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推动落实《国家职业
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加快职业教育制度创新,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以
三、竞赛内容
比赛采用实操考核形式,分“动力电池系统装调与检测”“电动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新能源电驱动传动系统集成检测与故障诊断”三个竞赛模块进行。理论考核融入实操考核中,参赛队在完成实操考核同时,应填写选手报告单,各竞赛模块的竞赛内容、时长与权重见表1:
表1各竞赛模块的竞赛内容、时长与权重
模块竞赛内容
竞赛时长(分钟)
权重(%)
分值
电动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
60
40
100分
动力电池系统装调与检测
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总成检测与与故障诊断
20
每个竞赛模块的作业要求和考核要点如下:
(一)电动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
1.作业要求
2.考核要点
围绕电动汽车低压电源系统、高压控制系统、车身电气系统的“低压供电不正常”“高压供电不正常”“车辆电气设备无法正常使用”“车辆无法正常行驶”“车辆无法充电”五种常见的故障现象,进行检测分析并查找故障点。重点考察参赛选手对车辆电动化系统控制逻辑的理解程度;考察参赛选手对故障诊断仪、万用表、示波器等常用诊断设备的应用能力;要求对电动汽车技术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包括前期准备、安全检查、仪器连接、故障症状确认、目视检查、读取故障码与数据流、高压断电、非带电状态检测验证、绝缘(漏电)检测、元器件测量、机械拆装、故障点确认和排除、现场5S整理等。
(二)动力电池系统装调与检测
(1)排查电池管理系统缺陷,并根据动力电池系统装配图进行修复(涉及动力电池系统全部元器件及软件);
(3)使用工具、仪器设备进行产品装配和产品性能检测;
(4)在工装调试模式下,使用绝缘测试仪检测动力电池系统绝缘性;
(5)使用上位机软件设置电池管理系统的充放电截止电压、充放电允许电流、压差过大故障阈值、温差过大故障阈值等参数;
(6)利用国标充电桩对动力电池系统进行充电,验证电池管理系统充放电保护功能;
(7)完成《动力电池系统装调与检测工单》的填写。本任务主要考查选手技术资料的合理运用,仪器设备的规范使用、高压安全防护、电池管理系统缺陷查找与修复的能力;使用仪器设备对不合格电池单体进行电压和内阻静态检测的能力;动力电池系统装调与检测的能力;充放电测试设备使用等能力。
(三)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总成检测与故障诊断
选手在40分钟内完成新能源电驱动传动系统集成台架充放电操作、电池状态与充放电状态测试以及故障诊断。
(1)实训台架充放电操作主要内容
①启动台架,操作台架并加上模拟负载,模拟实车在不同工况运行;
②规范进行充电操作,对电池包进行充电,之后规范收好充电设施,完成充电;
③按标准程序关闭台架。
(2)电池状态及充放电状态测试主要内容
①用万用表测量电池单体电压及电池包总电压,并记录于工单;
②踩下油门踏板,测量电池电压和放电电流,并记录于工单;
(3)纯电动汽车实训台架故障诊断主要内容
①根据电路图,在工单上绘制简图分析故障可能产生的原因,并对故障原因进行排序;
③确定故障点,排除故障。
四、竞赛方式
(一)参赛条件
竞赛以双人赛方式进行,参加所有三个模块的竞赛。参赛选手须为高等职业学校专科、高等职业学校本科全日制在籍学生。五年制高职学生报名参赛的,须为四、五年级全日制在籍学生。凡在往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的选手,不能再参加同一项目同一组别的比赛。
(二)竞赛队伍组成
各地限报1队参赛。指导教师须为本校专兼职教师,每名选手限报1名指导教师。
五、竞赛流程
(一)、比赛日期:2021年X月X日-X月X日。
