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那个恋爱脑闺蜜清醒过来的暑期档黑马《消失的她》,还在一骑绝尘。
根据灯塔专业版App数据显示,截止7月6日晚22点,《消失的她》累计票房已超过27.6亿,上映15天,单日票房远超首日上映的《八角笼中》,收割票房之姿丝毫不见疲软,似乎超过猫眼专业版33亿票房的“发疯”预测指日可待。
但本文并不想讨论这部电影本身,大部分观众的共识是,《消失的她》说不上是一部好电影,其元素杂糅的程度极高,真正称得上悬疑的几乎没有,主创确实将商业片的套路玩明白了。
只是在众说纷纭中,我们总能看到这部影片关于“恋爱脑”的营销:治好了我的恋爱脑,带恋爱脑闺蜜去看《消失的她》,看完就分手了……这似乎形成了一种对女性观众的强大吸引力。
从《消失的她》出发,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对话了“反恋爱脑”的工作者,也和被外界贴上“恋爱脑”标签的朋友聊了聊,我们想聊聊反恋爱脑思潮的缘起,以及它是如何成为一门生意的。
“恋爱脑”狂欢席卷互联网
成为生意的前提是足够庞大的需求,也就是在社交网络上流传已久的“反恋爱脑”思潮,及其带来的现实影响。
例如豆瓣劝分小组,不仅一直进行着日常的劝分工作,“让你下定决心分手”,点醒每一个恋爱脑,还诞生了不少如今的互联网热梗。但这些也只是在一个小众的圈层传播,体现着一些群体的情绪,要成为热点话题,“恋爱脑”需要一次全民性大爆。
理论的验证也需要引经据典,回溯群体记忆。2012年播出的经典电视剧《薛平贵与王宝钏》便成为了这种讨论的载体,王宝钏选择追随爱情,寒窑苦等薛平贵十八年,以野菜维持生活,更具像化的“挖野菜”行为也成为了恋爱脑的代名词,在当时激起了关于恋爱脑的一次大型讨论。
这自然是无可厚非。当女性的经济独立与思想解放程度不断提高,在以理性为基础的现代经济社会,趋利避害的本能之下,婚姻作为一种社会契约的本质也被人们看得越来越透彻。
而在社会文化的方面,过去勇敢追爱的角色们,承载的是那个时代对于自由爱情的向往,很多时候,爱情往往是主角们冲破一切藩篱和桎梏的动力源泉,故而爱情的浪漫主义色彩同样也具有探索性与解放性,不论是深宫还是宅院,爱情的羽翼能让他们腾飞。然而在当下,这种思想的革新已经来到新阶段,自然感觉该阶段的爱情观多少散发着些陈旧味道。
这是因为有这样密集的讨论和思考,“反恋爱脑”才成为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
等待收割“恋爱脑”
恋爱脑究竟是不是一种病,社交媒体早已给出了答案。
小红书上,更是有“禁止恋爱脑壁纸”与“骂醒恋爱脑语录”广为传播,如果你不清楚自己是否为一名“患者”,还可以对照“恋爱脑等级表”进行自查。
不仅如此,关于恋爱的笔记,下面总会有一个“分”字,或真心实意或调侃玩梗,总会有叉车队女孩来把当事人“叉走”,如果叉不走那就锁死,成为一部分女性对恋爱脑,最恐怖的诅咒。
不仅是社交媒体,淘宝与闲鱼上早已有商家做起了“骂醒恋爱脑”的服务,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也有业余兼职的大学生。商家会按照服务次数与好评率将每一名“陪聊师”分为等级,费用越高,能够匹配到的陪聊师等级越高,主要分为“盲盒、充电宝、温柔港、锦鲤”四个等级,对应接单金额0-500元、500-1000元、1000-3000元、3000-5000元。
