中,在保证教学要求、教学重点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可对内容及课时作适当调整。
集成电路设计导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是物理学微电子材料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集成电路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使学生掌握了集成电路的基本构造、基本制造流程,了解基本的设计方法,具备基本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创造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逐渐地为学生树立现代电子设计的理念。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集成电路的基本概念;2.熟悉并掌握集成电路工艺流程;
3.熟悉并掌握集成电路设计的流程;4.了解集成电路设计的CAD软件;5.掌握MOS场效应管和MOS基本电路的特性。
四、课时分配序号课程内容教学课时1集成电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02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流程63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工艺104集成电路芯片封装工艺145期中测验26集成电路设计方法187MOS场效应管及MOS基本电路的设计188期末测验2总计80
控制技术(PLC)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PLC的基本概念和组成,以及它的工作原理,为今后能够熟悉、掌握并使用PLC技术进行工业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初步了解PLC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初步了解PLC的工作原理;3.初步了解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4.初步了解PLC控制系统的调试、维护方法。
序号课程内容教学课时讲授实验复习测验合计1概述222顺序控制663PLC的工作原理及组成664OMROMC200HPLC10105C200HPLC特殊功能I/O单元886PLC系统的可靠性设计447实验161622合计3616254
五、大纲实施说明1.本课程授课一学期,共54课时,每周3课时。讲课与实验的比例约为3:1,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培养学运用PLC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课时分配是一个典型方案,教学过程中,在保证教学要求,教学重点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可对内容和课时作适当调整。
编码与调制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电子信息技术的一门专业课。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数字通信系统中编码与调制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较好地掌握通信基本原理、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及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从而建立一个较全面的通信工程概念。
五、大纲实施说明1.课程授课一学期,共36学时,每周2学时.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2.课时分配衰是一个典型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在保证教学要求、教学重点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可对内容和课时作适当调整。
AutoCAD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学会运用AutoCAD软件绘制二维工程图和三维建模,通过上机实践了解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绘制专业用的二维、三维工程图纸,并学习针对电子学设计进行AutoCAD的定制和开发。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CAD软件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2.热练掌握用AutoCAD进行计算机二维绘图的方法和技巧,绘制符合国家标准的二维工程图纸;3.熟练掌握用AutoCAD进行三维造型的技术;4.了解AutoCAD在电子学设计中的应用、定制和开发。
三、课程内容(一)CAD技术与AutoCAD二维绘图和编辑命令:1.教学内容(1)CAD技术的发展,应用与展望;(2)AutoCAD的基本知识:AutoCAD的运行环境,安装、启动,用户界面,坐标系统,数据输入。(3)实体选择的方法,特殊点捕捉的方法;(4)绘图命令,编辑命令。2.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CAD技术;(2)使学生会用AutoCAD绘制一般的图形;(3)掌握实体选择和对象捕捉的方法,热练使用常用的绘图和编辑命令。(二)二维绘图的高级技术:1.教学内容(1)图层,实体属性控制及显示控制命令;(2)图块,块的定义,插入,替换,用块等分测量;
(3)效果图的输出;(4)理解图纸空间和模型空间,布局,输出三维图纸。2.教学要求(1)学会制作三维效果图,应选材准确,灯光调节合适,配景合适,效果图美观大方;(2)输出三维图纸。(九)AutoCAD在电子学中的应用,定制和开发:1.教学内容(1)定制工具栏,图标命令,下拉菜单,线型,图案;(2)AutoLisp简单介绍。2.教学要求通过菜单,图标命令,调用自行设计的电子元件库。
序号课程内容教学课时讲授实验复习测验合计1CAD技术与AutoCAD二维绘图和编辑命令222二堆绘图的高级技术放映223绘制符合国标的二维工程图,幻灯片制作与放映224图象的插入与编辑,AutoCAD与其他软件的数据交换,轴测图225三维设计的基础知识226三维实体模型227三维表面模型,三维编辑228三维模型的渲染229AutoCAD在电子学中的应用定制和开发2236
五、大纲实施说明1.本课程授课一学期,共36课时,每周2课时,上机操作与授课安排为1: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培养学生运用AutoCAD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课时分配表是一个典型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在前端课程“机械与计算机绘图”中计算机绘图学习的深度,调整本课程的内容与课时。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工程力学是一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以及构杆强度刚度的科学,它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门课程的有关内容,其任务让学生掌握力系简化及物体平衡条件,井在此基础上研究构件强度、刚度,为选取适当的材料和合理的截面尺寸提供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力系简化方法与受力构件平衡条件;2.了解构件四种基本变形,并掌握强度,刚度计算方法;3.掌握复杂应力状态下构件强度本理论;4.了解质点运动的描述方法、刚体平动、定轴转动特征;5.了解一点,二系、三运动的分析,掌握速度合成定理。