表2竞赛日程及内容
日期
内容
备注
第1天
07:00~08:00
检录、抽签
08:00~9:00
任务1、2、3同时进行
9:30~10:30
11:00~12:00
12:00~13:00
午餐
13:00~14:00
14:00~15:00
15:00~16:00
16:00~17:00
17:00~18:00
当天成绩汇总、公示
(二)、赛项说明会
在赛前召开赛项说明会,讲解考核要点、竞赛方式、注意事项等。
七、竞赛规则
(一)熟悉场地
赛项比赛前一天下午安排参赛队熟悉比赛场地,召开领队会议,宣布竞赛纪律和有关规定。
(二)检录与加密解密
按照《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度汇编》要求,进行检录、一次加密、二次加密及解密等工作。
(三)正式比赛
1.每轮比赛统一听从裁判长发布竞赛开始指令后正式开始竞赛,参赛选手合理计划安排,利用现场提供的所有条件完成竞赛任务。
2.参赛选手在比赛期间实行封闭管理。
6.参赛选手不携带任何参赛队及个人信息、任何通讯及存储设备、纸质材料等物品进入赛场,赛场内提供必需用品。
7.参赛选手提交的选手报告单等竞赛成果,需要现场裁判与参赛选手签工位号确认。
8.其它未涉及事项或突发事件,由大赛组委会负责解释或决定。
八、竞赛环境
竞赛场地在承办院校合格场地进行,其竞赛场地面积和比赛工位设置如下,具体见表3(比赛工位数根据最后报名参赛队数量调整),实操竞赛工位布置如图1-图3。
表3各模块占地面积及工位数
竞赛场地面积(㎡)
比赛工位(个)
80
2
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总成检测与故障诊断
2(参照任务2的布置)
图1电动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竞赛工位布置图
图2动力电池系统装调与检测
竞赛场地每个工位占地面积80㎡,提供稳定的电源,场地采光、照明和通风良好。竞赛场地提供220V交流电(插座带地线),线路能承载功率7kW、电流32A以上。
九、技术规范
(一)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
(二)技术标准
GB/T18344-2016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
GB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T15746-2011汽车修理质量检查评定方法
GB/T19910-2005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修理技术要求
GB/T18384.1-2015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REESS)
GB/T18384.2-2015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操作安全和故障防护GB/T18384.3-2015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
GB/T28382-2012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
GB/T18385-2005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
GB/T18487.1-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31486-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20234.1-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20234.2-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
GB/T19596-2017电动汽车术语
GB/T24347-2009电动汽车DC/DC变换器
(三)高职专业教学标准
汽车制造类-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460701
