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汽车多采用前轮转向,故转向轮定位又称为前轮定位。
包括主销后倾、主销内倾、前轮外倾、前轮前束z主销后倾:主销在前轴上安装,其上端略向后倾斜,称为主销后倾,主销轴线与垂线之间的夹角γ叫做主销后倾角图示主销后倾角是转向轴线向后倾斜的角度,主销后倾角是汽车纵向平面观察时转向轴线至垂直线之间的角度rz作用:汽车转弯时如右转,汽车产生的离心力引起路面对车轮的侧向反作用力下形成稳定力矩M=FL,方向与车轮偏转方向相反,M使车轮回复到原来中间的位置,保证汽车稳定地直线行驶。
在汽车横向平面内,主销轴线上与垂线之间的夹角β叫做主销内倾角。
β作用:(1)有使车轮自动回正作用(2)使转向轻便图示,当转向轮在外力作用下由中间位置偏离左右一个角度时,车轮的最低点将陷入路面的下h处,实际上车轮边缘不可能陷入路面以下,而是将转向轮连同整个汽车前部向上抬起一个相应的高度h,在汽车车身重力使转向轮回复到原来中间位置的效应即能自动回正。
β↑或转向偏转角↑h↑自动回正作用↑图示,β角,使主销轴线与路面的交点到车轮中心平面与地面交线的距离-C减小,转向时路面作用在转向轮上的阻力矩减小(因力臂C↓),从而可↓转向时驾驶员加在转向盘上的力,使转向操作轻便。
作用:(1)↑转向操纵轻便性(2)↑车轮工作安全性因主销与裤套,轮毂与轴承间存在装配间隙,空车时车轮安装正好垂直路面,满载时上述间隙变化,车桥也因承载变化从而引起车轮向内倾斜,车轮内倾将使路面对车轮的垂直反作用力的轴向分力压向轮毂外端的小轴承,使轴承与其锁紧,锁母承受载荷↑,↓了它们的使用寿命,严重时损坏锁母而使车轮脱落。
所以安装车轮时预先留一定的外倾角,防止上述不良影响。
图示内八字:在通过两前轮中心的水平面内,两前轮前边缘距离B小于两前轮后边缘距离A,A与B之差称为前轮前束值。
A>B正前束A<B负前束(后束)前束=|A–B|作用:为消除车轮外倾而引起前轮的“滚锥效应”—车轮外倾角α,滚动时就类似圆锥滚动,导致两侧车轮向外滚动,∵转向横拉杆和车桥的约束,车轮不可能向外滚动,车轮将在地面上出现边滚边向内滑移现象,↑轮胎磨损,为消除α外倾带来的不良后果,故安装车轮时形成前束A>B,使车轮在每一瞬时滚动方向接近于向着正前方。
ABS能据路面状况紧急制动或在冰雪易滑路面上制动时自动调节车轮的制动力,控制车轮的滑移率在某一范围内工作,防止车轮制动抱死在路面上产生脱滑,使车轮处于边滚边滑状态,从而缩短制动距离,提高制动过程中的方向稳定性及转向操纵能力,使汽车制动更为安全有效。
同一轮胎在同一路面,提高抱死极限减速度就会降低停车距离,所以适当分配前后轮的制动力是必要的7.2.5行车制动力应在同一车轴左右轮之间相对机动车纵向中心平面合理分配z根据车辆行驶状态进行合理的制动力分配:前后制动力分配控制:据各车轮的轮速传感器传出信号,计算车轮速度和加速度,判断各车轮状态,通过控制各轮液压对应装载状态或减速度引起的载荷变化,实现恰当的前后制动力分配,防止后轮先抱死(偏转)7.2.6汽车、摩托车、挂车的所有车轮应装备制动器的要求z车轮制动器:通过液压推动制动盘摩擦块(或制动蹄)压紧制动盘(或制动鼓),使摩擦块和制动盘之间产生磨擦力,使车辆减速制动的装置7.2.7制动器应有磨损补偿装置的要求7.2.8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要求z自由行程:制动踏板开始踩下到制动器开始作用产生减速度的踏板行程这是由于制动器动作滞后所需引起自由行程的产生:制动主缸活塞与操纵机构推杆之间有间隙(通过踏板杠杆)需自由行程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