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能功能看,智能大灯按功能主要分为AFS、ADB、DLP。AFS为自适应前照明系统(AdaptiveFrontLightingSystem),主要功能是根据不同工作模式照射光型,例如根据天气、环境、道路状况灯调整照明模式;ADB为自适应远近光系统(AdaptiveDrivingBeam),主要功能为自动切换远近光灯、调节远光束的分布(矩阵式ADB);DLP为数字光处理(DigitalLightProcessing),主要功能为各种光型分布以及支持道路投影、行人预警等;其中ADB为AFS的衍生产品,技术壁垒相对较高,分为矩阵式以及像素式,目前矩阵式ADB成本更低,应用更加广泛。
从形态看,汽车尾灯形态上有分离式尾灯和贯穿式尾灯,贯穿式尾灯分为光导式、LED+散射材料面罩以及LED+小反光碗三种方案,其中LED+散射材料面罩是国内大部分灯厂的贯穿式尾灯方案。
氛围灯目前已下沉配套大量A级车,功能开始由装饰功能向交互功能延展,目前内饰灯融合座舱已实现智能交互,因汽车动力变化前进气格栅功能取消,发光格栅灯、交互灯等新型外饰氛围灯逐渐上市
从前照灯看,2022年国内智能大灯整体市场规模为181.4亿元,其中ADB占比最高,2022年渗透率为9%,搭载车型已下探到等10-20万元区间,如传祺GS8等;2021-2022年自主品牌车型ADB大灯渗透率均为最高,其他派系大多只有中高配车型搭载ADB大灯,目前韩系车型尚无ADB大灯配置;装配AFS功能的车型相对集中于中高端车型,渗透率为5.09%;DLP车灯渗透率不足1%,集中于40万元以上的高端车型;
从尾灯看,贯穿式尾灯集中于25万元以上的新势力品牌车型,标配OLED渗透率不足1%。
从竞争格局看,2022年全球五大车灯龙头垄断超90%的市场份额,小糸占比第一。另外全球车灯竞争格局带有明显的地域特性,法雷奥、马瑞利、海拉业务主要业务分布在欧洲,小糸、斯坦雷则分布在亚洲,中国市场则主要由华域视觉等本土企业主导,不同地域的本土供应商占据首发优势
目前除第三方供应商之外,主机厂也在通过自研与合作的方式推动汽车车灯智能化发展,其中合资主机厂主要通过自研的方式提升车灯智能化水平,但相对来说,在车灯智能化水平方面落后于采用合作方式打造智能化车灯的新势力高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