汽车制造类-新能源汽车技术460702
汽车制造类-汽车电子技术460703
汽车制造类-智能网联汽车技术460704
汽车制造类-汽车造型与改装技术460705
道路运输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500211
道路运输类-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500212十、技术平台
竞赛平台采用相同指标的设备平台,工具、耗材统一提供。竞赛平台功能
要求如表4。
表4竞赛器材配备表
主要设备
规格和功能说明
数量
纯电动车辆教学版
1、车身参数
车身尺寸(长×宽×高):4680mm×1765mm×1500mm;
轴距:2660mm前轮距:1525mm后轮距:1520mm;
2、电机参数
驱动形式: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电机峰值功率:100KW;驱动电机最大扭矩:180N.m;
3、电池参数
动力电池系统额定电压:394.2V;动力电池系统额定容量:130Ah;电池包容量:51.2KWh;综合工况续驶里程:405Km
1
车辆检测技术平台
1、可与纯电动汽车高压控制系统无损对接安装,进行原车电信号的检测。
2、故障设置类型包含断路、信号对地短路、虚接等故障,故障设置数量点可根据实际需求变动。
3、检测平台可进行插件连接端子电信号检测功能。
4、具有漏电保护、过载保护等安全装置。
5、具备HDMI接口,支持PC设备在线投屏。
动力电池系统装调与检测技术平台
1.电池单体为方形磷酸铁锂电池,支持螺栓方式连接,电池单体标称电压3.2V,容量20Ah,为保证安全,电池单体间采用电路板连接,电路板内含电压采样和温度采样。
2.电池箱体内有24节电池单体串联,分为4个模组,电池模组采用卡槽固定。电池箱体内部设计有正极接触器、负极接触器、电流传感器、手动维修开关,电池箱体上盖采用透明材质。
3.技术平台配置有高压配电箱,可布置主接触器、预充接触器、预充电阻、交流充电接触器等,箱体上盖采用透明材质。4.采用车规级分布式电池管理系统,配置CAN-USB硬件设备,可利用上位机软件对电池管理系统进行参数设置,并具有高压互锁、接触器粘连检测功能。
5.技术平台配置国标交流充电口和车载充电机,支持国标7kW及以下交流充电桩(枪)充电,预留直流充电口。
6.技术平台配置简易放电负载。
7.技术平台配置可视化图文界面,可动态显示电池管理系统内部参数,支持图文界面控制成组后的电池系统充放电。
8.技术平台配置资源存储计算机。
9.技术平台配置电池分拣盒、螺丝存储盒等。
动力电池PACK装调与检测技术平台智能教学系统
1、智能教学系统可对组装后电池组进行标定与动态检测,并可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对动力电池PACK实训台进行图形化控制,方便学生对电池组的数据分析与标定。
2、智能教学系统安装在MiniPC上,信息通过≥43寸高清多媒体动态显示。
3、系统可实时检测CAN设备、M1203等通讯设备的连接状态,并能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异常时会上报相应的错误提示。并且可以对插拔的M1203串口进行自动检测与通讯恢复。
4、系统具有理论、实训、调试等三大主要功能。
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电驱动CO3221-6X)实训台
1.实训台覆盖混合动力汽车(插电串联、并联和混联)、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2.实训台正面装有两个电动机—发电机和一个变速箱,将驱动能量传输到后桥的两个车轮上。
3.可更换覆盖板系统展示不同驱动类型和车辆电气系统设计。通过预留的测量插孔和印刷的驱动系统电路框图,学生能够对新能源汽车系统的所有关键部件进行测量操作、确定系统的能量流。
4.彩色触摸屏是众多内置汽车测量仪器的显示界面,显示组合仪表(包括功率表和Ready指示灯)
5.集成的故障诊断仪可通过触摸屏访问和显示,故障诊断仪读取故障码和数据流,可展示车辆运行状态和能量流状态,并可读取电池包电压、中间电路电压、高压接触器状态、高压互锁回路状态、PP触点电压、充电过程状态。
