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又出问题了,这次是发生在旗下的畅游公司身上,就在搜狐发布第三季度财报的前几个小时。畅游CEO王滔离职,改任首席产品官。实际上,这次人事调整只是搜狐无数次人事变动的一个缩影。近些年,搜狐离职的高管络绎不绝,有人甚至称搜狐是互联网界的“黄埔军校”。
先来回顾一下搜狐内部的高管动荡:
2005年,古永锵卸任搜狐公司总裁,随后创办了优酷,目前已成为搜狐视频的重要竞争对手;
2008年,首席运营官龚宇辞职,随后创办了爱奇艺,成为搜狐又一大竞争对手;
2013年,搜狐网总编辑刘春离职,加盟唯品会;
2014年3月,搜狐的联席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王昕离职;
2014年8月,搜狐移动新媒体总经理岳建雄离职;
除此之外,包括陈一舟、李学凌、张云帆、何毅等等诸多人才纷纷离职,人才的流失对搜狐来说是个很痛心的事情,特别是,许多人才在离职后成为了搜狐商业上的竞争对手。那么,这个昔日年轻人中最有影响力的门户网站,发展到今天,为何留不住自己的元老呢主要原因在于:
1,门户黄金时代已经过去,搜狐转型期间人才流失不可避免。作为最早的门户网站之一,搜狐发展到今天却成为四大门户网站最没落的贵族。截至目前,搜狐的市值只有19.38亿美元,落后于新浪的27.40亿美元和网易的122.02亿美元,更不必说BAT巨头腾讯。
恰好搜狐也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报告显示,搜狐的业绩很健康,营收增长了17%,但是,需要看到的是,搜狗的营业收入占到1/4,而搜狗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6%,而在线游戏业务,下降了7%。
除了搜狗输入法,搜狐在各个条线基本没有突出的优势。新闻行业落后于其他门户网站;视频行业,面临爱奇艺和优酷土豆的竞争,烧钱方面,势必不如BAT财大气粗;同样的,互联网金融领域也收到BAT的挤压;在线游戏领域,畅游又面临盛大游戏的竞争,可以说,搜狐在所有的业务层面上,前景都不明朗,这也是高官们离职的重要原因。
2,多次错失良机。搜狐在战略上的失误也是让管理层心寒的原因。2009年,SNS炙手可热,搜狐率先推出了社交产品“白社会”,但最终却以失败告终;
2011年,老对手新浪做微博已经做得有声有色,搜狐微博才刚刚内测,最后微博功能形同虚设。搜狐在业务拓展上战略失误或者过于谨慎,导致多次目送竞争对手大红大紫,长此以往,高管最终选择了辞职。
需要指出的是,搜狐的新闻客户端是一个不错的基于移动互联的产品,且在装机量上超过其他门户的竞争对手。
3,内部矛盾重重。此次王滔事件是因为与公司管理层理念不合,今年5月,王滔与陈德文曾就公司管理发生过理念冲突。
此外有消息称,张朝阳推崇“内部创业”模式,这一模式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在执行过程中,疑似出现了团体分化、独立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