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万激活用户,1400万日活跃用户,上线刊物130余家,总订阅量超过1.6亿。这是搜狐公布的截至2012年12月搜狐新闻客户端数据。而截至今年3月,搜狐新闻客户端已经拥有激活用户超9000万,并且以每天30万—40万的数字增长,上线刊物350余家,刊物总订阅量约达4亿。
不难预见,亿级App俱乐部马上将迎来一名新成员。
后发制人看准用户刚性需求切入
在去年年底的搜狐无线年大会上,张朝阳宣布搜狐新闻客户端将是搜狐在移动互联网的重量级产品。并且他抛出了一个极具诱惑的设问句:“‘移动资讯阅读应用’能否成为下一个比肩社交、生活服务的平台级应用传统互联网巨头强势出击将如何改变这一应用的生态圈”
“新闻+订阅”:不仅仅是新闻客户端
平台级的移动资讯阅读应用应该怎么做搜狐的做法是“新闻+订阅”,丁道师将这种模式称之为“京东模式”,既有自家产品又不排斥其他媒体资源入驻。据悉,这种创新模式在推出当初就吸引了200多家媒体进驻。丁道师认为这种模式对于一些垂直媒体来说是福音,可以借助第三方平台优势推广自家内容。
面对用户量的不断增长,张朝阳给搜狐新闻客户端描绘的未来是,通过“新闻+订阅”创新模式构筑移动媒体平台基础,未来或借助开放API的方式,吸引传统媒体、出版商进驻。这也正是被业内称为的平台化,也是搜狐新闻与其他门户新闻移动客户端最大的区别。
接入美团等生活服务被认为是搜狐新闻移动客户端流量变现的一个直接证明,多位业内人士对此表示支持,这也是张朝阳在之前发出的平台级应用设问句的最有可能回答,平台级产品的演变未来可能不单单对媒体开放API,视频、搜索等网民的刚性需求也会被纳入搜狐新闻移动客户端。
丁道师对搜狐新闻开放更多的API持谨慎态度,在丁道师看来,接入团购只是一小部分,未来搜狐完全可能接入音乐、视频、游戏等应用,他认为如果搜狐新闻接入视频和搜索服务是非常有可能的,但如果接入商务可能就够呛了。
而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董旭认为流量变现接入商务对于搜狐新闻客户端的影响不大,她对牛华网表示,接入商务或其他服务对搜狐新闻客户端来说是一种增值,不会影响原有用户体验。搜狐新闻客户端的“服务”目前已经试水开放API,未来搜狐将如何对待这款准平台级的产品,当下各方观点无法统一,但有分析认为开放是必然,只是不知道程度如何。
按照目前搜狐新闻的接入情况,未来坐拥过亿用户之后,搜狐新闻对于API的开放程度可能会持续加大。董旭认为游戏、电商、营销以及增值服务是搜狐新闻未来开放平台的几种可能商业模式,甚至于一些分析人士认为社区、IM也将会是搜狐新闻的一个方向。
对于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可行商业模式,已经不是短期内的讨论话题。游戏、应用市场等模式也是目前移动App上普遍采用的变现模式,比如墨迹天气。墨迹天气是国内一款颇受用户欢迎的天气应用,但截至目前墨迹天气依然是以用户体验为主,没有进行过多的商业化改造,除了加入一个墨迹推荐功能,该功能以推广其他App为主。
如果搜狐新闻使用这一模式,想必客户会蜂拥而至。但在新闻客户端内如何推广应用或许应是搜狐应该仔细考虑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新闻用户的体验和忍耐度问题。此外,应用推荐的位置也值得深思。天气应用的功能单一界面简单,所以应用推荐位置比较醒目,容易达到吸引用户点击的效果。而新闻客户端的界面复杂,层级众多,将应用推荐摆在何处才能达到理想的推荐或点击效果,也是一大难题。
Google现在在利用一切资源为旗下的社交网站Google+做推广,Google+在Google的地位与Android、Chrome等产品同等重要。Google是一家搜索公司,而眼下由社交网络产生的信息正在为大部分人提供搜索结果,Google自然不会放过社交产品。对于搜狐来说,早前社交产品的失败,并不代表未来会停止在这一领域的探索。
不确定因素众多未来何去何从
在一些媒体报道中,对于搜狐新闻客户端的定位也并不能十分肯定。有些报道认为搜狐未来可能会将新闻客户端发展为具备社区属性的平台级产品,原因在于搜狐错失过社交产品而社交未来又是重中之重。另一些报道则认为搜狐会利用客户端将用户、企业和媒体整合到一起,利用平台上的企业构建商业盈利。
对于目前风头正劲的自媒体,搜狐新闻客户端采取的是一种相对欢迎的态度。董旭表示,自媒体本身满足信息个性化需求,这种个性化并非新闻定制,而是内容上的个性化。她认为,类似于搜狐新闻这样的新闻客户端主要满足的是信息的整合推送。结合之前丁道师谈到的建议垂直媒体入驻新闻客户端,具备整合推送功能的新闻客户端优势明显,尤其是门户新闻更具优势,再者搜狐创新的“新闻+订阅”这种开放模式,无论是垂直媒体还是自媒体,均能受益。