6.速度电位计可用于自由设定车辆行驶速度。
7.电池电位计可将高电压电池的电量水平设定在0到100%之间的任意值。
8.行驶模式开关可将车辆的行驶状态设定为上坡、下坡或平坦路面。
9.实训台配备4个串联连接的48V直流电池,模拟串联汽车蓄电池,可实现高压系统主动放电。
10.实训台提供最高幅值不少于250V的电压信号,并可通过电动机/发电机单元1和单元2的相电压测量点、直流升压电路电压测量点进行测量。
11.高压维修开关置于实训台正面板上,用于切断系统供电。
12.实训台提供手动断电或者故障诊断仪引导断电两种方式,并可通过实训台上检测点进行不带电状态检测。检测点用盖板覆盖,盖板上设置互锁插头。
13.前面板上的故障模拟开关盒可进行故障模拟,可设置高压系统典型故障。
实训台提供旋转变压器正弦和余弦线圈的4mm安全测量插座、高压元件的等电位连接的4mm安全测量插座、电机高压电缆电磁屏蔽的4mm安全测量插座、CAN信号测量端口、变频器的4mm安全测量插座、电动机—发电机1的三相电缆的4mm安全测量插座、电动机—发电机2的三相电缆4mm安全测量插座、检测车辆充电接口的4mm安全测量插座。
新能源电驱动检测工具套装
检测工具套装包括万用表、新能源汽车专用多功能测试仪等各1套。
万用表:可测量电压、电阻、电流等,直流电压量程1000V,满足CATIII600V
新能源汽车专用多功能测试仪:
绝缘测试:高达3.1GΩ绝缘电阻测试,测试电压为:50,100,250,500和1000V
等电位测试:4线毫欧测量(开尔文连接),1A和200mA测量电流,最大分辨率为1μΩ
电阻测试:2线Rlo测量,200mA测试电流,1毫欧
电压测量:600VCATIV,1000VCATIII
绝缘测试电压1000V。
高压安全测试线:带安全测头的高压测试线,满足CATIII600V。
人员安全防护套装
人员防护套装包括绝缘手套、皮质手套、护目镜、带锁的安全锁箱和绝缘胶带等1套。
绝缘手套:两副用于选手选择,绝缘等级为0级,耐压等级1000V。
皮质手套:防割伤和保护绝缘手套。
护目镜:防电火花、热辐射等。
带锁的安全锁箱:用于放置下电过程中移除可使车辆上电的装置和工具。
绝缘胶带:用于包裹12V蓄电池负极。
检测工具套装
(1)万用表:可测量电压、电阻、电流等,直流电压量程1000V。
(2)绝缘电阻测量仪:绝缘测试电压1000V。
(3)电池内阻测试仪:电阻:1uΩ-33KΩ,精度0.2%;
(4)四通道示波器:通道数量4个,带宽100MHz。
(5)直流电阻测试仪:低电阻测试范围0.5mΩ-6kΩ,最小分辨率10μΩ,测量电流5A。
(6)手持示波器:通道数量2个,带宽100MHz。
(7)万用接线盒:各种规格的“T”型线,有足够的通流能力,可重复插接使用。
人员防护套装
1、绝缘手套:天然橡胶制成,耐压等级1KV。
2、耐磨手套: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可降低潜在的危险,如:刀割等;可清洗。
3、绝缘鞋:防砸电绝缘;双密度聚氨酯(PU)一次成型鞋底,大底致密耐磨,中底柔软舒适配合防滑设计穿着舒适安全。柔软型全封闭鞋舌,有效防止飞溅液体进入。
4、护目镜:防冲击物,如打磨,研磨等。防化学物,如电镀,喷漆等。防光辐射,如红外线、紫外线等。防热辐射,如电火花,热辐射等。
5、安全帽:绝缘,防撞减震,防喷溅,抗撕裂,安全帽采用ABS硬质材质,无毒、无味、无任何刺激。
工位安全保护套装
1、警示牌:绝缘材质制作,表面喷涂"危险,请勿靠近”字样与带电符号。
2、隔离带套装:可再次利用,对操作空间进行隔离;最长5m;可伸缩,每套6根围成一个工位。
3、绝缘防护垫:最高耐压10KV,尺寸:5mx1mx5mm(长x宽x厚度)
一体化集成工量具
包含7抽屉柜形多功能工具手推车、三层零件车。
1/2"六角短套筒:8-24,27,30,32mm
1/2"六角长套筒:10,12,13,14,17,19mm
1/2"气动套筒:17,19,21,23mm
1/2"系列L型扳手:250mm
接杆:1/2"*5",1/2"*10"
套筒转接头:1/2"M*3/8"F
万向接头:12.5mm
快速棘轮扳手:12.5mm
工作灯,充电线,油封安装工具
橡皮锤子:30mm,45mm
1/4"六角长套筒:4-8mm,10mm
1/4"六角短套筒(13件):4,4.5,5,5.5,6-14mm
3/8"六角套筒:8-19mm
长套筒:10-15,17,19mm