3摩擦444质点的运动665刚体干动与绕定轴转动666点的复合运动447刚体平面运动448功能原理449构件拉伸与压缩931210剪切与挤压33611轴的扭转63912弯曲变形1231513复杂应力状态及强度理论63914电测理论33总计721890
五、大纲实施说明1.本课程授课一学期,共90课时,讲授72课时,实验18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2.课时分配表是一个典型方案,教学过程中在保证教学要求,教学重点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可对内容和课时作适当调整。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数据结构)是计算机软件学科中最重要的理论和技术基础课,井已成为电子信息类各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电子信息,测控技术等专业为强化计算机软件教学而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其任务是介绍,研究和分析编写计算机程序时所适用的数据组织方法和算法,有助于设计出周密和有效的程序。这门课对于培养具有素质好,技术强的软件设计能力的高级电子工程技术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1.教学内容图的基本概念;图的存储结构;图的遍历。2.教学要求理解有向图及无向图的概念及其表示和实现方法,特别是邻接衰的表示和实现;掌握图的二种遍历方法。(七)查找技术:1.教学内容顺序查找;有序表的对分查找;分块查找;二叉排序树查找。2.教学要求理解各种查找技术的概念,掌握相应的算法;掌握构造二又排序树的方法。(八)Hash表技术:1.教学内容Hash表的基本概念;几种常用的Hash表。2.教学要求了解Hash表的基本概念及Hash码构造方法;理解线性Hash表、随机Hash表、溢出Hash表、拉链Hash表等处理元素冲突的方法。(九)排序要求:1.教学内容互换类排序;插入类排序;选择类排序;拓扑分类。2.教学要求了解排序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方法;掌握冒泡排序、希尔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等方法及算法实现;了解拓扑分类方法。
序号课程内容教学课时讲授实验复习测验合计1绪论442线性表及其顺序存储结构773线性链表884数组555树与二又树886图557查找技术668Hash表技术339排序技术718合计53154五、大纲实施说明1.本课程授课一学期,共60学时,每周3学时。在学生的作业中应要求独立完三次以上的上机实践,上机内容包括线性表操作,栈和队列,二叉分类树。通过上机作业,学生应能比较自如地用所学的数据结构设计比较有效和周密的程序。2.课时分配表是一个典型方案,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可对课时及内容作适当调整。
声学检测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声学检测原理》是测控专业中理论和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学习声学检测理论及其通用探伤技术,能解决超声波探伤中的实际问题。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对声学检测理论及其通用探伤技术的学习,应掌握超声波探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灵活运用超声波理论解决实际探伤中各种问题。
三、课程内容(一)质点振动学:1.教学内容自由振动,阻尼振动,强迫振动,振动控制及应用。2.教学要求了解三种振动形式,重点掌握振动控制及应用。(二)弦的横振动、棒振动:1.教学内容弦的横振动、棒的纵振动,樟的横振动。2.教学要求掌握弦的振动,熟知振动中波的传播,了解棒振动。(三)理想流体中的声波:1.教学内容一维、三维声波方程,简谐平面波、分贝标度。2.教学要求掌握理想流体中声波方程及应用。(四)声波的传播、声辐射:
1.教学内容平面声波垂直、斜入射、无限大障板上圆形活塞源。2.教学要求掌握声波垂直,斜入射的应用,了解活塞源的波传播特性。(五)超声波探伤物理基础:1.教学内容超声波在干,曲界面上反射、折射、超声波的衰减。2.教学要求掌握超声波在平界面处反射、折射特性。(六)超声波发射声场和规则反射体回波声压:1.教学内容纵、横波发射声场,规则反射体回波声压、AVC曲线。2.教学要求重点掌握规则反射体回波声压公式,(七)仪器、探头和试块:1.教学内容探伤仪、探头、试块及主要性质和测试。2.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探头、试块、探伤仪及其性质测试。(八)通用探伤技术:1.教学内容仪器、探头的选择,探伤仪的调节,缺陷的测定、分析。2.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通用探伤技术。(九)超声波探伤的应用:1.教学内容板材、管材、锻材、焊缝、铸钢件探伤。2.教学要求针对实际探伤中的工件掌握常见工件的具体探伤方法。
序号课程内容教学课时授课实验复习测验合计1质点振动学62弦的横振动、棒振动43理想流体中的声波44声波的传播、声辐射45超声波探伤物理基础66超声波发射声场、规则反射体回波声压67仪器、探头和试块88通用樱伤技术89拥声波探伤的应用71合计53154
五、大纲实施说明1.本课程授课一学期,共60学时,每周3学时。通过对声检测理论和通用探伤技术的学习,学生应能应用所学的知识从事声检测的设计和测量。2.课时分配表是一个典型方案,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可对课时及内容作适当调整。
计算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计算方法》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中较为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上的常用数值方法及其算法设计,为使用计算机解决科学和工程中的数值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解决代数、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等方面的主要数值方法与算法,以及数值软件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算法设计基础。掌握数值方法的基本理论及算法,学会在计算机上解决各类基本的数值问题。
三、课程内容(一)引论:1.教学内容计算机数值方法的研究对象与特点;数值问题与数值方法;误差。2.教学要求了解计算机数值方法的研究对象与特点;掌握算法设计及其表达法;误差分析方法;了解数值方法的稳定性与算法设计的原则。(二)解线性方程组的直接法:1.教学内容直接法与三角形方程组求解;Gauss消去法;Gauss列主元消去法;直接三角分解法;平方根法;追赶法。2.教学要求了解直接法与三角形方程组求解的基本概念;掌握Gauss列主元消去法基本原理及算法设计;掌握直接三角分解法及平方根法的基本原理;掌握追赶法的基本原理。(三)插值法与最小二乘法:
序号课程内容教学课时讲授实验复习实验合计1引论332解线性方程组的直接法10103插值法与最小二乘法11114数值积分与微分995常微分方程值解法996逐次逼近法11112合计53154
五、大纲实施说明1.本课程授课一学期,共60学时,每周3学时,。在学生的作业中应要求独立完成四次以上的上机实践,上机内容包括线性方程组直接法、最小二乘法、数值积分、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2.课时分配表是一个典型方案,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可对课时及内容作适当调整。
电磁与射线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其任务是使学生系统了解涡流检测、磁粉检测和射线检测的物理基础,系统学习这三种检测的基本技术与应用。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涡流检测、磁粉检测和射线检测的物理基础;2.系统了解涡流检测、磁粉检测和射线检测的基本技术;3.学会用这三大手段检测工程结构、机械零件等。
三、课程内容(一)概述:1.教学内容工程质量、产品质量无损检测的重大童义;发达国家无损检测发展概况;我国该领域的发展现状。2.教学要求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工程质量、产品质量无损检测的重大意义。以美国、德国、日本为例,向学生讲解这些发达国家重视无损检测的研究与应用,产品质量必然很高。我国无检测事业起步较晚,方兴未艾,‘向学生讲解我国无损检测的发展现状与应用水平。
2.教学要求了解钢板对接焊缝的检测工艺和底片的评定方法,掌握钢管对接焊缝的射线检测工艺及结果评定。学习X射线衍射法测定残余应力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四、课时分配序号课程内容教学课时讲授复习测验合计1概述222涡流检测的物理基础663涡流检测技术554涡流检测的应用555磁粉检测的物理基础666磁粉检测技术6287磁粉检测技术的应用668射线检测的物理基础669射线检测技术6610射线检测的应用66总计52254
五、大纲实施说明1.本课程授课一学期,共54课时,每周上课3课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注意打好检测的物理基础。该门课的实验在专业实验中独立实施。2.课时分配表是一个典型方案,教学过程中,在保证教学要求和教举重点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可对内容和课时作适当调整。
电工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电工学是研究电路基本规律和电磁现象在工程技术领域中应用的基本课程。它包括电路和电机、电器两部分。前者介绍关于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分析电路的方法;后者介绍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变压器、电动机、发动机和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知识,它是本课程联系实际的主要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电工电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创新能力打下基础,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使电工电子技术与本专业相结合,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通过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分析方法的学习,能够运用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戴维宁定理分析基本直流电路。2.理解直流交流电路的三要素基本组成,并能运用相量法计算简单的串、并联交流电路。3.了解三相交流发电机模型,掌握三相负载的联接方法并能计算对称三相电路。4.掌握常用电机、电器的工作原理、特点及有关运行性能,并且具有初步使用的能力。5.掌握常用电流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四、课时分配序号课程内容教学内容讲授实验复习测试合计1网络的基本分析方法92网络的正弦稳态分析93简化网络分析的原理和定理44受控源电路的分析方法45三相正弦交流电路66期中考试27变压器98异步电动机99同步电动机410低压控制电器与控制电路41158260
五、大纲实施说明1.本课程授课一学期,共60课时每周3学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课时分配表是一个典型方案,教学过程中,在保证教学要求、教学重点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对内容和课时作适当调整。
电路理论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电子信息、测控、光信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路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掌握各种电路的多种求解方法,从而为后续专业课程以及设计电路打好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基尔霍夫定律;2.掌握各种电路的多种求解方法;3.掌握线性动态电路暂态过程的时域分析方法。
三、课程内容(一)基尔霍夫定律及其方程:1.教学内容电路元件,电路结构,电压、电流、电功率概念,基尔霍夫定律。
四、课时分配序号课程内容教学课时1基尔霍夫定律及其方程62电路元件63线性直流电路及电路定理104正弦电流电路105频率特性和谐振现象66三相电路67线性动态电路暂态过程的时域分析108实验(见实验大纲)18总计72
纳米材料教学大纲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纳米材料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2.了解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和纳米材料的应用;3.掌握纳米材料的结构,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2.教学要求(1)了解和掌握纳米固体的分类及其基本构成;(2)掌握几种纳米固体的制备方法。
四、课时分配序号课程内容教学内容讲授实验复习测试合计1绪论42团簇63纳米微粒的基本理论64纳米微粒的结构与物理特性65期中考试26纳米微粒的化学特性47纳米微粒的制备与表面修饰68纳米微粒尺寸的评估29纳米固体及其制备41038240
五、大纲实施说明1.本课程授课一学期,共40课时每周2学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课时分配表是一个典型方案,教学过程中,在保证教学要求、教学重点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对内容和课时作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