分配完陪聊师后,买家根据需求自行选择聊天时长,既可以选择24小时全包也能按分钟计费,可文字可语音,用户意犹未尽时还可以一键续费。
据淘宝店家“大哥你好呀”的老板称,下单这项业务的用户往往不是给自己准备的,多数是为朋友、闺蜜点单,偶尔也有长辈为早恋且叛逆的青少年购买这项服务。
老板又补充道:“只能说有一定效果,本店小本生意,不保证百分百能骂醒。”
凯悦今年27岁,她毕业于西安一所985院校,一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工作,近来,她收到一份有人匿名为她点单的“骂醒恋爱脑服务”。
凯悦告诉刺猬公社:“对方表明来意后,先是描述了女生在恋爱中患得患失的焦虑状态,让我自己对号入座。而后又列举了一系列感情中可能发生的痛苦、失望与伤害,将重视伴侣感受的表现统称为上头,将误解与争吵升级为不可调和的矛盾。鼓励我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不要深陷在爱情中,我感受到一种嘲讽,嘲讽每一个重视爱情的人。”
被贴上恋爱脑的标签后,吞吞心有不平,但她又不愿为此事做出过多解释,改变每个人的偏见太难。下一次再有人问她午饭吃什么时,她不再像之前一样骄傲地回答“男友带的饭”,而是以“剩饭”二字将这个话题搪塞过去。
不仅如此,吞吞不仅不敢光明正大地夸男友,也不敢在外人面前,为男友付出,她害怕引起“不好的观感”,连吞吞的母亲都会不停地提醒她,恋爱的时候不要太沉迷,要计较得失。
在她的价值体系下,恋爱并非是以结果为导向,而是以自我成长和自我探索为目的,重视爱情并为之付出的努力或许并没有白费。
她认为:“通过爱情,我们更了解了自己,更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喜欢什么。在处理亲密关系的技能方面也会成长,而曾经感受过的爱和幸福,都将成为漫漫人生的宝贵回忆。”
当得知有不少商家提供“骂醒恋爱脑”的服务时,吞吞笑着回答,那自己很可能会成为服务对象。
从流量密码到商业逻辑
商家通过跑腿服务帮助客户剔除网恋中的不确定性,技能确保人身安全,也能清晰认知恋爱对象。
当“反恋爱脑”大行其道时,另一种割裂的现象也在发生,当女生摘除恋爱脑后,却渴望遇到一个恋爱脑的粘人精男友,“接恋爱脑男宝”又成为一种新的风气在社交媒体上流行开来。
遇到恋爱脑男友、培养恋爱脑男友都成为姐妹们最关心的话题,相应的也成为一种新的流量密码。
在众多“反恋爱脑”与“培养恋爱脑”衍生出的生意中,陪聊只是其中一个类型,比起陪聊,能够更加系统化、规模化赚钱与收割的当属直播与培训。
她强调,女性不要放弃赚钱的能力,“得先谋生,再谋爱”。其抖音账号的橱窗中,有四十余件货品,除了她自己的婚恋课、法律风险课等教学产品外,多以女性话题的书籍杂志为主,真正做到,人与货一体化,协同发展。
据刺猬公社观察,各大短视频平台将“恋爱脑”作为核心用户群体,服务与教学的主播有百位之多。
他们的商业逻辑也类似,将恋爱中的信息差放大,营造出通过学习就能控制与改变恋爱关系中的多种问题的印象,继而收割那些对恋爱现状存在焦虑的用户。
然而,现实生活中问题的复杂程度又怎能通过一次聊天、一堂课就可以理清?
当恋爱脑在互联网语境下,成为一种新型“绝症”,正悄悄地在女性群体内部塑造对立、进行分化,远离恋爱脑、不对爱情有所指望,何尝不是女性群体对自己的另一种规训?
围绕反恋爱脑所产生的多种生意也应运而生,其中不乏真正有意义的,但更多有时候,大可不必产生“树立靶子再打倒”的矫枉过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