L型内六角扳手:1.5,2,2.5,3,4,5,6,8,10
套筒:14,16,18mm
游标卡尺,钢直尺,棘轮扳手(大),棘轮扳手(中),棘轮扳手(小),旋具批头(12个),转接头,转向接杆,转向接头
10mm系列旋具套筒:T10,T15,T30,T40,T45,T50,T55,H3,H5,H6,H7,H10,PH1,PH2,PH3,P21,P22,P23,FD5.5,FD7
内花键套筒:E8,E10,E11,E12,E14,E16,E18
双梅花扳手:8*10mm,10*12mm,14*15mm,16*17mm,18*19mm
两用扳手:8-19mm
豪华型S2穿心螺丝批:一字6*100mm,十字PH#2*10mm
钳子:6"尖嘴钳,8"鲤鱼钳,10"水泵钳
绝缘电工胶布
十字螺丝批:PH0*60mm,PH1*80mm,PH2*100mm,PH3*150mm
一字螺丝批:0.42*2.5*75mm,0.8*4*100mm,1*5.5*125mm,1.2*6.5*150mm
绝缘开口扳手:8mm,10mm,12-15mm
剥线钳,预制式扭力扳手(60-340N.m),预制式扭力扳手(5-25N.m),胎纹笔,冰点测试仪,卡箍钳,卡簧钳(弯头),深度尺,大一字螺丝批,卡簧钳(直头)
油壶,刮刀,预制式扭矩扳手,拉拔器,磁力棒,异形钳,水管堵头(长,短),橡皮水管堵头(15长,15短,16长,16短,20长,20短)
手摇简式千斤顶,密封性测试水管(长),密封性测试水管(短),胎压表,手摇简式千斤顶摇把,基准尺,生料带,气嘴头,胎压表气嘴头
交流充电桩(7KW)
技术参数
充电连接器寿命:≥10000次
输入电压:AC220V±10%
输出电压:AC220V±10%
频率:50±1Hz
输出电流:32A
充电接口:七芯充电枪
充电方式:自动充满
电能计量:1.0级(符合国家电网计量标准)
防护等级:IP54
运行温度:-20℃~+55℃
存储温度:-40℃~+70℃
相对湿度:5%~95%
海拔高度:≤2000m
故障诊断仪器
1、具备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热管理控制器系统、低压电池管理系统、DC-DC总成系统、主控制器系统、电机控制器系统读码、清码、读取数据流完整信息和进行执行元件驱动诊断、编程等基本功能。
2、操作系统AndroidTM4.0,IceCreamSandwich操作系统
3、处理器Exynos四核处理器1.4GHz
4、存储器2GBRAM&32GB板上存储器
5、显示器9.7英寸LED电容式觉摸屏,1024x768P分辨率
6、解码器VCI设备可通过测试主线连接OBDII/EOBD兼容车辆并获得供电。通过测试主线建立VCI设备与车辆之间的通信后,VCI设备可将接收到的车辆数据传送平板诊断设备
十一、成绩评定
(一)评分标准
1.评分标准的制订原则
赛项裁判组负责赛项成绩评定工作。评分标准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采用过程评分和结果评分两种方式。
2.组织分工
成立由检录组、裁判组、监督仲裁组组成的成绩管理组织机构。参照《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专家和裁判工作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要求裁判人员的类别来自汽车维修企业、非参赛院校、非赛项合作企业、从事汽车维修岗位及汽车维修教学。
具体要求与分工如下:
(1)检录工作人员负责对参赛选手进行点名登记、身份核对等工作。检录工作由赛项承办院校工作人员承担。
(2)裁判组实行“裁判长负责制”,全面负责赛项的裁判管理工作并处理比赛中出现的争议问题。负责组织比赛,对竞赛模块的试题与评分标准认真领会并向裁判培训解释。
(3)裁判报到后实行封闭管理。每天比赛前1小时通过抽签方式,初步确定裁判执裁工位。
(4)裁判员根据比赛需要分为加密裁判、现场裁判、评分裁判。
加密裁判:负责组织参赛选手抽签,对参赛队信息、抽签号等进行加密;各赛项加密裁判由赛区执委会根据赛项要求确定。同一赛项的加密裁判来自不同单位,且不得参与评分、统分和核分工作。
现场裁判:按规定做好赛场记录,维护赛场纪律,评判参赛选手的现场作业情况。
评分裁判:负责对参赛选手的报告单按赛项评分标准进行评定,并负责核分和统分工作。
