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的汽车之家创始团队的放手,平安全面接管运营工作,汽车之家也不再是原来那个能够为汽车消费人群提供专业资讯内容,执着于用户体验的垂直网站了,全面步入商业化的汽车之家,被越来越多的网友认为已经失去核心竞争力,逐渐沦为了车托之家。
曾经最懂互联网的汽车网站
成立于2005年的汽车之家,赶上了互联网用户和汽车保有量双双爆发的好时期。在汽车市场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型的短短几年,成功在垂直市场做出了一个上市公司。
这样的数据表现,即使是对非垂直网站,在当年的PC和移动端都算得上是突出。彼时,汽车之家的盈利能力也非常突出,在上市前几年,盈利的同时还保持了大幅的营收增长。2010年的营收为2.529亿元,到2011年就几乎翻番到4.332亿元,2012年增长到7.32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0.2%。
能够被用户如此认可,主要依托的就是汽车之家的专业和优质内容。一方面汽车之家的汽车产品库非常全面,在国内市场销售的汽车在汽车之家上都有专门的车型频道,从汽车参数到报价、照片和用户使用体验,包括专业测评,所有用户购车需要了解的信息都有展现。曾经有不少汽车行业内的从业者都在感叹,汽车之家的汽车数据库之全,简直就要让他们公司的竞品分析科没有活干了。而且针对车辆的测评和分析的部分,会尽量做到保持中立,对于大部分汽车入门的用户来说,可以帮助实际指导购买。
过度商业化成车托之家
不过,从2013年汽车之家上市声望达到顶峰之际,这家汽车网站就陷入了资本混战。连续经历创始人团队退出,平安入局中高层人事动荡之后,汽车之家的运营口碑也在一直滑落。从原本的有口皆碑到现在被大量网友认为已经成为一个“车托之家”。
这其实从汽车之家的财报收入结构中就能大致了解这个变化。根据汽车之家公布的2016年全年财报数据,其中媒体服务净营收为23.48亿元(约合3.38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8.78亿元,同比增长25%;推广服务净营收为19.16亿元(约合2.76亿美元),2015年同期为14.04亿元,同比增长36.5%;媒体服务和推广服务这两项业务的构成占比2016年大幅增长,占据了全年所有应收的71.5%,可见比重之高。
在上市公司的营收压力下,汽车之家的媒体服务和推广服务成为了主要的收入构成,这样的收入比例,汽车之家不管如何对外强调自身的“中立立场”,基本都难以说服用户。原本优质内容沉淀下来的好口碑,也逐渐随着推广服务和媒体服务占比的增加,被软性内容不断的拖后腿。在各大论坛、贴吧关于汽车网站的帖子中,汽车之家越来越多的被用户披露负面信息。甚至连知乎、百度知道等问答社区,汽车之家也被用户直接冠以“车托之家”的称号。
用户投诉的问题包括品牌车辆的负面反馈无法披露,直接被删帖,想要购车差点被引导借高利息的消费贷等等。有不少用户在汽车之家反馈车辆问题,很快就会被论坛版主攻击是车黑,帖子发出来之后也难以发布,结果就是被删除和谐,真正反馈问题的用户被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