(5)监督仲裁组对裁判组的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并对竞赛成绩抽检复核;接受由参赛队领队提出的对裁判结果的申诉,组织复议并及时反馈复议结果。
3.成绩管理程序
图4成绩管理流程
4.成绩评分
(1)过程评判
现场裁判依据现场评判表,对参赛选手竞赛过程的人物安全、设备使用、操作规范、职业素养进行评判。评判结果由现场执裁裁判员签字确认。
(2)结果评分
评分裁判根据现场评判表、参赛选手提交的报告单,依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统分和核分。评分结果由评分裁判员、统分和核分裁判员签字确认。
(3)解密
在监督仲裁组监督下,由裁判长指定解密裁判启封检录抽签一次加密档案、二次加密档案,找出各参赛队与场次工位对应关系;将竞赛结果分别由场次工位号转换为参赛队,然后进行分值排序,打印封装。
(4)总成绩排序
总成绩为两个竞赛模块成绩之和。竞赛成绩相同时,按“电动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赛项成绩进行排序的名次在前;
(5)抽检复核
为保障成绩统计的准确性,监督仲裁组对赛项总成绩排名前30%的所有参赛队伍的成绩进行复核;对其余成绩进行抽检复核,抽检覆盖率不得低于15%。监督仲裁组将复检中发现的错误通过书面方式及时告知裁判长,由裁判长更正成绩并签字确认。错误率超过5%的,则认定为非小概率事件,裁判组需对所有成绩进行复核。
5.成绩公布
(1)公示。所有竞赛结束后记分员将解密后的各参赛队成绩汇总成最终成绩单,经裁判长、监督仲裁组组长签字后进行公示。
(2)录入。成绩公示2小时无异议后,由赛务信息员将赛项总成绩的最终结果录入赛务管理系统。
(3)审核。赛务信息员对成绩数据审核后,将赛务系统中录入的成绩导出打印,经裁判长、监督仲裁组组长审核签字。
(4)公布。由裁判长在闭幕式上宣布最终竞赛成绩。
(5)报送。由赛务信息员将签字的纸质打印成绩单报送赛项执委会和大赛执委会办公室。
(二)配分规则
各竞赛模块配分规则见表5。
表5各竞赛模块配分
评分项目
配分
健康与安全
20分
作业过程与记录
80分
合计
(三)违规扣分
1.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导致人身或设备安全事故扣10分,直至取消比赛资格。
2.损坏赛场提供的设备,污染赛场环境等不符合职业规范的行为扣5分。
4.选手报告单上留有不应有的标识、符号、文字,扣5分。
十二、奖项设定
本赛项设团体一、二、三等奖。以赛项实际参赛队总数为基数,一、二、
三等奖获奖比例分别为10%、20%、30%(小数点后四舍五入)。获一等奖参赛队的指导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十三、赛场预案
2.竞赛现场配置安全通道,当出现火情或其他灾害情况,工作人员应立即向保卫组汇报,保卫组接报后要火速到达现场并配合消防队员和公安干警,指挥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并及时处置现场状况。
4.赛场布置1个备用工位,与其他竞赛工位间隔至少1个工位的宽度布置。当出现非选手原因设备断电、故障等意外时,经现场裁判认可,裁判长确认予以安排备用工位进行比赛。
5.赛场设有应急医疗点,用于参赛选手突发身体不适(如发热、咳嗽等)或出现碰伤、划伤等意外情况的应急处理;如应急医疗点诊断参赛选手可以继续比赛的,经裁判长确认予以安排原工位或备用工位进行比赛。如参赛选手不能继续参加比赛的,必要时可联系120急救车。
十四、赛项安全
赛项安全是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是赛项筹备和运行工作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赛项执委会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大赛期间参赛选手、指导教师、工作人员等人员的人身安全。
(一)比赛环境
1.执委会须在赛前组织专人对比赛现场、住宿场所和交通保障进行考察,并对安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赛场的布置,赛场内的器材、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赛前进行赛场全负荷模拟测试,以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3.承办单位必须制定管理方案、人员疏导方案和应急预案。
4.参赛选手、赛项裁判、工作人员进入赛场区域内,严禁携带通讯、照相摄录设备、记录用具。赛项需要配置安检设备对进入赛场人员进行安检。
(二)处罚措施
1.因参赛队伍原因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取消其获奖资格。
2.参赛队伍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经赛场工作人员提示、警告无效的,可取消其继续比赛的资格。
3.赛事工作人员违规的,按照相应的制度追究责任。情节恶劣并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由司法机关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十五、竞赛须知
(一)参赛队须知
1.各参赛队须为参赛选手购买大赛期间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2.各参赛队须对参赛选手、指导教师、领队进行安全管理和维稳教育,在比赛期间需保持通信畅通。
4.领队负责做好本参赛队比赛期间的管理与组织工作。
5.执行大赛各项规定。各参赛队领队、指导教师在比赛前和比赛期间不允许私自接触裁判,不得以任何形式影响裁判人员的评判。
6.指定一名领队或指导教师准时参加赛前领队会议,进行抽签确定竞赛当日抽签顺序,并认真传达落实会议精神。
(二)指导教师须知
2.各代表队指导教师要坚决执行比赛的各项规定,指导选手做好赛前的一切准备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影响比赛正常进行。
3.对申诉的仲裁结果,指导教师应带头服从和执行,还应说服选手服从和执行。
4.指导教师应认真研究和掌握本赛项比赛的技术规则和赛场要求,对参赛选手做好安全和纪律教育。
(三)参赛选手须知
1.参赛选手应严格遵守竞赛规则和竞赛纪律,服从裁判员和竞赛工作人员的统一指挥安排,自觉维护赛场秩序,不得因申诉或对处理意见不服而停止竞赛,否则以弃权处理。
2.参赛选手须文明竞赛,接受裁判的监督和警示。
3.参赛选手必须持本人身份证、并佩戴组委会签发的参赛证件;在赛前60分钟到达赛场进行检录、抽取赛位号,进行赛前准备,等候比赛开始指令。正式竞赛开始尚未检录的选手,不得参加竞赛。已检录入场的参赛选手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离开。
4.选手进入赛场不得携带任何纸质资料、通讯工具、电子书、存储设备、照相及录像设备等。
7.比赛结束后,应按要求向裁判提交选手报告单。
8.参赛选手应注意安全,必须穿安全鞋。
9.参赛选手经体温检测异常的,按比赛当地防疫要求的规定处理。
(四)工作人员须知
2.工作人员必须着装整齐,统一佩戴由大赛组委会签发的相应证件,精神饱满、热情服务。
3.熟悉赛项指南,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和有关规定办事,遇突发事件,按照安全工作预案,组织指挥人员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4.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进入比赛现场。
十六、申诉与仲裁
本赛项在比赛过程中若出现有失公正或有关人员违规等现象,参赛队领队
可在当日比赛结束后2小时内向监督仲裁组提出申诉。赛项监督仲裁组在接到
申诉后的2小时内组织复议,并及时反馈复议结果。申诉方对复议结果仍有异议,可由领队向赛区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赛区仲裁委员会的仲裁结果为最终结果。
十七、竞赛观摩
根据国家疫情防控要求,为避免人员聚集,竞赛采取“适度集中、有限开放”的办赛模式,原则上不开放组织现场观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